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回国有罪吗?还请善待海外华人


疫情之下回国有罪吗?还请善待海外华人

maria-teneva-2Wa88Py0h0A-unsplash


1.


峰回路转。

中国在过去几个月里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国内目前新增病例,基本为境外输入型。即便是境内新增的零星病例,多半也是境外输入引致的关联病例。

反观境外,疫情形势一日日严重,迅速增加的病例数让人揪心。

中国防疫战并未结束。此时,把好国门,避免输入病例形成新的大规模传染,成为当务之急。

舆论场是另一个战场。在如何看待旅居海外人士返回国内,并导致国内防疫压力增大这件事情上,舆论开始分化。

有些人显然对归国人群颇为不满,将其归之为添乱之人。最恶劣的言论,莫过于那句广泛流传的“金句”:千里投毒你第一。

疫情映照着人性,也映照着国内某些人针对海外华人华侨一直存在的那种复杂纠结的心态。


2.


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1.放弃了中国国籍,转为居住国国籍——这种是严格定义上的“华人”,拥有外国护照,中国只是祖籍国了;

2.获得海外永久居留身份,但仍为中国公民——这种长期居住于海外的中国公民,被称为“华侨”;

3.工作、求学于海外——他们拥有工作签证或者学习签证,但仍为中国公民,且并没有居住国的任何身份。

观察此次疫情中紧急回国的人群,多半是留学生,或短期海外出差人士,也多半是来自海外疫情严重国家。

而“华人”与“华侨”因为在海外居住时间较长,已经融入当地生活,并不太会因为疫情而逃离。如果有,那也是极其个别情况。

急着返家的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留学生,基于停课、恐惧等原因返回国内,确实也带回了一批病例。

如何看待他们的回流?

一个角度是,他们可以按兵不动,避免路途上增加感染的几率,也避免给国内增加压力。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而另外一个角度,是很多留学生年纪尚轻,孤身一人呆在海外,内心恐惧不安。父母、家人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如果他们想回家,能多说什么呢?

将心比心吧。

疫情之下回国有罪吗?还请善待海外华人

Photo by Christian Erfurt on Unsplash


3.


国内舆论场对海外回来人群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主要有两个原因:

1.他们的回来增加了病例;

2.认为这些人好的时候就出去了,有难处的时候就想着回来了。

基于第二种原因,这些人针对留学生还算客气,但针对“华人”或“华侨”,言辞就开始刻薄了。

在他们狭隘的认知里,移民人群几近于背叛了祖国。这是一种多么让人恐惧的、莫须有的“定罪”!

移民人群的移民缘由各有不同,有的是喜欢他乡的生活方式,有的是热爱他乡的自然风景,有的是为了工作和发展,有的是为了子女求学,还有的——特别是高净值人群,会从财富的全球配置角度看待问题。伴随着财富的海外配置,身份的规划也随之进行。

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这与是否爱国有任何关系吗?

华人的海外移民历史已久,许多的学术著作在研究这个人群。移民当然也是个围城——其中的酸甜苦辣,各人自知。

永远不要忘记,迁徙的权利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由。

疫情之下回国有罪吗?还请善待海外华人

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4.


移民人群走得再远,也会与祖(籍)国内心相连。毕竟,肤色不会变,根不会变。

几十年来的春晚,年年都会给海外华人华侨送上节日祝福,也一定会呈现华人华侨祝福祖(籍)国的画面。

这些画面是温馨的。

就在不久前,当中国疫情告急时,来自海外的捐款捐物络绎不绝——这样的情景,在每一次国家有难的时候,都会出现。

这难道是背叛的表现?

走出国门之后,内心走远的人有没有?有,但那是极少的个例。多数人,无论走在哪里,依然心系华夏——过去贫穷时如此,现在强大时亦如此。

相比而言,中国社会对待移民的态度总体保守,动辄上纲上线之举历来有之,且一直到今天,未有根本变化。

在疫情之下,当海外华人人群跨境流动成为一种“罪”,这显然不是健康的现象,也会人为造成人心撕裂。

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用空洞的口号去捆绑他人,都没有权利以狭隘的认知与理念去威胁他人。

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华人家族财富》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者请根据独立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华人家族财富》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The End -


撰文 夏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