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明明在珠江附近,為什麼叫黃埔軍校?

歸田圖記


黃埔軍校和黃浦江有什麼關係?說起來還真是有關係呢!

在廣東福建臺灣乃至港澳地區,有很多地名用“埔”,讀音同“布”。類似於河南和湖北常有名字叫“陂”的地名,在山西陝西又有不少叫“原”的地名。這裡面不僅和當地方言有關係,還與當地的地形有關。

在廣東一帶,有很多河流沖積形成的泥灘地形。這些泥灘土壤肥沃,很快被開發成村莊,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叫做“埔”的地名。在廣州的珠江口,形成了一個沖積小島,這個小島,一開始就被叫做了“黃埔島”,用廣東當地方言來說,這就是“黃布島”。

關於黃埔島名字的起源,有兩種不同說法。一種是說這裡有大量的黃姓居民遷入,所以叫黃埔島。另一種說法則是,傳說有人看到過鳳凰曾降落在這個島上,所以叫“鳳埔”或“凰埔”,廣州十三行迎來很多西方商人,因為讀音問題,開始被叫做“黃埔”。

到了1924年,孫中山先生聯合蘇聯一起搞革命。蘇聯支持下,黃埔島上建立起一座全新的軍校——陸軍士官學校。因為地處黃埔島,所以常有人把他叫做“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主要生源是湖南和廣東兩省,校長確實浙江人蔣介石。蔣介石看到黃埔兩個字,也沒細看,自然而然把他和上海的黃浦江聯繫起來,直接叫他“黃普島”和“黃普軍校”。

所以,“埔”這個字,其實只有在“黃埔”和“柬埔寨”兩個詞中間才會被讀作“普”,其他所有的用法都是讀作“布”。

有趣的是,好像只要加上“甫”這個偏旁,讀起來就很複雜。陝西出身的黃埔系國軍網紅張靈甫,在很多粉絲那裡直接被改名為“張靈普”,說起來真是太搞笑了。反倒是我這個天天黑張靈甫的人,在教他們如何讀偶像的名字。

黃埔,可以說是見證整個近代歷史的地方。

早在閉關鎖國的清朝中前期,黃埔就長期作為西方商人的駐足之地,影響力巨大。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在黃埔附近水域,英軍全殲了廣州方面的清朝水軍,點到為止,就是為了獲得600萬的廣州城贖城費(根本不是教科書裡面說的被林則徐打跑了)。後來這600萬的贖城費,再加上1500元的清廷賠款,總計賠款是2100萬元。

英國軍隊出兵數萬,萬里遠征,耗費軍費無數,終於逼迫清廷簽訂了南京條約。美國佬就聰明多了,來到中國,就找兩廣總督談一件事“我要見皇帝”。清朝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就怕讓道光帝看一眼外國人,二話不說就簽訂了《望廈條約》。不久後,法國人如法炮製,簽訂了黃埔條約,簽訂地點,就在黃埔島。

1924年在黃埔島建立起的黃埔軍校,影響了之後20多年的中國軍事歷史。只要是黃埔畢業的,不管是在國軍和解放軍哪個陣營,都會受到重視。尤其是在國民革命軍,黃埔系被視作是蔣系軍閥的核心和骨幹。以至於後來八路軍創辦抗日軍政大學,短期內培養起大量三八式幹部,有人戲稱,廣州黃埔島的黃埔軍校是國軍骨幹。如今紅軍創立的抗大,就是新生的紅埔軍校,紅埔軍校必然戰神黃埔軍校。

黃埔人也沒想到,居然因為一個外地人不識字讀錯了,居然直接讓村子改名了,哎!


歷史知事


黃埔軍校很多人都知道,也很出名,但是很多人一探究竟就發現黃埔軍校其實並不是在黃浦江邊上,而且還離的很遠,而黃埔軍校的真正的地理位置呢,確在廣州的珠江邊上,於是很多人有點搞不明白了,這黃埔軍校的名字取的比較的詭異啊,不在黃浦但是取的名字卻有黃埔二字,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看的仔細的人也許一下就發現了,因為黃埔軍校的黃埔和黃浦江的黃浦根本就不是一個字啊,一個是土字旁,一個是三點水,所以問題中所說的情況根本就不存在。



