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孤城死守32天 | 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彭國喜 子建書房 6天前


彭國喜   孤城死守32天 | 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一次偶然的網上閒逛,發現一篇岳陽抗戰史民間專家李宣釗寫的《抗日戰爭之常寧保衛戰》博文。李宣釗是黃保德將軍的內侄,黃保德是一員抗日虎將,也是常寧抗日保衛戰的主將。


1944年8月29日,日軍從舂陵水東岸大舉入侵常寧,9月1日,常寧城三面被圍,10月1日,三萬日軍與兩萬常寧守軍生死決戰。


孤城固守32天,城雖陷,血性與韌性從此根植常寧這方水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宣佈投降。70年過去,每一個時代,每一種進步,每一段曲折,都交融著血與火的洗禮,那些悲壯,那些不屈,從未也不應被忘卻。

然查遍常寧各類志書,要麼隻言片語,要麼語焉不詳。完整紀錄這段歷史的竟然是一位岳陽人,這讓身為常寧人的我們感慨良多,遂廣搜資料,史海鉤沉,以期重現這段血與火的過往。


值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謹以此文,緬懷那些在常寧保衛戰中犧牲的抗日英烈和遭難的無辜百姓。

大戰來襲

1943年秋,同盟國轉入戰略反攻,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屢遭失敗,使南洋(東南亞)各地軍隊的海上交通線受到威脅。日本大本營為保持本土與南洋的聯繫,決定打通從中國東北直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同時摧毀沿線地區的中美空軍基地,以保護本土和東海海上交通安全,遂令中國派遣軍使用累計約51萬兵力,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史稱“一號作戰計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共約100萬兵力進行抗擊。史稱“豫湘桂作戰”。


1944年4月17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率所部15萬餘人,在第11、第13軍各一部配合下,強渡黃河以攻佔平漢鐵路南段為目標,向鄭縣(鄭州)、洛陽地區發動進攻。中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指揮國民革命軍17個軍約40萬人沿黃河南岸及附近山區設防,豫中會戰正式打響。5月25日,洛陽失守。日軍完成攻佔平漢線,殲滅國軍駐河南主力湯恩伯部的第一期戰略目標。


1944年5月,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率10個師團、4個混成旅、1個飛行團和海軍一部,共20餘萬人,以攻佔湘桂鐵路(衡陽-來賓)為目標,向長沙、衡陽地區進攻。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指揮4個集團軍另6個軍共約40萬人,在空軍(飛機181架)、友鄰戰區支援下,以一部依託湖北通城東南山區、湖南新牆河南岸、沅江和益陽地區的既設陣地,節節抗擊,消耗、遲滯日軍;主力分別控制於瀏陽、長沙、衡陽及寧鄉等要地,相機殲敵。6月14日,日軍相繼攻佔沅江、益陽、瀏陽。6月16日,日軍第34、第58師團、第68師團一部攻擊長沙城區。第4軍堅守至6月18日下午,傷亡殆盡, 長沙失陷。


彭國喜   孤城死守32天 | 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衡陽喋血

第九戰區為阻敵深入,保衛衡陽,從6月20日起向日軍發起反擊,至6月27日,將日軍左、右路分別阻滯於醴陵、湘鄉;對日軍中路在淥口、衡山間雖給以打擊,但未能阻止其南進。6月24日,日軍第68、第116師團開始攻擊衡陽城郊區之機場,到6月26日時因守軍傷亡過重後撤至衡陽城,日軍在6月27日起對衡陽城進行攻堅。然而衡陽守軍第10軍(3個師,因常德會戰後缺員尚未補齊,實編不滿2萬人)搶先於五月底進駐此地,並動用當地軍民構築了一定規模的防衛工事,因此日軍進攻時第十軍依託工事以正面和側面火力掩護吸收了日軍攻堅衝力,同時第十軍所屬預十師28團所屬迫炮連成功的炸傷日軍68師團首腦群,包括師長佐久間為人與師參謀長原田貞等一干核心參謀受到重傷,直接導致之後68師團作戰失能,這使得日軍這波攻擊只剩116師團獨立支持,戰至7月2日,日軍耗損過重,暫時停止攻擊等待增援。7月11日,日軍第68、第116師團經修整後以15個步兵營、12個炮兵營第二次攻擊衡陽。守軍以固守陣地與機動防禦相結合,加強陣地間的互相支援,實施短促近戰和反衝擊,戰至7月20日,迫敵再次停止攻擊。其間,被阻滯於湘東山區的日軍第3師團先後在醴陵、茶陵、安仁遭重創。後在第27、第34師團和第13師團一部支援下,戰至月底,始突破圍阻。


