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金庸之後再無江湖,你認為的江湖是什麼?

微覺


金庸的江湖離不開朝堂家國權天下。

金庸本身作為武俠小說的元祖級別的宗師,卻也對於其通俗小說的身份地位耿耿於懷,想要藉助俠與人合,正與邪對,表現廟堂高寡反襯江湖低濁。其實,反射出來的是,對於主流文學地位的渴望。所以,金庸的江湖,你能看到俠之大者,內憂外患,強虜侵擾,強行插入歷史的人物,生硬沒有人氣,卻能討好評論人和主流媒體。

江湖之於廟堂,就像童話之於紀實。本應是春蘭與秋菊,各放異彩,何必硬套雜交?所以,徐克鬼才,拍出來的《笑傲江湖》,俠骨痞氣更勝懲奸除惡;家衛偏鋒,拍出來的《東邪西毒》,長鏡短鏡,獨白氛圍,卻更像是古龍大師的肉與骨。

看江湖,還得是輕歌瘦馬,斜陽雲照。老外說中國人的童話是武俠,而武俠中的江湖,你只能在酒色古龍的小說裡,才能看得到



還咳咳咳天籟


金大俠用一隻筆為我們構建了一個讓人嚮往的武俠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不僅有鐵馬冰河、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還有兒女情長、家國恩仇、俠肝義膽。他的離逝,是武俠世界的一大損失。以至於很多人都扼腕嘆息:“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那麼什麼是江湖呢?我們都聽說過這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出自《莊子·大宗師》,這也是“江湖”兩個字最早的出現。 它是道家發明的用詞,原義我們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就是“江”和“湖”,泛指廣闊的江河湖泊,後來和“江山”一樣,開始指代“天下”。

還有一句話,想必我們也聽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這裡,江湖就是指社會了。不過,我相信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江湖”並不僅僅是“天下”和社會,而是另有所指。

范蠡“乃乘扁舟,浮江湖,變姓名”,成了陶朱公。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們心中的江湖,乃是遠離朝廷,遠離官府的地方,或者說是在民間。這個江湖,才是武俠小說中所說的江湖,它是一個很少受當朝控制和法律約束的地方,它有著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

1、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金老爺子的江湖裡,最讓人動容的就愛情。楊過苦等小龍女斷腸崖十六年之約;郭襄“風陵渡口初相見,一見楊過誤終生”;周芷若“倘若我問心有愧呢”道出了心中埋藏的無盡而又無奈的愛;趙敏的一句“我偏要勉強”,把敢愛敢恨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和她們一個個都是情種,就連大魔頭李莫愁和“四大惡人”中號稱“無惡不做”的葉二孃也難逃一個情字。江湖裡的愛情是純潔的,只是因為愛而愛;江湖裡的愛是真摯的,我只想和你牧馬放羊、浪跡天涯,管他榮華富貴、高官厚祿;江湖裡的愛情是熾熱的,可以為所愛的人義無反顧、以死相托。

2、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江湖裡除了情,還有義,而最大的義就是家國情懷了。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的,除了心愛的人,還有家園故土、天下蒼生。

3、為愛情可以生死相許,為家國可以捨生取義,而對於朋友更可以肝膽相照、兩肋插刀。江湖裡真正的朋友,並不是為了利益,而只是因為敬重對方,敬重他們的義薄雲天,敬重他們敢做敢當是條漢子,甚至敬重他們豪爽、有一個好酒量。

4、江湖也是社會,它不盡是桃花源,除了情義,還有慾望,對於權力財富的慾望,對於金錢美色的慾望。這些慾望,會驅使著他們做出一些傷天害理、泯滅人性的勾當。不過,也正是這樣,有好有壞那才是一個真正的江湖。

在很多人心中,江湖就是金老爺子武俠世界裡的樣子,如今金大俠不在了,曾經心中的江湖也遠去了。


趣大學士


英俊瀟灑奇遇無敵,行俠仗義赤膽雄心。

絕色佳人驚情豔遇,緣有恩仇世間美譽。



走過來I走過去


2018年10月30日,金老爺子駕鶴西遊,伴隨著金老的離開,那些曾經的江湖歲月,曾經的刀光劍影,愛恨情仇似乎也離我們遠去了。

2019年1月15日,社長沈西城與主編王學文寄出武俠世界的最後一期雜誌,在這本老雜誌走過一甲子的關鍵時間點,他們寫下「臨別依依,江湖再見」宣告香港最後一本武俠雜誌就此停刊。

