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

老張談三農


歡迎走進文史工作坊!

男不入川。

為何男不入川!筆者就是四川人。其實很好理解,四川為巴蜀之地,既有青藏高原,成都平原,也有橫斷山脈、秦巴山地。大多人都解釋為:“四川美女多,且氣候宜人,適宜居住,男子待在這裡容易留連往返,不思進取。”確實啊,現在娛樂圈裡很多漂亮的小家碧玉型的美女都來自四川,比如有“中國4000年第一美女”之稱的鞠婧禕,最近和張若昀剛灑狗糧的唐藝昕,以及延禧攻略剛火的吳謹言。

難怪,馬原在其散文中稱:“這諸多出色的好男兒入了川便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最終落草為奴為寇。”

但筆者淺以為,這個得分人吧!主要看男人的眼光和志向。筆者舉兩個例子:三國時期,鳳雛龐統為劉備出的取荊州、益州之策,益州,當時劉備猶豫了很久,龐統以必有一死,換取劉備的決心。最終奠定了劉備三足鼎立的基礎,而劉備統治的區域也被稱為蜀國,但劉備最終目光短淺,未能一統天下。

而漢高祖劉邦被封關中王時,只有益州和漢中之地,其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打敗項羽,取得天下。

女不入藏!

說女不入藏。實際上也是有歷史淵源的,比如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成為歷史佳話。如今國家也鼓勵人才入藏,這都反映了女子入藏需要有莫大的勇氣。這裡的氣候會讓愛美的女子臉上留下土土的“高原紅”,對女子保養皮膚不利。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藏族的男子純粹,狂野,勇猛,容易吸引年輕女子的注意,女子容易痴迷於此。而如果嫁過去,則與家裡失去聯繫。

老不入廣!

第一,廣州自古是繁華的貿易都市。比如明清之際的廣州十三行,是中國唯一與外國交往的地方。在這樣是嶺南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結合,卻不適宜老人。

第二,豐富的夜生活。大家知道老人一般都很早入睡,有的看完《新聞聯播》就睡了。而廣州人凌晨生活才剛開始,不適合老人。

第三,語言的障礙。粵語對於終生話語體系已經成熟的老人來說多麼的難以理解呀!


文史工作坊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三句比較流行的說法。

要知道,很多這樣的俗話,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在一定的背景下產生的。

男不入川,說的是四川這個地方的好處,生活節奏慢,氣候適宜。

特別是冬天,在中國大多是地方都是天寒地凍之時,四川盆地因四周山地的阻擋,加上盆地地形,還是比較溫暖。

加上四川相對封閉的地形,使得這裡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直到今天,四川還是號稱我國的休閒之都。就是特別安逸的一個地方。男人如果到了這裡,就會想老婆孩子熱炕頭了,再加上四川的妹子那個水靈,所以很容易讓人樂不思蜀。

女不入藏,這句話有什麼由來呢?

應該是與藏地特殊的習俗有關,藏族的男人,日子是很滋潤的,沒事了就在家裡喝茶聊天,而各種髒累活,都是女人做的,因此身為女性,在藏區是很辛苦的。所以有女不入藏的說法。當然了,現在這句話有更多的解讀了,西藏海拔高,太陽輻射強,所以對女孩的皮膚不好,容易曬成高原紅。

還有說法,是因為那些入藏的窮遊女,西藏那些地方,人少地曠,不少窮遊女就沿路搭那些老司機的車,老司機都懂的,就不多說了,所以說很多女孩本來想去西藏找回信仰的,沒想到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還有說是因為藏區男人比較雄武,一旦到藏區的女的體驗過之後,就食髓而知味,難以割捨了。等等說法,都有些道理。

這就是女不入藏的原因。

老不入廣,這句話咋一聽是近代的產物,因為近代之後,沿海的廣東發展很迅速,所以機會多,生活節奏快,如果年紀大的去,會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但是突然想起來,古人在被貶到嶺南之時,也是很難過的,畢竟像蘇東坡那樣走到哪裡吃到哪裡“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樂觀派很少了。

為什麼人們怕去嶺南?

