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有时太多的爱,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


“爱”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有时太多的爱,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

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孩子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西雅图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被人推荐到图书馆帮忙。图书馆管理员给他讲解图书的分类法,告诉他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归还图书馆的放错了位置的书放回原处。盖茨听完后问:“工作的时候,是像侦探一样吗?”管理员说 “那当然。”然后,小盖茨就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

“小侦探”这个角色让他兴奋不已,每当从一堆书里发现要找的目标时,他都会发出一阵胜利的欢呼。他干得越来越熟练,不久便请求担任正式图书管理员。好景不长,几个星期后,盖茨搬家了,也转学了。但是没过多久,盖茨又回来了,因为新学校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盖茨的父母为满足儿子做“小侦探”的愿望,又把他转回来上学了,由父亲开车接送他。盖茨自己也坚定地说:“如果爸爸不带我,我也会走着来上学的。”

“爱”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有时太多的爱,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

可见,“小侦探”这个“社会角色”激发了小比尔·盖茨多么浓厚的兴趣。正是这种角色扮演,使他长大之后,将枯燥的工作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而且做得有滋有味。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邀请一些不懂礼貌的孩子去参加一个不平常的晚餐。在晚餐中,他们竟然一反常态,在文雅气氛的熏陶下,意识到自己是有教养的“来宾”角色,并按这种社会角色来约束自己,很快变得有礼貌了。

这个实验表明,如果赋予孩子适当的角色,而且当他对角色有所领会和理解时,孩子就容易按照角色的规范来要求自己,从而在个性心理或行为上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角色效应”。

角色效应的形成首先开始于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现在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偏差,老师往往用“好学生学习好”“坏学生成绩差”来评断孩子,这使得他们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对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不能够正确认知和评价。他们会觉得自己学习差就一无是处,会厌烦自己的“角色”,而那些“好学生”则可能因此 而沾沾自喜,自我膨胀。在这种错误认知的基础上,他们开始了各自不同的行为, “坏学生”开始真正厌学,开始自暴自弃;好学生则只注重学习而忽略了自身全面发展。这种最初的错误期待导致了孩子认知行为的恶性循环。

案例中的小盖茨,受到的则是一种积极的“角色效应”的影响,他在扮演侦探这种“社会角色”时,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自我期望,再加上父母对这种角色的“认可”,使他不仅喜欢自己扮演的角色,而且体会到角色给他带来的乐趣。这种积极的认知和期待成为激励他行为的内在动力,甚至影响到他成长的每个阶段。

“爱”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有时太多的爱,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

理解孩子,填平无法沟通的“代沟”

最近程女士明显感觉到,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之间经常话说不到一块儿,两人之间的兴趣、爱好、观点也不太一样,甚至有时他们之间会因某些事情而发生剧烈冲突……所有的这一切,都预示着她与儿子之间已经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了。如何跨越代沟,化解母子之间的冲突,实现两人的有效沟通,成了程女士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代沟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同时又是一个生物学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父母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的角色,而误将自己的思想“顺理成章”地加到孩子身上。

充分理解两代人的差异是一个历史和生物过程,我们就能正确地处理代沟问题。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1. 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很明显的表现是双方谈不到一块儿。与跟老年人谈话相比,跟孩子们谈话似乎更需要一种类似天赋的才能,你必须会说孩子们的话, 懂得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甚至还要保持与孩子们一样的天真,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和观点。

在和孩子们交谈之前,你必须主动而自然地与孩子们接近。要真正与孩子们很好地相处,你还必须了解孩子们心理、生理上的特点,懂得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2. 尊重与理解

父母与孩子,作为两个不同的个体,最基本的就是平等,这样才能沟通,所以父母应放下自己的架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当成一个朋友,而不是把他们当成

“爱”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有时太多的爱,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

永远长不大、永远不懂事的小不点儿。父母应做到和孩子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孩子有发言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营造比较民主的家庭气氛,以缓和大人与孩子的紧张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试着抽时间与孩子聊聊天,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述,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理解他的情绪,给他自主决策的机会。这样,孩子也就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对父母讲自己的心里话。渐渐地,那条横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便会日益缩小。

3. 理智关爱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他们给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事无巨细都替孩子着想,恨不得一切包办代替。

可是,做父母的不知道,有时太多的爱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它会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而孩子为了甩掉这份爱,就可能对父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或尽量躲避父母所给予的爱。而且,这种毫无节制的爱,也是对孩子成长空间的一种限制, 将明显地扼杀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一句话,爱也会使孩子窒息。

因此,“爱”是需要讲究方法的。要做到理智地爱,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孩子的角色,尊重孩子,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在关爱中引导孩子成长。这样也有助于缩小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