8月4日,在成功的擋下國軍解危攻勢後,日軍第11軍集中4個師、28個營第三次對衡陽進行攻堅。被包圍的第十軍進行防衛作戰直到8月7日,在傷亡慘重以及彈盡援絕之下,軍長方先覺與參謀長孫鳴玉、師長周慶祥、葛先才、容有略、饒少偉聯名發出震驚中外的“來生再見”電文。


8月8日,凌晨四時日軍逼近第十軍指揮所,方先覺認為戰事已然絕望,便舉手槍自殺,但為輜重團團長李授光與副官王洪澤奪下,槍響彈虛出。最後敵兵至,軍長與其他師長在日軍有條件投降的勸誘下接受投降並解除武裝,衡陽淪陷。

洪橋戰役

衡陽失陷,處於膠著的戰略態勢頃刻逆轉,擔負救援任務趕至衡陽外圍的第62軍、73軍、79軍、46軍、74軍、100軍共15個野戰師失去了戰略支點,一下顯得手足無措,部隊也沒有接到明確的行動指令。


但就在衡陽陷落後的第二天,在日軍中素以謀略專家著稱的島貫大佐已經完成了其衡陽外圍作戰的第一期計劃。島貫受過系統的西方現代軍事理論教育,專攻指揮大兵團作戰,擅長對包抄切割對方兵力,形成大包圍,大殲滅戰的理論研究和圖上作業。島貫的第一期計劃是將衡陽周圍的國軍15個野戰師來個“一鍋膾”。他認為這15個師如果在近期不能解決,就會進入廣西,成為下一步入桂柳作戰的阻力。在本期作戰中殲滅這一部分中國軍隊,“可以看作是解決了湘桂作戰前一階段的關鍵,進而可在第二階段作戰時一舉攻克桂林、柳州。大本營以最快的速度批覆同意了島貫的報告。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卻認為島貫是一個讓大本營寵壞了的“天之驕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煙峻六大將還是堅持讓疲憊不堪,剛從險境中僥倖獲勝的日軍做了一個短期休整。


蔣介石在衡陽陷落一週後,終於作出安排:以羅奇的第37軍位於衡陽以南的常寧一帶;黃濤的62軍位於衡陽西南之茅洞橋附近;黎行恕的第46軍位於衡陽以西湘、桂鐵路上之五塘兩側。王甲本的第79軍位於新橋之蒸水兩岸;李天霞的第100軍位於永豐(雙峰)東南地區;施中誠的第74軍位於寶慶。在衡陽以西之洪橋(祁東)一帶,構成了湘、桂鐵路正面之防禦線。


8月21日,日11軍下牌衝司令部,橫山勇召集附近5個師團參謀長召開軍事會議,商定了作戰計劃,主要是以第40師團、58旅團在鐵路以北;第58師團、第13師團在鐵路以南,對洪橋地區之守軍進行分進合擊;以第37師團、第116師團控制衡寶公路,掩護該軍之北翼,以第3師團掩護軍之南翼,控制湘江以南之常寧、官嶺、白水、觀音灘、大忠橋直至祁陽、黃陽司地區,以阻止守軍之西撤和增援,策應洪橋之正面作戰。


8月27日12時,日第11軍司令部根據會議決定,向其部隊下達了攻向洪橋地區之作戰命令。南翼的第3師團於8月29日,北翼之第37、第116師團從8月30日開始。而擔任主攻的師團則於8月31日和9月1日開始行動,以圖在戰役上首先割斷守軍兩翼的對外聯繫。

蔭田血戰


彭國喜   孤城死守32天 | 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8月29日傍晚,殘陽似血。作為洪橋戰役先聲的常寧保衛戰在舂陵河畔的蔭田墟附近打響。


