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對歷史很感興趣,已經厭煩了網上營銷號的謠言和個人主義回答,請問什麼途徑能找到相對準確的歷史資料呢?

李豔勤


其實這還要看你自身的性格、興趣、閱歷和理解能力。譬如如果你還不太看得下那種一本正經的大部頭,那麼強行去看《劍橋中國史》之類的書感覺絕不會愉悅。如果你的古文功底還不足,讀中國的《二十四史》就會很痛苦。如果你對西方古代歷史沒興趣,《耶路撒冷三千年》就毫無吸引力。是這些書不好嗎?不是,只是暫時和你不太合適。

我覺得不必勉強自己去看那些感覺沒意思的著作,因為我一時之間還欣賞不到。有一個好辦法是追作者,比如我以前喜歡看易中天,喜歡他的語言風格,我就把他的書拿來看,從他的書中學到了很多。後來覺得張宏傑寫得好,又幾乎把他在市面上能買的書都看了。雖然他們寫的可能並不是什麼名著,但對於我的閱讀能力而言,足夠了。現在我已經不愛看他們寫的東西了,但這是因為我自己進步了,他們的作品不適合現在的我了。

這兩年偶然發現一套歷史書,《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作者很年輕,名氣不大,但我很喜歡,就全看了,現在也很喜歡。

所以關鍵是找到喜歡的作者,就像找到合適自己的鞋子一樣,別管是不是大牌、潮款,穿著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





歷史課肖老師


你好,作為一個專注於歷史的筆者,我來向您推薦,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我推薦您讀以下內容:

書籍方面,我僅僅推薦您讀《二十四史》,這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歷史,但是就是讀起來比較枯燥,需要您耐心才可以。讀完這二十四史,我可以說,你對歷史的瞭解已經超越95%的人了。

音頻視頻方面,我推薦百家講壇,還有央視的一部紀錄片《中華五千年》,這個是我個人強烈推薦的,從盤古開天一直到清末,還是很值得去看的。APP:“歷史知識大全“不僅涵蓋了中外歷史,而且偏於客觀的史實。

野史方面並沒有可推薦的書籍,但是我這裡收藏了幾個網站,可以分享給您:“中華野史全集”、“天涯論壇知識庫、歷史”。他不僅記載了歷史事件,還有諸子百家的經典,醫書典籍和易經之類的典籍。

要了解歷史真相,往往只讀正史是遠遠不夠的。正史一般記述政治事件,而對世風民俗、百姓生活等的記載卻輕描淡寫、微乎其微;正史的記載往往由於種種原因而文過實非,所錄不實。特別是對帝王將相的性格心理、逸聞趣事;統治階級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政治軍事的醜惡內幕、齷齪行徑、血腥手段,正史往往“為尊者飾,為賢者諱”,或者略帶一筆,遮遮蓋蓋,或者諱言不談。要了解認識歷史的真實原因,把握全部的歷史,就要收集研究野史。總之,讀歷史,我們更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不可盲目片面。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細細談歷史


歷史就是人們用各種方式記載著過去發生的事。有官方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記載,也有民間對生活往事的喜聞樂見和好惡感懷。

你可以去關注官方的一些學術類的媒體平臺,或者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當然也可以去查看一些自媒體的野史趣聞。

網絡瀏覽痕跡被大數據追蹤,這在智能+技術面前似乎難以迴避。好像還沒有發現可以保護個人隱私的安全瀏覽模式或者軟件來支撐。而為了避免被推薦類似的自媒體內容,在操作上是不是可以去設置關掉一些廣告和興趣推薦?不知道有沒有用。

其實對於歷史,應平和的看待,一切文字的承載有可能是真相,亦有可能是幻象~


哩哩說


我以前說過有時間的地方就有歷史,那其實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的話,應該會有一定的歷史觀。我們需要辯證的去看待問題,雖然營銷號確實很垃圾,但它不也激起了你的興趣,促使你來問到底怎樣找到歷史資料嗎?好了,言歸正傳。

二十四姓家譜

這些基本上已經把五千年的中國史囊括完了。當然不是一本書,具體的書目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如果文言文閱讀功力不夠,可以看白話版。


野史

由於二十四姓家譜因為皇帝的原因,有些記錄其實不實。這個時候就需要野史來幫忙了。當然,野史也不能全信,畢竟只是個人編撰的。至於書目推薦,野史書籍浩如煙海不好做推薦。《大唐秘史》,《明朝那些事兒》(對,你沒看錯,這本書也屬於野史)可以去看一看。

