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一篇越南人寫得文章,人家根本不認為自己是藩屬


在我國民族建國衛國的歷史上,由於小國家的特徵,又作為一些始終試圖“擴張、併吞別國,擴大領土”、“爭霸稱王”、“平定天下”、自以為有權利“討伐”別國,迫使它國成為其“諸侯”的大國周邊 ,越南必須不斷戰鬥,應付強大帝國所禍心入侵、歸順我國人民並對我國執行統治、奴役等政策。經歷了這些起伏,越南大多數封建朝代仍然剛強不屈的維護獨立、和平與繁榮。然而,有些朝代卻具有懦弱的思想,使國家附屬別國,沒有獨立、自主,且人民遭受苦難。在這些困難的情況下,我國人民在各朝代首領和英雄的領導下,高舉了民族獨立的旗幟,團結一致驅逐侵略者,保護邊界,維護和平,建設越南國家江山事業。

與開展軍事鬥爭的同時,我們父輩還非常靈活和有效的運用了柔和、聰明但堅決的外交政策,肯定了一個永不屈服、始終不願作為諸侯、不願附屬別國的民族的思維、智慧和骨氣,確保“內政穩定,對外和平”,保持和平邊疆。我國的外交政策收到千變萬化地執行,其內容豐富多樣又適合每個歷史時期,具有越南封建朝代、制度的不同民族文化和政治色彩等特徵,但都旨在維護獨立、自主、防止入侵、捍衛領土主權併為人民建立持久的和平。

文章中提到的越南封建朝代的外交鬥爭藝術集中於自從封建體制創建的吳朝時期(938年)到越南共產黨成立時期的階段。隨著千年的悠久歷史,歷經吳朝、丁朝、前黎朝、李朝和陳朝直到胡朝、黎初朝、莫朝和西山朝等越南封建朝代的統治和治理,我國外交藝術得到了相當有效的研究、開發和運用,成為一個主要和貫穿的內容,為維護獨立、自主,保留民族文化特色使其不受外國文化的同化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對越南封建朝代歷史的研究,我們看到在外交鬥爭中所突出的一些基本問題如下:

一、外交鬥爭是為了維護獨立、自主和領土完整的目標。

在越南與鄰國的關係歷史上,與中國的關係被認為是最悠久和最重要的關係。 在兩國關係發展過程中,我們父輩十分重視外交鬥爭,維護民族獨立和自主,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 這充分體現了一個不屈服、不願亡國、不願成為奴隸和依賴任何大小國家的民族的思想、精神和骨氣,不惜一切爭取獨立、自主,必須捍衛和維護和平邊疆,使國家不受外來侵略。

以李朝時期為代表,為了防止宋朝擴大領土的陰謀,李仁宗皇帝提高了警惕,結合了各種外交鬥爭形式,例如:通過大使進行官方外交,在邊境地區進行貿易活動並組織邊境劃界活動和統一邊境,積極派遣使臣前往宋朝求封、祈求大藏經甚至為了實現國家和民族目標, 維護疆域領土而願意作為藩臣並進行朝貢。李朝時期的外交鬥爭,特別是柔和的外交政策不僅緩解了緊張局勢,阻止了宋朝侵略大越國的意圖,而且於1079年奪回了廣阮土地(順州),換回來李朝於1081年將所俘獲的人員和士兵歸還宋朝。隨後,在1084年,李仁宗皇帝“派遣兵部侍郎黎文盛到永平營地與宋朝人商討邊境劃界等邊疆之事,宋朝向我國退還六縣和三洞”。

在黎初朝時期,我們實施了許多乖巧的外交政策,迫使明朝承認大越國的獨立和自主。 在西山朝時期,由於有效開展外交鬥爭活動,清朝不得不承認南方國的獨立,取消以人員、金銀和珠寶當作禮品的朝貢制度, 歸還所佔領的興化七洲,對我國改變了見解。 同時,在兩國關係中尊重南方國的主權和文化。特別是在後來,阮朝的外交鬥爭活動迫使清朝承認一個獨立且具有主權的封建國家,承認了我國自取的“越南”國名代替前期的“安南國”名稱,承認我國的陸地和海上的領土。

