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新冠肺炎疫情洶湧來襲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採編隊伍

聞令而動,勇於逆行

用鏡頭和話筒為武器

全力奮戰在抗疫宣傳報道一線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他們是時代的記錄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寫戰“疫”故事

他們也是美麗的逆行者,以實際行動,展現媒體人的使命與擔當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共產黨員牢記初心使命,率先垂範,當先鋒挑大樑,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為一名1989年出生的年輕共產黨員,都市廣播記者林超藝始終保持著對新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疫情期間,原本臺裡沒有安排新聞採訪任務給他,但他第一時間主動申請返崗採訪,恢復日常《新聞超有料》廣播專欄的供稿。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他十分關注群眾反映的各項問題。疫情開始,他就發表多篇反映群眾買口罩難,部分商家賣假口罩的報道;防控措施升級後,他連續報道了個別市民拒不配合設卡檢查,強闖關口的新聞;隨著返工返崗工作的推進,他又發表多篇反映外來務工人員被攔小區外的相關報道,推動當地政府落實政策,幫助復工。其中關於外來務工人員的報道,微信閱讀量破10萬,今日頭條閱讀量破百萬,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

共產黨員艾迪是融媒體資訊中心採訪部記者,他從農曆臘月廿八開始,就放棄春節假期,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宣傳報道工作中。接到進入福州肺科醫院採訪的任務時,他毫不猶豫接受了,他覺得“這是記者這個職業賦予的使命,更何況我是一名時刻應該衝鋒在前的共產黨員。”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1月31日,艾迪和同事深入福建省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福州肺科醫院採訪,成為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的省內電視媒體團隊。他們冒著可能感染病毒的風險,在負壓隔離病房拍攝6個小時,想方設法與患者隔窗互動,與醫護人員同頻共振,拍攝了多條難能可貴的新聞報道,首度曝光隔離病區中患者救治和醫護人員工作狀況,並用溫暖的視聽語言把一線醫護工作者忘我無私的奉獻精神呈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採訪了6個小時,艾迪卻感覺時間不夠用,“再讓我多呆一會兒,多拍一點吧。讓我把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毫無保留地傳遞出來,讓更多人聽見、看見,感同身受。也許這樣,我們更沒有理由懼怕病毒與疾病,因為,有一群人正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首席攝像記者廖輝負責省委主要領導時政新聞拍攝,他從1月23日就投入到防控疫情的一線報道中,連軸轉拍攝了多條省委省政府指導部署全省防疫工作的重要新聞,晚上還要到省委蹲點值班,以備有臨時重要會議召開。從除夕前一天開始,他就幾乎沒在家吃過一頓安穩飯,原本指望過年全家人能好好團聚的年邁父母,既生氣又擔心。無暇照顧父母的廖輝認為“作為一位預備黨員,面臨疫情肆虐,理應分清楚什麼是大家,什麼是小家,家人的團聚可以事後彌補,耽誤了疫情的防控可是非同小可。”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已有20年黨齡的融媒體資訊中心編輯部時政新聞科負責人鄭芬,在大年初一深夜11點半接到通知,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力度升級,大年初二(1月26日)起,已休播的《早安福建》和《午間新時空》恢復播出。鄭芬與責編潘路佳立即從家裡趕到臺裡,準備次日的《早安福建》節目編排,並漏夜籌劃製作防疫小知識等版塊。6點開始進入直播間進行標題校對等直播準備,安全完成了7點開始的《早安福建》直播。隨後,鄭芬帶領團隊裡的黨員同志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克服困難、互相補位,特別是在人手極度缺乏的情況下,科學調度,多次化解直播風險,守好安全播出底線,確保從早到晚五檔新聞直播節目以及增開的直播特別節目安全播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採編人員顧全大局,堅守職責使命,踴躍請纓上陣,把家事放在一邊,持續奮戰在一線,做到“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交通廣播記者陳心野的兒子在1月24日除夕當天出生,看到值班記者連軸運轉報道疫情,還在休陪產假的他主動要求提前回到工作崗位履職。將妻兒託付給家人後,1月31日他隻身驅車從平潭趕回福州採訪。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他時刻關注基層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先後報道了福建康佰家大藥房開放口罩預約、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為外省務工人員進行病毒核酸檢測、以及紙尿布企業轉產口罩等新聞,其中多條網絡稿件閱讀數破10萬。2月中旬,福建康佰家大藥房推出搖號銷售口罩,多名群眾投訴質量低下、價格太貴、預約不上等問題。他馬上專訪福州市場監督部門和藥店,解釋事件真相,消解群眾質疑,稿件以網絡和錄音形式呈現,很快在微信閱讀量就突破10萬,引發社會關注。

