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時間過的真快,2020年的清明節就快要到了,農曆的五月二十二日,也是父親去世後的又一個週年祭日!

隨著這個時間一天天的臨近,至親至愛的父親的身影又重新在我們腦海裡浮現出來,勾起了那些有關父親的記憶。

有一位蘇聯作家寫到:“人的一生像北方的夏季一樣迅速地把熱度耗盡。對於偉大和不偉大的人來說,或遲或早都有死亡在等待著他,這一真理對所有人都同樣殘酷。”

一個人應該為前途而珍惜今天,卻沒有必要將其視為人生的全部。活在當下,每時每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的真情,人生才有意義。

這也告誡我們這些還有老人在世的人,要及時行孝,盡力地照顧好老人的晚年生活,讓他們儘早地享受到天倫之樂。

閒來看到報紙上有一段話寫的不錯,摘錄如下:有些事我們總是弄不懂,有些人我們總是猜不透,有些道我們總是悟不盡,有些理我們總是想不通,有些坎我們總是跨不過,有些傷我們總是治不好,有些天我們總是睡不著,有些情我們總是說不出 ,有些愛我們總是得不到……讓我浮想聯翩。

時常聽人說,一個人的父親是怎麼教育他的,他也將會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可以說,在對自己兒子的教育上,雖然我心裡一直都很重視這件事情,但是表現出來的我卻一直都是那麼的暴躁而沒有耐心,言語中總是帶著些許的刻薄和埋怨,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類的小事而搞得全家人都很是不舒服。

看到兒子一天天地長大,而今已是身為人父的我,也才慢慢地體會和理解離我而去的父親,自己身上也時不時地重現著父親當年的一些影子。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我一直都有一塊心病,記憶中的自己總是在和父親頂撞著,總是反駁著父親對我的一些說教,兩人在一起談論家裡的一些事情時,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往往是不歡而散。

這也使得我自己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不是一個能給父親分擔憂慮的兒子,不是一個懂得尊重父親的人,這或許是對生活的點點滴滴理解不深、不透,體會不到大人的難處所造成的。

小時候,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在家裡很武斷,總是強制地要求我幹這幹那,對於犯了錯誤的我,要麼打,要麼罵,基本上是到我上小學三年級後,父親才很少打我,但是我感到我們不是很親近。

家裡當時窮,父親要麼就跟人到山裡扛木頭或販牛,或者到外地去打工,有一段時間,家裡經常是母親帶著哥哥、二姐和我,我想不起那是具體的什麼時候了,但是我知道家裡有一張父親在蘭州打工時在黃河大橋上照的相片,記憶中最美好的就是父親從外地打工回來給我們買的那個雪白雪白的槓子蒸饃和小人書。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大姐出嫁後,哥哥也考上了軍校。那幾年,父親基本外出的比較少,因為村裡有人開始種麻杆,再是種一些新品種蔬菜,讓村裡人看到了另一種生財途徑,大家都開始種菜,我們也不例外。

父親也開始在自家地裡種些蔬菜,蓮花白或洋蔥,等著成熟後,我們用架子車拉到集市上去換錢。

這段時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陪著父親澆水、打農藥和賣菜,在夏忙時幫父親收麥種地,還有壓麥垛。為了防止已經收到曬場上的麥子被雨淋,每遇到陰雨來臨前,我就會按著父親的指揮,在全家人的幫忙下,將一個個捆好的麥捆,壓成有房子那麼高的麥垛。那時最讓人感到高興的就是,在幹活乾的最熱和最累的時候,喝一肚子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放了些許糖精的涼水,那種痛快勁現在喝什麼東西都再也體會不到了。

小時候的我,也是比較淘氣、調皮和搗蛋的,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也很是反感父親總是強迫我坐下來學習,學習成績總是不好不壞,總是在考試成績出來後惹父母生氣,挨父親的訓斥,也讓自己的內心裡產生了許多的叛逆。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後來,到我上高中時,在西安帶建築隊包工的舅舅將父親帶到了西安,給他看工地,家裡主要剩下母親、二姐和我,我在上高中,二姐在高中補習。

那段時間,對父親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

再後來,我當了兵,家裡只剩下母親一個人,那段時間母親病了,跟瘋了一樣,整天胡思亂想地到處亂跑著,身體情況很差。家中有難的時候,也是舅舅仗義,將母親也接到了西安,和父親一起給他看工地,這也是我一直念記著也已經去世的舅舅的好的原因。