因為那裡是卑溼之地,瘴氣瀰漫,人很容易生病,而老人本來就身體虛弱,去嶺南之地就更是像被髮配寧古塔一樣了。

這就是老不入廣的原因。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我是99隨便,我來為您解答。

這段話講的是帶走普遍性的心態,不能絕對以字面意思理解,也談不上地域歧視。

舉個例子。

我們說,南方人比北方人長得矮。

聽到這句話,假如你非要說,不對啊!我雖然是南方人,但我身高190哪怕北方人絕大部分也沒我高!

講這種話就沒意思了,因為人家說的是普遍性,大部分南方人確實沒有北方人長得高。



男不入川。

準確講,年輕男人不宜去四川定居,哪怕一定要去四川,也要事先做好心理準備,不要讓自己受到環境影響。

川府之地,自古以來都是一片樂土,那裡四面環山,風調雨順,實在是個安居樂業的好去處。

更難得的是,四川妹子膚白貌美,性格溫柔,受到無數男士的歡迎。

但四川的生活節奏太慢了!

四川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玩個小麻將,擺龍門陣,幾個人一坐就是大半天,這在四川人看來叫安逸。

然而,有志氣的年輕人,你怎麼能貪圖安逸呢?

對於年輕人而言,你應當奮鬥!

一個人最適合奮鬥的時期,就在二十歲到三十歲,假如這個時間段裡,一個人去往四川,同時他又沒有預先做好思想準備,很容易就讓自己迷失了。

當然了,不是說所有四川人都是生活慢節奏,貪圖安逸,但這個比例相當高。

男不入川,年輕有理想,有衝勁的男人,應當儘量避免久居四川,或者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奮鬥。



女不入藏。

這句話講的就有點隱晦了。

最直接的意思,青藏高原海拔高,紫外線輻射嚴重,女人往西藏跑一趟,哪怕做好防護,回來也曬成了黑碳頭。

假如你是老外沒啥問題,但中國女人以白為美,皮膚曬黑了當然覺得不好看。

更進一層的意思,講的是窮遊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一趟川藏公路,成了勇敢者的象徵,女人同樣如此。

有些女人出於證明自己不輸於男人的目的,背上揹包就上路了。

但我們要知道,徒步川藏線是很困難的事,特別一個女人,你不借助於男人的力量,簡直寸步難行。

於是,窮遊女就成為一個名詞,代表一個女人打著窮遊的旗號,實際上是以各種手段,坐上陌生男人的汽車。

女不入藏,假如你的女朋友一個人跑去遊西藏,那就立刻甩了吧!

當然了,假如一對小情侶結伴,開著一輛車走川藏線,完全沒有問題。



老不入廣。

廣東是全國經濟最發達地區,朝氣蓬勃,相比於很多內地地區,生活節奏快。

假如一個年紀已經很大的人,貿然跑去廣東創業,很可能由於不能適應那裡的生活節奏,導致失敗。

實際上,現在不僅是廣東,幾乎所有東部大城市,生活節奏都比較快。

同理,習慣了內地較慢生活節奏的人,無論去往長三角,北京,或者廣東,工作或者做生意,都應當事先遊心理準備。

這一點,與去往四川恰好相反!

老不入廣,大部分年紀大了的人,追求的是生活的安逸舒適,不再有懷揣夢想的雄心壯志,輕易不要去往廣東。


99隨便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近些年興起來的一句俗語。這句話很好的反映了中國各地之間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也印證了中國地域文化差異,包羅萬象的社會景象。

男不入川——天府之國巴適得很!

