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無足赤”引發的思考

宋代愛國詩人戴復古有一首詩《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意思就是說黃金沒有成色十足的,白玉也都有微小的斑點和瑕疵。對人也不能要求完美無缺,求全責備。你雖然有點小缺點,但人還是好的,願意和你共度一生,不永遠不離開你。

這是一首很有哲理意味的詩,說明了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對人也不能求全責備。這讓我想起來了蘇東坡先生的一句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如果從哲學上講,這首詩是符合唯物辯證法基本觀點的。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我們要想知道事物的全貌,就必須堅持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對人、對事、對己都要一分為二,不能求全責備,否則會犯片面性、絕對化的錯誤。

類似的詩詞不少,例如皮日休的《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也是要求我們辯證看待隋煬帝的功與過。

“金無足赤”引發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