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彥華 周海燕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乞丐和玫瑰花的故事:


一個賣花的小女孩送給了乞丐一枝玫瑰花,乞丐因為別人的友好而感動,提前結束乞討,回到家找了個乾淨的瓶子將花插了起來,後來為了更好的欣賞美麗的玫瑰花,他又收拾了桌子、打掃了房間,甚至洗了幾年來的唯一一次澡,換上了乾淨的衣服,颳了鬍子。看著鏡子了年輕帥氣的自己,突然覺醒,“其實我也很不錯,為什麼要去當乞丐?”於是他的人生軌道發生了鉅變,積極求職,努力工作,最終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企業老闆。


在雲南省玉溪市工商聯駐村工作隊員蔣易明的眼中,褚橙對於磨皮村而言,就是改變那個乞丐一生的那朵玫瑰花。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褚橙莊園董事長馬靜芬接受求是《小康》雜誌社專訪

磨皮村,隸屬雲南省新平縣平甸鄉,位於新平縣城以西,距縣城26公里,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山村。全村轄區面積42平方公里,11個自然村(小組),農戶389戶1557人,主要以種植烤煙、甘蔗為生,2013年人均純收入3479元,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


轉變思路謀出路,在新平縣相關部門的幫助下,2013年9月,磨皮村迎來了由褚時健和馬靜芬帶隊的褚橙考察隊,也迎來了改天換地的嶄新歲月。


No.1

故事,從一個果子說起


褚橙的故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原紅塔山集團董事長褚時健75歲時與妻子馬靜芬在哀牢山承包荒山二次創業,歷經十載辛苦耕耘,一手打造紅遍全國的“褚橙”品牌,成為中國現代農業的標杆,兩位老人也由此成為了人們交口稱讚的勵志傳奇人物,匠心獨運、執著初心的褚馬精神深受中國企業家推崇並廣為傳唱。

磨皮村,二老並不陌生,褚橙的誕生地——褚橙莊園距此僅有60多公里,僅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為了種出中國最好吃的冰糖橙,二老曾走遍了這裡的山山水水。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訪談進行中

我們對磨皮村的情況比較熟悉,考察的目的其實也不是為了決定要不要投資,而是決定投資種什麼。

”馬靜芬告訴記者,隨著褚橙的發展壯大,兩位老人回饋社會幫扶鄉里的心願日漸強烈,得知當地有意引進褚橙項目,二人欣然受邀。


1350-1500米海拔、1800小時以上充足日照、1200mm年降雨量,以及乾熱的河谷氣候帶來的較大晝夜溫差,在褚時健與馬靜芬看來,相比冰糖橙,這裡更適合沃柑生長。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褚橙莊園董事長馬靜芬與求是《小康》雜誌社外聯部主任周海燕合影

褚橙天下聞名,有必要再拓展一個新品種嗎?面對員工和外界的疑問,兩位老人並沒有太多猶豫,“扶貧,離不開產業。褚橙成功最大的秘密就在於對品質的追求和堅守。


磨皮村適合種沃柑,就不應該強行種冰糖橙。”在馬靜芬看來,一方面,褚橙每年11月份上市,沃柑則是3月份,時間上剛好錯開。另一方面,3月份前後的水果市場缺少柑橘類產品,沃柑產品的推出也可以彌補這一市場空缺。


看準市場,與老伴兒商量後,馬靜芬擔起了磨皮村項目的擔子。於是便有了褚柑的問世。褚柑的品種實為沃柑,是馬靜芬嚐遍市場上所有柑橘品種,比較口感,考察產量和種植環境後,為磨皮村精心選擇的新品種。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褚橙莊園董事長馬靜芬與求是《小康》雜誌社記者劉彥華交流中


2014年3月,新平勵志果業有限公司註冊成立,馬靜芬任董事長,投資6000萬,在磨皮村建立了磨皮褚柑種植基地,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2800畝地,種起了褚柑。


褚柑既不像橘子,也不像橙子,是用橘子和橙子嫁接出來的,橘子上火,橙子多少有一點涼性,而褚柑為中性。”2018年,磨皮褚柑種植基地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年,4000噸褚柑一經上市便被搶購一空。據蔣易明介紹,褚柑產業支撐“脫貧”成效顯著,2018年磨皮村人均純收入9642元,比褚柑項目入駐前的2013年翻了近兩倍。


No.2

辦法總比磨難多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提及自己一手打造的褚柑,馬靜芬臉上滿是自信而幸福的笑容。