當兵第三年,我張口向父親要了幾百塊錢,後來才知道,這幾百塊錢也是父親找人借的。

再後來,我上了軍校,當了軍官,緊接著我也結了婚,有了兒子,又從部隊轉業。

可以說從自己當兵領津貼再到領工資,雖然我自己也不亂花錢,但是自己掙的錢畢竟有限,我也只能是偶爾地給上父母一點錢,也沒有能力給家從經濟上給予更多的幫助,改變父母生活的困境,讓他們一直生活的比較清貧。

對於供出三個大學生的父親來講,父親是一個愛面子的人,他一直有個願望,就是將家裡的房子蓋成新房,好在村裡人跟前撐起腰桿。

但是,2006年至2008年那段時間,大姐、哥哥、二姐家經濟上都不寬裕,我剛轉業經濟上也很緊張,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家裡開始張羅著將隔壁家的間半房買了過來,按父親後來給大姐夫的話說,開始的時候預計需要9萬多元,錢已準備的差不多了,誰知開工後,建築材料和工費上漲,比預計的要多花上兩萬元,開弓沒有回頭劍,因此而讓父親心裡有了負擔。

房子基本上全部就要蓋成時,父親是卻提前病倒了!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2008年的端午節前,我帶著單位發的粽子,回到到家,當時我心裡就比較難過,兩個老人搬進西邊剛建好還帶著潮氣的偏房,母親身體狀況還可以,但是父親的身體卻明顯的表現得很差,兩條腿都有些腫,走不動路,說話時聲音還很嘶啞。

我當時想讓他跟我到西安去檢查一下,給他好好看一下病。因為家裡房子還沒有完全蓋好,他不同意,還給我說之前在鎮上醫院已經住過院並打過一個禮拜的針,目前已經有所好轉,需要的話他會到西安來的。

當時,哥哥留學在外,快要結束了但還沒有回國,父親的生活虧了大姐和姐夫的照料。

之後,也就是過了一週多,大姐打電話來說父親說要到西安來給他看病。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到唐都醫院去排隊掛號,醫生一檢查完,父親就被安排住進了醫院。

可以說,父親在唐都醫院住院的這幾天,雖然說父親的病很重,但是我一直都滿懷著希望,只要醫生認為需要做的檢查,我們全部都做,醫生認為需要開一種人造球蛋白,補充營養並提高免疫力。通過尋人找關係,給開了兩支。

治療期間,我還偷偷的帶著片子,到交大附屬二院找了一個老專家給看了看片子,進一步瞭解父親的病情。

那幾天,對我來說,確實過的比較艱難,每天醫生都會給父親下一個病危通知書,我都會背過人去流會眼淚,但是在母親和大姐、大姐夫面前,我還要裝著沒有事的樣子,顯得沒心沒肺,在外面聯繫醫生或者其他事項,儘自己的全力來救治著父親。

後來,醫院說查出父親是肺結核,需要轉到省結核病醫院,醫院告訴我們時,已經通知了結核病醫院來人接父親轉院。對於肺結核,我們當時知道它是一種傳染病,卻不知道該怎麼治療,一聽是專業的治療醫院,加上也沒有太多的迴旋餘地,就跟著大姐、大姐夫將父親轉到了省結核病醫院。

這次轉院,我們心裡都很難受!

從唐都醫院上了繞城高速,走了很長的路,從父親複雜乞憐的眼神裡,我們每個人都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之後,母親也早早地從結核病醫院趕回老家,為父親張羅著準備後事。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在傳染性疾病面前,我們應當講科學,更要多為身體健康的人著想,醫生要求我們在照顧病人時也要戴上口罩,我們也徵得了父親的同意。

在結核病醫院那段時間,也是父親彌留的最後那段時間,他一直都在硬扛著,盡力地堅持著想等著哥哥回國見他最後一面,父親實在是等不下去了,最終沒有在離世前見上哥哥這個讓他自豪並給他在村人面前帶來驕傲的人!

眼睜睜地看著父親的離去,我卻沒有辦法挽留,我真的無奈了!