二、靈活創新地執行外交政策和措施;重視堅持、柔和、知人知己、保持和好、友善但堅決和強硬的外交政策。在面對北方各封建朝代始終聲稱自己是“天朝”,把小國視為“諸侯”並奉行“冊封,朝貢”政策等思想,越南各封建朝代已經做出了許多柔和、委婉與靈活的外交政策和措施,旨在保持和好、友善,為國家帶來和平。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已實行了“外王內帝”的政策來遮蓋了北方王朝的視野。在對外方面以“臣服”為名義而謙卑、讓步並願意進行朝貢(金銀、象、馬等貴重和稀有物品),從而能夠得到冊封、承認主權、緩兵、防止戰爭、避免陷入動兵禍患,維護邊疆和平。相反,在內部,我國卻宣稱“皇帝”,對國家進行統治和管理。997年,值此宋朝皇帝逝世,宋朝任命黎桓為南平王之際,黎桓便派遣使節前往宋朝進行答禮,而面對黎桓此舉動,宋朝皇帝已對其“頒發了表彰詔書”。從此,宋朝就把其外交政策朝著對我國較為有利的方向去改變。在黎初朝時期,為了防止明朝報仇並再次佔領我國的意圖,黎利已寬容、遷就地打開包圍,釋放了戰俘,對明朝士兵提供船隻糧食,使其能夠安全返回母國。本著堅持、柔和、靈巧、與鄰國保持友好但又不軟弱、始終在外交方面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等思想, 黎聖宗皇帝於1473年在對使節賦予任務時所指示:“不要放棄江山一村一尺,你應要爭辯,不要讓他們侵犯,若他們不肯聽甚至可能派官員到北朝辯論是非。如果你敢協助敵人侵犯太祖土地的一份一尺,那麼你就會遭受滅族之罪”。不僅如此,我們父輩為了防止敵人入侵意圖還展示了我國力量和防備能力,例如在奈正營地(華閭長州)接待宋朝使臣(宋槁和王益稷)時,黎桓命令展示了我國“水軍和戰具”。

特別是,在陳朝時期,儘管三度擊敗了蒙元帝國並堅定捍衛了北部邊疆,但陳朝皇帝仍與元朝保持柔和的外交政策,防止其再次入侵我國,維持陳朝制度長達175年。與此同時,我們父輩在外交活動中還採取了疑兵、欺騙與和談的措施,例如西山朝時期,阮惠派人對他替身向滿清皇帝朝拜,同時以和解的主張來化解、防止清朝復仇的陰謀。上述的政策深刻反映了我們父輩在歷史中的“知彼知己”、“瞭解局勢”、“剛柔結合”、“強而進,弱而退”、友善和靈活等人文行為文化和外交藝術。

三、把對內和對外政策相結合,創造和發揮綜合力量,保護國家免受被侵略的禍患。充分認識到對內與對外政策之間的關係,越南各封建朝代始終將這兩個領域緊密結合在一起,旨在調動全體人民的潛力,集合全國力量抵抗敵人。在對內工作,各朝代實行了許多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寬紓民力,在阮朝時期曾派遣軍隊和人民去探索荒島,收集產品並對黃沙和長沙群島行使管轄權。在發展文化和教育方面,李朝建立了文廟國子監,舉辦科舉考試,招聘,招募了國家的優秀人才,致力維護越南人的文化特色,避免被北方文化所同化。同時,在李朝和黎初朝時期分別頒佈的“刑書法”和“洪德法典”,旨在維護國家、社會的秩序和紀律,確保上下齊心,不分裂割據、叛亂並請求外界的幫助;實施“內政穩定,對外和平”以及“內安,外靜”等主張。在經濟與國防領域,重視把建國和衛國事業相結合以及經濟與國防領域相結合的政策,例如“寓兵於農”、“閒為農,戰為兵”和“國富兵強”等政策,組建一支包括朝廷軍,鄉、路、府軍,民兵和地方力量在內的軍隊。組織打造軍艦,鍛造武器,建立城堡,訓練兵馬,在險要邊界地區佈置緊密,防止外敵。進一步建設國家全面強大,對我國在與鄰國的對外工作中注入動力,威脅、防止外國試圖入侵。在對外事務中,我們父輩始終保持警惕,保護秘密,不讓別國使節潛入我國進行間諜活動,圖謀侵略我國。李恆已巧妙向宋代使節提議:“將來,如果有國書傳來,那麼應在邊界進行轉接,不必打擾使臣到這裡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與鄰國友好關係的機會,防止戰爭,維護邊界和平,為越南各封建朝代能夠生存、長期繁榮發展,遠離外部勢力入侵的禍患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


翻譯一篇越南人寫得文章,人家根本不認為自己是藩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