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報什麼興趣班合適?有推薦的嗎?

tieyaotuan


關於興趣班,很多家長在孩子年級比較小的時候便有所打算了。家長們需要正視的是,孩子在一定的年齡上,應該做些什麼?

在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這個問題上,家長們似乎都處在兩個極端。激進派說在孩子小的時候學越多越好,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淡定派說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什麼也不學撒開了玩兒;有的爸媽乾脆心一橫,報名咱也報,但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讓他隨便玩兒。

興趣的話我推薦舞蹈班,畫畫班,鋼琴班。孩子年紀小,會通過沒畫畫來表達內心的想法,這時家長們發現了孩子的興趣,不妨就可以給孩子做好培養。現階段互聯網教學正在不斷髮展,在線美術早已不是稀奇事,如有此意的家長可以瞭解一下小熊美術的AI課程,再有美術寶1對1,專業做一對一教育的一家機構,少兒美術教育做得很不錯。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官網上免費領取一節試聽課來看看效果。想要做些瞭解也可以

孩子的興趣不是通過反思發現的,而是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引發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多與世界接觸。

早期廣泛的體驗可以幫助孩子確定哪種運動或興趣更適合自己,以便做出更適當的選擇後再進行重點培養。

對孩子來說,孩子的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世界,他在試探著感觸和前進,各種興趣班並不會有學習的壓力而是一個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接觸的越多,孩子見識的越多,這種接觸會激發孩子探索的熱情和慾望。

興趣班可以上,但要有選擇和節制。孩子小的時候,看到什麼都很喜歡,但不知道上課需要堅持,等體驗幾次後,很多孩子會有自己的選擇,比如不想上圍棋,或不想學跳舞。這時家長需要綜合考慮,是否需要繼續堅持,或是放棄。

但在孩子有興趣,只是貪玩不想上課、或當天輸掉了比賽、或是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時想要放棄時,家長就需要監督,要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堅持。

讓孩子知道不能因為某一天很糟糕就不幹了。當然興趣的培養不能僅靠興趣班,重要的是父母的引導和培養。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興趣,並獲得成長,領會學習的樂趣。當發現孩子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時,給予引導,並開展系列體驗互動反覆加強這個興趣,讓興趣發揚光大。

有時候,家長費了很多時間,用了很多心血,花了不少錢送孩子上興趣班,但是當孩子稍大點兒時,原來的興趣卻大多轉移或是消失了。

這種情況很常見,往往令爸爸媽媽們困惑不解,束手無策,甚至憂慮痛苦。孩子的興趣愛好會轉移,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比如,孩子的興趣有可能是老師給教沒了,也有可能是家長給輔導沒了,還有可能是讓沉重的學業負擔給擠沒了。如果孩子的興趣愛好轉移或消失了,家長該怎麼辦呢?

可以從幾方面加以引導: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關注其新的興趣;發現孩子的潛能,培養其相關的興趣;鼓勵孩子參加各項活動,激發其廣泛的興趣;指導孩子獲取相關知識,發展其穩定的興趣。

總之,根據孩子的喜愛來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做好了解,再選擇。


醉生夢死2426352


假期的時候很多家長是出於沒時間帶娃+不希望孩子浪費漫長的暑假,所以報了很多興趣班~

如果是寄希望於能依靠特長給孩子加分的,可以省省了。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不過,看今年各省份高考狀元的履歷,大多興趣廣泛,基本沒有一門心思死讀書的,所謂的“快樂教育”並不是“放飛自我的教育”,作為孩子開拓思維、陶冶情操來說,興趣班還是值得報的。

但是,如果能夠寓教於樂、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孩子也感興趣很喜歡,這個班當然報得值,如果孩子很厭煩,只是家長一廂情願地認為“都是為了你好”,效果估計會大打折扣。

而且興趣班更偏向於“廣撒網”,隨著孩子的成長,數量也會越來越少,一方面是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學業會越來越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興趣班早晚要發展成“特長班”,孩子不感興趣也沒有天賦的地方及時放棄,才能在某些方面更深入地學習。

相比價格、面子,沒有比“適合孩子”更重要的標準,今天就來說說孩子適合報什麼樣的興趣班,多大報比較合適的問題。

孩子適合報什麼樣的興趣班?

我找到一個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研究的一種“多方面”的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挺有意思的,分享給大家,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1、他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很出色。

2、他很注意你在愁悶或高興時的情緒變化,並作出反應。

3、他常常問諸如“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小行星不會撞到地球”這樣的問題。

4、凡是他走過一遍的地方,他很少迷路。

5、他走路的姿勢很協調,隨著音樂所做的動作很優美。

6、他唱歌時音階很準。

7、他經常會問“打雷、閃電和下雨”是怎麼回事。

8、你如果用詞用錯了,他會給你糾正。

9、他很早就會繫鞋帶,很早就會騎車。

10、他特別喜歡扮演什麼角色或編出劇情。

11、出外旅行時,他能記住沿途標記,說“我們曾到過這裡”。

12、他喜歡聽各種樂器,並能辨別它們發生的聲音。

13、他畫地圖畫的很好,路線清楚。

14、他善於模仿各種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

15、他善於把各種雜亂的東西按規律分類。

16、他善於把動作和情感聯繫起來,譬如他說“我們做這件事興高采烈”。

17、他能精彩地講故事。

18、他對不同的聲音發表評論。

19、他常說某某像某某。

20、對別人能完成與不能完成的事他能作出準確的評價。

如果孩子在1、8、17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想要發現孩子的天賦,除了家長日常細心的觀察以外,帶著孩子多體驗嘗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多給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他們接觸到不同的知識,積極的表現出自己潛在的才能,這樣才能發現孩子到底擅長做什麼。

參加興趣班其實就是一種發現孩子天賦的簡單有效的方法。當然除了考慮孩子的興趣、天賦以外,還要順勢而為,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綜合考慮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學習接受能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