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只能是強忍著眼淚,盡力給父親辦好後事,因為這是父親去世後需要我辦好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父親生病去世後的那兩年,我的右腳踝下長出一個疙瘩,找了好幾家醫院看,都說的是腱鞘囊腫,需要做手術。

後來,是大姐給我問到一個偏方,就是用獨角蓮膏貼了一段時間,囊腫消失了。

然而,從這三年的情況來看,每年的這段時間都會重複發作。

有時我也在想,這會不會是父親留給我的記憶,讓我能時刻地想起他!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以前,自己總是以忙為藉口,對小家的照顧超過了對父母生活照顧,成家後跟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比較少,應了小時候父母常說的那句民謠“麻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

從思想上沒有重視起父親的病情,治療的不及時,再加上父親因蓋房子勞累過度導致體質比較差,病情惡化的迅速,使得父親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多虧了大姐和姐夫,替我們承擔了更多的照顧父母的責任,不僅有平時的照顧,更有父親生病期間無微不至的照顧。

我一直都有一種錯誤認識,父母身上或者跟前沒有必要帶太多的錢,平常我們也會給一些,如果需要,可以隨時開口向我們要錢,錢裝在自己兜裡和裝在他們兜裡是一樣的。

然而,通過這幾年的生活體驗,我認識到了自己想法的幼稚,要錢花的感覺和花自己錢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需要花錢的應酬,都需要有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用錢,經濟上的獨立可以讓人從精神上感受到獨立。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自己雖然一直都在工作著,但是收入有限,經濟不是很寬裕,需要錢的地方比較多,因而沒有能給父親解憂,讓老人一直都生活的比較緊張,時常還在為用錢擔憂。

我能感到父親一直都認為我是一個叛逆,不是很孝順,不是那麼的聽話,不僅不能對他講的話百依百順,還可能提出反對意見並進行頂撞,在一些他認為重要的事情上說不了幾句話,分歧意見就產生出來了,讓他感覺不到家長的權威,因而他不願意在臨終前向我交代後事,這也是我這個做兒子的最失敗的地方。

我這個人比較死板,再加上自己的不靈活,不願意跟人有太多的來往,不願意攬事和求人,不能給周圍人幫上什麼忙,平常還在勸父親做事要低調,不要在外人面前吹噓什麼而給子女帶來麻煩。

或許因為自己的太過於普通平凡,而讓父親感覺不到因為我所給他帶來任何榮耀,或許是因為我有太多的不足,在太多的地方,讓父親失望了!

在唐都醫院給父親治療的日子,X光片上顯示父親有一塊肋骨骨折,母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最後,在把歷歷父親所經歷的重要事件,一件件的排除後,母親想著說,最有可能的就是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有一次扛著糧食袋子上樓時,不小心掉下來過後,胸口曾經疼過幾個月,當時因為窮再加上醫療條件不好,也就隨時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忘掉了這件事。

或許是母親和父親害怕我們擔心,還在向我們隱瞞著什麼!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對於我這個逐漸走向成熟的人,通過自己對兒子的教育,能慢慢地想起孝敬父母的人來講,父親的去世,給我的心理打擊比較大。

我一直都認為父母的身體都還可以,離我們而去的這種情況還離我很遙遠,無論是從心裡還是從行動上我都沒有做好這種準備,然而事實教育了我,也更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孝敬母親這件事的迫不及待,可是我又能做多少呢?

只能是慢慢地回憶和挖掘曾經與父親相聚的點點滴滴,對母親盡好孝,用自己的誠心和思念來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父親去世後,我似乎也長大了許多,心裡也有很多的遺憾。

我感到,和父親之間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隔閡和不理解,並不是像我們現在很多人隨口而講的有代溝那樣簡單,代溝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分別把自己簡單的定位在了指揮說教和順從承受的位置上,在一些問題上,我們之間總是急於說服或者強迫對方屈從於自己,總以為自己看的透、想的周、能辦好,總是用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驗來思考和處理事情,總想用自己的想法來說服和取代對方的想法,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而不是用那種平等的、平和的方法,在溝通中增進共識,在交流中找出辦法,在化解中消除隔閡。

一個人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想要按自己的想法來生活真的很難!

作為一個人,必須生活中社會中,必須生活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因而他也不能脫離人群,每天每時每刻都要與不同的人發生著關係,因而也在隨時地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一會兒是父母,一會兒是兒女;一會兒是朋友,一會兒是爭鬥者;一會兒是上級,一會兒是下級;一會兒是同事,一會兒又是陌生人;一會兒光明磊落,一會兒陰暗晦澀;一會兒是施恩者,一會兒是受惠者;一會兒是主角,一會兒是配角,或者是跑龍套,更甚於什麼也不是……

隨時隨地的要變換角度、改變態度、變換角色,是不是像在演戲?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而今已過不惑之年的我,還帶有很多的不成熟,還有很多的任性和暴躁,還缺少很多的圓滑和變通。

不僅沒有學會享受和利用生活,掌握生活中的一些變通手法,更沒有調劑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使得自己在接受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困難中,顯得特別的憂鬱和不自信,在處理起身邊的人和事來顯得那麼的力不從心。

希望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中,過的能更好一些!


清明將至,無客不思親,謹以此文,緬懷去世多年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