之所以有男不入川的俗話產生,實際上是因為天府之國四川可謂是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美食誘人,美女如雲,而且四川的生活節奏十分緩慢,當地人更是熱衷於打麻將、看川劇、吃美食。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休閒度假旅遊的好去處。



但是如果年紀輕輕有事業心的男性青年在四川定居的話,久而久之會貪戀上四川的美色,美景,美食。喜歡上這種慢節奏的生活節奏。不利於男性青年打拼奮鬥事業。因此有了男不入川的說法。實際上是大家羨慕四川休閒輕鬆的生活。擔心男性朋友們入川之後養成懶散享受的壞習慣。


女不入藏——青藏高原人煙少!

青藏高原作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歷來有著世界屋脊的稱呼,更是有著世界第三極之說。但是我們知道隨著海拔的上升,氣溫會逐漸降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也會逐漸降低,空氣變得稀薄!空氣稀薄和氣溫降低,帶來的就是人體機能的下降。因此那些前往青藏高原的人都要提前進行一些有關應對高原反應的特殊訓練。

而青藏高原上地廣人稀,人煙稀少。而人體在前往青藏高原的過程中極易出現高原反應。極有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心悸等生理問題,而如果只有女性一個人進入青藏高原,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是極其危險且後果是極不可控的!另外臉蛋兒上出現高原紅的反應,也會影響到女性朋友的美麗和外貌。



除此以外,在入臧的高速公路上,經常有許多窮遊的女性驢友搭免費的順風車。而提供免費順風車的一般都是入藏旅遊的男性或者本地人。那麼在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上搭乘陌生人的順風車極有可能出現不安全因素。這也成為了女性朋友不要單獨入臧的一個重要原因。


老不入廣——嶺南生活節奏快!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改革開放之初至今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尤其是珠三角附近的城市更是日新月異,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名片和龍頭。儘管廣東擁有著以粵菜為主題的各類美食。但是由於經濟社會的發達,帶來的是社會節奏的加快。而廣東的快節奏並不適合老年人在廣東生活。不利於老年人身心的健康。

而且廣東位於中國大陸的南端,是典型的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溫較高且雨季漫長溼度較大。炎熱潮溼的環境不利於老年人身體的健康,極易給老年人帶來諸如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老年疾病。因此我們會發現很多廣東的老年人甚至會前往山東威海等宜居型城市居住。這實際上都是為了追求一種更養生更健康的老年生活環境。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俗語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的一些哲理。通過對俗語的掌握和理解,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路走的更平順,更長遠。



珞珈山的貓


農村老話“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瞭,意思是說,男人到四川發展,女人到西藏發展,老人到廣州養老是人生最好的選擇!為什麼呢?這句話源於“食色性也”!咱們逐句探討。



男不入川

眾所周知,男人一輩子最喜歡什麼?可咱的川妹子才是人間尤物。自古“山多漢子壯,水多女子美”,在這天府之國的四川,美女如雲,個個精明,能幹,熱情大方,能說會道,有情有義還吃苦耐勞,外地男人進了四川,被美女包圍,被美女搶手,這樣的感覺就是皇帝的感覺呀!男子入川,與美女邂逅,找到美好而嚮往的愛情,就有了萬種可能。再不濟,每天看看美女起碼也能長壽!所以,所謂“男不入川”,就是男人可不要到四川去,否則那可就要樂不思蜀了!一定會忘了回家的路!



女不入藏

食色性也,女子也不例外。還是那句“山多漢子壯,水多女子美”的老話,在這高原的藍天白雲下,不只有一座座巍峨的高山,還有像山一樣行走的藏族男人們,他們目光炯炯有神,自信而不躲閃,處處都洋溢著誘人的荷爾蒙,他們個頭大多在一米八左右,配上華貴的藏裝,陽剛氣十足。不是有一位北歐女孩與康巴漢子的豔遇嗎?康巴漢子那份豪邁和自信怎能不令懷春的女人們心馳神往呢?所以說,女子入藏,雖然經歷風和沙的磨礪,卻能真正找到一份做女人的快樂!時間久了,怎麼會捨得離開呢?所以女子入藏,你同樣是一條樂不思蜀的不歸路!



