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90後員工總動不動就離職?

佚名十一


一方面,人們總是習慣把不同的一端,認為是異類,或者問題的一端。90後的離職,是否就是90後的問題,為什麼不是企業的問題?90後的頻繁離職,固然有他們家庭環境的改善,可以任性一把;也有他們執業觀的改變,“工作選擇人的時代”或者正在不知不覺中轉變為“人選擇工作的時代”,這也是新一代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要委屈自己。企業,也只是按勞動支付報酬,並沒有施捨公司的職員,也沒有高高在上的資本,如果不能做到這樣的認識,也就無法正確面對90後的離職現象。

另一方面,不要以偏概全。“90後”概述的不是1個、2個那麼簡單,而是一代人。但是請問,90後就真都如此嗎?其實不然,除了挑剔的一部分人,更多的還是矜矜業業工作的。每一代人都有成長的軌跡,80後從不堪到現在的成熟,90後也需要時間為自己正名。

不要把自己太當人,但是也不要太不把別人當人。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


運維的榕樹


我是一名90後,身邊的朋友、同事也多為90後,結合自身來說說這個情況。

由於現在生活條件的變好,同時再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現代的90綜合素質都普遍偏高,可由於受家庭條件的影響,很多90後都屬於獨生子女,屬於含著蜜糖長大的一代人,為此,在綜合因素的影響下,90後有思想、有個性,敢於標新立異,所以導致很多90後,在職場中稍有不如意就會離職、就會跳槽,造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原因在如下這些情況。

1. 不願迎合。迎合在很多人的眼裡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在這裡,可以把它稱之為褒義詞,大家都明白,現在的職場中,團隊是需要配合才能完成任務,才能達成目標。在工作安排和分配的過程中,有些上司難免說話會不是那麼中聽,會導致一些90後的人,由於個性使然,不願意服從自己的上司和迎合自己的同時,結果在工作中就不會、不願配合,次數多了,就會導致此種情況惡性循環,最後這種不會迎合導致自己最終的離職。

2. 更專注於自己的興趣:大多數90後從小家裡的條件還不錯,工作後沒有80後那種需要通過工作來養活自己的強烈目的,因此更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工作中也一樣,乾的工作是不是有興趣,開不開心,往往是決定90後能不能堅持的主要原因。如果這份工作不感興趣,又不開心,肯定很容易離職。

3. 太個性化。這點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90後普遍受高等教育的影響,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更有自己的價值取向,過多的追求平等、崇尚自由、享受生活,為此,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受到那麼一點辛苦或者刁難,或者說工作也好同事也罷,只要不隨他的意,他就會立刻跟你翻臉,甚至撂挑子不做,這一點同樣也是導致90後離職率高的因素。


江安成長筆記


你好。為什麼九零後員工動不動就離職,這個問題我這樣來回答。

九零後,從九零年到九九年,年齡依次是:九零年是30歲、九一年是29歲、九二年是28歲、九三年是27歲、九四年是26歲、九五年是25歲、九六年是24歲、九七年是23歲、九八年是22歲、九九年是21歲。

通過九零後年齡的依次排列,很肯給地說,那個企業把這個年齡段的人用好了,那就是如虎添翼!

九零後前面的八零後,整個年齡段在31歲至40歲,八零後的父母的這一代人年齡都在六十多,老人身體健康方面暫時還算可以。八零後最大的壓力就是有房貸、車貸,自己的父母馬上都要步入老年,孩子上學,這代人壓力比別的年齡段都大。

九零後後面的二零後都是在校學生。

從整體來看,當下整個九零後就是當下的寶貝,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少一部分人結婚,大多數還是自由人,無牽無掛無壓力,如果企業能因才上崗,這批人就是企業的內臟!

這代人百分之四十是獨生子女,在性格方面有些以我為尊,因為六個老人養一個孩子。但是,這些人特別愛面子,也特別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只要企業給他們面子,只要企業肯定他們的才能,他們一定會創造出高業績的!

這代人基本上都學業有成而且有的人還學識淵博,各個行業的頂尖人物百分之六十都是這個年齡段的人,而且也非常能吃苦,吃苦不是老一輩人的專利,每個年齡段能吃苦的人大有人在,不要用有色眼鏡看九零後!