在醴陵、茶陵、安仁一帶遭受重創的日11軍第3師團經20多天的強力整頓、補充,注射了防止霍亂、傷寒、赤痢,服用了預防瘧疾的藥劑,做好了防疫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已基本恢復元氣。第3師團編成於名古屋,不但是日軍7個常備師團、甲種師團,更是最早來中國作戰的師團,1905年日俄戰爭就有它的身影,1937年淞滬會戰有它,南京大屠殺有它,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有它。常德會戰、長沙會戰,一直都有它,既戰功赫赫,又血債累累。師團長山本三男中將,日本千葉縣人,1943年3月至1945年3月任第3師團長。師團下轄步兵第6、34、68聯隊,第3騎兵隊、第3炮兵隊、第3工兵隊、第3輜重隊,採用四四制編制,約1萬5千人到2萬人。

當時常寧境內防守的有國軍第26軍、37軍。從松柏至白沙沿舂陵水以西設防。37軍95師防守蔭田段,60師防守曲潭、金塘鋪一帶, 60師178團、140師419團守城。


舂陵水以西佈防的是37軍95師。該師前身為剿匪軍第1縱隊。1942年9月何旭初接任師長。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95師283團一個連在橫田鎮一個樹林裡與日軍荒木支隊一個大隊(也相當於一個連)近距離遭遇。一場激烈血腥的白刃戰進行了近一個小時,殺紅了眼的雙方竟然都無退意,直到一方的人全部倒下。戰鬥的結果是我方傷亡六十多人,日軍被斃九十四人,一個大隊幾乎被全部殺死。據日方記載,後日軍部隊所發現屍體極少槍傷,大部為白刃格殺,大隊長上原被三把刺刀釘在一棵大樹上。此戰轟動整個戰區,“趙子龍師”從此叫響!日軍中熟讀三國者眾,因此“趙子龍師”在日軍中也很有名氣。

8月29日傍晚,日第3師團步兵第34、68聯隊,第3炮兵隊、第3工兵隊、第3輜重隊開始進攻。該師團原在茶陵、攸縣的步兵第6聯隊、原在安仁的騎兵第3聯隊,前者已向第27師團、後者已向第34師團交防。此時東部的守軍第20軍3個師連續對以上地區之日軍進行反擊,以致敵騎兵第3聯隊、步兵第6聯隊未能趕到耒陽參加向常寧進攻。


近萬日軍在舂陵水對岸的耒陽境內先以炮兵攻擊國軍95師。當夜幕降臨後,敵以東岸輕、重武器的火力掩護其步兵分段渡河,遭到守軍95師的頑強反擊。先頭到達對岸之敵,即發起進攻,以掩護後續的渡河部隊。30日上午9時,中美空軍從零陵機場飛臨蔭田墟上空,對春陵水畔日軍的渡河點和地面部隊進行轟炸。


8月30日,日軍佔領了龍門隘附近的高地,舂陵水防線失守。

渡過春陵水的敵第3師團,分兩路攻向耒陽以西之常寧城,即橋本熊吾的68聯隊從北面沿著蔭田墟、龍門隘、鹽湖、曲潭,攻向常寧;二神力的34聯隊從蔭田墟向西,經新灣呂家、煙竹市、洋泉,迂迴至常寧以西之螞蝗塘,以策應68聯隊進攻。

曲潭防線


彭國喜   孤城死守32天 | 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8月30日夜,擔任攻擊前鋒的日第3師團68聯隊與守軍95師的1個營發生激戰,佔領沙江鋪一帶。31日7時到達龍門隘以西約7公里之東衝鋪,直逼常寧城東的金塘鋪、曲潭防線。

擔任防守任務的是國軍37軍第60師,師長黃保德,1906年出生於海口東山鎮丁家村,20歲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38年淞滬會戰後期,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時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薛嶽令第37軍60師殿後,已經做好犧牲該師的準備。結果60師不但大難不死,反而消滅了大量日寇。薛嶽聽說前線打得最好的營長叫黃保德,從此便記住了這個名字,在以後的多次硬仗中總是親自調黃保德衝鋒或殿後。同年的武漢會戰中, 60師防守麒麟峰,陣地七次失而復得,360團團長楊家騮在激戰中犧牲,遺體被日軍所獲,欲以此邀功。楊家騮是黃保德在黃浦軍校五期同學,也是師長陳沛最喜歡的團長,陳沛下令一定要搶回楊家騮的遺體。黃保德主動請纓,沉著指揮反擊,把日軍打退了十幾裡,硬是搶回了楊家騮的遺骨。這一仗,黃保德所率部隊戰功卓著,獲薛嶽嘉獎“無敵軍”稱號。第三次長沙會戰時,日本右路軍完全被黃保德部阻擊於平江浯口,無法進入長沙,日軍畏之為“黃老虎”。


