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的一個月,你是選擇繼續在家做飯還是外出就餐和點外賣?

蘑菇鹹魚


當然是在家裡做飯了。原來都很少下館子,外賣從來沒叫過,所以,疫情之後更的注意些。


出水芙蓉wrx


從很早之前就養成了自己帶飯的習慣,每天早上早一些起床做好中飯以及自己早飯,而且每天都不重樣,吃著自己做的飯突然有種幸福滿滿的感覺,有時幸福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即使沒有疫情了我還是會堅持帶飯。不過偶爾還是會去外面吃個一兩頓,畢竟自己手藝還沒這麼好,有的菜品也只有去店裡才能吃到。


胖乎乎逗你玩


突如其來的黑天鵝,造就整個社會流動性冰封,政府不讓營業,消費者不敢出門吃飯,企業現金流斷裂,每天睜開眼,房租,工資,社保,稅收等成本或多或少該交的還要交,庫存積壓的食材一天天的變質過期損耗。

對於有些風險抵抗能力差的小微餐飲企業來說,無異是一場滅頂之災。

即使很多平常風光無限的領頭企業也都集體步入賣菜,送外賣等杯水車薪的方式自救,活下去,成為了今年很多餐飲老闆的共同目標。

然而,在咬牙死扛自救的同時,更讓很多餐飲人焦慮的是,

第一,什麼時候才能正常復工?什麼時候市場才能基本復暖達到盈虧平衡?

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還要扛多久,還要燒多少錢?以及值不值得扛下去的問題?

第二,疫情過後的餐飲市場將可能產生哪些不確定性的變化,會不會寒冬之後還是寒冬。該如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前做決策判斷和資源儲備?

最近很多人都在問到我這些相同的問題。 所以,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分析和看法,僅供參考。

什麼時候才能復工?預計要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到正常營收?

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三方面。

1、疫情的控制情況

這一點我們公認的首席專家鍾南山已經明確給出了判斷。2月中下旬將出現拐點,3月底能全面控制。

我個人認為這個判斷相對比較保守,實際情況一定會提前。因為疫情對全國經濟的創傷太大了,國家一定會持續加大力度迅速剿滅,以最快速度恢復經濟流通。

其次是像鍾南山這種權威的專家,他的判斷和預估一定會偏謹慎和保守。

2、地方政府的政策

抗擊疫情,防控傳染,和恢復經濟是同步進行。既要相互平衡,又要相互博弈。

所以各行各業不可能都等到疫情完全消滅才開始復工。 不同的地方政府會根據自身的實際疫情情況,在防控疫情的情況下同步恢復經濟,且各地方的主要經濟支柱不同,實際疫情也不同,政策上也會有很大不同。

但基本邏輯應該是:

(1)首先恢復的是第一產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養殖業等等農業)因為這是其他產業的基礎。而且季節也不等人,耽誤了春播,會引發一系列連帶問題。

其次恢復的是第二產業(加工製造業)因為我國畢竟還是加工製造業大國,現在國家經濟轉型都在強推2025智能製造,不可能因為這次疫情耽誤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最後恢復的才是第三產業(酒店餐飲,旅遊,教育,休閒娛樂等服務業)因為第一第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的基礎,後端的產業沒有先恢復,第三產業也不可能完全恢復。這個道理就跟下棋一樣,先有第一步才有第二部。

其次,因為這些服務業人口密度流通大,感染風險高,防控也難。

(2)再者,一二線城市,因為人口流動密度更大,餐飲這種高密度聚集場合相對會管控的更嚴,廣州深圳已經明確下發通告禁止堂食營業。有些三四線城市疫情比較輕,流動人口相對也少,可能會提前允許復工。

(3)剛需類快餐小吃餐飲應該會允許提前復工。休閒,社交,宴請,大正餐類,非剛需,人員聚集密度大,會更晚。 這個也很好判斷,餐飲畢竟是解決吃飯的這個問題。政府在既要防控疫情又要保障基本飲食供應,肯定是先遏制社交需求,逐步開放餐各飲品類。

(送菜上門自己做——自己出門買菜自己做——自己出門買回家就能吃——做好了送上門——幾個人去飯店吃——幾十人聚會——幾百人婚宴聚會)

畢竟地方政府都不想因為疏忽大意而出事擔責。

綜上所述,一二線城市的休閒正餐類要做好最晚復工的準備,也就是鍾南山說的3月底之前疫情完全控制。大家做好基本的資金預算和決策判斷。

3、消費信心的恢復

政府是有形之手,市場是無形之手。

即使疫情恢復期某些地方政府允許營業,但依然還一個更棘手的問題。

就是消費者還是不太敢出門吃的問題。

這也是目前很多餐飲巨頭都在推無接觸外賣,狠抓食安消殺工作的原因,都是為了希望能解決疫情期間消費者不敢吃的問題。

然而,可能依然是事倍功半,杯水車薪,唯一的功能作用就是能和顧客保持鏈接,讓消費者還記得你。

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力這麼強,企業做的很多消殺工作,很多消費者依然還是心理有陰影。很難相信企業自身的自賣自誇,更多的還是隻相信政府和鍾南山等醫護專家。