那麼黃埔軍校究竟是以何得名的呢?黃埔軍校的建立者是孫中山先生,而當初在選擇地址的時候,孫中山先生就把校園的地址設置在了廣州一個叫黃埔地區的地方,所以才得名為黃埔軍校,名字也取的很合理,就像現在的很多大學一樣,以地名取名字的很多,因為大的地名一般來說就已經是唯一的標識了,經過這麼一說的話,估計大家也很清楚了,和什麼珠江以及什麼黃浦江也是沒有任何的關係的。



其實黃埔軍校的出名還是因為這所學校後來的學生在戰場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無論是在我黨還是國民黨中,都是很多優秀的將領的,比如林彪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還有軍統的老大戴笠也是出身黃埔軍校的,後來新中國開國將帥中有五位是和黃埔軍校有著直接的關係的,有的是黃埔的老師,有的卻是黃埔的學生,比如林彪就是十大元帥之一,還有幾位大將也是出自黃埔,可見黃埔軍校培養了多少優秀的人才。



而蔣介石後來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校長之後,更是把黃埔軍校當作自己的軍官培養基地,很多國軍的將領都是出自黃埔的,但是可惜的是真正意義上的黃埔軍校才只有前面的幾期,後來搬遷或者是打仗的原因,黃埔軍校的地址也搬遷了幾次,還是陸陸續續堅持創辦了23期,值得讚揚的從黃埔軍校出來的人幾乎都是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項數據顯示黃埔軍校的學子在抗日戰爭中的死亡率居然高達百分之九十幾,可見去了黃埔軍校就是去為了國家而獻身啊。


一個看歷史的小小


上面幾個答案中把黃埔,黃埔村,黃埔區的歷史關係搞錯了!搞錯了!搞錯了!

實情:現代黃埔港,黃埔軍校,黃埔區與歷史上的“黃埔(古)港”、黃埔村毫無關係!現代黃埔是偷樑換柱,或者說是偷走了古代黃埔的地名!

此話怎說?“黃埔”其實是“黃埔古港”,準確位置為現珠江後航道海珠區東端的“鳳浦村、黃埔村、黃埔古港”,民國之前的上千年,(古)黃埔一直是省城外港,外籍船舶從虎門進入廣州後不許直接靠泊省城內而只允許停泊於(古)黃埔外港。因此,真正的黃埔是這個鳳浦村、黃埔村而非長洲島上的“黃埔軍校”所在地。

清末民國時期,由於黃埔古港河道淤塞,加上現代商船噸位越來越大,黃埔古港徹底荒廢。因此,孫中山把新港口建在珠江前航道北岸的魚珠~文衝一線,新港口開港後把(古)“黃埔港”的名字偷走了,即新港用舊名,黃埔、黃埔港這個千年地名自此從番禺的鳳浦村、黃埔村被“搬”到了幾公里外隔著珠江主航道的魚珠文衝。黃埔軍校由於坐落於新黃埔港的對岸,因此,也被稱為黃埔軍校。

如果不相信以上的史實,那麼,請各位查找一下,整個黃埔區包括長洲島,是否有任何叫“黃埔”的地名?

題外話:黃埔古港原名也不叫黃埔,而叫鳳浦。鳳浦兩個字的粵語發音傳到鬼佬那裡慢慢就變成黃埔……


奇依切恩


 作為近代中國最傳奇和最具影響力的軍校,作為近代中國將軍的搖籃,黃埔軍校堪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對於黃埔軍校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有疑問,明明黃埔軍校位廣州珠江河畔,離上海黃浦江很遠,為什麼叫黃埔軍校呢?

  黃埔軍校

  其實原因很簡單。“黃埔軍校”名稱的來源和黃浦江一點兒關係都沒有,跟珠江當然也沒有關係。如果大家仔細看,黃埔軍校和黃浦江,pu字的寫法都不一樣。

  黃埔軍校位於廣州黃埔區長洲島。黃埔的“埔”字最初讀音為bu(布音),意思為河邊的沙洲。作為地名,多用於南方香港、福建、廣州、臺灣等地區。而黃埔軍校所在的位置,恰巧名叫黃埔。

  在字典中,“埔”字讀音為pu(普),也只有“黃埔”一詞。原因據說是,被任命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蔣介石,誤把位於上海的黃浦江的“黃浦”和廣州的地名“黃埔”混淆。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