老不入廣

人之老矣,享受成了第一位的要事,在燈紅酒綠,美食滔滔的北上廣,讓你的消費和享受根本停不下來!特別是在廣州,那種溫暖的感覺,你一年四季都沒有必要縮在屋裡不出頭了!你任意徜徉在花的海洋,任你美食,任你風流瀟灑!但是,你這樣樂不思蜀,身體也會吃不消的哦!

所以,“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就是一句善意的提醒!四川對於男人來說,西藏對於女人來說,廣州對於老人來說,都是一種“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切不可“貪杯”哦!

個人之見,歡迎交流不同感受!


村姑說村事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的確是曾經流行的俗語,意思是指一個地方的環境對人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如今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這三句俗語已經成了過去時,真的講不通啦。

“男不入川”,意思是四川盆地氣候宜人,這裡的人們大都追求安逸的生活,所謂“吃在四川,玩在四川”,“吃火鍋,打麻將”在四川城鄉是俯拾皆是隨處可見的現象,感覺好像這裡生活節奏慢,這樣的環境似乎不適合外地人進來創業打拚什麼的,因此說男人特別是年輕男人最好不要去四川定居發展。其實這只是川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而與川人的創業幹事並不衝突的。川人的勤奮吃苦聰明能幹在全國都是很出名的,四川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是巨大的,外地人在四川幹成事業的也比比皆是。以我這個河北人來說,我弟弟我外甥都是大學畢業後來到四川發展的。我弟弟現在是一家國企的總工,我外甥才30多歲,已是四川某著名學府的副教授、學術帶頭人。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說“男不入川”這句話現在是真的講不通了。

“女不入藏”,也是指西藏地處高原,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對女性皮膚會造成影響,故說外地女子不適宜入藏生活。但現今隨著西北大建設大發展,西藏的工作生活條件都已得到顯著改善,交通便利,物資也有保障,早已昔非今比。比如我們這兒電力系統有幾位援藏的女同志,在藏兩年,回來後容顏沒有太大的變化,風采依舊。

“老不入廣”,現今就更講不通了。遠的不說,我們單位就有幾個同事兒女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工作,同事開始是一年去一兩次,退休後乾脆和兒女一起在廣東買房子定居了,這邊倒很少回來了,大有“樂不思蜀”的意思。廣東經濟發達,生活節奏快,但也有“慢”的時候,很多移居廣東的外地老人說,在廣東過得很充實,很滋潤呢!

國家發展了,各個地區也發展了,日新日異,年年向好,當今時代發生了許多變化,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多變化,過去的一些俗語真的過去了,現在只能作為回憶了。


燈影書畫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這句俗語有兩種解釋。


按現在網上流行的說法,男不入川主要是講四川風景宜人,生活悠閒,而且美女如雲,是個溫柔之鄉。如果男人長期生活在四川,容易樂不思歸,從而失去鬥志。

女不入藏有三層意思。一是西藏是全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方,女人去了比較容易曬黑,中國人以白為美,而皮膚黑了就不漂亮了啦。

二是說有很多窮遊女,因為低估了西藏遊的困難,為了尋求幫助,不得不和男性司機或當地人發生一些故事。

第三種說法是藏區康巴漢子英俊瀟灑、粗獷豪放、功夫了得,怕女人去了陷在康巴男人的懷裡,忘記了家門在哪。


老不入廣意思是,廣東沿海商業發達,工作節奏快。年紀大了,生活會不習慣,身體也跟不上。另外沿海地區都很開放,體力不夠,也無福消受,去了意義也不大。

以上的解釋貌似有點道理,那問題來了,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時候流傳起來的。如果不是近三十年,那以上的解釋就有點牽強附會。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人,都很純樸,不會有那麼多歪心思。而且也沒那麼多人遊西藏,廣東沿海更全是漁村,上面的解釋就完全說不通。


如果這句俗語是由來已久,我認為從人文地理方面解釋更為合理。

男不入川,應該是和四川女人有關,不過講的應該是四川女人精明能幹、能說會道,又很潑辣,加上人又漂亮。

如果入川娶了四川女人,男人不捨得和她計較,而她又很厲害,久而久之容易患上“妻管炎”,從而失去男子氣概。沒了家庭地位,何必入川受那個罪呢?