這就跟三聚氰胺期間消費者不敢吃奶粉一個道理,唯一能解決的就是時間。

所以,即使3月底疫情完全控制,很多主打家庭聚餐社交宴請的休閒正餐類,要想恢復到去年同比的營業額,至少還要準備一兩個月的緩衝期。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疫情階段,虧肯定是虧,開不開都是虧,無非是虧多虧少的問題。很多地方大正餐類企業在保障活下去的同時, 更應該思考的是,除了外賣還沒有其他的方向?賺不到錢還能不能賺到其他的什麼?

比如,是不是可以考慮利用自身中央廚房供應鏈的優勢,走生鮮平臺。提供一站式切配好了的淨菜配送服務。滿足疫情期間消費者在家又不想做飯,又想吃好點,又擔心外賣不安全的需求?

比如,是不是可以暫時考慮先放下需求萎靡的c端市場。把戰略重心調整為,主攻醫護人員市場。 因為這個階段醫護人員是消費者與死神之間的“防護牆”,是消費者的恩人。把消費者的恩人感動了,就感動了全中國。

而且醫護人員能到店就餐,本身就是最好的食品安全衛生的背書。

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交警,司機,環衛工,是城市的守護神,是英雄,他們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鼓勵和支持。

人類是一群基於共識的生物。但是共識的情況已經體現在了當下的價值表現裡,沒有太大的溢價空間,

所以,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必定曾經有人做出過勇敢而孤獨的反共識決策。

第二,疫情過後的餐飲市場將產生哪些不確定性的變化?

這個問題首先取決於消費理念的變化。

因為每個人都是理念的產物,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一旦發生變化,所對應的就是消費需求的變化。而需求又是所有商業的原點。需求發生變化,那牽一髮就動全身,影響的是整個行業格局。

具體將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這次疫情過後野味肯定是不能吃了。餐飲行業的整條野味產業鏈肯定連根拔起。

然而這可能只是顯性的直接影響,隱形的間影響可能還包括:

比如,外省的湖北菜這個品類,可能也會受到直接衝擊。至少除了湖北本地人之外,其他地方的人會減少選擇吃湖北菜的頻次。所以,要提前考慮評估換賽道。

其次,以刺生為主打的日料店也會大受影響。因為在消費者的認知裡,生吃、冷凍的食物含細菌量高,這條跑道的選手也要提前準備解決方案。

再比如,很多沒有認知基礎的地方小吃美食,以及國外的特色美食,包括主打新奇特食材的品牌,例如水鴨,黑雞,等小眾品類品牌。在經過這次疫情後,獲客都會非常難。

此消就會彼長。“危”與“機”並存。

因為十四億的消費基數依然在,只是消費理念變化的驅動下,消費需求和消費選擇發生了改變。

原來的消費者會從20個品類品牌裡選擇,現在只會在15個品類品牌裡做選擇了。

品類是需求的管道。品類選擇減少,需求就會集中。

那麼,牛羊肉,雞鴨魚豬肉,火鍋燒烤等常規品類就會有增量, 尤其是牛羊肉品類,因為在消費者的認知裡,牛羊肉提升人體免疫力。

同樣,也不能樂觀的太早,因為信息時代,已經沒有太多的信息不對稱了。需求側的增量同時對應的供給側也會增加, 也就是那些野味類賽道的選手,面對品類萎靡的情況下肯定會選擇切換賽道。

意味著這些牛羊肉常規品類的賽道,競爭會加劇。拼的是先知先覺的先機撲捉能力和品牌的基本功。

這裡面有機會也有風險。各位依自身實際情況自行判斷。

2、疫情過後,各種網紅打卡品牌會迎來致命性打擊,包括一些旅遊景點的特色餐飲都會受各種因素影響。

因為,新奇,網紅等餐飲品類品牌,提供的核心購買理由就是嚐鮮。

而嚐鮮就意味著試錯。

經歷這次疫情後,消費者在收入下降和衛生安全的影響下。“不想花後悔錢”的思維,“沒認知有風險”的思維會異常頑固。

從而會降低嚐鮮試錯的頻次。 也就是說疫情過後,消費者的需求會降級。會更願意選擇一些以前體驗過,以前就信得過的一些品牌。

餐飲,說到底的本質就是四點,飽腹,解饞,社交,嚐鮮。所對應的就是需求爬級。

需求的基本規律就是越底層的需求越恆定,溢價低,但剛性強。

越高層級的需求,溢價也越高,但是也最不穩定。

同理,需求降級,那麼這些性價比高,食品安全衛生做的好,有信任積累的老品牌,類似老鄉雞,華萊士,超意興等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將會逆勢崛起。

