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為何每次發佈新手機都還有人搶購?

小文哥ww


一樣的米養百樣的人,所以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追求是不同的,咱們就以手機為例吧:有的人必須要買蘋果的,有的人必須要買安卓的,有的人必須要買旗艦的,還有的人只會買千元左右的,您可以說他們不會過日子、亂花錢,但人家花的是自己的錢,與他人無關,畢竟大家的消費觀念不同嘛!

還有,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吃著碗裡望著鍋裡”的心態,明明自己碗裡的飯夠吃的,卻還總是盯著鍋裡的;明明自己的手機性能不差,卻每當發佈新手機的時候,卻還是會買是一樣的。

也可能是使用時間久了,沒有新鮮感了;也可能是兜裡不差錢,碰到喜歡的就想買;又或者攀比心裡比較嚴重,看著身邊的親戚朋友都用新款手機了,自己不用的話,好像就不如別人似得...

其實筆者認為:每個人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只要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那麼偶爾滿足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是無傷大雅的,錢這東西花完了再賺就是了,有進有出才能推動社會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嘛!


桃園Computer


其實這個問題換成“為什麼國人一直在搶購手機?”,就會很好理解了

1搶,飢餓營銷。可以營造出一種“火爆銷售”的假象,即使這款手機真的不是那麼缺貨也沒有那麼多人搶,但是“難搶”這種狀態,真的會給人一種“火爆銷售”的假象。

2成本和風險放在一起說。因為手機的大批生產,涉及到市場的變化莫測,涉及到代工廠需要的物料是否供給得上。打個簡單的比方,你輕描淡寫的讓代工廠生產100萬臺,代工廠問你要物料的時候你是否能給得上或者給的起?生產出來以後,其他廠商發佈了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導致銷量爆減的風險。

3.新品手機一般需要採購很多新型的物料,通常價格很高。所以廠商控制數量生產,以降低成本。而搶購的方式,又能保持關注度。幾個月後物料價格降低,此時廠商便放開了購買物料,宣稱“現貨開放”,這樣一是不會流失很多消費者,因為已經吊足了胃口。二是成本大大降低。

4搶購”好像也變成了每款新機發布後的慣例,有時我們會因為搶到了,而高興,喜悅,反之因為常常搶不到,而沮喪,憤怒。但終歸,作為消費者,對待“搶購”現象,我們無能為力,頂多能做到的,就是捨棄這款感興趣的產品,轉移興趣到其他產品上。


peanut


手機現在是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工具之一,購物,支付,通訊,娛樂,幾乎涵蓋所有生活場景。但是手機更新太快,目前上市的智能機基本都是高頻率使用兩年左右就到壽命了,即便還能用使用體驗也會有所下降,軟件更新速度也會導致手機之前的配置帶不動,所以一年換一次手機就成了常態



ridnour


一個品牌每年發好幾部旗艦機,沒辦法,手機,房地產都是暴利行業,你看小米10沒幾天又發紅米k30,我也搞不懂,因為人多嘛,可能有人上次小米10猶豫不決沒買,說不定就買紅米k30了每一次發佈新手機,就是搶市場,一般正常人很少關注手機除非壞了,但是萬一需要,正好可以買所謂的最新旗艦k30


標標161081027


手機的更新換代不是在帶領這時代的發展,而是在順勢而為,因為時代的發展越發的快速,我們對手機這種智能便利的機器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才促使了他的更新換代。打個比方一年之前緊身褲豆豆鞋還是潮流的時尚,現在的緊身褲豆豆鞋已然成為了“精神小夥”為人談笑。


機仔帶你看新機


這個涉及廠品的增量市場和存量市場,增量市場會有一個上限,隨著智能機的普及,這個市場已經越來越接近天花板了(例如13億人,10億部手機差不多就是上限了),但存量市場也會越來越大,而存量市場本身是有輪換的過程,以存量10億計算,如果平均三年換機,那麼每年存量市場需要3.33億部機器換新,這個就是3.33億部就是廠家需要爭奪的市場。


潿卜


1.一款新手機的發佈,初始產量並不多,其中有真正需要換手機的人群,手機測評人群,愛機人士,商家囤貨等,很難一開始就拿到

2.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


智慧科技


這是在玩飢餓營銷,大家都知道安卓手機用久了會卡,對於新出的手機,宣傳又是那麼好,各方面都讓人有想買的衝動,再加上品牌方又在搞限量發行,物以稀為貴這個大家都懂,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很容易讓人衝動性消費。


小白創富營


因為想體驗最新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感受



k空白b33


手機都是一樣的,但系統優化,性能,續航能力,拍照等等方面還是有差距的。人們的購買力,使用需求也都不一樣。再加上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所以,總能激發人們的購買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