國內部分介紹完了,可以來看看國外部分。

《人類簡史》

這本書水平還是很高的。作者從生物學,社會學等各個方面簡單的向我們介紹了從古猿下地到二十一世紀的歷史。可以大概的瞭解一下世界的歷史。

各國史

如果想要更細緻的瞭解,那各個國家自己編撰的歷史可以去看一看。





看到這裡是不是興趣蕩然無存。這麼多的大部頭,還晦澀難懂,不知道啃多少年。確實,就算是學者都不太可能讀完這些書。那其實我也只是推薦給你一個好的選擇。具體要不要做,怎麼樣做。得看自己。這些可以提升歷史素養和自己素質。而且你會因此去了解更多其他領域的知識,比如哲學,物理,地理,文學等等。越學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此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所以也不需要精讀。

如果你只是想淺薄的瞭解一下,那查百度就好了呀。不行谷歌搜狗一起上,維基百科也可以。


小林史話


我就簡單的來說一下,如何簡單的找到歷史資料。首先你要確定你喜歡的是哪一類的歷史。比如你是喜歡古代中國歷史,還是喜歡世界古代歷史?或者是喜歡某一個朝代。也或者說是喜歡藝術史還是美術史?

確定了這個基本的範圍概念之後,然後我推薦幾個找資料的平臺。第一,微信公眾號。你可以輸入你的相對的關鍵詞,一般打頭的幾個公眾號都是比較專業的,可以在這類公眾號上查詢一些歷史資料。第二,可以在中國知網等一些專業的論文平臺上去找相關資料。第三,你可以再去提一個問題,問一下相關範圍內入門書籍有哪些?

至於影視紀錄片等這類型的,嗯,推薦就是去看央視所拍攝的紀錄片。電視劇是不太推薦的,因為改編是有點多的。


公良旭炎


不要看歷史劇,不要看歷史劇,不要看歷史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個是我想和你說的第一點。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所以就給了現在的影視製作提供豐富的資源,一旦被挖掘出來的歷史經過他們的刀,那簡直了,比野史還要野史,所以不要以影視作品為參考,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接下來,咱們就來嘮嘮歷史資料的來源問題。第一個,如果你是個能把文言文看的和通俗小說一樣,那麼恭喜你,你離歷史原風味很近。你可以到圖書館裡借閱古文版的朝代史或者通史,這些史書未經註釋或者解說,是由各朝各代史學家所撰寫,絕對一手材料,可信度高。第二個,關注當代史學大家的論壇。像百家講壇那些大家都是可信度高的,他們也會推薦書籍去了解歷史,通史的話我建議你去看呂思勉的通史,它可以說是通史的權威。

再接著,任何歷史都要實物歷史來驗證。所以,有空多去博物館看看,你想研究歷史,只有去看到實物,才能更好的瞭解當時的歷史。



愛鏟屎的貓


你好!

本人在初中高中時候也特別喜歡歷史,但是那個時候的網絡技術不很發達,通過電視、書籍瞭解的歷史算比較真實的!現在自媒體的發達程度,很多的人為了博眼球關注,會相對的誇張事實,或者浮誇的手法,給部分人造成那就是歷史真相的錯覺!而且每個不同的自媒體個人的說法都不相同,讓人找不到頭腦。

要了解準確的歷史最好的辦法是購買正版歷史書籍,如有史記等(史記也是官方正史的代表之一。)

還可以觀看考古節目,古物堅定節目,一般資深的考古學家對歷史文物以及歷史故事有很深的瞭解。

還可以上網搜索對應時間的百度百科,會有詳細的記載。


大大江


Hello,大家好,我是專注于于歷史領域的創作者,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尤其是中國古代史,平時特別喜歡看歷史類的書籍,比如太史公的《史記》。今天能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感到很榮幸!


草堂閱古今


不知道你想要什麼方面的歷史資料,只能試著回答一下。一般來說,可以去圖書館查閱

白壽彝版《中國通史》,這部《中國通史》共12卷22冊,約1400萬字。是最接近現在的國家組織編寫的通史,也是大學歷史系老師都會推薦的書。內容豐富,囊括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中政治、經濟、民族、軍事、學術文化各個方面,基本上可以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另外還有《劍橋中國史》也可以看看。如果想要某個時代的,可以上網查查各大名校歷史系開出的書單,還是可以查得到的。


烽火野史


古文功底好,又有專研毅力,就自己看原著。

自己看不了原著,就可以多看看名師名人的講座或譯本。

推薦給你幾個講通俗歷史的名人:柏楊,李熬,王立群,易中天等,都有出書講史。反覆看他們對同一歷史時期的見解和分析,再自己去看原著,會有收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