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刺客:一刀斬斷新舊世


十三刺客:一刀斬斷新舊世


每每提及三池崇史,大鬍子第一時間想到便是蓮實拿著噴子,各種火舌射向短裙學生妹,亦或者另一群男男女女的學生們被一二三木頭人搞的殘缺不堪,要不然就是本性懦弱,但能秒變殺人機器的阿一搞的整個房間都是內臟。這樣的Cult大咖導演去描繪一段歷史戲份,又能怎樣?

鬍子沒有看過原版,但從“三叔”的《十三刺客》而言,它是成功的。


十三刺客:一刀斬斷新舊世


整個故事的鋪墊足夠流暢,情感的積蓄與敵我雙方的部署均在結尾大戰的前置式掌控之下,目的清晰,細節充分,最終得以在結尾近一小時的大戰中酣暢淋漓的釋放一番,並從中挖掘了武士精神,為武士文化抒寫一番悲歌,順道還探討了下時代變化下,日本舊有文化的更迭與無力。

如果先來把影片說完的話,鬍子能夠總結如下幾點:

第一,本片深刻顯現了日本導演的綜合電影掌控力,這麼一個簡單到爆的故事,能夠通過不斷追求的細節刻畫與情節設置,層層推進地完成全貌,這才是工業化電影生產的過程。然而,我們本身從整體上,還欠缺這種考究與細緻。

第二,三池崇史在本片一定程度上收斂了他的邪典氣息,轉而向更廣泛的大眾開放了他的精神層面,是一種邪典與主流文化的趨同結合。

第三,三池崇史仍舊保留了一部分自身的“怪咖”特徵,而且這部分特徵很好地與劇情進行了結合,比如,農民領袖的閨女,那個被做成了人彘的妹子,通過整體全貌展示外加無法說話,用嘴銜筆書寫齊韶罪惡,分分鐘從側面將變態大boss的“非人精神世界”進行了刻畫。可惜結尾大戰中的血漿收斂太多,倘若用上《殺死比爾》的那套,本片就徹底“三池化”了。


十三刺客:一刀斬斷新舊世


其實影片就這麼多,值得一看,特別是獵人大戰全村姑娘,搞的“雞犬不寧”,怎麼樣,沒看過的是不是心裡癢癢的?那去看吧。

說正題。為什麼鬍子前面來說,影片的正經故事是一套,其實所要探討的是時代變化下,日本文化的更迭與無力?

我們把目光先聚焦到結尾,結尾字幕:“23年後,德川幕府終結,明治維新開展。”回想下日本發展,三個重要階段,聖德太子讓日本步入正常的社會發展,大化改新讓日本全面唐化的同時急速加快了生產力,明治維新讓日本全面西化。三個階段如同三級跳一般,對日本影響深遠。

再反過頭來,似乎上一瞬間,一群武士們拿著冷兵器擼的死去活來,字幕一轉,23年後一場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就爆發了。誰特麼還在乎那群愚忠的武士們,而武士階層的瓦解背後,是日本舊文化與思想的解體。前面的敵我部署,只不過是日本在發展過程的一種經歷與存在,廝殺則代表了更迭的代價,最終湮滅的是一個階層和思想。

為什麼新左衛門在臨死前讓新六郎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別再幹武士了?一方面,從親情上可以理解,尼瑪這職業太坑爹。另一方面,似乎他也看透了,時代發展終究會讓這個階層歸於瓦解,讓這種固有文化慢慢消逝。而新六郎在面對獵人的回覆是更有意思——當山賊,偷渡去美國,日洋妞。放棄武士生涯,等於丟掉了傳統的束縛,奔向“紐約”。

再來看那位永遠處於髒兮兮的獵人。有人說,這獵人是全片最牛逼的傢伙,死不了,還具有超強性能力。後者挺好,前者鬍子認為死還是死了的。結尾的獵人只不過是新六郎自己思想的具象化顯現。想想看,全片在廝殺層走的都是寫實風格,一把刀插脖子,再加上鬼頭半兵衛橫著一刀,不死?你是在嘲笑鬼頭是吃屎的嗎?只能說結尾的獵人代表了一種新生,“我不喜歡擠滿武士的城市”表明了這種新生文化對舊文化的放棄,徹底奔向新生活吧,皮卡丘(額,皮卡丘居然亂入)。

好吧,總結而言的話,影片本身可以欣賞,過程優質,大戰爽快,而且鬍子覺得並沒有什麼特別變態的地方,除了人彘可能有的小夥伴不習慣吧。

從影片背後的故事,也頗為值得回味。

霧鎖小鎮,十三人。手起刀落,斬斷新舊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