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老了,誰會來養老?

八字預測先生


養老,特別是農村養老一直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從國家來講,未解決好農村養老問題,了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於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目前老看,雖然問題沒有完全的解決,但也取得了的一定的成績,較大的改善農村老人的生活處境。目前,我們主要的養老方式有三種。

一、子女贍養

這是最主要的養老方式。贍養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子女在父母的撫養、監護之下成長、成熟;父母老了,子女對父母進行撫養,讓其安享晚年。

二、國家政府養老

通過制定出臺養老政策,保障農村老人的養老。從我工作所在的北京郊區為例,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保障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

一是政府發放福利養老金。2019年順義區農村60歲以上無保障人員,每月可以領取795元/月福利養老金。

二是民政部門社會救助,通過大病醫療救助、低保、五保戶等社會兜底措施,對需救助的人按政策支持。據悉,2019年北京市低保標準為1100元/月。

三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每年會有土地流轉費、二次分紅等收益,以及其他村集體分發的福利。

四是其他政策性的如獨生子女講扶、山區異地搬遷(移民)、老人卡等等福利。

三、社會養老

社會養老主要以敬老院、老年驛站為主。敬老院和老年驛站養老模式逐漸盛行起來,也越來越多老人願意去這些地方,不僅能夠得到較好照顧,同事還有伴兒,不至於孤單。只是去敬老院相對成本會比較高,選擇這種方式養老的農村老人一般較少。

以上是我的回答,謝謝。

更多精彩問答,請關注頭條號【京東小友】


京東小友


這突然讓我想到我的姥姥,姥爺前些年去世了,姥姥得了一場病後,就老年痴呆了。姥姥家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如今得了老年痴呆,需要時刻有人看著,一開始的時候,是兩個舅舅輪流看一個月。時間一長,由於家裡總要抽出一個人來看姥姥,什麼都不能幹,不能外出打工等等,很快,兩個舅舅開始把姥姥送到三個女兒家輪流看。

自己的父母,女兒當然不說二話。一家看兩個月,到了我們家,先看了一個月,因為媽媽在家照顧兩個孫子,怕第二個月照顧不好姥姥,就商量著想著辦法。在我們這附近,有一個養老院,去考察了一下,感覺還不錯,裡面住著好多老人,不能走路的,老年痴呆的,都有。一個月一千五百元,我們把姥姥送到了養老院,讓她在裡面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老媽每週都會抽半天時間去看姥姥,帶上姥姥愛吃的,以及需要更換的衣服。姥姥痴呆了,但她依然認得我媽。

在裡面住了一個月,加上在我家的第一月,共兩個月了,下一個月準備接到我姨家。結果,到現在,我姥姥依然在那裡面住著,連我舅也是出錢,讓她住裡面。想到這,我的心情很低落的。就如同我的爸爸說,他好像看到了他的老年,他說:以後我痴呆了,你們照顧不了我,也把我送到這裡來。就像姥姥,兩兒三女,在養老院的日子,依然老無所依。

姥姥在養老院的時間裡,老媽媽依然每週去看一次,他們來不來是他們的事,老媽一直沒有間斷。有時候,還會自責,如果有時間,不會讓姥姥住在這。

我曾經和我最好的朋友討論過這個話題,我說我要努力賺錢老了住最好的療養院安度晚年,我說我唯一擔心的是去世後無人安葬,她告訴我說如果她還健在她來安葬我,如果她不在了會讓她的後代來安葬我,那一刻我覺得死後有依靠的感覺特別好。

有效時間內,儘可量的多賺錢吧,無論何時,經濟基礎永遠都是第一位的,條件允許的將來老了可以讓人工智能照顧。智能養老與抱團養老相結合應該是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個人推測)。網上有人說,父輩的老年像印度,我輩的老年像日本,也有一定的道理。還有個重要而嚴肅的問題,如何善終。理性面對死亡,正確看待生命。

每一個人都將自己孤獨的離去,想起來會抑鬱,還是努力適應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吧,身體健康,不愁吃穿,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以後的事,走一步看一步吧,人終有一老,由他去吧,最終會解脫。


華商天下網


農村人老了誰會來養老,這是大家都得面對的問題,肖為華嘮嘮這個事。

農村的老人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兒女雙全型的,第二有女無兒型的,第三鰥寡孤獨型的這三種,咱們按個分析一下。

