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世紀》能否作為新鄭是“黃帝故里”的依據?

一、新鄭“黃帝故里”是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省新鄭市政府網站“新鄭旅圖-黃帝故里景區”在顯著位置稱:“黃帝故里,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06〕19號),確定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080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106處,其中第三類“古建築”名單下有:總序號641,編號Ⅲ-344,單位名稱“新鄭軒轅廟”,時代“明至清”,地址“河南省新鄭市”。遍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未見“黃帝故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稍有文物常識的人都明白,祠廟是後人所建,是用於祭祀先人或神靈的場所,從小到土地廟,大到帝王廟,均為祭祀之用。但有祠廟的地方並不一定是“故里”,例如遍及各地乃至海外的“孔廟”、“關帝廟”,不可以都稱之為“孔子故里”、“關公故里”,則是顯而易見的。

據新鄭市政府網站稱:“漢代始建軒轅故里祠,迭有毀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修葺,於祠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鄭縣知事許朝柱於祠前立‘軒轅故里’碑。”但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與新鄭市政府網站所稱並不一致:一是未採信其“漢代始建”的說法,而標明其時代為“明至清”。二是《名單》為“軒轅廟”,無“故里”二字。網站所稱“軒轅故里祠”語意不通,以筆者寡聞,祠廟只有為人、神所建,未見有為“故里”而建、以“故里”為名者,有理由質疑“故里”二字為蓄意所加。

至於現時規模宏大的“黃帝故里景區”,據該政府網站介紹,則是在軒轅廟(祠)基礎上,經20世紀90年代初擴展面積為2畝;1997年,拆遷祠前居民戶,建黃帝故里祠前區和黃帝故里廣場,面積約5000多平方米,並進行綠化;2002年至2003年再次擴建,易名為“黃帝故里景區”,擴建後景區面積為4.3萬平方米;後於2006年農曆三月三舉辦了“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於2007年再次改造擴建。這就是說,除了那座“明至清”的五開間“軒轅廟”,其他均是近些年新建的“景區”,最後完成在2007年。而新鄭市政府網站卻把作為“景區”的“黃帝故里”,稱作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依據何在?試問:“黃帝故里景區”是“古建築”嗎?建成僅不到十年的“景區”,有資格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嗎?作為政府網站,竟公然把國務院核定公佈的,明清時期的“新鄭軒轅廟”,篡改為僅建成不到十年的“黃帝故里”景區,是嚴肅、負責的態度嗎?

《帝王世紀》能否作為新鄭是“黃帝故里”的依據?

二、皇甫謐《帝王世紀》之“或曰”,能否作為新鄭是“黃帝故里”的依據?

某著名學者在論證河南新鄭是“黃帝故里”時稱:“常常有人問我黃帝跟新鄭的關係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覺得至少從西晉時期皇甫謐講‘有熊,今河南新鄭也’就開始了。”而且以此作為在新鄭“黃帝故里”舉辦拜祖大典“充分的歷史支持”。對類此的一些學者的說法,趙世超先生在《黃帝陵所在地之我見》一文中已經作了有價值的辨析,趙先生認為:“如此看來,對‘河南說’的鼓吹與炒作雖然萬人洶洶,勢頭甚猛,而風源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帝王世紀》。”“《帝王世紀》遠遠算不上是上乘的史學著作。”“現代嚴肅的學者及其著作也認為《帝王世紀》是皇甫謐‘大抵依據漢以來緯書等等之說’”、“自己編造的”。

我認同趙先生對《帝王世紀》的評價,而且類似評價並不僅限於趙先生和“現代嚴肅的學者”。南宋羅泌稱:“皇甫謐之《世紀》……其學淺狹,不足取信。”清代乾隆年間著名學者、內閣侍讀、《大清一統志》纂修官嚴長明亦曾指斥:“《帝王世紀》,是書迂誕,實為考古之蠹,安可據以說經!”認為此書迂闊荒誕,不合事理,實為研究歷史的害蟲,怎能根據它去解釋經典呢!實在是更不客氣。

趙先生文中對皇甫謐其人及《帝王世紀》其書,作了簡要的符合實際的介紹和評價,在此無須贅言。僅錄其書中關於歷代“帝王”的資料,即可看出其荒誕無稽:

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子孫五十九姓,傳世五萬餘歲。

神農氏,在位百二十年而崩。

黃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歲。或言壽三百歲。

少昊,在位百年而崩。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九十八歲而崩。

帝嚳,在位七十五年,年百五歲而崩。

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乃殂。

舜,崩年百歲。

禹,年百歲崩。

湯,年百歲而崩。

太甲,年百歲。

文王,九十七而崩。

武王,崩年九十三。

穆王,年百五歲崩。

《帝王世紀》能否作為新鄭是“黃帝故里”的依據?


看來今人確實應當好好學一學古人“長壽”的經驗了。

這樣的資料,能夠作為“信史”而引用不疑嗎?

至於被某些學者引述作為河南新鄭是“黃帝故里”的依據,皇甫謐《帝王世紀》中是如此表述:“黃帝都涿鹿,於《周官》幽州之域,在漢為上谷。而《世本》雲‘涿鹿在彭城’。今上谷有涿鹿縣及蚩尤城,阪泉地又有黃帝祠,皆黃帝戰蚩尤之處也。或曰: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居之,故曰新鄭矣。”

此處的“或曰”、“或言”,與前文所稱的黃帝“或言壽三百歲”,其表述方式、語氣、語意都是一致的。我們當然希望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能夠“壽三百歲”,但是,能以此來書寫歷史嗎?能以此來作為確定歷史真實的依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