不過,笑容的背後總是離不開辛苦的努力和付出。


“原來這裡滿山都是甘蔗地,還有一部分荒地,由於缺少資金,當地的交通條件也比較差,基礎設施非常薄弱。”馬睿,褚柑種植基地負責人,五年前帶著馬靜芬的殷殷囑託,肩負著“開疆拓土”的使命來到磨皮村,沒想到一干就是五年。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求是《小康》雜誌社記者劉彥華採訪褚柑基地負責人馬睿

遇到的第一個難關便是土地流轉問題。2013年底褚橙與磨皮村委員會達成協議,正式啟動褚柑種植基地籌備工作,土地流轉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村委會對此非常積極,但是村民們卻顧慮重重,有人擔心沒了土地,丟了生計,也有人擔心當地從未種過柑橘,收成難以保障。土地流轉進行緩慢,甚至一度錯過柑橘樹苗種植的最佳時期。


“不管怎樣,必須儘快完成土地流轉。”接到二老指令,馬睿倍感壓力,“怎麼辦,只能是好好和人談。”和村委會談,和農戶談,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土地流轉問題最終得以按計劃完成。


與褚橙的其他基地相比,磨皮基地的簽約條件相對比較苛刻。”據馬睿介紹,為了打破農戶顧慮,順利完成土地流轉,實現項目落地,褚橙不僅提高了租金標準,還提出了保障農民收入的多項措施。一是建立了土地流轉租金增長機制。


磨皮村委會土地流轉以出租的方式進行,租期30年,每5年付一次租賃費,租賃費為臺地每年每畝800元,坡地視坡度定價,每年每畝400—600元。土地流轉租金每五年一付,從第二個五年開始每五年流轉租金每畝上浮10%。目前第一個五年土地流轉租金已付清,208戶農戶獲得土地流轉收入1600餘萬元;二是建立了農民利益保障機制。即農民將土地流轉給企業後,基地必須安置農民就業,每戶農戶至少管理1100棵左右果樹,約11—12畝柑橘地,前3年管護期,每戶農戶每月可獲得管護費收入1500元,每年18000元。同時,柑橘進入盛果期後,按照產量每公斤給予群眾提成不低於0.85元(依市場行情變化逐步調升)。


土地流轉只是第一步。為了解決當地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褚橙除了在項目區累計投資4000餘萬元新建1000立方水池10個、鋪設灌溉管網60公里、道路硬化13公里外,還出面協調建設了一個總庫容為120萬方的小(一)型水庫,爭取配套投資1000餘萬元的土地整治項目。


馬老為農民考慮得非常細緻,不僅幫助他們增收,還安定民心,創造性地提出了按戶僱工的想法,想做基地管護員,必須夫妻一起上。”馬睿表示,公司為農戶修建房子,提供種植所需的工具,農戶只需出力即可。農作物上市之後,公司按照水果的產量和質量與農戶分成。“褚橙與農戶通過兩次分潤,形成了人們常說的‘半合夥人模式’,將公司的利益與農戶的利益相互銜接。”這種模式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為褚橙、褚柑果品品質提供了保障。


No.3

以技術做支撐,以品質求發展


提及褚橙,人們最常說起的便是它的互聯網營銷,2012年,褚橙與本來生活網首次合作,在網上進行銷售,在首發的5分鐘內銷售了800餘箱,在24小時內銷售了約1500箱,三天半時間,首批3000餘箱售罄,不得不臨時調貨。2013年網銷繼續火爆,本來生活網50左右的時間賣出了近1500噸褚橙。於是,在很多人眼中,褚橙的成功更多地歸功於“勵志橙”的互聯網營銷。


然而,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海底撈你學不會》作者、北大教授黃鐵鷹在《褚橙你也學不會》一書中曾提及他在赴雲南褚橙果園前進行的兩次網絡調查,結果顯示,褚橙之所以能夠熱銷,成為爆款,在沒吃過褚橙的群體的群體看來主要是因為名聲大,而在吃過的群裡中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是因為褚橙的果品真的比其他橙子好。


“褚橙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我們的果子真的好吃。”對於這一點,馬靜芬和褚橙的管理層非常堅定。


土地、交通等硬件問題解決了,品質管理便成了擺在馬睿面前的第一要務。“磨皮村的農戶們幾十年來從未種過柑橘,距離我們需要的職業管護人才還有很大差距。”為此,馬睿為農戶們安排了一系列學習培訓課程。