第一種、兒女雙全型的。這樣的老人都靠子女養老,這樣的老人家庭幸福,兒女雙全子孫滿堂,和和美美的,一生都很幸福。但也有不孝順的,但那些咋也是少數。

第二種、只有女兒的,我們村裡就有不少這樣的,老人自己能幹動了的時候都自己單過,幹不動了就得搬到女兒家,靠女兒和女婿養老,農村都這樣。

第三種、鰥寡孤獨型的,這些老人沒兒沒女,有的有兒有女的半路夭折的,就剩下老人自己了,這樣的老人國家養著,願意上敬老院就去敬老院,有的體格好的不願意去敬老院的國家給他錢,在加上農業補貼也夠養老的了,等到自己幹不動了再去敬老院。

農村現在的養老模式基本就這樣,不知道大家咋認為的,歡迎討論。


肖為華


最近朋友間一直談論這個話題。有人簡單概括了四條路可走:一是指望自己,將來活的理直氣壯;二是指望自己子女,將來手心向上;三是指望社會和政府,將來不知咋會事;四是乞討要飯,活的可憐又悲壯。簡單想一下,這個概括確實很有道理。哪個適合自己,自己看著辦唄。談談我的認識,供朋友參閱。

一、指望自己。1.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這就要求我們年輕時就要早行動,繳費慢15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錢了。即使最低標準,每月也有個千八百的。2.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在沒有辦法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就參加這個了。只要不到60歲就可以參加。很多地方允許補交15年,按月領取。如果當地經濟水平低,估計也就是100多元,。最多的有1000多元。3.自己賺夠養老本錢。攢的多少沒關係,但一定要有。就算有保險,也要有部分養老積蓄,這樣更有保證。

二、指望子女養老。做為兒女,父母年齡大了就應該養老。不但要給錢,好要多陪伴他們一下。

三、政府和社會優撫和幫助。這個要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生活極其困難,需要救助的優撫對象的標準。才可享受這個待遇。最好不要達到這個標準,因為它很悲催﹏。

四、乞討度日。現在在外面會經常遇見這個群體,讓大家有種厭煩的感覺。感覺在坑蒙拐騙。無論掙多少錢,這應是下下策啊,因為大家都有尊嚴,這樣混吃等死實在不是好辦法。

希望每位中國人,尤其是咱農民,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繼續探討這個話題。






職場老A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農村養老收入主要來源:子女養老,國家60歲老人養老金和貧困家庭低保等,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城市老人都有退休金各種福利,農村老人是沒有的,自然不可能指望退休金生活,國家每個月會給60歲以上老人每個月一百多塊錢的養老金,但是這點錢遠遠不夠生活費。

農村老人一般只要幹得動,不存在退休的問題,我們的父輩他們一輩子都在田間辛苦的勞作,而收入卻很微薄,有些老人會選擇自己種些糧食,蔬菜吃。一般的農民養老都是自己掙些,子女給一些,對於吃,他們只要能溫飽就知足,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度過一生。

對於那些特別貧困的家庭,國家有低保,每個月幾百塊錢,如果沒有其他收入的話,大部分都是節儉開支過日子。大部分子女也是比較孝順的,只是生活過的比較苦,老人吃的也比較苦。

對於那些沒有子女的老人,農村一般是近親幫助下,國家有五保戶來為他們提供養老保障。

以上是現在農村真實的養老情況,喜歡請留言討論,關注,謝謝


天天美食老白


農村人老了,誰來養?

正是我們60後以後這茬人的痛處,獨生子女的家庭,一家多說生2個孩子,生男孩👦家庭很多,孩子們要養家餬口,還上班呢?

這個時候父母身體不好,有病了可咋整?父母2個人,有一個身體好的,能伺候另一個,等到後面一個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就得靠孩子了?

如果是媳婦那邊也是她一個孩子,那邊老人也需要人照顧 ,可愁死了,這還不累壞了(⊙o⊙)哇,這給送到敬老院也好,那可得錢了。

敬老院老人多,有說話人,還是不好聽,單反到那裡去的人,好像孩子不管他們了,心裡難受😣,想快了也是好事,孩子們能輕鬆一些,有時間能去看老人的,人老了,自己說了不算,看看後人怎樣安排吧,唉:-(不敢往那方面想啊?











萬順如意


感謝您閱讀!

