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工作中被人揹後捅刀是智商問題嗎?


調動工作中被人揹後捅刀是智商問題嗎?

今天在兒童心理學書中閱讀到“3-6歲孩子的知覺發展最重要的變化是逐漸發展為獨立的、有相對穩定方向性的知覺”。

我的理解這句的意思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形成有意的、自覺意識的觀察。換個說法就是我作為個“小人兒”,從“沒心眼兒,沒心沒肺”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觀察你了。

看完這段文字時,字還是字,我還是我。

但接下來的一句我就被深深地觸動了,“觀察的理解性由‘只能看到孤立的事物或事物的表面現象’發展到‘能把握事物之間的關係’。”這句話和珍珠有關係嗎?太有了!

從小到大的學校教育一直強調理論聯繫實際,但幾十年的學校、生活、工作中的理論常常和實際脫節。有了生活體驗的實踐,反過頭來再看過往已經熟讀於心的文字,在某個時間、某個點就會豁然頓悟。

在我覺得很難的東西,沒想到3歲的孩子認知就開始向這方面發展了。怎麼說呢?看到自己在很多事情,特別是看人這方面特別“幼稚”和“可恨”。常常被人的偽裝所迷惑,就如上面寫到的“只能看到孤立的事物或事物的表面現象”,智商停滯在0-3歲。

在調動工作時,同行老白特別熱情,而且當時我很信任她,但也知道調動是個相對隱秘的事情,只和她講過。

一開始相對順利,在調動的關鍵時刻,突然出現了另一個有力的競爭者,這位競爭者是老白的同事。於是,我的調動就擱淺了起來,一年之後才調過去。

事情發生之後,自己反覆琢磨這件事情,仔細過濾其中的細節,卡在了一個點上,就是確定了是老白在中間搞的鬼,但是她為什麼這樣做?

翻來覆去,找不出理由。因為老白是有職務的,她並不看中我要去的崗位,而她和那位同事的關係之前一般,但是我發現她倆那段時間突然好得不行了。當時在心裡放了一個答案,可能是女人的嫉妒吧,但疑問也保存了下來。

直到自己上任新崗位的第二年,政府統一解決高級職稱的聘用問題,下達每個單位額定指標,我靈光一閃,想起老白捅刀的事情是否和此有關。果然,經此一查,老白慫恿她的同事調動,因為是那位同事的資歷比她老,擋在她職稱兌現的前面了。這次老白因為她的那位同事沒能聘上高級職稱,隨後兩人的關係就漸漸淡了下來。

這個事情給了我挺大的教訓,就是觀察不及深淺,對於事情之間的聯繫毫無察覺,不能很好地掌握社會交往的本質關係。

由於家庭關係簡單,家境殷實,生活閱歷淺。遇到利益,不太會去爭取,也很少去想辦法獲取,總覺得只要你做好了,條件具備了,順理成章的水到渠成。

但是你把周圍人看成和你一樣的人就很危險,人的心理很複雜,人的本性是非常真實的,在利益關係中,學會審時度勢的本事是非常有必要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生活在繼續,我和老白的關係也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