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德軍,為何一定要嚴格分成國防軍、黨衛軍?

半城煙沙斷橋雪


二戰,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的嚴格劃分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同時與兩者的職責、使命也有很大關係。

二戰德國國防軍,顧名思義就是保衛國家的正規、合法力量,一戰德國戰敗之後,只被允許保留10萬人數的軍隊,這支被保留的軍隊便是德國國防軍,軍隊精神傳承自普魯士,有著一套自己的理念和系統,主要職能是保衛國家,為國作戰,以守護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希特勒上臺之後和國防軍達成協議,國防軍宣佈效忠希特勒,但希特勒對於國防軍並沒有百分百信任,國防軍高級將領與希特勒也沒有多麼親密無間。

納粹黨衛軍,脫胎於納粹黨衝鋒隊,衝鋒隊前期的主要任務便是幫助納粹黨剷除異己,羅姆被清洗之後,改名為黨衛隊,隨著擴軍備戰的開始,黨衛隊人員不斷擴充升級為武裝黨衛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黨衛軍,黨衛軍隊員的座右銘是“我的榮譽是忠誠”,這支軍隊對希特勒有無限的忠誠和崇拜,因此也對希特勒的命令執行的比較徹底,納粹的暴行也多出自於黨衛軍之手。

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和納粹黨衛軍並肩作戰,兩者都參與了幾乎所有重要的戰役,而且相對而言,在盟軍和蘇軍的眼裡,黨衛軍要比國防軍更難對付,因為黨衛軍算是希特勒的“私人軍隊”,所以在武器裝備、軍事訓練等方面黨衛軍普遍高出國防軍一籌,加上對希特勒的無限忠誠,作戰尤為勇猛,但黨衛軍也因為其“不合法”性,因此黨衛軍士兵在被俘之後不享受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下場往往會比國防軍士兵更加慘烈。

1936年之後,黨衛軍和國防軍採用一致的軍服,但是在細節方面也很容易區分,比如衣領方面,兩者雖然都是灰色軍服,但是國防軍士兵的衣領是墨綠色,而黨衛軍的衣領則是黑色;比如頭盔標識上,國防軍士兵頭盔側面多噴塗“帝國之鷹”或者“三色國旗”但是黨衛軍士兵則多噴塗“ss”標識和“萬字”標識。

總的來說,國防軍有自己的思想,在戰爭後期,德國國防軍已經開始反思戰爭,甚至一些將領還策劃了對希特勒的謀殺事件,因此國防軍和希特勒很多時候是面和心不和;但是黨衛軍則只有“忠誠”,希特勒的思想便是黨衛軍的思想,在戰爭後期,黨衛軍儼然成了“救火隊”,哪裡需要填哪裡,是希特勒手裡最重要的牌,也正是因為兩支軍隊在根本目的上完全不一樣,才使得兩者會被嚴格區分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