這並不容易,農戶有著多年種植經驗和習慣,但很多都與我們褚橙品質要求不符,例如除草劑的問題,我們的產品堅決不允許使用除草劑,而是等草長到一定高度,人工除草反哺土壤,但是很多農戶不理解,不讓用就偷偷用,為此我們也是想了很多辦法,罰款、點名批評,等等,農戶綠色、現代的種植技術、理念都還處於培養過程中。”馬睿無奈道,這需要時間。


不過,這並不代表無計可施。人力有短板,技術來支撐。


磨皮褚柑基地的辦公樓類似一座四合院,孤零零地建在半山腰,簡陋卻不簡單。8月18日,記者一行來到這裡,立刻被牆上掛著的一塊數據顯示屏所吸引。“這是我們的數據採集、監控系統,通過這個屏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區域的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灌溉等實時情況。”


除了引進現代化的大數據管理工具,磨皮基地還大膽採用了從以色列引進的“水肥一體化”系統。“這是一種把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施肥更精準、解放勞動力,土地透氣性和鬆軟度也更好,有助於果量的提升。”馬睿告訴記者,這項技術能夠落地磨皮基地,還要歸功於馬老,“要不是她大力支持我們勇敢嘗試,我還真拿不準。”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褚氏農業褚橙基地辦公室主任林安

褚橙莊園辦公室主任林安追隨褚馬二老多年,與馬睿一樣,深深地被他們堅守品質第一的匠心精神所感動。“褚老在紅塔山工作的時候,就創造性的提出了‘創立煙田第一車間’的戰略思想,大膽改革創新,從源頭抓品質。褚橙的品質管理,其實是‘煙田第一車間’的延續,每一個果樹怎麼施肥、怎麼修剪,甚至每個枝頭掛幾個果子都有精準的量化標準。”


“人生總有起伏,精神終可傳承。”馬靜芬一再強調,褚柑帶著“褚”字,必須保證品質。


No.4

堅守初心,助力雲品出滇


“如果說褚橙是以勵志的‘甜’感動中國,那麼,褚柑就是以甜心的‘情’觸動中國。‘褚橙勵志,褚柑傳情’是褚柑的核心主張和甜蜜賦能。”產業扶貧,對接市場是關鍵的一環。褚柑的整套品牌宣傳方案,“一個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毫無疑問,褚時健背後的這個偉大的女人馬靜芬,用她‘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的商業智慧和‘理解忍讓’的愛情哲學,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褚柑的香甜,其中飽含著二位老人相濡以沫六十多年的傳奇味道。


2019年2月,褚柑上市,雖然時逢種植“小”年,卻依然成就了豐收“大”年。“去年的終端價格是6元多,今年賣到了15元一斤。”馬靜芬自豪地告訴記者,“但是,還是不夠賣,我們銷售一空。”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求是《小康》雜誌社記者劉彥華與村民易中華交流

褚柑供不應求,農戶們同樣受益得實惠。易忠華是磨皮基地的一個普通管理員,“以前我們種甘蔗、烤煙,除去農資成本、勞力、物料,一年也剩不下多少錢,純收入近三千多元。但是現在除了14畝土地流轉租金每年1萬元,管護費2萬多元,採果還有提成,勤快點,1個月時間,僅摘果子就能多拿1萬多元。”


收入增加了,易忠華不僅翻蓋了新房,買了汽車,下一步還計劃著去城裡買房,送孩子去城裡上學,“現在的日子真是好過了,原來擔心天氣不好,擔心收成不好,現在都是公司管,風險都是公司擔,基本沒什麼煩惱,就連脾氣都變化好了。”


“以前,對我們很多村民來說,翻蓋新房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土地流轉不到五年時間,200多戶當中80%已經翻蓋新房,現在少數還沒有翻蓋也計劃在明年全部翻蓋。”對於褚橙項目給村子帶來的變化,磨皮村委會主任普朝忠也是感觸良多,整潔的硬化路取代了原來泥濘的泥土路,嶄新的民居掩映在綠樹叢中,村民翻建了新房,開上了轎車,學生住進了新校區,太陽能路燈點亮了千家萬戶,往昔的省級貧困村已然變成了令人刮目的“小康村”。


褚橙莊園:扶貧路上再出發

走進磨皮村

“下一步,我們計劃藉助褚橙等項目基地,以保護、傳承雲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磨皮花鼓舞為切入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站在村口,望著鬱鬱蔥蔥的褚柑林,普朝忠許下了新的願望。


