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個漢字,更是一個圖案,年輕人用它,是一生中的最幸福

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同時又是一個漢字。古往今來,它普遍流行於我國婚禮習俗中,它就是“囍”。

“囍”,以兩個喜組成的圖符,有著豐富的寓意。婚禮中,剪出大紅雙喜字貼於洞房中堂,指婚姻中男女雙方共同迎接喜慶的一天;兩個“喜”貌似一對有緣男女相偎相依、含情對目,默默發著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誓言。可謂“喜人喜”,其妙處恰恰在於他把人們內心祈求恩愛幸福的意願體現的淋漓盡致。

關於“囍”,有一段有趣又浪漫的傳說。

它是一個漢字,更是一個圖案,年輕人用它,是一生中的最幸福

話說當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赴京趕考,途經馬家鎮舅父家歇息。飯後上街閒逛,看見馬員外家院外面掛著一盞走馬燈,燈上寫著“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的半幅對子,原來這家人有個好文的獨生女正在“以文招親”,懸賞半年有餘,無人能對下聯。因為要進京趕考,王安石也沒有過多留意。

此次科考,王安石一路過關斬將,來到了殿試。恰好,殿外旗杆上旗幟迎風飄展,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出了一個上聯:“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立刻想起馬員外家走馬燈上的那半幅對聯,於是作答:“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

考試結束,王安石回到馬家鎮舅父家等待放榜,想起殿試時的那半幅對聯,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對上了:“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員外大喜,決定將小姐許配給他。

結婚那天,正當新郎新娘拜天地時,報子來報:“王大人金榜題名”,真是喜上加喜。面對雙喜臨門,王安石帶著三分醉意,靈感一來,在紅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囍”字,讓人貼在門上,並隨口吟道:“巧對聯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洞房花燭題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它是一個漢字,更是一個圖案,年輕人用它,是一生中的最幸福

從此,“囍”字和結婚時貼紅雙喜,在我國民間開始流行。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用到一次。

但是,貼“囍”是有講究的。

貼“囍”應該在婚禮前一天的上午貼。

貼“囍”,包括門、窗、傢俱都以雙數為宜,討個“成雙成對”的好彩頭。如果是單扇門,那麼,門的正反面都應貼上“囍”字。

男方貼“囍”字,應該從外面向家裡帖,寓意娶媳婦進門。女方則從家裡向外帖,寓意,出嫁。所謂“好事成雙”,儘量都貼對稱的雙數。

為了方便婚禮過後“囍”容易摘除,不會損壞家中物品。新房內的“囍”字一般塑料紙或剪紙,可以用水貼;淺色傢俱上最好用雙面膠。

它是一個漢字,更是一個圖案,年輕人用它,是一生中的最幸福

仔細品味這“喜人喜”, 正恰似“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燕爾新婚貼“囍”,正如是我們的“愛情誓言”,更是我們的“婚姻的守護神”。

這一天,是我們人生中的最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