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四大分衛,為什麼卡特能打到43歲,麥迪艾弗森等人不行?

籃壇扒客


NBA的四大分衛,分別是科比、艾弗森、麥迪、卡特。其他3位都已經退役,只有卡特依然在NBA打球,作為同時期的球員,為什麼其他3位球員都已經退役,而卡特卻可以打到43歲呢?我們分別分析一下。

科比:嗜血的曼巴,永恆的傳奇

熱愛籃球,視之如生命

科比1978年的8月23日,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出生,科比的父親是NBA的職業球員,受父親耳融目染的影響,科比從小就開始接觸籃球。科比對籃球有多熱愛,從他的退役時寫給籃球的一封信就可以感受的到。

親愛的籃球:

從我第一次穿上我父親的筒形短襪,開始想象中自己置身於大西部論壇球館,投進那些制勝投籃之時,我就確切明白了一件事情:我深深愛上了你。深愛,我為你傾其所有——從我的心、我的身體到我的精神,我的靈魂。六歲時愛上了一顆躍動的皮球,卻從未見到過隧道盡頭的一抹曙光,我只看見自己一直在隧道中用盡力氣奔跑、奔跑、奔跑。所以我一直在跑。我在場上前後來回地跑,為了你去追逐每一個地板球,你渴望我的拼搶,我就還你全部身心,因為這之間蘊含了太多的東西。我帶著傷痛打球,打到汗流浹背,不是因為“挑戰”呼喚了我,是因為你呼喚了我。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因為你能夠讓一個人感受到鮮活的生命感。你贈予了一個六歲男孩他的湖人夢,我會因此而永遠愛你。但我無法再繼續這樣瘋狂地迷戀你了,這個賽季,我已經傾其所有。我的心還能夠承受住磨難,我的心態還能夠處理好艱難。但我的身體已經知道,是時候說再見了。這沒事,這沒事。我已經準備好讓你走了,我希望你現在知道,這樣一來,剩餘的時間內,我們可以盡情享受每一時刻。好的和壞的,我們已經給予了各自所有。我們都知道,無論接下來我會做什麼。我都會是那個孩子。穿著襪子,瞄著牆角的垃圾罐。“還剩5秒鐘!”5 4 3 2 1永遠愛你的,科比。

科比如此的熱愛籃球,選擇退役對於科比來說是非常非常艱難的,但是正如自己信中說的那樣:我心依舊,只是身體是時候說再見了。科比為籃球奉獻著自己的一切,為了籃球,無數次的帶上作戰;為了籃球,無所次的瘋狂拼搶;為了籃球無數次的拼盡全力,當然還有為了籃球,那無數次的“凌晨4點的洛杉磯”。

渴望勝利,舍我又其誰

科比對於勝利的渴望,已經到達了近乎偏執的程度,只要到了球場,科比的眼裡只有勝利。所以我們看到科比一次次的瘋狂出手,一場場的瘋狂砍分,連續9場40+、連續4場50+、三節62分、單場81分,退役之戰依然砍下60分!在NBA或許有人有科比一樣得分能力,但是真的很少有人如科比一般偏執渴望勝利。正如他自己所說

:“反正總有人要贏,那為什麼不能是我呢?”當科比已經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科比,不再是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就可以決定比賽的球員,那時候科比自然萌生退意。

青史留名,激勵無數人

退役後的科比,在其他的領域依然還是那個追求完美,永不服輸的科比,寫書、投資、獲得奧斯卡最佳最佳動畫短片獎。科比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的故事永遠不會被人遺忘,他的曼巴精神會激勵無數人。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艾弗森:球場的答案,不屈的鬥士

不用尊重任何人,我能找到答案

艾弗森只有1米83的身高,卻在巨人如林的NBA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靠的就是不懼怕任何人的意志,街頭出身的艾弗森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可怕,什麼是權威,在場下我可以尊敬你,但是在球場上我不用尊重任何人。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

不會打替補,這是我的倔強

在艾弗森受傷之後,有記者問艾弗森是否願意接受打替補,艾弗森說:“一個歷史級別的球員是不會打替補的,一個MVP球員同樣不會打替補,一個4屆得分王球員是不會打替補,一個全明星球員不會打替補,所以你認為我會打替補嗎?”艾弗森在退役的時候,依然還是一個可以得分的球員,在09年他加盟灰熊後,因為不願意打替補而和球隊管理層發生矛盾,最終他被灰熊交易到了76人,艾弗森的回家自然讓上座率提升,回到家的艾弗森從新成為首發球員,在這個賽季還有傷在身的艾弗森場均13.8分4助攻2.8籃板,球隊最後還是希望艾弗森以替補身份登場,但桀驁不馴的艾弗森二話不說,毅然的選擇退役,這或許就是艾弗森不能打到43歲的原因。