  因此,連“埔”讀音都被蔣介石改了,成為了“黃埔(pu)軍校”。但是,隨著黃埔軍校成為中國近代歷史的傳奇軍校。本是讀錯音的黃埔軍校也成為了正規的讀法。


小青年娛樂文化


黃埔軍校的埔是土字旁,黃浦江的浦是三點水。所以說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名字之所以這麼叫也就清楚了。
▲黃埔軍校——位於珠江(黃埔區)

可能有一些人還是不清楚我說的什麼意思,再補充一下:黃浦江位於上海,裡面有一個黃浦區。黃埔軍校位於廣州,旁邊是珠江,所在的區為黃埔區。
▲黃浦江——位於上海(黃浦區)

兩個的距離可謂是1400多公里,駕車耗時也是需要超過17個小時。所以也可以很好的解釋上面的名字了。因為根本就不是在一個地方,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
▲來自高德地圖

—————————擴展部分——————————

很多人看到黃埔軍校,以為黃埔軍校所在的位置就是黃埔。雖然都是在黃埔區,但是黃埔卻不是在黃埔軍校的位置,而是在和黃埔軍校一江之隔的地方。

這裡就不得不說起黃埔古港,相傳古代曾經飛來一隻鳳凰,於是給此地起名鳳浦,浦意味著水邊的陸地。後來是慢慢演變,就有了黃埔的名字,這裡就不多加解釋了。

而廣州自古以來都是港口重地,從宋朝開始,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航運的工作。明清之後更是發揮到了巔峰,不過後來連年戰亂加上河道變遷,原先的港口越來越小。

民國時期,原先的港口廢棄,重新建立了一個新的港口,也就是位於長洲島。不過之前的黃埔港的名聲太大,新的港口雖然距離原址有幾公里的距離,不過還是繼續沿用之前的名字。

而黃埔軍校其實和新的港口也不是很遠,而黃埔軍校說到底也不是叫這個名字。因為當年孫中山辦了兩個學校——國立廣東大學以及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其中的國立廣東大學是後來的中山大學,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則是黃埔軍校。



1926年——“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中國臺灣)

這是名字的變更,不過因為黃埔軍校太過出名,所以名字變了好幾次,最後還是習慣叫他們黃埔軍校。不過黃埔軍校最好的還是在前六期,其他的顯得“泯然眾人”矣。


史之策


這個題目有意思哈,本人正好在廣州黃埔區生活過一段時間,主動認領,前來解答。

黃埔軍校位於廣州市東邊的黃埔區珠江邊上,“黃埔”這個名字很是有一段悠久的歷史,最早這裡是一個小村落,名叫浦村,後來隨著黃姓人口大量遷入,乾脆改成“黃埔”。

黃埔更東邊,距離珠江口更近的扶胥鎮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是南中國的最重要開放港口,到了明代,商港溯珠江上移,到了黃埔附近,歷經明清兩代的發展,這裡逐漸由村莊擴大成了一個更為繁華的同名大型港口。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這裡就曾經爆發過一場激烈的烏湧之戰,此戰中,清軍幾乎全部被殲。戰後,法國不甘心英國通過《中英南京條約》據有的權利,也開著軍艦來到這裡,逼迫清政府與之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黃埔也因此暴得大名。

但那時候的黃埔的“埔”,並不是我們現在所念的“pǔ”。說起這個字的現代讀音,還與蔣介石有著一定的淵源。

“埔”字原先還真不念“pǔ”,而是念做“bù”,廣東梅州還有個大埔縣,同樣是這個“埔”字,人家就是念成“bù”音,不僅大埔縣是這樣,其它的帶“埔”字的地名,基本都是念“bù”。

到了1921年底,孫中山接受了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建議,準備在廣州創辦一所軍校,培訓後備軍事力量,後來把建校地址選在了黃浦區珠江邊的長洲島上,因為這裡有以前清朝時期的小學舊址,還有比較開闊的操場可以用於軍事訓練。1924年,由蔣介石擔任首任校長的陸軍軍官學校舉辦了首批學生的開學典禮,從這裡陸續走出的人才精英,幾乎創造了整個現代歷史。

由於這所軍校地處黃埔,因此也被習慣稱作是“黃埔軍校”。

問題是蔣介石並不熟悉廣東話發音,把黃埔(bù)地名誤讀成了黃埔(pǔ),加上歷屆學生大部分也是從天南海北趕來的,同樣也不熟悉本地地名,在蔣校長的多次訓話中,(pǔ)的讀音便逐漸深入人心。

