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口介紹】鈞窯

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河南禹州市為中心,窯址遍及市內各地。鈞窯器物以色彩斑斕、古樸典雅、風格獨特而聞名遐邇,是宋元時期中國北方一類十分重要的瓷器產品。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天藍釉盞託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天藍釉碟

鈞窯地處伏牛山脈與豫東平原過渡帶,自然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大量的陶瓷黏土、孔雀石等陶瓷原料;加上禹州西臨洛陽,東與宋代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相鄰,北靠黃河、南有淮河,使得鈞窯能夠很快地吸收周邊地區瓷窯中的優秀制瓷技術,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效果,為禹州生產出精美絕倫、色彩斑斕的鈞窯瓷器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月白釉梅瓶


【窯口介紹】鈞窯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月白釉紫紅斑碗

鈞窯屬於北方青瓷系統,鈞窯瓷器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種乳濁釉,釉內還含有少量的銅,不同於耀州窯,也不同於汝窯,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有如藍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於一般的青瓷,雖然色澤深淺不一,但多近於藍色,是一種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天藍釉海棠式盤

鈞釉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是蚯蚓走泥紋,即釉面上呈現出一條條逶迤延伸,長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這是由於鈞釉的釉層特別厚,釉層在乾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乾裂,後來在高溫階段又被粘度較低的部分流入空隙所造成。

【窯口介紹】鈞窯

宋 鈞窯玫瑰紫葵花盤


【窯口介紹】鈞窯

宋 鈞窯天藍釉紅斑花瓣式碗

鈞窯產品有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瓷、黑瓷等,而其中最華貴的是藍釉與紫紅色錯綜掩映的窯變器物。具體釉色有月白、天青、天藍、蔥翠青、玫瑰紫、胭脂紅、茄皮紫、硃砂紅、丁香紫、火焰紅等。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碗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三足爐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三足筒式爐

鈞窯器物造型端莊,古樸典雅,以生產碗、罐、碟、爐等生活用品為主,其中各類花盆和盆託最多,而這與北宋中期宮廷中大量種植菊花、牡丹、芍藥、蘭草等花卉需要有關。鈞窯花盆的形狀有渣鬥式大花盆、仰鍾式大花盆、蓮花式花盆、長方花盆、海棠花式水仙盆、六方水仙盆、葵花式盆託、蓮花式盆託等,另外還有尊、三足爐、鼓式大盤、葵花式單把洗、單把圓洗、長方枕陳設瓷。這些器物一般滿釉、底部留有支釘印痕。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天藍釉六方花盆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月白釉渣鬥式花盆


【窯口介紹】鈞窯

北宋 鈞窯月白釉鼓釘三足花盆託


【窯口介紹】鈞窯

宋 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窯口介紹】鈞窯

宋 鈞窯鼓釘三足洗

傳世的鈞窯瓷器帶銘文的不多,大致可分為四類:其一是“奉化”和“省符”兩種,為宋代舊刻,其中“奉化”為宋內宮殿名,而“省符”二字也不解何意;其二是刻器底的一至十的數字,一般規律是數字越小,器物越大,一是同類器物中最高或口徑最大的,十是最低或口徑最小的,為宋代舊刻;其三是甲、乙、丙、丁等,亦為宋代舊刻;其四為清宮的殿名和乾隆御詩,系清代後刻。清代刻殿名一般為兩句,為“某某殿(或宮)”加“某某室(齋、堂)用”乾隆刻御製詩有楷書或隸書兩種,詩後還有印章。

【窯口介紹】鈞窯


【窯口介紹】鈞窯

宋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託


【窯口介紹】鈞窯


【窯口介紹】鈞窯

宋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託


【窯口介紹】鈞窯


【窯口介紹】鈞窯

元—明初 鈞窯天藍釉鼓釘三足花盆託

鈞窯瓷器這一特別的陶瓷藝術,不僅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在陶瓷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