我和我驕傲的倔強,我在風中大聲地唱,這一次為自己瘋狂,就這一次,我和我的倔強。

麥迪:飄逸的化身,籃球的詩人

白馬長槍飄如詩,披靡所向少年時

如果說誰是球場上的籃球詩人,誰的球風最飄逸,我一定會選麥迪。麥迪,少年得志才華橫溢,當大衛斯特恩說出“第9順位的多倫多猛龍隊選擇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時,籃球天才終於有了機向世人展示自己自己的才華。從此有一種說法叫“巔峰麥迪”,有一種投籃方式叫“幹拔”,有一種驚天地泣鬼神叫“35秒13分,”

白馬長槍飄如詩,披靡所向少年時,我覺得或許是對麥迪最合適的形容。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魔術時期的麥迪,所向無敵,連續2屆的得分王,後與姚明組成“姚麥組合”,本以為會是媲美OK組合的存在,只可惜兩人都是傷病不斷,季後賽首輪成了麥迪的夢魘。之後的麥迪巔峰不再,為了追求總冠軍,加盟馬刺隊,當總決賽第6場,倫納德的關鍵罰球不中,雷阿倫的絕命三分,註定麥迪與奧布萊恩杯無緣,那就算了吧,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或許就是麥迪沒有打到43歲的原因。

卡特:翱翔於天際,摯愛於球場

一飛沖天,為扣籃而生

如果有人問我誰是NBA歷史最好的扣將,我一定毫不猶豫的選擇文斯·卡特。奧運會飛躍2米18的法國中鋒扣籃,2000年的扣籃大賽讓未來十幾年的扣籃大賽黯然失色。卡特似乎就是為扣籃而生,他的扣籃是力量與技巧最完美的結合,總是給人一飛沖天的感覺。卡特被稱為半人半神,他或許就是球迷眼中的扣籃之神。

落入凡間,不捨離賽場

1998年第5順位進入NBA的卡特,如今已經43歲的他,效力過8支球隊,已經征戰NBA22年,經歷了90年代、00年代、10年代,現在已經進入可20年代,輾轉8支球隊、橫跨4個年代,卡特或許早已不是那個可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超級巨星,但卡特卻永遠是那個最捨不得球場的人。

本賽季,卡特為老鷹隊,一共出戰60場,場均可以得到5分2.1籃板0.8助攻,這對別人來說可能並不難,但是這對於已經43歲的老將來說,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曾經有人問過卡特保持身體的秘密,卡特的回答是:“我可以告訴你,但我不希望你這樣做,因為真的太痛苦了!”

卡特的職業生涯已經賺到了1.7億美金,已經是億萬富翁的他,沒必要在為了老將底薪如此的拼命。卡特在接受採訪時說道,“不論能獲得多少時間,我都想打比賽,這是一種熱愛,因此自己很難選擇離開,不過當那個時刻到來的時候,那也就該退役了,但我仍然對比賽充滿激情。”

這或許就是卡特能打到43歲的原因。

卡特退役之後,就意味著NBA四大分衛全部離開了賽場。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我們的青春,那是一代球迷最美好的回憶。


商商說球


卡特肯定想不到,會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老鷹隊在得知聯盟即將停擺的時候,馬上還上了卡特,因為他們知道,這可能會是卡特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最後卡特也是在比賽結束之前,命中了一記大號三分,隊友和球迷都為他鼓掌喝彩。卡特的職業生涯長達22年,打了1541場常規賽,可以排到歷史第3,實際上,這賽季能完整打完的話,卡特可以超過賈巴爾成為歷史第二。

誰也沒想到,四大分衛當中,竟然是最不起眼的卡特,職業生涯最長。雖然他拿過一個史無前例的扣籃王,但實際的榮譽並不多,沒有MVP,沒有得分王甚至連一陣都沒有。為什麼麥迪和艾弗森,科比,職業生涯都不如卡特長?