在我們農村,養兒防老還是當下的觀念。如果實在沒有兒子就招上門女婿。

養兒防老

小的時候,奶奶的最後幾年都是家裡與叔叔家每家一個月。由於家裡人多,每家一年也就是3個月。

奶奶的這種養老方式,就截止到目前為之農村最主流,最普遍的方式。

在農村只要是有兒子,養老以兒子為主。即使只有一個兒子,六七個姑娘。通常也是由兒子來養老,姑娘去定時探望。(小編家中就有這種情況)在好的姑娘不如有個好兒媳。

子女輪換防老特點

子女多:在早期的農村,一般子女比較多,4,5位子女屬於很普遍的事情。

務農為生,比較靈活:農村早期,主要是種地為主。時間比較靈活,可以有時間照顧老人。

未來的養老形式

上面的情況針對於比較早期的農村,而當下的農村勞動力流出。越來越少的人在家務農。甚至出現有些出國留學,還有獨生子女的情況出現。所以未來的農村養老問題將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父母希望孩子有出息,可又不希望孩子有太大的出息。這就是農村的現狀。我們衚衕中就一位在讀博士後,目前座標深圳,獨生子女。過年時,拜年時(農村習俗)簡單聊聊正在做出國準備。當然能看出其猶豫的神態,這就是以後80,90後將會遇到的問題。

總結

按照當下的養老現狀,在不久的未來。農村養老問題就會成為社會問題。會湧現一對夫妻扶養4位老人,甚至6位。還有些人老無可養的境地。

目前城市針對這種情況,出現了‘以房養老’但這種方式並不適用於農村。這就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

發展帶來的問題還需要發展來解決

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老有所養,老有所用。



極客架構


農村人老了,誰來養?

  • 農村人老了通常面臨以下幾種情況

  1. 到了養老年齡但身子還壯實,繼續在家幹農活,兒女在身邊的還幫忙帶孫子,還能享受三代同堂天倫之樂。相對來說這個階段農村老人還是幸福的 勞動時間自由,只是在空餘時間做一些農活,家裡有孩子自己只是輔助幫忙。

  2. 過了能繼續勞動的年齡,老人在家兩老互相照顧相依為命,孩子不在身邊只是會寄錢回來讓兩個老人自己生活自己照顧自己,這個階段小病自己解決,大病就讓子女輪流回來,實在沒空閒的就只能子女出錢讓親戚鄉里幫忙照顧。換孤寡老人情況就更困難了,通常都是敬老院生活,這些敬老院費用便宜的只能勉強活著不能叫正常生活了!

  3. 還有常年帶病的就只能買廉價的藥等著生命終結,在農村都是小病還好一點,大病的就是等死了,很可憐!到冬天身體不好的老人都熬不過去,都是這樣走了。

農村現階段都是靠子女還有老人自己養老,政府這邊還是輔助為主,國家的農村醫保政策也給予了很多農村老人幫助,讓他們能看病和買的起藥!

我認為除國家繼續對農村老人給予政策上的幫助和支持外我們作為子女的也應該努力工作為老人老年生活多盡一分力,而老人應該注意保重身體,以平和的心態安享晚年生活!


快樂農民頭


你好!

有兒有女,兒女養;無兒無女,國家養。就這麼簡單,沒啥糾結頭。

有兒有女。贍養老人,是兒女們應盡的義務。之所以擔心老無所養,那說明,你現在對兒女們不滿意,甚至失望。如是,那是你的家事,是個人的事,得一家人協商,解決矛盾,消除隔合,儘量和諧相處,做到少有所教,老有所養。真到老死不再往來的地步,首先反思,再就是靠法律解決。

無兒無女,不能自食其力了,國家養你。要麼進敬老院安度晚年,要麼申請院外居家養老。這不很明確,很簡單的事兒嗎,何必有此一問,忋人憂天。好好地,放鬆心情,享受生活吧,真到老了的那一天,該咋辦咋辦,自有安排,自有歸屬!!!


詩語之旅


農村現在生活的人大多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的人,年齡都在四十到七十歲之間,這部分人對國家的農業和城市化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參與了農業合作社和包產到戶這個歷史時期,對土地有感情,也情願在土地上勞作。

到了改革開放後,農業資本投入的加大,機械大量使用到農業生產之後,就有很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被擠出,在城市化進程中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形成,農業收入遠低於工業,這些被資本擠出的農民又開始進城市務工,這就是農民工,城市建設的骨幹和中堅力量,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者。現在隨著時間他們都老了。

國家的發展,經濟實力增強,中央出臺了很多政策,工業反哺農業、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等,在農村大病醫保和養老金都在覆蓋,養老院在很多地方都興建,這樣傳統的養兒防老式家庭養老正在轉變,形成國家和家庭養老配合,相輔相成的新養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