31日上午,日68聯隊在金塘鋪與國軍第60師的守軍一部激戰後,進至曲潭。 

日軍68聯隊長橋本熊吾大佐偵察了地形及瞭解守軍的大致部署之後,確定以先頭的第2大隊長山田春一大尉,率兩個步兵中隊、兩個重機槍小隊及步兵炮一門。從常寧以東之曲潭經城北和西北的南風坳、唐家衝,迂迴至老鴉橋一帶,企圖對常寧城形成包圍後發起進攻。敵68聯隊從東門和北門進攻時,均被守軍以手榴彈、步槍和刺刀擊退,雙方對峙。

孤城固守

8月25日,根據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頒發的第四、第七、第九戰區作戰指導方案,37軍軍長羅奇率所部60師、95師、140師418團抵達常寧。60師部設西上街晉陽小學。黃保德為防範未然,加強外圍防禦,於城外金泉峰和莫家園(油脂倉庫處)構築工事,各安排一個營的兵力駐守,24小時戒備。31日,蔭田、龍門相繼失守。怕傷居民,黃保德令,“居民不得留城”,命士兵挨家挨戶疏散民眾。

9月1日,常寧城東、北、西三面被圍,已是孤城。


9月2日,中美空軍再次飛臨常寧上空轟炸攻城日軍。


日軍攻擊毫無進展,第3師團長山本三男對第68聯隊戰績極為不滿。

9月2日17時,橫山勇指示第3師團:洪橋方面之守軍已開始撤退,11軍決定向零陵以西之湘江地區急進,第3師團應按原作戰計劃執行,迅速向祁陽南方突進,遮斷守軍退路,作攻擊零陵機場和零陵城之準備。


山本三男接到命令後,決定以68聯隊之第1、第3大隊繼續進攻常寧,第2大隊及34聯隊與後續跟進的步兵第6聯隊、騎兵第3聯隊與師團司令部,所部近萬人馬經蘭江、官嶺至祁陽白水、觀音灘、大忠橋、黃陽司,急速向零陵方向前進。


9月3日,常寧城內的守軍為國民黨軍第60師178團,約800人,另有輜重部隊400人。常寧城外,是日軍68聯隊第一、第三兩個大隊約2000人。

橋本熊吾見久攻不下,心生一計,讓小股日軍喬裝成國軍入城,即刻被守軍驅逐。陰謀被識破,日軍又進行夜間偷襲,凌晨四點,日軍再度強攻,仍被我軍猛烈火力和手榴彈阻於距城100米處,日軍攻城再次受挫。


9月5日,日軍強攻鵝湖嶺陣地,60師師長黃保德下令火燒南外街,火從城門口一直燒到牌坊邊,日軍被火勢所阻,被迫停止進攻。


橫山勇對第68聯隊久攻常寧不下極為不滿,遂令駐守耒陽的34師團216聯隊接替68聯隊,圍攻常寧。

9月11日,石川明大佐率領的日第216聯隊3500餘人進至常寧近郊,與前來增援的國軍第26軍44師遭遇,雙方展開激戰。


彭國喜   孤城死守32天 | 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26軍原是西北軍,本屬第6戰區序列,因受陳誠的排擠,改編為軍令部的長江以南的戰略機動軍。1944年5月下旬接到重慶軍令部命令,飭其趕赴長沙參戰,6月1日始由江西沿浙贛路向湖南出發,部隊到達湘贛邊境的萍鄉、醴陵、瀏陽之間時,得到情報,薛嶽已經放棄長沙,不戰南撤,其長官部退到耒陽後,又轉至他老家廣東樂昌。軍長丁治磐據此電報軍令部和第3戰區,請求仍回第3戰區。但當時部隊已經進入第9戰區轄區,薛嶽抓住不放,命26軍趕赴衡陽參加守城。丁治磐接到一命令後,知回第3戰區已不可能,但他對薛嶽存有戒心,故玩弄一個手法,不率部由萍、醴直奔衡陽,而帶領部隊由萍、醴之間徑直南下,繞經蓮花、茶陵至攸縣西轉至耒陽與高亭司之間一帶地區,屯兵不再前進。這時,衡陽已遭日軍圍困,第10軍方先覺部在守城戰鬥中傷亡慘重,戰況十分危急,迭電向薛嶽告急求援,請早解圍。薛嶽獲悉第26軍竟屯兵耒陽以南不動,心頭更覺氣惱,故即復令第26軍趕緊挺進衡陽,往解第10軍之圍,不得再行翫忽職守。丁治磐接到薛嶽這份嚴切命令後,知道份量不輕,也知薛嶽對他已是極端不滿,但內心始終不甘受薛嶽的威脅,徑向軍令部控告薛嶽:“只知以命令威脅別人,自己不負守土之責,郴州至衡陽一帶廣大地區,其長官部無一兵一卒防守,成了真空地帶,方先覺被圍許久,薛身為司令長官,不命令其戰區部隊前去解圍,反威脅統帥部戰略機動部隊挺進支援,本軍實不能從命?”云云。控告的電文發出後,丁治磐就將部隊撤離粵漢線向西轉移至常寧、桂陽之間。

