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宏觀經濟學考研強化班內部講義

2021年宏觀經濟學考研強化班內部講義(精華版)——要點精編、考題透析及名師點評


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西方經濟學中研究一國經濟總量、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收入總量及構成、貨幣與財政、人口與就業、要素與稟賦、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經濟預期與經濟政策、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等宏觀經濟現象的學科。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考研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備考複習時要引起重視,認真備考。今天我們特甄選出了一些優質備考資料,希望能助大家乘風破浪,一次通關。

內容簡介

作為一本適合於報考經濟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學員強化階段複習備考的輔導講義,本輔導講義具有如下特點:

1.要點歸納,直擊考點。本輔導講義根據經濟學考研命題規律,結合宏觀經濟學相關知識要點,在參考眾多的經濟學教材和習題集的基礎上,將經濟學要點進行歸納總結,便於學員強化階段複習備考。

2.穿插真題,透析考題。為了強化對知識要點的掌握,本輔導講義所選考研真題(絕大部分為最近三年的真題)針對性和應用性強,既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員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也對一些重難點部分進行詳細闡釋。學員通過研習考研真題,領悟出題規律,這一點對於應試取得高分是十分關鍵的。

3.名師點評,精闢透徹。本輔導講義特意添加了“聖才名師點評”部分,指出相關考研真題的出處、解題時應注意的問題以及介紹複習方法,為學員強化階段的複習備考保駕護航,做到有的放矢。

4.聯繫實際,凸現熱點。許多試題涉及當前或將來可能出現的熱點問題或現象,這類試題的解答都經過精心設計,分析透徹,條理分明。例如,歐洲債務危機問題、美國“財政懸崖”等熱點問題。這類題的作答參考了相關雜誌,有的論述題的答案簡直就是一份優秀的論文(部分來自改編的專題論文),完全可當作範文來準備。

2021年宏觀經濟學考研強化班內部講義


試讀(部分內容)

第一講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第一節 總產出及其衡量

一、宏觀經濟學

1什麼是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是從總體上研究國民經濟的水平、均衡、穩定、運行、增長與調控的一門經濟學科。

2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經濟的總體行為為研究對象,研究社會總體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總量如何決定及其相互關係,考察作為總體的市場表現,說明社會的資源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長期經濟增長、經濟週期、失業、通貨膨脹、國際經濟以及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和基礎是總供給-總需求模型。

3三個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

(1)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2)通貨膨脹率:是報告期物價水平同基期物價水平的比率,用來衡量物價上升的速度。

(3)失業率:衡量失去工作的勞動力的比例。就業者和失業者的總和稱為勞動力,失業者佔勞動力的百分比是失業率。

4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係

(1)二者的聯繫

①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互為補充。微觀經濟學是在資源總量既定的條件下,通過研究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來說明市場機制如何實現各種資源的最優配置;宏觀經濟學則是在資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條件下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

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這是因為任何總體總是由個體組成的,對總體行為的分析自然也離不開個體行為的分析。

③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都採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觀經濟學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產品的均衡價格和產量,宏觀經濟學通過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研究社會的一般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

④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樣的,無論是宏觀經濟學還是微觀經濟學,在分析時都假定製度是既定的,不討論制度變化的原因和後果。

(2)二者的區別

表1-1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

二、國內生產總值

1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2國內生產總值的內涵

(1)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

由於經濟中會生產出各不相同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因而,在商品和服務形態上,是無法將各種最終產品和服務的數量相加來得出GDP的。為了克服這一困難,只能把各種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加起來,用相應的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加以衡量。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實際上就是用它們的單位價格乘以產量得出來的。

(2)GDP測度的是最終產品的價值

最終產品(或服務)是特定時期內最終使用者所購買的產品(或服務)。與之相比較的是中間產品(或服務),即由某企業生產,被另一企業購買,並且被用作最終產品或服務組成部分的產品(或服務)。區分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主要是為了避免重複計算。GDP只包括最終產品的價值,這樣做是因為中間產品的價值已經包括在最終產品的價格中了。

(3)GDP是一定時期內(往往為一年)所生產而不是所售賣掉的最終產品價值

強調“所生產的”是對“市場價值”的拾遺補缺。GDP包括現期生產的物品與勞務,不包括涉及過去生產的東西的交易。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時點存在的變量數值,衡量一個既定時點上的數量;流量是在某一時期內發生的變量變動數值,衡量每一單位時間的數量。GDP衡量某一特定時期內發生的生產的價值。

(5)GDP指標一般僅涉及市場上經濟活動所導致的價值

像家務勞動、自給自足的產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警察、消防隊員、官員等的服務等不經過市場的一些經濟活動,則無法被計入GDP之中。

(6)GDP衡量的生產價值侷限於一個國家的地理範圍之內。

(7)GDP包括在經濟中生產並在市場上合法出售的所有物品和服務。

【例1.1】為什麼政府購買算入國民支出而轉移支付不算?(蘭州大學2019研)

答:(1)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理解這一概念需要注意:

①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價值都是用貨幣加以衡量的。產品市場價值就是用這些最終產品的單位價格乘以產量獲得的。

②GDP測度的是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間產品價值不計入GDP,否則會造成重複計算。

③GDP是一定時期內(往往為一年)所生產而不是所售賣掉的最終產品價值。

④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⑤GDP是一國範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從而是一個地域概念。

⑥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家務勞動、自給自足生產等非市場活動不計入GDP中。

(2)政府購買算入國民支出而轉移支付不算的原因

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雖然都屬於政府的支出,但二者存在差別:

①政府購買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在政府購買的過程中發生了真實的交換,屬於市場活動,因此其需要算入國民支出中。

②政府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包括社會保險稅)把收入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手中,並沒有相應的貨物或勞務的交換髮生,屬於非市場活動,因此不計入國民支出中。

三、名義GDP和實際GDP

1名義GDP

名義GDP是指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計算公式為:

引起名義GDP變化的兩個因素是:

(1)產品和勞務實際產出量的變化;

......

更多資料

2021年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2021年非統考專業課輔導:宏觀經濟學考研強化班

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考點歸納、習題詳解、考研真題

找學習資料就上暢學苑學習網,助您乘風破浪一次通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