交通廣播記者廖慶升沒有安排在春節期間值班,疫情發生後,他主動上前,克服了人在家鄉通信不便的困難,尋找各類資訊,對接對口部門,源源不斷採寫資訊。假期還沒結束,他就提前回到崗位,按照規定,他需要居家隔離14天。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在隔離期間,他沒有落下自己的工作,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採訪,每天寫作不少於一萬字的採訪作品。解除隔離後,他不管疫情危險,接連到高速出入口、火車、客運場站、小區、年檢站和維修廠等人流量大的場所,採寫一線疫情防控檢測點消息。為了更好地完成報道任務,廖慶升經常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有時候寫稿到第二天凌晨。儘管家裡還有兩個幼小的孩子,以及臥床多年、生活無法自理的岳母需要他擠出時間來幫忙照料,但他毫無怨言,也一直沒有向單位申請過減輕工作壓力。他採製的《真萌,福建援鄂醫療隊製作的礦泉水瓶挎包,想不想來一個?》《一名外賣騎手感染新冠肺炎,福建人還能好好點外賣嗎?》等幾十篇作品,幾乎每篇作品的新媒體閱讀量,都超過5萬,還有不少篇的閱讀量達到10萬+。

交通廣播90後記者李宗堯主動要求承擔春節假期值班記者工作,從1月24日接到疫情報道任務起,他毫不猶豫衝在了抗擊疫情的採訪一線。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開假後,由於有同事須在家隔離,他雖然在春節連續值班了10天但沒有提出請假休息,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堅持一線採訪工作至今。期間主動策劃了“阻擊疫情我在崗”的選題,街採、連線報道福州公共交通、商超、醫院及快遞外賣等企業邊防疫邊復工的情況,向公眾傳遞在特殊時期各行各業穩定生產保持供應的措施成效;還發揮曾在電視媒體工作的經驗,將視頻元素融入新聞報道中,拍攝了一組高清質量的組圖和視頻,記載了各行各業“疫”不容辭眾志成城為保障民生所做出的努力。這篇原創微刊《城市安靜了,但他們還在!》獲得省網信辦推廣,全省重要媒體均轉發。