相比普朝忠,馬靜芬與褚橙的心願更加宏大。褚橙現在共有6個種植基地,40000畝地,按戶均20-30畝地,大概帶動了2000-3000戶脫貧致富。不過,馬靜芬並未將自己和褚橙侷限在這40000畝土地上,“雲南的好產品,應該走出雲南去”這是除了談及褚橙褚柑和褚橙莊園的發展,馬靜芬還經常提及的一句話。她一直心繫雲品產業發展和品牌發展,希望可以為“雲品出滇”尋找更多的資源平臺和渠道機會,為雲品出滇,貢獻一份力量。


No.5

對話馬靜芬:傳承一個品牌,傳揚一種精神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哀牢山對您有什麼特殊意義?


馬靜芬:我們在哀牢山住了很多年,對它很有感情,這裡氣候有些熱,但是氣候不夠熱,又種不出這麼好吃的褚橙,所以我很感謝這裡。黃鐵鷹寫過一本書,叫做《褚橙你也學不會》,我理解他說的學不會,從技術來說,哪有什麼學不會的,肯定學得會,但是這麼適合褚橙生長的氣候、地理、環境,除了這裡,再也找不到了。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褚橙在扶貧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馬靜芬:褚橙目前有6個種植基地,基本上都在非貧困縣的貧困山村。以磨皮村的褚柑種植基地來說,通過土地流轉,我們租了這裡2800畝地,租金要比其他基地高一些,這裡的農戶原來生活非常困難,最開始來基地的小孩子們都沒有什麼好衣服穿,現在他們的生活好了很多,他們在我們這裡工作,除了土地的租金,還有管護費和摘果提成,收入提高了很多,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翻蓋了新房,買了新車。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當地農戶好管理嗎?


馬靜芬:剛開始挺難的,這個村是少數民族,他們聽不懂我們的話,很多人說有吃有喝就行了,沒有那麼多的物質要求,也沒有那麼強的動力去努力工作。不過現在有了很大改變。我們每年都會在他們村委會公佈大家的收入情況,看著別人掙了那麼多,自己才掙一點點,他們也會不好意思,也會勤奮起來。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在進行產業扶貧的過程中,還遇到了什麼問題?


馬靜芬:我們發現現在扶貧有個問題,如果問那裡的小孩子長大要做什麼,有些會說要當建檔立卡戶,他們不會因此而感到害羞,就是想著靠政府,靠外界幫扶。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扶貧先扶志,您打算怎麼幫他們改變這種想法?


馬靜芬:對於這個問題,我確實想過。我覺得作為企業,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我們公司的精神、褚老的精神傳遞給他們。我想著今後如果身體允許、時間允許,我要經常去給他們講課、交流,讓他們知道人生在世應該怎麼活著。這應該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褚橙在發展農業,進行產業扶貧的過程中遭遇了很多問題,據瞭解還曾出現過農戶罷工,面對這些,有過打退堂鼓的時候嗎?


馬靜芬:退堂鼓沒有,人生來就是要經歷磨難的,關鍵在於,面對磨難你是迎難而上還是退縮逃避。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假“褚橙”,你對於打假的問題怎麼看?


馬靜芬:公司打假太難了。我們一方面安慰自己說,因為我們的果子好才會有假貨,這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肯定。另一方面要解決實際問題,還是要把我們果子的品質管好,只有我們自己站穩了,品牌豎起來了,才能真正戰勝這些假貨。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褚橙的品牌中,褚老的個人影響力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會擔心褚老的這種光環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減退,從而影響褚橙的品牌影響力嗎?


馬靜芬:會擔心呀!肯定會擔心。但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以產品說話。只要我們真正做到了沒有比褚橙更好吃的產品,那麼我們的品牌才站得穩。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您曾說自己不會退休,一直要幹到閉眼的那一天。您的事業追求或者目標是什麼?


馬靜芬:以前我也是一個很糊塗的女人,就像舊社會的家庭婦女一樣,每天關心的就是老公對我好不好、在不在乎我,現在通過一些學習、交流,我明白了人活在世上到底為什麼,活一輩子,能為大眾做一點事,到死不後悔,這一生就算活的比較好了。我現在想的就是能做事的時候我就做事。我給自己下的目標就是:傳承一個品牌,傳揚一種精神。傳承一個品牌就是要帶領大家把褚橙這個品牌做好,傳揚一種精神就是,讓更多的人瞭解老頭子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匠心耕耘的企業家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