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臺唱歌音準會變差?

有些演唱者在臺下或者課堂上演唱都沒有問題,能夠正常的發揮應有的水平,唯獨上臺後,演唱水準大打折扣,有時還會出現音不準的現象,嚴重影響舞臺上的演出效果,究其原因,還是與心理素質有關。

心理學上說,人的性格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鬱質。“一般來說,前兩者為外向型,後兩者屬於內向型。外向型的人開朗、活潑,不容易怯場,內向型的人缺乏自信,容易羞怯。”當演唱者在舞臺上膽怯時,沒自信不敢唱,此時,音準就會受到影響,可能音會偏低,因為,由於畏首畏尾的演唱狀態不夠積極,達不到應有發聲的狀態,音高就會差那麼一點,很容易就唱到琴縫裡,就是我們說的“琴縫音”,而不在準確的音位上。所以,演唱者在上臺之前應調整好本身的心態,堅持一種平和的演唱狀態,讓本身的情緒穩定,儘量想怎樣更好的表達作品,讓本身投入進去,剔除雜念,以減輕緊張帶來的不良情緒。

為什麼上臺唱歌音準會變差?

事實上,緊張不僅會使演唱者怯場、不敢唱,從而導致音準偏低,有時緊張還會使演唱者過度興奮,從而導致音準偏高也是有的。演唱者由於緊張,而導致過度興奮,在演唱中,尤其遇到高音部分,加上情緒的激動,很容易把音唱高。對於此種情況,演唱者依然是要穩定本身的演唱狀態,調整本身的情緒,在張嘴演唱之前認真的將本身演唱的作品在心裡過一遍,整理好演唱思路,確保剛張嘴時平穩的進入演唱狀態,接下來,就會越唱越順。

總之,對本身整體的演唱狀態進行調整是很重要的,它將決定著演唱的質量,也能規避演唱中出現的不利因素,如音準問題。

關注公眾號:wyxcg8 每天送你一篇實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