長此以往,黃埔(bù)的叫法就變成了黃埔(pǔ),因為沒人管、也沒人聽得懂你廣州本地人是怎麼唸的,掌握全國文化事業大局的正是他們這幫黃埔軍校走出來的精英人物。

所以,“埔”字才由單音字(bù)變成了多音字(pǔ)和(bù),其他地方的“埔”字大可盡情念做(bù),唯獨用於“黃埔”的時候必須念(pǔ)。

至於浙江人蔣校長為什麼會念錯,一種很合理的想象是,他多半是把”黃埔”二字看做成了上海黃浦江的“黃浦”,沒分清是三點水還是土字旁。個人覺得倒也未必,可能他也是出於習慣性的念法,不管怎樣,黃埔(pǔ)的說法已經是將錯就錯,而且看來也是會一直持續下去了。


歷來現實


民國盛產將軍的地方是黃埔軍校,近代的軍隊中,許多有名氣的將軍都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可以說沒有這所軍校,就沒有國民黨軍隊的北伐,正是這所軍校為國民黨提供了數不盡的優質將領,才讓國民黨軍在北伐的過程中能夠長驅直上,幾乎受不到任何阻攔。

這所學校創辦於1924年,是孫中山提出創校建議的,但是學校的校長卻是蔣介石,甚至我黨很多高層幹部都曾在黃埔軍校任職,抗戰時的眾多優秀將領都是從這所學校畢業,這所軍校就是中國高級將領的搖籃。


這所軍校不是專屬於國民黨的,是在我黨的幫助下共同建立的,這裡面的軍官都要學習孫中山的先進思想,還要學習先進的戰術,許多人都會好奇,明明是建校在廣州,但為何卻要叫黃埔呢?

上海有一條黃浦江,將整個上海分為了浦東和浦西兩方面,雖然這條江十分美麗,也是上海的標誌性景觀,但即使是這樣再美,也不足以讓一所軍校改名吧?難道這中間有什麼特殊的聯繫嗎?

相信聽到黃埔軍校這個名字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但是這兩個名字其實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黃埔的建校地點在廣州珠江河畔,它的位置正好就在黃埔區,這是廣州的一個地點名稱,跟上海的黃浦江沒有任何的關係,兩個地點之間本身也沒有絲毫的聯繫,只不過是名稱相似,兩個字長得也很像而已。


不仔細看的確會認為兩者之間有特殊聯繫,但是仔細看就能發現,它倆根本沒有任何的聯繫,黃埔區的埔本身並不念pǔ,而是念bù,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還真以為就唸pǔ了,但是黃埔軍校卻是實實在在的念pǔ,其實這中間還有個小意外,導致黃埔軍校的那個字從bù變成了pǔ。

蔣介石做校長的時候也沒有注意這個字的讀音,上臺演講的時候更是將這個讀音傳播了開來,本來這個字是沒有pǔ這個讀音的,生生被他給造了出來,許多人也不認識這個字,於是也跟著他這樣念,後來有人發現了也沒有做出糾正,黃埔軍校的讀音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現在再去看,也不會發現有什麼不妥,畢竟同字不同音的字實在太多了,這裡再多一個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就是因為蔣介石的地位特別高,北伐時期,他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中國領導人,他讀錯字也沒人敢出來改正,只是偷偷的加上了這個讀音。

像這種奇葩的事情歷史上也是有很多的,但畢竟掌權者最大,就算他們是錯的,做臣子的也不敢有什麼意見,黃埔軍校錯誤的讀音也就流傳了下來,現在這所軍校的名字就是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開辦不久還在廣州附近開辦了數座分校,也都叫做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如果沒有這所軍校的誕生,沒有那麼多人才參戰,中國的抗戰歷程要艱難一倍以上,可以說沒有這所軍校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魏青衣


黃埔軍校的名字來源於與軍校對岸的千年古村-黃埔村。

漢唐時期廣州已經成為對外通商口岸,唐朝時期“廣州通海夷道”,也就是最早期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就是廣州。

清朝時期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是廣州十三行。而唯一的海關“粵海關”就設在黃埔村,令到黃埔村成為在世界地圖上唯一有標註的自然村。