我身邊也有好多九零後特別懂事兒,特別能吃苦,非常尊老愛幼,而且腦袋特別靈活。

就上面問題說九零後動不動就離職,動不動離職在每個年齡段都屢見不鮮。

九零後為什麼頻頻離職,不要把問題都推在九零後身上,可能極個別的九零後嬌生慣養,吃不了長時間的上班苦,很正常,每個年齡段都有養尊處優的人。

企業裡需要不同的人才,什麼人放在什麼地方。

現在好多企業高管對九零後有這樣的習慣看法,認為九零後這代人不好管,認為這代人嬌生慣養,骨子裡就排斥這代人,希望這些高管們真的能放下這些成見,給這批孩子們一個發揮能量的機會,這批人不是累贅是寶貝!

最後,奉勸那些頻頻跳槽的九零後,社會不是你媽你爸,也不是你奶奶你爺爺,你們這代人最小的二十一了,最大的三十了,如果你們不想讓別人看不起你們,你們就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最擅長的,做出成績才能讓別人看的起,如果智力超常的就好好發揮智力,如果動手超常的就好好發揮動手能力。

九零後們,要想別人肯給你,你就要拿出被別人肯給你的能力。

九零後們,加油!


白姐說職場


作為90後動不動就辭職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作為90後的我不是一個遊手好閒對人,先來說說第一個觀點,現在90後的人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生活在農村的人大多數都是勤奮的,因為他們覺得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話,誰會拿錢給他們用,所以不得不努力,自己的爹媽是本本分分的莊稼人沒有多餘的積蓄而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就不一樣了,又是獨生子女父母又是某個公司上班,工資大概在七八千至1萬左右,而且現在大城市裡生活的人朋友圈都是很豐富的,不像在農村沒有多少豐富的朋友圈所以大城市生活的人,就有這種心態,但是也不能說全部都是這樣的,還是有大多數的人很勤奮的,就像我這樣的人,我是農村的,但是一直都在城市的郊區生活,我還是一樣每天都朝九晚五的上班,多一點付出少一點抱怨,就沒有什麼都做不成的事,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想不勞而獲,那還是洗洗睡吧


影視劇電視劇搞笑片段


你好,我試著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談談離職是怎麼回事兒。

馬雲說,員工離職原因無非兩個,要麼幹得不爽,要麼錢沒給到位。真是精闢,離職不就那麼回事兒麼,到哪裡做事都是做事,為什麼選擇這裡,離家近,有平臺,工資高,福利好,工作環境好。。。總結一點,有需求,需求決定行為的選擇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人的生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你跟他談尊重,理想,未來,沒意義,先填飽肚子要說吧。

當人的被尊重需求被滿足時,你再天天跟他談生理需求方面的內容,是不會對他有任何吸引力的。所以在職場中,我們經常看到對於要填飽肚子的員工,你跟他談價值觀,談企業的未來是怎麼怎麼,大多數是談不通的。

回到離職來,員工離職就是需求沒得到滿足,別畫餅了,畫餅得看人,願意吃餅且相信自己能夠吃到餅的人,多畫。沒吃過餅的人,建議先給口餅吃了再說。

90後員工動不動離職,拜託,我們如果是一群60後,70後來管理90後,是確實看不懂,是為什麼總離職呢?90後的孩子現在都30了,更多談的是95後應該,他們有個性,一旦認準了熱情度很高,一旦你讓他失望了,他會毫不猶豫的拜拜。

這就是現實,我們得接受,因勢利導,比如我們公司,招了很多大學生,也走了很多大學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培養的,越往金字塔上面越尖,人越少。

我們就是要把資源給到對方企業價值觀且發展潛力大的那少部分人,讓他們通過不長的時間擔任公司中層職務。給了這些孩子想要的東西,找不出走的理由。

離職,不是90後的專利,各年齡段都會有,我們需要梳理清楚90後,尊重個性,因勢利導,給予平臺和發展機會,願意做事的總是願意做的。我們一方面在抱怨他們的同時,也需要看看我們給予了他們什麼。

我總相信,付出與回報一定會有平衡的

以上是我的反饋,供參考!