9月13日,我第37軍第140師及第26軍主力亦趕到常寧,日軍陷入不利態勢。

決一死戰

日軍雖於9月5日侵佔祁陽、7日攻佔零陵、14日攻佔廣西全州,但常寧仍在我軍手中。常寧處於粵漢線與湘桂線中間,不僅阻礙了粵漢線日軍與湘桂線日軍的聯絡,而且威脅湘桂線日軍的補給線。

橫山勇決心拔掉這顆插在腹心地帶的“釘子”。

9月14日,日11軍司令部抽調在祁陽縣以南歸陽市的第68師團第58旅團,獨立山炮兵第5聯隊,駐耒陽的第34師團主力,於9月20日向常寧集結,從東西兩面夾攻常寧城。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見敵重兵向常寧集結,急令駐守在松柏湘江西南地區的26軍44師、37軍95師、140師419團馳援常寧。


孤城常寧,重兵雲集。

中方守城部隊,總兵力約2萬人:

第37軍,軍長羅奇。下轄60師(師長黃保德)、95師(師長何旭初)、140師419團(團長楊伯超)

第26軍44師(師長張修仁)。


日方攻城部隊,總兵力約3萬人。

第34師團,師團長伴健雄。下轄步兵第216聯隊(聯隊長石川明)、第217聯隊(聯隊長木佐木清)、第218聯隊(聯隊長澤多亮),另有工兵隊、輜重隊、通信隊,總兵力約2萬人;

第68師團,師團長堤樹三男。下轄第58旅團(旅團長太田貞昌)、獨立山炮第5聯隊(聯隊長玉川長吉),總兵力約1萬人。


雙方在不大的常寧城投入5萬兵力,大戰一觸即發。

9月24日,第34師團主力到達常寧,並逐步突破我外圍陣地。

9月30日,日軍集結軍力,火力全開攻常寧。步兵搜索前,日軍先於城牆外架起平射炮、山炮,轟擊之後再用野炮追擊。除對守軍工事直接射擊外,日軍還動用飛機對城區進行“地毯式轟炸”。振聾發聵的爆炸聲,隨處飛濺的塵埃,濃濃的硝煙,致使守軍雙目流血,雙耳失聰,不時胳臂、腿被炸斷,人被炸飛。守軍陣地上重武器已飛灰煙滅,所有工事被炮彈橫掃一空。危急存亡的時刻,守軍炊事員、文書、擔架兵、還能拿住槍的傷員齊上一線,從硝煙深處走出來的黃保德師長振臂高呼,“誓死捍衛常寧城!”“誓死捍衛常寧城!打倒日本鬼子!”守軍齊呼。炸塌的城牆碉堡殘垣上,只要日軍衝上陣地,立即噴射出一條條機槍火舌,跳出一顆顆手榴彈,日兵一個接一個倒下,整個陣地,成了一片火海,到處沸騰著。這天的陽光雖然透亮,但卻無法把全部的光亮穿過瀰漫的重重硝煙。空氣中全是火藥和血腥混雜在一起的味道,這是令人窒息的死神味道。


10月1日,34師團的216聯隊武智利一大尉之第3大隊,從東城牆攀登而突入城內,常寧淪陷。


彭國喜   孤城死守32天 | 鮮為人知的常寧抗日保衛戰


是役,第60師師長黃保德榮獲甲等干城獎章1枚。


常寧失陷後,縣政府隨37軍軍部遷至洋泉鬥米灣。次日遷至洋泉石灰坪,又一日遷至陽山蕭家村。11月中旬,遷至廟前麻衣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