實際上,艾弗森在NBA打了14年,麥迪打了15年,科比打了20年,但給人的感覺,他們已經退役很久了。實際上,4人確實算是同一個時期的球員,前後腳進入聯盟。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傷病,麥迪一直受背傷困擾,動過幾次大手術。艾弗森技巧無敵,但矮後衛始終是靠速度取勝,都說人老先老腿,艾弗森在31歲以後,下滑就已經很嚴重了,完全跌出超一流的巨星行列。科比打了20個賽季,如果不是跟腱斷裂,可能會多打幾年。

卡特的職業生涯,沒有受過什麼非常要命的大傷,雖然他的扣籃聞名於天下,但還有其他很多技巧型的得分手段,並不是每一個球都要隔人暴扣那種。

及時的轉型,也是卡特最為理智的決定。除了卡特以外,其他3人一直都是球隊核心的打法,但巔峰過了以後,哪支球隊能夠一直這樣由著你?也就是科比,作為湖人的隊魂,能夠在洛杉磯平穩的過完難熬的生涯末期。麥迪大傷以後,就成了聯盟的流浪漢,幾乎是一年換一支球隊,一直拿底薪。艾弗森在掘金出來以後,活塞和灰熊都不拿他當超級巨星對待,最後灰頭土臉地回到費城,但在76人的地位也不高了,更多隻是一個精神領袖。

卡特很少當第一核心,實際上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猛龍時期,少年意氣風發,還有指點江山的豪氣,但轉會到籃網開始,他就不再視自己為超級巨星了,此後不管到那支球隊,他都更多是綠葉型的球員,不要球權,勤勤勉勉做好防守,把握好空位得分機會。在小牛開始,卡特就已經開始打替補,而且又打了9年時間。

最重要的是,卡特生涯後期也沒想著要抱強隊的大腿拿總冠軍,因為去那樣的球隊,很少會給一個40歲的老將上場時間。卡特更多是純粹的熱愛籃球這項運動,只求能夠上場。所以才會在國王,老鷹這樣的爛隊,走完生涯的最後幾年。但很顯然,卡特的人品肯定是很好的,在聯盟擁有許多朋友,所以老鷹隊也願意在重建時期,簽下這位老將。

卡特的職業生涯已經結束了,目前我也不知道他接下來的打算會是怎樣,但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從事和籃球相關的。比如像奧尼爾一樣當個解說,或者當一個籃球教練,總之他不可能離開這項運動。


籃壇扒客


其實卡特能打這麼長時間,只是他打了這麼長時間,如果其他幾個想打也可以!

當年的卡特也是飛天遁地的打法,各種扣籃極為火爆,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球員在2002、2003兩個賽季受過傷,主要就是左膝四頭肌肌腱受傷,兩個賽季都沒有打完整,一度也被認為是玻璃體質。從這以後為了離開猛龍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表現,離開後就開始了他的漂泊,在籃網幾年裡也有過不錯的發揮,但是最好的成績就是到過東半決賽,之後魔術、太陽、小牛、灰熊、國王、直到老鷹他一直就是非核心球員的存在,就是“浪跡”或者“混跡”於NBA,就這麼22年過去了,他也43歲了,3月12日在老鷹和尼克斯的比賽中他投進了很可能屬於他的最後一球,傳奇落幕!


我這麼說沒有任何貶低卡特的意思,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不是他當年的驚世扣籃,他的職業生涯亮點不是太多,他和其他幾個分衛科比、艾弗森,麥迪相比他的榮譽明顯有差距。只是艾弗森和麥迪的職業生涯一個14年一個15年相對較短而已!這兩個人較早的退役主要是因為傷病,還有就是他們都是有些“驕傲”的人,他們從骨子裡受不了替補和角色球員,其實如果他們想打還是有球可以打的。麥迪當年坦言:在生涯最後的三年裡他認為體能上沒問題還可以打,但是在精神上強迫他離開,說白了在替補充當看客他受不了。艾弗森其實也是如此,傷病是一部分原因,自身性格的倔強孤傲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卡特打的時間夠長,可是他不是歷史上征戰NBA最長的球員,那個最長的你知道是誰嗎?其實知道不知道也不用太過關心,你知道卡特就行了,如果你喜歡他,若干年後你還能記起他,那他這麼多年的陪伴就值得!

好的身體,好的心態,熱愛籃球這就是卡特能夠成為常青樹的重要原因!

