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大跌和全球抗疫背後的隱憂和思考

(本文篇幅較長,請耐心閱讀)


一、 回顧國內抗疫和股市走勢

我們從武漢封城的那一天開始說起。

2020年1月23日凌晨2點,官方宣佈直至上午10時起武漢開始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恢復時間另行通告。

1月23日,上證指數開盤3037.95,收盤價2976.53,跌幅2.75%。這也是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2020年2月3日,新年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毫無意外的大幅低開,收盤2746.61,全天跌幅7.76%。


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大跌和全球抗疫背後的隱憂和思考

封城股市下跌

我就是湖北武漢人,那時候身在外省的我,聽到這則消息無比震驚,一個千萬人的城市竟然封成城了。03年我還在上初中的時候,非典都沒有采取封城的措施。可想而知,現實的疫情是多麼嚴重。

後來事實也確實如此。

從這一天起,整個國家開始動員起來,先是武漢面臨醫療物資的緊缺、居民也面臨著口罩短缺、床位不足、生活物質供應不順暢等等問題。

隨著確診病例的持續增多,國家果斷採取網格化管理。跨省流動被限制,市區流動被限制,小區嚴格控制人員進出,直到細化到每一位居民。偌大的中國,要做到如此,各級政府的執行力必須前所未有的強大,當然也是無數居民的理解配合才能夠有現在的結果。

物資緊缺,從國家到省市,都想盡一切辦法為疫區籌措物資。床位不夠,火速修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居民物資緊缺,各地捐款捐物。整個國家的集體行動,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從根本來說,中央政府和人民的利益是保持一致的,高度負責的政府(當然有的官員不作為,後果一目瞭然)和廣大有愛的人民共同努力才有了現在的結果。


二、 簡述國外抗疫的過程

國外最先發現疫情的國家是日本的公主鑽石號,但是並沒有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視,接著就是韓國新天地教會發現感染者。接著就是意大利、法國、瑞士、德國等歐盟國家,還有就是美國。

這些國家一開始都沒有對疫情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不斷的上升。

即使到現在,韓國和日本也沒有采取國內封城措施。而意大利是歐洲最嚴重的的地區,隨後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取消所有的大型賽事和活動,最後才學習中國模式實施封城。

目前歐洲國家同樣面臨著和中國之前一樣的困境。醫療物資短、醫療人員、檢測工具短缺,床位不夠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檢測和治療費用均由居民自己承擔,有商業保險的由保險公司承擔。

現在國外疫情嚴重的國家基本都在向中國尋求幫助,要麼是物資、要麼是治療方案。而我們國家也體現出了大國擔當的氣魄。

經此一疫,你會發現中國在全世界人民心中變的高大無比。在國際舞臺上那就是友邦、兄弟、值得信賴的代名詞。

國家領導人站的高度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再來看一下,歐洲國家確診病例和股市的相關走勢,在這裡我以意大利為主要數據國家。


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大跌和全球抗疫背後的隱憂和思考

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大跌和全球抗疫背後的隱憂和思考

疫情數據還未出現拐點

從2020年2月20日以後,意大利的新增確診病例和累計確診病例在逐漸大幅度上升。這和武漢剛開始的情況幾乎如出一轍。這其中還有很多人因為檢測費用和檢測工具不夠沒有能夠確診。和國內區別最大的一點是國內所有檢測和醫療費用都有政府買單。(這一點特別自豪,所以劃重點)

我們再來看一下意大利的股市

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大跌和全球抗疫背後的隱憂和思考

2月20日到今天,均是恐慌性下跌

隨著確診病例的大幅度增加,導致金融市場擔憂情緒不斷加重。這期間多次觸及熔斷機制,最後意大利不得不做出不準做空的決定。但依然阻止不了股市的下跌。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股市幾乎和意大利一樣。

三、 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及我國政府採取的恢復措施

疫情爆發期間,全國所有的商場、影院、餐飲都不準營業,旅遊、航空、酒店、公路鐵路運輸等等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幾乎陷入停滯。

另一方面,一些流動資金較差的企業率先倒閉,有的員工還沒復工就已經失業了。有房貸、車貸、家庭開支較重的人焦慮不已。

試問,即使疫情結束,失業人員消費能力能夠釋放嗎?疫情還沒完全結束,國家就開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原因為何?

經濟停滯會導致許多企業倒閉,企業倒閉會產生大量失業人員,失業人員沒有收入來源勢必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所以國家在疫情期間對各類型企業出臺各種扶持政策,並有序復工復產,強調復產企業要防止聚集性疫情發生。

第二,國家決定開展新老基建項目以及各省市地區重點工程、重點民生項目。

第三,央行很快實施了普惠金融降準,發改委、商務部等二十三個部位聯合發文促進消費市場的恢復。

第四,允許各級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抗疫債。

這一系列的政策從中央到地方,從宏觀到產業,幾乎都有針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復甦經濟,最大限度的穩就業、穩民生

今天,國家統計局發佈1-2月全國經濟數據顯示,雖然疫情衝擊中國經濟,但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滑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0.5%;投資同比增速下降,基建、製造業、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全面回落。

四、疫情對國外經濟的影響和採取的政策

截止筆者發稿為止,亞洲其他國家、歐洲及美國主要採取的刺激經濟的方法就是降息,有的國家的基準率甚至已經降到了零利率和負利率。我並沒有看到其他的一些恢復經濟的手段,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目前國外疫情還處在爆發期。

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大跌和全球抗疫背後的隱憂和思考

從各國央行利率水平來看,中國央行的空間還有很大。

現在我們可以將國內和國外的抗疫和經濟形勢進行一個簡單梳理:

目前歐洲處於爆發期,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已經開始學習中國模式採取網格化的封城措施,減少人員流動。但是個人認為國外的控制力度要比國內弱的多,這樣就會導致防控疫情時間的拉長,而防控疫情拉長最主要影響的是經濟和居民收入。

目前歐洲本身也是千瘡百孔,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難民潮、民粹主義抬頭。如果再因為疫情導致經濟衰退,那形勢將直逼08年金融危機時期。

美國也是如此,美國債務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如果美國疫情出現大規模爆發,那麼經濟下行將帶來諸多問題。

事實上,疫情確實已經影響了歐洲和美國經濟。

歐洲和美國都是低儲蓄的國家,但是消費佔GDP的比重高達70%,可想而知,如果疫情大規模爆發,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的居民收入銳減,消費能力也必將嚴重下降,這會明顯拖累國家經濟。

而我們國家,消費佔GDP的比重在30%左右,外貿佔比33%左右,投資佔比30%左右。所以,即使外貿出口受到影響,我們國家在政策調控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這也印證了上面國家促消費、加大基建投資的政策是及時正確的。


綜上,此次疫情我們國家防疫防控政策的及時有效,經濟政策的快速下達,最大程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往後看10年,中國的新基建佈局已經領先國外一大步,國外在忙著控制疫情,我們已經開始忙著復甦了。雖然中國外貿會受到國外需求量的萎縮,但是國內消費和投資將會穩住中國經濟的增長。

今年勢必是一個轉折之年,我堅定相信國家將繼續穩定繁榮。個人認為國外股市的止跌起穩,必然要等到疫情出現轉折。尷尬的是歐美國家已經沒有更好刺激政策可以用了。

短時寒霜交迫

不懼艱難險阻

待到山花爛漫

我自眉開眼笑


因為時間倉促,相關數據缺失,導致這篇文章並不是很嚴謹,希望各位讀者見諒。能夠從邏輯上稍作一點思考,對大家有點啟發,本人就已經很滿意了!喜歡的收藏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