廣州市黃埔區於1953才成立,黃埔軍校的名字與黃埔區毛關係都沒有,反而是黃埔區和黃埔港的名字起源與黃埔軍校及黃埔村有關。

黃埔村原名“凰洲”又叫“鳳浦”,但由於洋人從一開始就搞懵了,並將發音讀錯了,後來被合併讀成“凰浦”,再後來變音成了“黃埔”。被誤傳久了,明清時期只好將錯就錯被叫成“黃埔村”。地圖上也被洋人標註成了“黃埔村”就更加改不過來了,中山先生應該是為了方便定點,所以才把軍校起名為“黃埔軍校”。

而且中山先生也與黃埔村聯繫非常密切。陳炯明叛變,救出中山先生的“永豐艦”(後改名中山艦)艦長就是黃埔村子弟馮肇憲。

中山先生的隨從也是黃埔村子弟。

亞洲地標美食菜餚之一“黃埔蛋”,就是蔣介石校長到黃埔村吃飯時給當地的特色炒蛋起的名。

黃埔村原屬番禺,實際上古代整個廣州地區都叫番禺。

後來番禺逐漸被壓縮,到了解放初期將海珠區劃出來單獨成為行政區,黃埔村就成了海珠區的地方了;黃埔軍校所在的長洲島也被劃到了黃埔區,硬生生將只有一河之隔的黃埔軍校和黃埔村分成了兩個不同屬地。

到近年,再次在番禺身上把南沙區劃分出來。感覺番禺很慘,一直以來被不斷割肉……





平安金融老中醫


1924年,一座影響了中華大半個時代的軍校出現了,這座軍校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黃埔軍校。

不過與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黃埔軍校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不叫黃埔軍校,而是叫做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只是因為坐落於廣州的黃埔島,才在人們的習慣下,被稱作為了黃埔軍校。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黃埔軍校跟上海的黃浦江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只是讀音相同,實際上字形上有很大的差別。

接下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往下閱讀,瞭解一下黃埔軍校的歷史。

黃埔軍校創建的初因

要說到黃埔軍校出現的歷史淵源,我們還得說到軍閥混戰時期孫中山的勢單力薄。

終孫中山的一生,他都沒能掌握一支有效的軍事力量,在亂世之中,沒有有效的軍事力量是很致命的一件事情,所以孫中山雖然努力奔波,但一直沒能取得太過於實際的成就。


後來,為了能獲得實際有用的軍事力量,孫中山就開始和蘇聯合作,藉助蘇聯的力量建立了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的建立在歷史中確實很大程度增強了國民黨的力量,但是這番局面孫中山卻是沒能看到的,因為在1925年,孫中山就因病離開了世上,當時距離黃埔軍校建校也才不到一年的時間。

黃埔軍校所出名將

黃埔軍校創建的主旨是迅速培養一批能馬上投入到戰爭中的低級軍官,因此在黃埔軍校剛創辦的時候,黃埔軍校的教學質量並不是特別高,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初級軍官的短期培訓班。

在黃埔軍校前幾期中,黃埔軍校給學生們定下的學習時間是半年,然後再加上入學前軍訓的半年時間,黃埔學生們頂了天也就只有一年的學習時間,可見黃埔軍校在剛開始的時候,教學質量確實不是怎麼上檔次。

不過雖然教學質量不高,但是黃埔軍校卻在歷史中培養出了許多名氣頗大、能力優秀的將領。

比如歷史中有名的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徵、王耀武、林彪、徐向前、陳賡、胡鏈、邱清泉、黃百韜、謝晉元、孫元良、鄭洞國、戴安瀾、黃維、左權、桂永清、周士第、餘程萬等等許多後來排得上號的將領,都是從黃埔軍校走出來的。


戰火中飛騰的黃埔軍校

在近代史中,國內能和黃埔軍校影響力比肩的也就北方的保定軍校了。

而我們要注意的是,保定軍校學生的活躍週期是民國中早期,在軍閥混戰早期,就有了很強勢的發展。

黃埔軍校學生的活躍週期則基本在民國中後期,他們是在東征、北伐戰爭之後才慢慢在歷史中展露出來,並最終於抗戰時期崛起,走向了國民政府軍隊的中高層位置。



正因為他們是一步步歷經戰火成長起來的,所以即便他們早期在黃埔軍校接受的教育並不是特別優質,但也極好培養出了他們的軍事素養,使得他們在後期參與戰爭的時候,擁有了足夠實力支撐自己所在的位置。