而女不入藏,我認為除了指氣候等自然條件外,應該還有其他兩個原因。


首先西藏地廣人稀,一個女人在那不安全。其次西藏以前是農奴制,除了土司、佛徒其他人都是奴農,沒地位,女人就更不用說了。

所謂老不入廣,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古代嶺南地區很偏遠、荒蕪貧瘠,毒蟲猛獸很多,而且是煙瘴之地。年紀大了去這種地方,可能會客死他鄉,後悔都來不及。

從第二種解釋看“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這句俗語,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幾次人口大遷移時,某個時期流傳下來的。與性和經濟等其他原因無關。



花木童說史


這是一句體現特防特色和風土人情的話,與之類似的,還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等。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著刻板偏見,不具有普適性。

男不入川

四川給人什麼樣的印象呢?古人說“天府之國”,又說“揚一益二”,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四川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其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戰火很難燒到四川盆地,比如安史之亂,叛軍都打進長安了,整個國家生靈塗炭,皇帝選擇西逃入蜀,在這裡過著安穩的生活。

放到今天,四川或者說成都,更成為網紅城市,首先美食就不說了,有多少外地的吃貨,為了吃頓火鍋串串不惜專門飛來成都;美女也不用說了,春熙路、太古裡是著名的美女聚集地,川妹子也有不一樣的味道;美景呢,不論城中,還是城外,都有逛不完的景點,四川也是旅遊產業特別豐富且完善的省份。

最要命的是,四川因為特有的歷史因素,所以發展成了一個以休閒著名的地方,成都更被譽為生活之都,“慢生活”不知道什麼時候成了這裡的代名詞。

你看,本來就有美食、美女、美景這花花世界,又有喝茶、麻將這些休閒娛樂活動,四川的生活節奏似乎真的很慢,於是就有人說了,面對這些誘惑,年輕人會把持不住自己,慢慢就被生活麻痺了,失去了奮鬥的動力,而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男人又是家中的頂樑柱,如果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家庭不久垮了嗎?

所以男不入川,或少不入川。


但實際上,這很明顯是對四川(成都)的刻板偏見了,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這麼大,全世界如此,四川又怎麼可能獨善其身呢?四川確實有其獨特的休閒娛樂文化,但這並不妨礙四川人奮鬥啊。那些爛泥扶不上牆的人,也不是隻有四川才有。

不過話說回來,老人在四川的生活真是幸福,早上起來就可以慢悠悠地去公園散個步,和老哥們兒打打牌、喝喝茶,晚上和老姐們兒跳跳廣場舞,這是真正的慢生活。

所以有老不出蜀一說。

女不入藏

西藏是一個神秘的地方。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騎車去西藏成了年輕人之間的潮流,去西藏淨化心靈成了年輕人的夢想。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去了西藏就能淨化心靈,西藏有什麼靈丹妙藥嗎?可能是我不再年輕了。

女不入藏,其實是從幾個方面來說的。

一方面,西藏海拔較高,容易出現高原反應,再者紫外線強烈,中國姑娘以白為美,篤信一白遮百醜,可是去西藏,那紫外線可不管你是姑娘還是男孩,白雪公主去,黑姑娘回。這可不是我胡說,網上有很多女孩子曬去西藏前後的變化,隨便搜來看一下便知。

另一方面,西藏民風淳樸,地廣人稀,女孩子一個人出現在這裡危險係數陡增,倒不一定是西藏人做的啊,誰知道打著淨化心靈旗號去的那些人裡面,原本有多少人心靈到底有多髒。

最可怕的是,現在很多人打著窮遊的旗號去走川藏線,這條路,以我泱泱大國之實力,修建起來都不容易,你區區一個渺小的人類(不論男女),錢都不帶就想去挑戰,雄心壯志是好的,但是要腦子。