關注體壇睿視角,一同探討體育熱點、賽事!


體壇睿視角


“西科東艾北卡南麥”,曾經的四大分衛給無數球迷帶來了精彩的比賽,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賽場上只剩下卡特一人還在征戰,其他的三名傳奇後衛都相繼離開了賽場。那麼為何同屬四大分衛的卡特能夠打到43歲,其他人卻沒有辦法呢?是因為艾弗森、科比等人沒有能力打到這麼大的歲數嗎?又或者是其他原因呢?我們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傷病的摧殘

麥迪可以說是巔峰期較短的一位超級巨星,而為何他的巔峰期如此之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被傷病給傷害了,麥迪可以說是球迷以及媒體認為天賦最高的球員,可是他卻沒有把所有的天賦兌換成實力。自從08~09賽季開始,麥迪就受到了重創,而科比也同樣,在生涯的後期,他一直要敷冰袋,肩部的受傷是特別嚴重的,所以傷病的摧殘讓他們無法呆得更久。

心氣高看不上替補

像提到的四大分衛都是聯盟鼎鼎有名的大人物,而像科比、艾弗森肯定是不願意去打替補的,特別是艾佛森,他的心氣很高,桀驁不馴。雖然球隊曾想要讓艾弗森打替補,但是艾弗森也是直接在媒體狂懟,“你們見過MVP球員打替補嗎?”。而卡特則能欣然接受替補這一位置,這也是卡特能夠一直立足於NBA的原因。在這四大分衛中,要屬卡特的榮譽最少,他沒有得分王,也沒有入選過最佳一陣,更沒有MVP。

已經對比賽失去了興趣

要說科比、艾弗森這些球員沒法打了嗎?其實也不然,因為這些球員仍然是能夠在聯盟去征戰的,像科比在退役戰還砍下了60分,所以這說明了科比仍然有不俗的能力,能夠在聯盟征戰。不說他一定要成為球隊的核心老大,就算當一名二當家也是毫無問題的。這也可以側面說明了科比對比賽已經沒有了興趣,曾經在採訪中,科比也談到了這件事,他就覺得自己應該放下了,他只是聽從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瘋狂籃球說


卡特的NBA生涯長達22年,麥迪只有15年,艾弗森14年。三人中只有卡特沒有得分王,沒有進過最佳陣容一陣,是四大分衛中個人榮譽最少的。可卡特的職業生涯最長,而麥迪和艾弗森職業生涯相對較短,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傷病影響狀態

麥迪整個職業生涯都飽受背傷和腰傷的困擾,多次因此做手術,缺席了大量的比賽,身體不足以支撐他更長的職業生涯。

艾弗森全身上下20多處傷病雖然都不是重大的傷病,但是對競技狀態有很大的影響。

而卡特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有受到過大的傷病或者慢性病,保證了有良好的身體來維持這麼長的職業生涯。

2.技術打法轉型

三人在進入聯盟的前幾年都是以身體素質勁爆著稱,早年都大量依靠身體來碾壓對手。可是隨著年齡增長,速度,彈跳,體力都不可避免的下滑,無法再向以前一樣上天遁地。

麥迪在生涯後期的突破能力大打折扣,投籃命中率也下降很多,可還是大量的持球單打,效率下降了當然會遭到教練的棄用。

艾弗森本身身高是致命的缺陷,年輕時速度和彈跳都能彌補身高上的不足,但是年長以後,速度彈跳都下降以後,身高的劣勢就尤為明顯,進攻不進,防守防不住,綜合能力很快就下降到NBA水平線以下。

卡特卻在生涯中後期開發出了穩定的三分球,契合了現在的打法,減少了持球進攻,以無球為主,能節省體力,積極參與防守,在防守端持續作出貢獻,這些成功的轉型都幫助卡特不被NBA淘汰,而麥迪和艾弗森轉型失敗,無法再在NBA比賽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遭到淘汰。

3.職業態度

麥迪出現狀態急劇下滑之後還難以接受自己成為角色球員的事實,無論是進攻端還是防守端都表現的不夠積極。等他意識到他不再是那個明星級別的球員時,為時已晚,基本被教練放棄了。

