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練字的時候,下筆沒有輕重,該怎麼辦?

茶與布朗


第一,執筆輕鬆。我們要寫字要享受寫字帶來的快樂。執筆輕鬆後手能夠感受到毛筆的彈性,也就是毛筆的自然筆性。提按自如。

第二,臨帖不能只看字帖的字形,刻意去臨摹筆畫,很多碑刻失去了原本的形態,看起來生硬,如果刻意去學這個生硬握筆就會很重。可以多看看墨跡!

第三,在瞭解筆性以後,要明白筆法,遵循用筆法則才能夠根據法則去書寫而不會被字帖所限制。

三點當中首先要做到第一點執筆輕鬆,我們是寫字不是描字,不是刻字。注重書寫性。


瑞攀書法


我是做手工紙的。第一次我練習書法的時候,練顏體,剛開始,各種不舒服,握筆時間長了,手指頭酸,然後力道緊,導致寫不好。後來練了幾次放鬆了就好了,還有要選擇偏熟一些的紙張練,就是墨跑的不快的那種紙。謝謝!


程紙


我也是自學,回想初學也是走了不少彎路。有一些個人的經驗,在初學時對於握筆,發力,把握好線條的長度,斜度,彎度,轉折起收的位置更加重要,輕重的對比在基礎打牢後其實很容易控制。難點在於對基礎的高要求練習會遠比你想像的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打磨





虔巨擘UCE


初學者練字下筆沒有輕重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一、毛筆的軟尖沒有一定的功夫是不聽使喚的,本來想輕的卻重了,想重的卻成了墨疙瘩,難以把握力度,這是初學者的通病,也是不習慣正常的表現。

二、姿勢的改變,以往寫硬筆字都是肘子著實,手臂帖桌在紙上運行,而寫毛筆字則是提懸筆書寫,握筆架式也改為中食指間,初學者運用不自如,手會發抖,感覺有直來直去的機械感

三、心理因素也在影響中,以往的揮筆自如不見了,書寫下去不由自主,寫出來的字自己己看不下去,怎麼這麼難看,這種寫法難寫,心理有了負擔壓力了,力不從心了,就會內疚、煩躁,焦慮、越是這樣越寫不好。

要寫好書法字要做到一靜,二勤,三吃苦,才會更上一層樓,寫的字才會順眼,當你把字寫到你看起來還可以,寫什麼字都很自如,掛在牆上怎麼看也不象初學者的字了,你就往更深的層次,書法邁進了。

一靜就是在寫字前,要心平氣和,靜心靜氣,心如鹿撞,氣喘如牛,思這想那,神情不專一,難以靜心,寫岀的字也就漂忽不定了,甚至岀錯,因此靜是第一要素,也是入門的第一道門檻。

二勤就是勤奮學習,勤奮苦練,首先學習書法的基礎知識,懂的點、橫、豎、撇、捺的岀法和順、逆、藏鋒等,知道了落筆要點,就要下功夫苦練了,開始先在幹磚上練習,後在廢紙上,再到正式紙或宣紙上。要堅持不懈,講起理論,頭頭是道,但不勤練,還是紙上談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興致來時揮毫幾下,是沒有長進的。

1

三吃苦就是要吃戰勝心理苦,心理苦實際就是興趣苦,有的人看見人家寫的好,一時興起,咱也練練,練了幾天,越練越不帶勁,我可能沒這方面的天賦,算了吧!過兩天又有興趣了,再來兩下,又恢心了,這個心理坎也會把人拒之門外。

其次就是臨摹苦,臨帖不去專心研究其中的內涵,臨半輩子也不開悟,開始看下,以為就那樣,看一眼就由自己隨心去寫,這祥看起來像,實際差遠亦,因此,臨帖是費時、勞神、最費勁的階段。

三是外來因素干擾苦,你的費時費勁的勞苦練習,可能會來自家人或朋友的冷嘲熱諷,"你不岀來幹啥?原來想當書法家,就你這字,下輩子吧!你沒幹上的學哪有啥用,筆都被電腦代替了,”這些外在困素可能會使你恢心、喪氣、尤其時間一長,你可能奈不住這個苦。

綜上述,學好書法,寫好字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天賦高的稍容易些,其他的只好一靜、二勤、三苦做到慢慢來,總有一天,你長吁一聲,我做到了,我成功了!


木火燊輝


你見過小雞啄米嗎?你見過蜻蜓點水嗎?寫字的輕重就是瞬間提按的過程,我寫的書法的節奏的小文裡,可以借鑑!

研習書法,提按是繞不過去的。為何不叫練習而稱研習?就是學習書法一邊研究一邊練習,盲目的,隨心所欲的,漫無邊際的書寫都不是正確的方法,只有取法乎上,才能技近乎道!書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不是單單會拿毛筆寫字就是書法,而是書中有法,書寫的法度,這個法從哪裡來,簡單的說,就是古代書家書寫點橫撇捺鉤的特點和結字規律,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掌握了寫法和結字規律,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書法的核心在於筆法,就是要學會正確的用筆,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就是這個道理。提按是書法中最基本的筆法,要筆筆提,筆筆按,不會提按便沒有踏進書法之門。書者經常說的節奏就是提按,看一個人是否懂得書法,看他書寫的節奏便知一二。圖中同字的寫法就是典型的提按,也就是節奏有變化!