到最後徒步川藏線堅持不下去了,可愛的揹包客坐上了別人的汽車,前面說了西藏地廣人稀,女孩子在這裡上了陌生人的車,真的是純靠運氣保證自己的完整性。

女不入藏,不是不讓你去西藏,是讓你不要一個人傻X呵呵地去走川藏線,大家都是成年人,帶上腦子才能保護自己。

老不入廣

這就完全跟“男不入川”相反了,一快一慢,廣東和四川彷彿是生活的兩極。

廣東深圳這些沿海地區,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地方,也是最先富裕起來的地方,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沒見哪個大腿來帶帶我,這是題外話。

因為這些地方最先開放,發展最快,所以生活節奏也是最快的,長期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已經習慣了,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但你要讓其他省份的人,老了老了突然飛到這裡去生活,恐怕經不起折騰。

人老了,該退休了,慢下來享受生活,享受兒女承歡,趕緊去四川待著,何必讓自己緊繃一輩子呢?



也可自話


我雖是重慶人,但從來沒忘記自己也是一個四川人,對於這個問題,我問過不知多少人,雖然百分之99的答案都一樣,但卻發現有那麼一點完全與眾不同的回答,我經過整理之後,分享給朋友們。

“男不入川”也有說是“少不入川“的,為什麼有這樣一句話呢?多數人說,是怕四川這方好山好水好女人,把少年郎的鬥志給消磨掉了,其實,這只是人們看到的表象,包括絕大多數的四川人也是如此,他們不瞭解川人。

俗話說:四川人竹根親。意思是說,四川人愛轉彎抹角,盤根錯節地攀親認戚。譬如我,姓王,如果也遇到一姓王的人家,這"人家”的意思就是,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姓王都是一家人,這有種稱呼叫做“家門",和母親一個姓,就是孃家親人,如果能同姓的輩分上一致,那麼就是絕對是一家人,這就是盤根。錯節呢?與家裡其中一個人同姓的,如與婆婆、外婆、嫂子、姐、妹夫家;與表哥表姐,表弟姐妹家;與叔娘伯母家任一人同姓;也會成為親如一家的親戚。

其次就是乾親。川人叫拜寄乾爹乾媽為拜媬媬,又叫幹媬爹幹媬娘,乾親家的親戚也就是自已的親戚,乾哥乾弟,乾姊乾妹就更不用說是了,甚至乾親家的乾親家,再再再幹親家同樣也會成為親家。

其三,拜把子的結義兄弟,四川人最講袍哥義氣,其義氣的程度會是如像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一樣親密。

其四,是一個祠堂中其他人家的親戚,鄰居家的親戚,同院子、同村里人家的親戚,無論在那裡遇上,都會有他鄉遇故知的熟絡感覺。

其五、同學、戰友丶同事等。以上這些關係,只要一點交往,四川人都能與之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並將其納入親朋好友的範疇。

其六、甚至在路上與一個完全不相干的人,聊上幾句也能聊出親戚關係來,川人稱其為"搭飛白"。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男人都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了人情世故上,那麼他在事業上還能有大的成就嗎?加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難免良莠不齊,比如其中一個人是騙子,如果他打著你旳旗號行騙,受害者肯定是一大幫人。

不管是“男不入川“還是"少不入川",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川人的處世和行為方式。這才是"男不這入川”的真正原因。我們看看四川歷史上的名人,如李白、蘇軾、朱德、鄧小平、劉伯承等等等等,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在30歲之前,在青少年時期離開四川,在沒有這些"人情網”的影響下,幹出了一番事業。