武俠江湖無疑是無數80,90後小時候心馳神往的世界,無論是金庸,古龍還是梁羽生,黃易,當時江湖可謂人才輩出。加上當年港片仍處於如日中天階段,演員給力,配樂到位。一起為我們建立了一個俠肝義膽,愛恨分明,有血有肉的武俠江湖。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喬峰的家國情懷,兄弟情深是江湖;楊過的一往情深,浪蕩江湖是江湖;令狐沖的放蕩不羈,行俠仗義是江湖。江湖,滿足了我們兒時的各種幻想,我們都渴望行俠仗義,所謂“一劍縱橫三萬裡,劍氣光寒十九州,”希望在自己的bgm裡戰無不勝。

有一部分武俠甚至塑造了我們基本認知,進而變得有血有肉。因為江湖有自己的生存規則,有自己的處事方式,它有的悲壯激烈,有的大快人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這一切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

金老爺子雖然走了,但他的江湖仍在。

江湖中的故事仍將上演,仍將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與追思。

有詩讚日: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摧

鴻圖霸業談笑中

不勝人生一場醉


小王的後花園


去年金庸大師泰然而去,寫了悼文。把《滄海一聲笑》聽了一夜。看著令狐沖與華山七劍相約退出江湖的電影片斷,有些傷感。

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我並不完全認同。我從金庸作品析出:有俠客的地方,就有江湖。俠之小者,行俠扶弱;俠之大者,救國濟世。江湖就是有俠義的地方,但也一定伴有不公不平之事,這樣才會需要俠客英雄。大俠往往獨行隱世,卻有能力有勇氣匡扶正義,這就是百姓心中的大英雄。

江湖就是俠客們主持社會正義的地方。如果沒有了大俠,就沒有了江湖。


量子文集


金老筆下的江湖故事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人物色彩豐富細膩。把江湖俠客的仁義和堅韌描寫的淋漓盡致,把江湖世界刻畫的活色生香,把愛恨情仇表達的動人心魄。之所以說金庸之後再無江湖,是因為再無人能刻畫出金老筆下那樣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江湖世界。

在武俠世界裡,江湖是俠肝義膽,煮酒論情,快意恩仇,仗劍天涯。在現實社會中,江湖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

而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商人的江湖是商海,職員的江湖是企業,教師的江湖是學校,農民的江湖是土地,漁民的江湖是大海。這些都是外界的江湖,而我們每個人內心也都有一個江湖,那裡有我們的喜怒哀樂,那裡有不為人知的故事,有動人得傳說,有美麗的神話。





小馬說易


自從金庸的武俠小說風起雲湧之後,當今的人們,很少有人再討論江湖。那麼江湖在每個人心中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到底還有沒有江湖?由於金庸的武俠小說實在是太經典了,導致許多人認為,金庸之後的作者寫出來的小說,並不能稱得上是武俠小說,更有甚者說,金庸之後再無江湖。其實這也可以算得上是對金庸武俠小說的一種至高的讚譽了,然而對於金庸來說,他的江湖又是什麼樣的呢?相信金庸的粉絲們,一定非常瞭解吧。

金庸的武俠小說如此經典,少不了他對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刻畫。在金庸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鮮明的性格和他們獨特的處事方式。這些人物源自於生活,但經過金庸的刻畫讓這些人物的形象更加活靈活現。其次在於金庸對整篇小說的構架十分清晰,脈絡也十分明瞭。

讓讀者們從頭看到尾,一點都不覺得整部小說支離破碎,反而自己都可以理出一條主線來。可見金庸對作者們的考慮也是十分分周到的,金庸的小說為何如此經典?其實也在於金庸所描繪的江湖,卻成為了每個人心中真正的江湖。

當今的我們雖然閉口不談江湖,但是每個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心中有江湖才是真正的江湖,這種心中的江湖是無法表達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金庸所描繪的江湖的地位如此之高的原因。


精衛填


江湖,什麼是江湖?我覺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是非的地方就是江湖,普天之下,無處不是江湖。

有人說,江湖要比仕途瀟灑,亦有人說,官場也是江湖。只不過江湖多的是快意恩仇,而朝廷更多的是步步為營,明爭暗鬥,還要防止天子善變的性格。但在江湖,只需要一身絕世武功,便可乘風而去,踏草而歸,不必再理會什麼高官權貴,皇室宗親。