惜墨堂主人098


你好,我是蘭石學書法,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初學者練習寫字下筆沒有輕重,這很正常,不用擔心什麼,通過學習練習慢慢就會掌握的。

古人云“凡學書者,先學執筆。”執筆方法有很多,自古以來就有爭執,各說各的理,還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必須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執筆方法。通常初學書法執筆基本都用五指執筆法,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解釋了。五指執筆法要求做到“指實掌虛”,就是五個指頭要用力握緊筆管,執筆緊固、實在,手掌要自然空虛。

執筆方法對了就可以開始寫字了,下一步就是執筆的高低問題了。一般情況下寫大字執筆要高寫小字執筆要低,但是對初學者來說因為剛剛開始拿毛筆寫字,肯定不習慣會出現手抖筆畫寫不直等現象,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執筆靠下,等到已經練習熟練了再慢慢往上調整。剛剛開始可以枕腕來寫字這樣慢慢的下筆就可以了,該粗的筆畫就用點力量按該細的筆畫就要提筆來寫,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熟練了。

綜上所述,想解決下筆沒有輕重的問題首先執筆方法正確,握筆高低適當,枕腕懸腕循序漸進,當然書寫姿勢也必須正確。勤學苦練,假以時日,想不進步都難!

學習書法需要多看多思多寫,祝你早日成功!

以上也是我剛開始學毛筆字的一點體會,希望能幫你一點點。謝謝





蘭石學書法


所謂書法的輕重緩急,這是由書寫者的心情和當時的心境所決定的。

一般要了解書者在寫這幅作品時候的背景是什麼?這樣就比較好理解了。

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那是在他剛剛接到他的侄子戰死的噩耗後,心情極度複雜和悲傷,他在文中寫了侄子一生和他跟侄子的種種過往。

一開始看出他有意剋制自己的感情,寫得比較平穩,後期潦草,是因為他的心情難以自控。這都是一位書者的心情和心境的變化。

所以,初學者在輕重這一塊還是不要著急,先把字的結構,特點掌握好,對於輕重這一塊的要求不要過高,待臨帖時間久了,就自然會有體會,但是又不能一點不管,所以在初學時,建議先練習一下筆控。

可以類似塗鴉,讓筆的跟著你的心走,心裡想輕點就輕點,想重點就重點,可以畫直線或者曲線都行,通過這種方式找一下輕重的感覺,最後,熟練到你想輕到什麼程度,就輕到什麼程度,你想重到哪裡,就重到哪裡。





小張老師


初學者在練字的時候下筆沒有輕重,這個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硬筆書法的學習,它主要是表現在字的形體結構美。因此,在剛開始學習練字的時候,將筆畫的長短、角度,偏旁部首的正確書寫以及間架結構規則的應用,逐一進行學習。



書寫的輕重是可以改變的,在書寫中,字體的大小以及書寫的工具的不同,也會使書寫時輕重的變化產生差異。這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初學者寫字特別是小學生,大部分使用鉛筆來進行書寫。由於鉛筆本身的特性,在書寫的過程中如果不稍加用力,那麼所書寫出來的字體比較難以識別,因此往往書寫時會使用比較大的力氣來進行書寫。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改變一下書寫工具,比如偶爾使用水筆或者圓珠筆,那麼書寫者就會對書寫時輕重產生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使之迴歸到鉛筆書寫時會對書寫的輕重進行調整。

總而言之,

硬筆的書寫,主要是體現字的形體結構美。因此在硬筆書寫的學習上面,還是偏向於筆畫、偏旁部首以及間架結構的學習。在書寫過程中的輕重問題,其實書寫工具的不同,書寫者在經過一個較短的時間,就可以進行自我調節。當然,有一個前提就是握筆姿勢需要正確。


書法有云


在行筆過程中無論你是中鋒也好,側鋒也罷,要去感悟前輩書家的運筆節奏,徐疾輕重,其實也就是節奏上的問題!一點一畫總關情,在用墨上要提一點,在沾筆時,毛筆首先要晾乾,但不能太過乾燥,接著我們看筆,從筆中間劃出一半,再從下面的一半接續分為三等,從筆尖往上依次為一二三分,通常我們寫顏真卿的要用到三分,歐陽詢的最多不過二分,褚遂良的不過一分,關鍵就是你能不能準確把握這個中鋒的法度來運筆,你如果是初學書法的朋友,先學一段時間篆書,把中鋒練好,初學者站著寫十五釐米左右的字最好,一來練筆力,二來學習從整體上把握字形的能力,三來鍛鍊腕和肘的協調能力。還有,你學楷書最好結合行書來學習,多讀帖,特別是二王的,提頓很明顯,還有就是起,承,轉,合。萬法皆從帖中來,讀帖要細心耐心專心,要意在點畫結構,意在神態法度


拾光齋


初學練字,下筆沒有輕重有以下幾點可以改進:把手臂的高度調整3個不同的點。

1、可以上下適當調整手臂的高度,懸腕練習線條,力度不變的情況下筆尖與紙面接觸均勻,線條粗細相對也均勻,線條看起來比較有質感。

2、手臂試著往上稍微抬起一個高度練習,可以看出筆尖與紙面接觸會少一些,線條也相對來說會細一些,這時候的力度還是不變,但是筆尖與紙面接觸少,所以墨留在紙上會少一些,線條也會更細。

3、手臂的高度試著比第一次均勻線條高度還要低一些,這樣在力度不變的情況下,筆尖與紙面的接觸面積就更大了,線條自然會更粗一些。

通過上面三種調整手臂高度的方法可以練習出3種粗細不一樣的線條,長期堅持練習,線條粗細的變化就會隨著力度的變化而改變,力度有輕重變化,線條才有粗細變化,這樣的線條才更有節奏感,有變化在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