當然,川人這種“竹根親”、"袍哥人家"等哥弟情結,也有四川之外的人無法理解的、不可想象的、近乎信仰般的凝聚力。

760牟前,發生於合川釣魚城長達36年的“釣魚城保衛戰”,不僅是南宋王朝與蒙古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戰,更是改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場具有重大意義之戰,創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譽為“上帝折鞭處”。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川人就充分體現了這種"親人"般的凝聚力,和把任何事情都辦"死“、做巴適的耿直與勇氣。八年抗戰中,350萬川軍出川抗戰,其中64萬多人傷亡。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八年抗戰中,四川還提供了全中國近三分之一的財政糧賦稅,四川人民這段英勇悲壯的歲月,是四川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歷史。

我一大表舅,曾是抗日名將羅廣文部隊一炊事班長,他說:川軍與外省國民黨軍隊不同,與八路軍就更不同了,我們部隊上的戰友幾乎都是認的親戚,舅子老表,叔伯侄男喊得透親熱,"顧朋"得很,(顧朋:川東方言,團結的意思)看戰士們被鬼子打死,心頭就跟自己的親兄弟被打死的感受是完全一樣的,那一哈(下)子,整個人的血都像燒起來一樣,啥子死不死的,一點都不存在,腦殼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衝上去,日他小鬼子的先人闆闆,弄死小日本他個龜賣屁眼的!老子開頭那回,一口氣捅死六個鬼子,第一次面對面殺人,回來後手腳葩(軟)了三天。

女不入藏

俚語言:“辣不過細海菽,惡不過細婆孃“。四川男人為什麼叫"耙耳多(朵)"?就因為男人很多時候,和三朋四友一起打牌和喝酒,把家裡的事丟給堂客,屁事不管,自知理虧就讓著媳婦,久而久之養成了怕老婆的習慣,而四川女人雖然同樣的個兒大多嬌小,但對於操家理屋,接物待客都是一把好手,於是才了這句俚語。女不入藏說的其實也是四川女人,為什麼說的是四川女人呢?四川除了山美水美和美女之外,還有一美就是美食。

不管什麼地方,有勤儉的女人自然就有好吃懶做的女人。四川男人不但愛老婆,還愛燒菜作飯,什麼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宮爆雞丁、麻辣魚、水煮魚等等都有幾刷子,這樣無形之中有慣出一些“好吃二懶堂客"出來,四川女人的勤快和懶,沒有平均值,只有絕對值,勤快的女人堪稱勞模,如果遇到懶女人,嘿嘿!絕對亮瞎你的“閃光二五泡“狗眼。別的不說,光是家裡的擺佈,絕對能亂得和狗窩、跟豬圈有一拼之力,堪或過之而無不及。有朋友會問,女人懶和女人入藏有毛關係呀?

大家都知道四川不但與西藏相鄰,而四川本來就有不少藏族同胞,川的藏族主要分佈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和涼山的木里藏族自治縣。另外,綿陽的平武,雅安的寶興、天全,涼山的鹽源、冕寧,也都有少量的藏族分佈。我們對於藏族同胞的生活了解,主要一是修川藏公路時的退伍老兵,和從事川藏線運輸的老汽車司機口中獲得。當然也更久遠的有5O年51年的進藏老兵,還有62年中印還擊戰老兵都講了一些。

從他們的口中,我們聽到眾口一詞說的都是:藏胞一生只洗三次澡,即生下來洗一次,出嫁時洗一次,死後洗最後一次,人們長時間與牛羊在一起不說,而且天天吃的又都是牛羊肉,加上不洗澡,身上的腥羶味,隔著一丈遠都能撲鼻而來,身上的蝨子、格(跳)蚤,一個個肥弄弄的,在頭髮爬進爬出看得是清清楚楚,整得看的人身上都不由自主地,冒起陣陣雞皮疙瘩。女人待孩子也很簡單,嬰兒多數時候都不穿衣服,直接就揣進半邊衣服懷裡,流尿了就其自然捂幹,流屎了就用手掏出來,然後揪一把草擦擦就了事。