江湖,又是個恩怨難休的地方。立志劫富濟貧,行俠仗義,但最重要的還是習武報仇,所以江湖的故事,多以手刃仇人結尾。江湖也有名,為了天下第一的虛銜,不顧生死,爭得腥風血雨。多少俠士,登上武林盟主寶座時,身後總是空無一人,唯有一把劍,寒光閃閃,孤影獨酌。

明明江湖比官場更加兇險,卻偏生有人只愛江湖,於刀尖上行走,無畏生死。

江湖又少富貴多漂泊。就像一株曇花,無人可以永遠屹立不到,不敗神話無名,悟得無上劍法萬劍歸宗,也終歸淪為無雙城的階下囚。神仙一樣,瘋癲不羈,安藏殺機的帝釋天,也逃不過神元俱滅,龍珠散飛的結局。

天下風雲是江湖,催人歲月是江湖,宏圖霸業,刀光劍影是江湖,兒女情長,愛恨難捨也是江湖。

多情的江湖,有愛酒的小李飛刀李尋歡;愛酒的江湖,有浪蕩灑脫,不拘一格的令狐沖;高山流水的江湖,有魔教的曲洋與正派的劉正風;人鬼殊途的江湖有聶小倩和寧採臣。李白的詩酒月光,也是江湖。

只不過,他的江湖,少了人間的地氣,多了謫仙人的仙氣。他從雲間來,化作塵土,沒能重回仙班,於是我們在夜晚低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白日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還有武當張三丰的江湖,大道化剪,刪繁取易,以風雨雷電,鳥獸飛鷹,演化柔順之境,抵達上善若水之境。我亦喜江湖,但我希望江湖所有的恩怨,都能隨太極兩儀消散,只留正氣,穿梭山林,滋潤芳草,滌淨人心。

我愛林青霞的江湖,那是唯一一個,以女兒之聲,男兒之貌,霸凌武林的江湖。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那才是真江湖,有情,有愛,更有無窮無盡的恨。

日月神教,戰無不勝,東方教主,文成武德,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也只有林青霞才配東方不敗這個名字,林青霞之後,再無東方不敗。也唯有東方不敗,才配得上日月神教,任我行不過是一介武夫,心狠手辣,粗鄙不堪。

在我心中,日月神教只屬於東方不敗,而金庸老先生最成功之處,就是讓這個霸氣凌凌,傲世武林的東方教主,愛上了令狐沖。這雖是一段錯誤,卻是武俠史上,江湖歲月中最美麗,最令人心馳神往的錯誤。

試問天下江湖兒女,有幾多如我這翻,願作紅娘,牽繫這一段姻緣。

只可惜,令狐沖愛樂,善簫喜琴,而任盈盈正是琴簫一絕,應了天作之合。






閒花


先說結論,我認為胡金銓導演的《笑傲江湖》就是真正江湖的樣子

說起這部電影,很多人覺得是胡克拍的,但其實胡克當時只是這部導演的副導演,真正的導演是胡金銓,徐克是胡金銓大師的粉絲,好像周星馳和李小龍一樣。徐克在國外念大學的時候,研究的命題就是胡大師的電影,可見胡金銓在他心中的地位。兩人相識還是通過徐克老婆施南生,胡金銓先結識的施南生。

1987年秋天兩位武俠電影的代表人物終見面,有點像粉絲見面會。據說那個時候兩人就討論《笑傲江湖》了,後來徐克拉到投資,將導筒讓給偶像。金庸老早也就讓胡金銓拍攝自己的小說《笑傲江湖》,這一次也算是得償所願,準備大幹一番。

胡金銓的影片充滿了詩化浪漫的俠義情懷,對服飾、燈光都非常考究,不容有一點差錯,有時候為了一個鏡頭等上許多天都是常有的事情。胡金銓的祖父曾是翰林,從小受到古文薰陶的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高的造詣,拍攝影片時對歷史細節的把握也是達到近乎潔癖的程度。

但由於拍攝理念的巨大差異,胡金銓早早的離開了劇組,本片算起來有六位導演,分別是胡金銓、徐克、程小東、李惠民、金揚樺和許鞍華,這個也是我們感覺有點怪異的原因吧。

雖然《笑傲江湖》命途多舛,但許冠傑的令狐沖、張學友的歐陽全、劉洵的廠公、元華的左冷禪、劉兆銘的嶽不群,葉童的嶽靈珊、袁潔瑩的藍鳳凰以及林正英和午馬的曲洋劉正風都是不可替代的,他們共同構築了笑傲江湖

這麼一大票導演和演員,不也正是江湖的映照嗎?

故人不在,江湖始終依舊……


光影我強哥


人世間的真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