而這些黃埔學生們其實是分兩個階段的,這兩個階段的轉折點就是黃埔軍校的第六期。

從現實歷史我們可以得知,抗戰時走上中高級軍官位置的基本都是黃埔前六期的學生,他們的運氣非常好,趕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至於後面六期的學生並不是說他們的天賦不如前六期的學生,而是他們錯失了一個好時代,所以就算再如何拼命,也很難趕得上前六期學生們的成就,一直到現如今,都未曾出現過什麼有名的將領。

所以說這就是黃埔軍校之所以叫黃埔軍校的原因,黃埔軍校的“埔”和黃浦江的“浦”大家還是要區分開來的。


孤客生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咋說呢?這個問題說簡單他也簡單,也就一句話的事。但黃埔軍校這可是咱大華夏近代史上,最出名的軍校。從打頭的第一期開始,到第二十三期結束整整培養出來二十三萬各級軍官。這是什麼概念,把這些人組織起來,那就是兩個集團軍啊,光這數目這就了不得啊。尤其是第一期到第七期培養出一萬三千多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抗戰時期的重要將領。

後來把持國民黨軍界各個要職的人都是這一萬三千人裡頭的,所以您要是想把題主這事好好的掰扯清楚,咱的往細了說。

首先第一點,咱先了解一下黃埔軍校。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捺不住寂寞戳俺著大腦門:“咱大華夏還有不知道黃埔軍校的,你快拉倒吧!嘚瑟也不是你這樣的,玩呢?”

別介,這裡面的道道還真有說法,您先聽聽,彆著急下結論。這黃埔軍校他分狹義和廣義上來講。

狹義

首先是狹義上說,應該是1924年到1930年這時間段,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那長洲島上辦的軍校。當時也是為了節省開支,利用的是當年滿清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的校舍創辦的。

這軍校打開頭到最後結束,人家的官方名稱一直都不是叫黃埔軍校,人家建校的時候,叫的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隔了兩年,改成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再過三年就變成了“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再過倆年,到了南京國民政府的手裡,又改成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這名一直沿用到了1946年又變成了“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這五次大改名,他沒有一次叫黃埔軍校的。那為什麼要叫他黃埔軍校呢?其實也簡單,因為這軍校所在的這個島子,屬於長洲島上的黃埔區,所以在民間大傢伙都習慣就叫他黃埔軍校。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那麼當時為什麼要建立這軍校呢?”

1921年都快結束了,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向孫中山先生提出,建立軍官學校,整一支完全屬於革命隊伍裡的軍隊。所以這時間到了1924年的時候,國共兩黨這就聯手建立了這學校。

廣義

這個是狹義上講的,那麼廣義上說的是,國民黨自己個在全國各地整的那些個分校,這分校和總校聯合起來他也叫黃埔軍校。

但在大傢伙的共識中還是喜歡在狹義上理解黃埔軍校。

建校的事

這黃埔軍校打一開頭建立的時候,原本是想讓程潛當校長,蔣介石和李濟深當副校長的。一聽這安排,老蔣當時就不樂意了,撅起屁股就跑了,跑到上海玩消極對抗,還找來張靜江和孫中山掰扯這事。

沒得法子這事拖了快半年了,孫中山這才委任老蔣當了校長。話說老蔣玩以退為進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了。算了這是別的話題,咱放在這裡也別提了。

咋說呢?1924年那會大華夏滿地的軍閥,大大小小的瞅著都煩,這幫人他不樂意黃埔軍校到自己的地頭上招生。所以當時招生只能是委託當地的組織寫介紹信來招生。

誰都沒有料到,這招生的消息一放出去,大華夏地頭上的人擠破了頭都想來。大傢伙實在是被大華夏的局勢壓抑的太久了,都想為這個國家添磚加瓦。有些人放著旅長的身份,一腳丫子踹了,到了黃埔軍校重新開始當學員。

這一傢伙光來報名的就有一萬兩千多人,足足超了三倍還多。沒得法子正式錄取三百五十人,備取一百二十人。剩下的人要說能力不夠,拉倒吧,只是選上的人更加的優秀而已。要知道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牛人實在是太多了。那個時候蘇聯派來很多的教員來教授。

這後來黃埔軍校隨著當時的政局,也是分分合合的好幾次。

事就是這麼個事,叫黃埔軍校是因為人家最初的校址就是在長洲島上的黃埔區,不管他的校名咋改,但大傢伙還是喜歡叫他黃埔軍校。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