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區別,主要就在於生產方式上的不同,從放牧的人事情要少很多,只要有草,牛羊上山它自會找吃的,而農民則要翻地、下種、施肥、施水、鋤草、除蟲治病,要看天干水旱l,要收割晾曬,歸倉等等這才是種收,若加上其它紡紗,養蠶等就更多了。如將一個女人放在藏區生活一段時間,她來會變成怎樣的一個樣子,相信大家心裡不言而喻。說太陽的紫外線強怕把臉蛋曬黑,這純粹是瞎編。

老不入廣

我們這裡下廣東叫"打廣“,"打廣"用川東土語說也叫“跳漢",另一個意思還叫“麻廣廣“。不管是打廣、跳漢還是麻廣廣,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意思就是“哄人、或忽悠人“,而絕不是有的朋友所說的廣東人的生活節奏快,上年紀的人跟不上趟這個意思。

老不入廣與廣東有一寶有關,這一寶就是客家女,客家婦女以賢惠、勤儉著稱,她們是漢族女性中獨特的一類,是漢族女性中唯一沒有過纏足的女性。客家她們具有勤儉、刻苦和堅韌的性格以及特強的生活能力。英國學者愛德爾在他所著的《客家人種志略》稱:“客家婦女是 中國最優美的勞動婦女的典型。”

此外,客家男人們多數遠走他鄉外出營生。於是種田、家務事、教育小孩、紡織等,既要料理家務,照顧老小,均由女人一肩承擔,形成“男外出,女留家”。這和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女人有著很大的差別。所謂“男耕女織”,在純客家地區是不適用的。因此客家地區的婦女遍體形粗壯,有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客家婦女最突出特點,就是罕見的勤勞、刻苦與儉樸。除少數富家婦女外。其次,客家女子多情。

我不知道現在廣東的男人怎麼樣,但故老的傳聞裡說,廣東男人是南七北六十三省中最懶,也最不懂憐香惜玉的,如果這裡的女人遇到一個憐香惜玉的男人,那怕歲數大點,又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來,我想朋友多少也能猜出幾分。

愛情不能當飯吃,多情的客家女人可擔負著整個家庭的生計,不想讓自己喜歡的女人太過操勞,那個外來的男人,自然而然會包下所有的用度,還談什麼理想,抱負哦,早已在溫柔鄉中樂不思蜀了。

當某一天,真正的男主人回來了,這個來"打廣“男人就得離開,於是,古往今來人財兩空的悲劇,又自然再次上演一遍。那時節,女人是別人的,財己散盡,而自己人也垂垂老矣,這悲涼的晚景,能不成為教育後生晚輩的敦敦之言嗎?

鄭重聲明:文章所寫內容,說的都是老年人當年的說教,本人絕無存在任何的歧視之意。


四寶齋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主要就是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現在來看,這三句話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偏見,毫無道理可言。特別在當下來看,這個傳統老觀點更是不值一駁。

男不入川,要義很簡單,指的是四川人生活追求安逸,老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在很多的印象當中就是吃喝玩樂的天堂,生活節奏不快,人們更注重當下生活的及時行樂,會消磨人的鬥志,不管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都能看到他們隨手支起麻將桌,隨時支起火鍋涮起來。其實這只是當地人的生活和休閒習慣,並不能代表他們只圖安逸不思拼搏,恰恰相反,川人全國各地都有,而且口碑也很不錯,能吃苦耐勞,而且也靈活。

女不入藏,指的是西藏惡劣氣候對人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講,西藏風硬,海拔高紫外線照射,日照時間又長,所以對女性的皮膚傷害很大。這個確實是事實,這是自然條件所決定的,但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問題也在慢慢改變,拉薩膚白如脂的姑娘也不是沒有。

老不入廣,說的是廣東是沿海開放城市,是時尚都市,適合年輕人打拼,而老年人去的話,可能跟不上城市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城市生活步調容易不一致,容易被邊緣化。事實恰恰相反,廣東因為經濟的繁榮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年輕人在此定居後,也帶來了大量的候鳥式養老的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