3、很多三四五線的中老年人以後會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回家吃飯,外面的不衛生” 。

以前,消費者沒有太多衛生安全的意識,也嫌在家做飯麻煩,同時很多餐飲店的選擇性多,性價比也高。

所以,很多家庭外出就餐的頻次都高。 經過這次疫情的教育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意識會上升。同時天天呆家裡有些人廚藝也見漲了,也培養了在家吃飯的習慣和溫馨。

疫情過後,如果在沒有強社交屬性驅動的場景下,家庭客群在家吃飯的頻次會增加,畢竟心理感知上會覺得家裡自己做飯更安全。

這就意味著在家聚餐的需求會有增量,意味著,京東到家,盒馬鮮生,錢大媽,鍋圈等提供到家就餐解決方案的品牌會有所增量。

同時,家庭客群到店聚餐的這個消費場景需求會遞減,對應的就是餐飲市場的4.6萬億的總量增長會下滑。

4、在嘴饞的生理驅動和疫情壓抑的精神驅動,以及強人情社會交互的驅動下,疫情過後的就餐需求,肯定會出現短期報復性的消費。

首先是很多人關在家太久了,嘴饞的太厲害,想吃火鍋,想吃燒烤,想吃海鮮,各種想吃,一旦放出來第一件事肯定是先大吃三天。

其次,是有些人在重大災難面前心態會偏悲觀,因為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個先來,所以很多原來的長遠計劃會瞬間拋到腦後,追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這也是為什麼越是戰爭年代越是歌舞昇平的原因。

所以,疫情過後這幫困久了的吃貨不但要大吃,還要挑好的吃,挑貴的吃。

再次,是中國是人情社會,春節的人情走動宴請,婚宴喜宴,或多或少還是存在很多該走的程序要彌補。

綜上所述,壓抑的就餐需求需要大量釋放是必然。

但是,凡事不能只看好的一面,否則過於樂觀就容易造就思維遮蔽形成決策失誤。

因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同樣,疫情來的時候一夜封城,但疫情過後恢復消費信心還是需要時間,不可能今天通知疫情結束,明天就集中一夜爆發。

其次,是這次疫情必然造就很多小微企業洗牌。所產生的連帶影響就是很多工薪族,可能面臨著失業或者減薪,很多餐飲品牌的主力客群都是這些8090後,這些8090的工薪階層,實際上很多都是過著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的透支生活,一旦疫情影響產生失業潮,銀行的欠款可以延期,但不能不還。所對應的就是疫情過後的消費能力有限和消費頻次的遞減。

但是,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

這種情況下,“口紅效應”就會非常明顯,也就是消費者雖然口袋沒什麼錢,但是想吃好點,玩好點,犒賞自己,維持自己的小資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需求依然存在。

那麼這種時候很多類似喜茶,耐雪等滿足這種口紅效應的品牌就會逆勢崛起。

同時也對應著很多休閒特色類餐飲的單店模型要倒逼進化,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體驗,更高的性價比,來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 這才是根本。


搞笑動漫大全


作為曾經是一名外賣人員來說,定外賣跟自己做其實都是個人習慣罷了。有的人會說外賣不乾淨,不衛生,難道你去飯店吃飯的時候你就知道是衛生的了麼?而且有的人點的外賣總價也就才十多塊錢,還有兩三個菜,稍微腦子好用一點的應該都能想清楚吧。想吃好的,那就點品牌店,知名一點的飯店外賣。不要一邊想著便宜,實惠,應該多考慮點商家的品牌,畢竟現在沒有白乾活的,你出多少錢你就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支貔貅


在家做飯



panghiuweng5470616


疫情過後的一個月,你是選擇繼續在家做飯還是外出就餐和點外賣?

我依然選擇在家做飯,在家做飯乾淨,衛生,健康,對身體好。



頑皮霸王


:沒有一天自關在屋裡,天天買菜遊公園外圍,就是我的精神支柱,生死由命,富貴尤天,亍門口也是無出入自如。


用東方雄


別說疫情過後一個月,通過這次疫情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有意識的自己在家做飯然後帶到公司吃,這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家人的負責。


穎丶隨熙月


我一般都在家做飯,有時候和朋友同事出去吃飯,從來不點外面,第一覺得外賣味道也就一般般,還不如自己做飯,而且可以省錢


大冰箱


外出吃自己在家不會做的好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