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為回饋各大藏友,小編一點心意小小口訣送上,

喜歡的可以點贊也可留下聯繫方式以便於藏品互相交流。

五大名窯

哥汝官鈞胎色灰,官胎質密釉下垂。

汝窯薄胎又裹足,鈞胎重厚超汝官。

胎薄體輕認定窯,竹刷芒口淚淌垂。

註解

宋代有五大名瓷,即哥、汝、官、定、鈞窯。胎是灰色,但官胎質密釉下垂,汝窯胎薄裹足,鈞窯胎重、厚的超過汝窯和官窯、哥窯器。胎薄體輕是定窯特點:胎白、口沒釉,定窯有足刷紋,釉有淚滴下垂的痕跡。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看四大名窯的足

哥足灰胎火紅連,紫金土色官足聯。

汝窯裹足有支釘,鈞窯露足如鐵環。

註解

哥窯足灰色,足圓潤,官窯胎因用紫金土,足表層是鐵褐色,給人以和釉子連在一起之感覺,但胎裡也是灰的。汝窯釉裹足是特點,鈞窯露足表層如鐵,足如泥為宋,足有砂粒為元鈞。就是說:細為宋代粗為元代。按時間定窯五大名窯之首,是在邢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白瓷。早在宋代就不用化妝土了。有醬、白、紫、紅綠等色,有淚滴、竹刷紋。定窯器件是五大明窯中最輕的。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鈞窯瓷

鈞窯瓷在北宋時就生產,到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繼汝窯之後在河南禹縣(當時稱鈞州,故名)。以當時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為最有名。燒製品為最好,是燒製皇室用瓷。這種窯的瓷先燒素胎,出窯後施釉進行二次燒製,以銅摻入釉料,使其產生泛紅色的釉面。在高溫下產生窯變現象千變萬化,有玫瑰色、有天藍色、天藍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紋、底上有蟹甲綠和記大小規格的數字,如:一、二、三、四。這些數字恰似數字款。鈞窯器造型古樸典雅、釉面自然。

以宋早期到目前的歷史長河中。鈞瓷的出現量、仿製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認出宋代好的鈞瓷器件也不是很簡單的事。這要有斷代能力才能分辨出來是宋代的還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鈞瓷的特點,才會知道鈞瓷時代特徵,也要學習鑑別技術。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鈞窯

胎骨堅如鐵,銅紅釉器也。

叩之出鐵聲,紫褐淺灰結。

二次燒為絕,藍青白如雪。

變化萬色雲,曲流為特寫。

釉淌補裂紋,蚯蚓曲爬也。

瑪瑙摻釉中,萬花的世界。

註解

釣窯幾個朝代都燒,要找宋代的就要注意鑑別,看宋代的各種特點,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釉流淌有旋渦,有蚯蚓走泥紋,窯變萬千像萬花筒,釉中含銅。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鈞瓷幾個朝代的不同

鈞瓷宋元明清燒,代代不同各有招。

宋鈞胎釉為最好,元差清細神韻孬。

元鈞胎粗又含砂,清鈞細制胎又糙。

註解

釣瓷在歷史上幾乎沒間斷過,但是人們追求的是宋代的鈞瓷,但是很少,而元鈞和清代鈞窯是有區別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鈞釉好、胎好,元鈞粗糙,清鈞過細,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韻是不夠的。

.宋鈞

鈞窯常常帶斑紅,高溫釉中含有。

紅斑藍釉有過渡,蚯蚓走泥紋路行。

蟹甲青斑胎泥細,高嶺土久億年成。

註解

鈞窯紅斑是釉中含銅所出現的,紅斑和其他釉色交接處有一過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過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紋,有蟹甲綠,足有滿釉的少,胎質有泥質成為宋產。砂質的為元代的。應該說,鈞瓷和景德鎮瓷用的高嶺土瓷胎是有區別的,和其他窯口用料也不一樣。

宋元鈞瓷鑑

宋鈞釉活到圈足,元鈞釉呆不到足。

宋器簡單少雕琢,紅斑過渡蟹青熟。

蚯蚓走泥兔毫在,瓷胎色釉鑑自如。

宋鈞窯釉活,釉到足圈、元鈞釉呆板露足多。宋器少雕琢,蚯蚓走泥紋明顯。有的是兔毫紋,紅斑有過渡邊沿,有蟹甲綠,釉好胎如泥為宋。足粗走泥紋不活為元。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鈞瓷五色

玫瑰紅色海裳紅,天青粉青月白青。

窯變出色十幾層,各色釉亮白不明。

註解

配釉採用銅磷鐵錫等多種元素,分別配製,分層掛釉,使釉層結構複雜多變。鈞窯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紅、玫瑰紅,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鈞瓷號稱千年不變色,證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帶有棕眼。

.鈞瓷辨認

官鈞民鈞歷代鈞,斷代分鈞怎麼分。

官鈞穩重多下墜,質堅胎硬扣鐵音。

多次施釉顯肥膩,流淌曲線扶感親。

蚯蚓走泥有動感,紫紅窯變飄渺真。

民鈞金鈞和元鈞,數字大小把器分。

蟹甲綠斑護胎釉,胎質粗糙釉不均。

走泥呆板釉不活,看足釉胎把代分。

金鈞胎粗色發黃,足釉半截是元鈞。

堆貼鏤劃重又大,釉淌面粗元代鈞。

元后各代仿鈞勝,胎粗釉呆器失真。

註解

鈞窯代代沒停過一直有燒造,也分官鈞、民鈞。官鈞穩重,器有下墜感,胎質堅硬,扣之聲音如鐵,多次施釉顯得肥膩,有流淌的曲線感,手能撫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紋,有流動感,有的有紫紅色的窯變飄渺如真,底有蟹甲綠斑,有護胎釉,有數字如款號的大小,數小的大,數大的小。 民鈞和元鈞走泥紋呆板,胎質粗糙釉不均。

金鈞粗而發黃露胎多。

元鈞幾乎僅有大半截釉。

元器重而大,喜堆貼紋飾,釉流淌嚴重。元以後仿品雖精,但紋飾呆板,失真不活。

斷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紋飾,如:宋不加裝紋飾,元半截釉,金元胎黃褐,顯粗糙。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宋代五大名瓷——「哥、汝、官、定、鈞窯」賞析口訣

.均瓷觀泡

均窯銅紅大泡出,泡在水流旋渦突。

溫潤色淺光環圍,窯變天藍泡更疏。

釉色流動不如紅,天青泡多密不疏。

大小都見不分層,月白釉中泡不出。

紅斑器物泡很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註解

均窯觀泡銅紅釉是大泡,泡像在漩渦中。溫潤色淺,有光環圍著泡。天藍釉泡更稀,但釉的流動狀態不如紅釉,天青泡多密,釉沒什麼流動感,大小泡都有,幾乎在一個平面上,不分上下層。月白釉中泡很少幾乎不出泡,紅斑器物泡很稀散,蚯蚓走泥紋都是小泡。

鈞瓷觀泡釉簡句

銅紅泡大旋渦出,色淺溫潤環中孤。

變藍動感不如紅,天青泡多大小突。

月白無泡紅斑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