艾弗森的後期的職業態度更是加速了他被NBA淘汰的步伐。教練要求他打替補,他直接罷賽罷訓,還在媒體上公開指責教練:我從沒聽說超級巨星打替補,從沒聽說全明星球員要打替補,重沒聽說過MVP要打替補,從沒聽說過得分王要打替補。這一番話直接激化了矛盾,導致整個NBA大多數的球隊都不敢要他,然後就在NBA無球可打了。

卡特不僅接受了球隊安排的所有角色,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表現,不僅如此,他經常會幫助隊裡的年輕球員成長。因為在聯盟中敬業的口碑,讓所有的球隊都願意為卡特留下一個簽約名額。

正是因為卡特身體保養的好,懂得如何技術轉型適應比賽,還有他敬業的態度,讓他擁有了頗具傳奇色彩的漫長的職業生涯。


槓精愛籃球


這個,多方面的原因吧。

1)傷病

傷病永遠是球員職業生涯最大的敵人,有多少天賦異稟、才華橫溢的球員因為傷病的問題生涯受挫,比如史上最年輕的常規賽MVP羅斯,比如2007年的狀元奧登。艾弗森和麥迪也是如此,作為NBA史上最矮的狀元秀,艾弗森想要跟那些動輒身高達到2m的球員對抗,受傷是經常性的事情,2001年總決賽,媒體公佈的他全身傷病圖就說明了問題,久而久之,對於身體造成的損耗不言而喻;麥迪更是如此,在整個職業生涯,由於先天性脊柱側彎,他一直在跟背傷、膝傷、腳踝傷等各處的傷病做鬥爭,最終被傷病徹底擊敗。

2)技術特點

無論是艾弗森還是麥迪,都是持球型打法,這種打法一方面是會帶來身體的損耗,另一方面就是佔用球權,當沒有球權在手時,他們在攻防兩端效率就會急劇下滑;尤其是艾弗森,身高讓他在防守端自然是硬傷,隨著年齡增長,你進攻端狀態下滑,防守短板就會更加明顯;麥迪也是如此,傷病不僅讓你爆發力下滑嚴重,還會影響你防守時的速度。

和他們相比,卡特打法比較不佔球權,他有更多的無球跑動,在不佔球權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戰術體系裡,他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3)個人追求

比如艾弗森,他曾有一句名言,他可以打場上任何位置,但就是打不了替補,這就體現了他驕傲的性格,他不願意接受替補的角色,卡特則不同,卡特願意接受替補的角色,願意去給年輕熱一些指導,幫助年輕人成長,這也是他能夠打得更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沙發體育風雲匯


應該與個人經歷以及性格有關!

原因如下:

艾弗森

1.出道即巔峰,艾弗森的街頭文化及社會背景第一讓人聯想到的就是大哥級別的人物,成名後的艾弗森門客三千雖有些誇張,不過他確實交了不少酒肉朋友,所以時間久了艾弗森變會有天下第一的自豪感再加上生涯前中期順風順水,有時候讓人捧上去了,就很難走下來了。

2.96黃金一代,在艾弗森職業生涯後期能和他達到同樣高度的只有科比,當他快退役的時候,科比依舊是這個聯盟的佼佼者,一生要強的他從來沒向命運低過頭,哪怕是復出退役的代價!

麥迪:

1.加入到聯盟以來就一直活在表兄弟卡特的光環下,卡特其實一直希望能和麥迪同處一隊,希望能一直照顧他,儘管麥迪十分想離開,可他還是在卡特身邊呆了2年麥迪才出走魔術,事業開始順風順水,超強的個人天賦讓他開始與科比齊名,麥迪的人緣是很好的,奧尼爾願意把私人球場借給他訓練卻從不借給科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麥迪與艾弗森不同的是他能接受命運的安排,可是他最致命的就是他脆弱的身體,上帝給了他喬丹一樣的天賦,卻給不了他喬丹一樣的身體。在生涯後期雖然心有不甘,但他卻能坦然接受替補的安排,不過當他知道此時的身體已經承載不了他能力的時候,他也能放下一切,從容退役!



