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果酸甜可口長得卻像豌豆,你知道是什麼嗎?

酸角(學名:Tamarindus indica),別名羅望子、酸果、酸子、九層皮、泰國甜角、酸梅樹、亞森果,是豆科酸豆屬唯一的種,是熱帶喬木,原產於東部非洲,包括馬達加斯加落葉林,但已被引種到亞洲熱帶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英文Tamarindus由Tarmar和indus組成,Tarmar的意思為熟棗的,indus是指印度。酸豆樹是中國海南省三亞市的市樹。


一種水果酸甜可口長得卻像豌豆,你知道是什麼嗎?


酸角的起源:

酸角酸角最古老的的發源地是熱帶非洲,後經蘇丹引入印度繁衍栽植,生長非常適宜,以致人們誤認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長的植物。早在史前時代即被印度人重用;中世紀時被阿拉伯人發現它的美味,流入中東社會;隨著十字軍的東征,酸角進入了歐洲國家;17世紀,西班牙的軍隊酸角帶往西印度群島。至此,幾乎每個熱帶地方都有了酸角的蹤跡。 後來酸角由亞洲南部傳播到波斯、阿拉伯國家和歐洲等地。公元前4世紀酸角曾一度風靡古埃及和希臘。

形態和特徵:

常綠喬木,高6-20m。樹皮暗灰色,成不規則裂開。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短而粗壯;小葉14-40,葉片長圓形,長1-2.4cm,寬4-9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花為腋生的總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針形;花冠黃色有紫紅色條紋,上面3枚花瓣發達,下面2枚退化成鱗片狀;雄蕊3,花絲中部以下合生,有3-5刺毛狀退化雄蕊;子房有柄,胚珠多數。莢果肥厚肉質,圓筒形,直或微彎,灰褐色,長3-6cm,寬約2cm,果實熟時紅棕色,味酸。種子3-10顆,近長方形,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7-12月至翌年5月。

一種水果酸甜可口長得卻像豌豆,你知道是什麼嗎?

酸角的五大功效:

(一):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此作用即消失。種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質,非洲人用以治療痢疾,用水煎服以後可以有治療痢疾的作用,對於出現的腹瀉的問題有調理的作用,還可以提高體質。

(二):保健療效,能防治腹瀉、氣脹、麻痺、癱瘓、壞血病,殺死人體寄生蟲,可以起到緩解酒精中毒的作用,對於治療腹瀉和腹脹有好處。

(三) : 酸角與食鹽拌用可作為去風溼病搽劑,孕婦吃甜角開胃,可以有緩解妊娠反應的作用,可以起到開胃健脾的作用,還可以促進食慾。

(四):酸角果肉富含糖、酒石酸、檸檬酸等成分,食酸角能有開胃助消化的功效,同時酸角中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元素,鈣的含量在水果中尤其的高。這些營養素可以有開胃的作用,而且食用以後可以清熱解毒,對於止渴有一定的好處。

(五):含酸角則可生津去暑,清熱解毒,消除咽喉疼痛,幫助消化,潔齒固齒 ,經常吃可以有促進消化的作用,還可以有美白牙齒的功效,對於緩解咽喉痛有好處。

酸角的一些保健功效和作用,上面都介紹了相關的內容,吃酸角的好處有很多,可以有促進食慾的作用,還可以有養生保健的作用,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有生津潤肺的作用,是很健康的養生食材類型,適合多種人群食用,大家可以經常吃。


一種水果酸甜可口長得卻像豌豆,你知道是什麼嗎?

酸角的生長環境:

酸角適宜於生長在乾熱河谷地帶,最適宜在溫度高、日照長、氣候乾燥,乾溼季節分明的地區生長。正常生長髮育、開花結果需要在日平均溫10℃以上,年積溫7500℃左右,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和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是很嚴,在質地疏鬆、較肥沃的南亞熱帶紅壤、磚紅壤和沖積沙質土壤均能生長髮育良好,而在粘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長髮育較差。

酸角樹生命力強耐乾旱、喜光照,適宜炎熱氣候,為陽性樹種。生存環境按氣候類型屬熱帶和南亞熱帶,分佈區的積溫在6000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21℃,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10~15℃,極端最低氣溫為-3~-4℃,年降水量最低為540mm(雲南元謀),高的在1200mm以上(西雙版納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在乾熱河谷地帶生長良好。在有間歇乾旱的地方也能良好生長,但在全年有降水的溼熱帶卻不能結實,甚至不能生長。對霜凍敏感。在貧瘠土壤上的瘠薄半荒坡甚至多石處也能生長。雖喜酸性土壤,但對鹼性土壤也能適應,在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長更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