這場戰“疫”,是集團廣電人踐行“四力”的主戰場。記者們深入採訪、精心創作,拿出“十八般兵器”,創新傳播內容手段,唱響疫情防控宣傳主旋律,彰顯新聞力量。

融媒體資訊中心新聞廣播記者劉學從大年初二開始始終堅持在崗採訪,身為廣播記者,他積極學習視頻採編、融媒體傳播新技能,創作小視頻近百條,在抖音瀏覽量約2000萬次,省網信辦兩次全網推送劉學採訪的抗擊疫情原創微信。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1月30日晚間,劉學採寫的微信《剛剛!32萬個口罩從海外空運到福州,在祖國需要時,這群福建人悶聲幹了件大事》推送後,微信單篇閱讀量達到56萬多,福建省網信辦給予了全網推送,省內近200家媒體和政務微信公眾號轉發。他持續跟蹤採訪這一事件,2月2日晚間,又推出第二篇原創微信《剛剛,18萬個愛國口罩飛抵福州,還是這群海外福建人,背後故事讓人淚目》,福建省網信辦再次給予了全網推送。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集團新聞評論部創新推出體驗式VLOG系列報道《非常時刻》,採用第一人稱視角,真實還原普通人的不平凡戰“疫”故事。評論部記者劉宇寧承擔了30多期VLOG系列節目中一半以上的出鏡採訪任務。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她多次深入福州市委黨校隔離點,紅廟嶺垃圾場,口罩防護服生產一線,銀行鈔票押運車等地採訪報道,無論是清晨還是深夜都能看到她製作節目和拍攝VLOG的身影。她用第一人稱視角深情講述環衛工人、24小時防疫站工作人員等抗疫一線平凡人的“逆行”故事,也對留觀安置、轉產口罩、包機接工、復工防疫等硬核抗疫工作做了生動的現場詮釋,受到了網友觀眾的一致好評,節目播放量超過5000萬。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融媒體資訊中心網絡部記者高佳麗克服不能到湖北一線採訪的困難,主動聯繫各醫院、福建援助湖北各醫療隊,瞭解一線真實情況,獲取一線最新資料。經過不斷的協調溝通、採訪製作,在海博TV推出獨家視頻《首次曝光丨從綠區到紅區!7分鐘視頻,醫生用鏡頭帶你瞭解金銀潭醫院病房的診療全程!》,讓醫生用鏡頭記錄下武漢市收治患者數量最多的“金銀潭”醫院病房裡的診療全程,視頻真實,有細節有感動,發佈後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等媒體平臺轉發,在網上反響熱烈。

隨後,高佳麗在海博TV上又推出獨家視頻《海博獨家丨5分鐘瞭解逆行天使的“歸家”防護》《戰疫日記》等系列短視頻,真實再現醫護人員在重點疫區義無反顧治癒患者的情況,以頑強意志連續奮戰在一線的中流砥柱風采。其中《福建省首批對口支援湖北宜昌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支援隊出征》單條全網閱讀量超1200萬。

盧爽是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採訪部資深記者,從事民生新聞報道12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盧爽立即放棄休假,主動請纓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盧爽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奮戰在湖北前線的醫務人員和她們的家屬,努力發掘這些最美逆行者背後的動人故事。

時代記錄者,美麗逆行者

例如《女醫生的“戰疫日記”》就是她發現福建省立醫院支援武漢的醫生中,有一名85後女醫生在用微信朋友圈記錄自己的工作。她立刻通過醫院院辦聯繫這名女醫生。由於對方在武漢工作時間長、工作中一般不能使用手機,為了等待她回覆消息,盧爽特意等到了凌晨一兩點,利用醫生下班回酒店或休整的時間才進行溝通和視頻採訪。為了做好這條新聞,她不厭其煩地反覆確認細節,還仔細閱讀了這位女醫生去武漢發佈的所有帖子,從中選取最富代表性的內容,找到專業動畫設計師,把它們變成“手機朋友圈動畫”,以此來彌補遠程視頻採訪畫面單一、構圖差的缺憾,讓節目變得生動、可看性強。節目播出後贏得不少好評。

福建對口支援宜昌首批支援隊出征時,福建人寫了10句古體詩,表達與宜昌百姓共同“戰疫”的決心和意志,不多久,一名宜昌百姓以283字的古體詩回信了。同樣是遠距離視頻採訪,在《以詩會友壯懷激烈宜昌人民回信了》一片中,盧爽不僅對文稿謀篇佈局用心雕琢,對視頻製作更花心思,大膽嘗試在新聞中“朗誦式配音”,為了讓情感表達到位,她在配音間裡反覆配了6、7個版本才獲得了最滿意的效果。對節目“摳細節”的精神讓好選題產生了好的反響,宜昌當地電視、報刊、網絡,以及新華社等媒體紛紛轉載,讓更多宜昌人看到福建對口支援宜昌的深情厚誼,激勵大家共抗疫情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