籃球小字典


艾弗森、麥迪、科比、卡特被球迷稱為四大分衛,可以說是不少球迷最喜歡的幾位球星了。目前四人中只有卡特還沒有正式退役,當然因為新冠疫情,卡特也有可能打完了他職業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了。


相比於其他三位,卡特職業生涯是最長的。目前卡特已經在聯盟打了22個賽季,出戰了1541場常規賽。在歷史出場數排名中,卡特的1541場常規賽排名歷史第三位。

相比於卡特,麥迪生涯只打了15個賽季,打了938場常規賽,在34歲時就退役了。艾弗森只打了14個賽季,出戰了914場常規賽,在38歲退役。
兩人達不到40多歲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傷病。卡特生涯雖然也經歷過傷病,但是生涯中後期相對來說比較健康。但是麥迪傷病讓他在巔峰期迅速滑落。艾弗森雖然沒有太大傷病,但是他的打法,讓他小傷不斷,身體消耗太大。

同時卡特性格比較平穩,在之後為了能打球,他願意擔任替補角色。但是麥迪和艾弗森性格驕傲,他們不願意甘居人下。尤其是因為身體原因,讓他們不能在場上為所欲為,他們也就失去了留在球場的信念。
如果卡特以目前這樣的方式退役,我覺得太殘酷了,雖然對陣尼克斯後的發佈會他一度用笑來面對,但是最後他那已經溼潤了的眼眶,證明他內心遺憾和不捨。


至誠體育


從打球特點來看:

麥迪,艾弗森二人偏向突破型分衛,很喜歡利用突破來打開局面或為隊友創造空間,有突破就會增加受傷幾率。都說傷病猛於虎,我們的姚明,紅曼巴羅伊,著名水貨狀元奧登等很多球員都是毀於傷病,很顯然,傷病會直接或間接減少一個運動的職業生涯。卡特的年輕時就不是偏突破型分衛,他是扣將出身,身體素質超強,扣將一般都比較會保護自己,中後期養生打法使得職業生涯可以打到43歲。

從球隊的角色來看:

麥迪,艾弗森都是球隊第一分手,兩人都拿過得分王,他們面對的防守壓力較大,而球隊很需要他們的得分,而當投籃手感不好的時候,就需要他們利用大量突破來取分,過多的突破會消耗大量的能量,之後的突破也會增加受傷幾率。卡特不是所在的球隊的第一得分手,他沒拿過得分王,他的球隊除了他還有其他人可以突破,可以得分,他的突破面對的防守壓力不會那麼大,從而能長時間保持健康著打球,並有效的延長職業生涯。

從隊友的配置來看:

麥迪,艾弗森的職業生涯所在球隊身邊沒有一個比較好的傳球手來給他們傳球,有人給他們傳球就可以減少他們的突破,從而減少受傷的風險,而卡特職業生涯裡有合作傳球能力不俗的隊友,最厲害的就是基德了。他的傳球讓更多隊友得分不再只靠突破,讓更多隊友幫助卡特分解得分壓力和防守壓力,讓卡特不需要大量突破,從而減少受傷幾率,延長職業生涯。事實上,卡特中期開始的上場時間變少,上場突破也很少,自然減少受傷風險,後期上場時間更少,進攻投籃居多,慢慢用老將的經驗打球,越來越邊緣化了,所以職業生涯能打到43歲,如果他想,就算再打幾年也沒問題。

最後,我想說三人的偉大之處毋庸置疑,還有,希望NBA所有球員可以少一些傷病,延長職業生涯,讓球迷可以多一些欣賞他們打球的日子。








純爺們Z


性格決定命運,艾弗森在掘金的最後一個賽季狀態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主要體現在身體機能的下降導致賴以成名的啟動速度大不如前,之後交易到活塞作為首發打了大半個賽季後再次被交易,這下灰熊想讓AI打替補,然而過於要強的他可不幹了,直接拒絕出賽,從而導致之後沒有其他球隊敢接手,最後老東家76人有情有義,也讓艾弗森在他創造輝煌的球場光榮退役,事實上,以艾弗森的得分能力在生涯後期如果能夠接受第六人第七人的角色還是能夠多打幾年的,但是,或許那樣也就不是那個桀驁不馴的答案了。

至於麥迪,更多是由於傷病的原因(非常嚴重的背傷和腰傷),無法再適應高強度的職業比賽導致過早退役。

卡特從籃網時期開始就有意識地改變打法,提高投射能力,減少高難度扣籃,中後期幾乎沒受過什麼大傷病,也願意接受替補角色,42歲依然征戰球場是改變也是自律的結果。

四大分位給我們這一帶的青春帶來太多熱血和美好的回憶,如今嘮嗑已經不在了,卡特也因為疫情打完生涯的最後一場球,還是希望能夠經常看到有關他們的消息,時不時回味一下那個精彩的年代[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