緣來是你的2005


大家好,我是小陳。

首先,90後性格比較浮躁。性格跟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環境是有關的,現在的人成長的環境都普遍比較好,即便是家庭條件不怎麼樣的,也不需要像自己的父輩一樣,下田種地,上山砍柴,因此也造成了他們的性格比較浮躁,沉不下心來做事,想一出是一處,覺得哪裡好就往哪裡跑。

吃不了苦。現在的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也是受到了父母的保護,有的家長甚至是一點髒活累活,也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做。而進入公司或者工廠之後,規章制度一大堆,讓這些年輕人感覺到自己就被約束在裡面,環境的改變也讓他們受不了。再一個,現在很多工廠都實行了倒班制,這就更辛苦了,很多人就是因為吃不了這樣的苦,所以乾脆離職不幹了。

因此90後的人就會出現動不動就離職的現象。

我個人覺得不管做什麼都應該長久的做下去,堅持做一件事,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幫到你。





鄉野小陳哥哥


這說明兩件事情,第一就是放棄的成本相對來講越來越小了,第二就是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多了。

早期大家找到一份工作會考慮這份工作,尤其是體制內的工作所帶來的各種福利,並且想著我做一個工作就要一直做時間長一點點,積攢了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將來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得到垂直性的發展進程空間,但是對於90後甚至是00後來講,發展的選擇更偏向於扁平化,也就是一個新的員工,他並不完全是以垂直化專業人才的發展方向而進行培晉升的,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多項多專多能,這樣才能會的更多,實際上這也符合了現代教育的一個大的方向,就是跨領域人才,因為目前我們所從事的工作絕大多數都會涉及到跨領域的知識,所以藝人多能對於企業來講本來也是有優勢的,但是隨著現在隨著家境的變化,和目前企業給出的工資,和求職者本身所需要的,金錢的比例並不是非常的相當就造成了,大部分求職者都是抱著一個蘿蔔多個坑的想法,就是在這裡工作,此時此刻適合我了我就去做,覺得不合適了我也不需要去醫院,為難自己就離開就好了,這其實就跟佛家的一句話,緣合則聚緣滅則散是一樣的


邵雨青的加拿大


作為一名90後,我發表下個人猜測。

1.肯定是錢不到位

2.工作太累,工作和付出不相符。

3.工作委屈了,或者吵架一時衝動就辭職。

4.對工作沒有了期待,學不到東西或是看不到未來。

以上幾點你是否也有過呢?



百祥老鐵


跳槽離職已顯然在當今的社會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但是對於公司來說,人力培訓成本也越來越重要,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員工,跳槽到了競爭對手的公司,這也許對於各位老總來說是不太想看到的,但數據顯示,在這些離職大軍中,90後的離職會顯得尤為比例大,原因是什麼呢:

1,公司畫大餅未能兌現,很多公司為了招募人員,各種美好的設想給入職者構想,可是工作半年之後,看到的和聽到的截然不同,會在心裡大大的打一個折扣

2.上下級關係,90後是追求個性的一代,喜歡特立獨行,還會行走在公司制度的邊緣地帶,很多的上級領導,都會有一個感覺,這個人很難約束,之後,上下級的關係就越發緊張,引起了不滿的情緒

3。沒有外界和內部的壓力 90後一代,大部分都是剛畢業的學生,家裡也不需要他們的經濟支持,甚至會給予補貼,辭職這件事,對他們來說,不用考慮離職之後帶給他們的次成本,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情選擇是否工作即可

4.理想主義者 大部分都是剛從學校踏出校門,把社會想的很美好,各種理想在自己的心中要等待釋放,只要平臺不能給予施展的機會,將棄去機會和平臺,尋找下一家

5.自我評估不準確 大部分90後的自我社會評估價值不準確,把自己想的價值作用性太大,鋒芒畢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致使引起了很多社會人士的鄙視與不滿

以上即是90後把離職放在嘴邊隨後一說的事情


我叫lucky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回答了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員工要從企業離職?”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裡有委屈。

先說錢沒給到位。

老一輩的領導,總是喜歡談理想畫大餅,是的,這並沒有錯。但是 90 後不是傻子,任勞任怨需要有相應的回報。拿多少錢幹多少事,幹多少事就要值多少錢。

有句話說得好:對事物零點九,對人一點一。

對物零點九,就是說,對沒有生命的東西,要實現利益最大化,比如買菜的時候,一斤一塊錢,可以講價到九毛,那就極力去試試。因為菜是沒有思想的東西,價值也不會變化,所以九毛買到比一塊買到確確實實是少花錢。

對人一點一,就是說,得到一個人才,如果他要求報酬 1000 元,那就索性適當慷慨,給他 1100 元,因為人有思想,是動態的,所以要讓他感到滿意,不是達到他的期待,而是超出他的期待。這樣看似少了 100 元,但是人和物品不同,人的忠誠是有潛在價值的,所以長遠來看是賺了。可悲的是,現在的大多數領導者,無論對人對物,都是零點九,甚至零點五零點六,所以後果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