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長安稱帝后封17位“太原元謀功臣”,結局大不同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要想成就大業,身邊總要匯聚點幫手才好,李唐王朝的幾位便深知這個道理。

從太原起兵到李淵正式登基,短短時間,除了時勢的造就,更離不開一群文臣武將的出謀出力,李淵稱帝后,對輔助功臣逐一進行份封賞,其中就有十七人被稱為太原元謀功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中的幾位。

李淵長安稱帝后封17位“太原元謀功臣”,結局大不同

晉陽起兵

17太原元謀功臣:尚書令秦王李世民、尚書左僕射裴寂、納言劉文靜、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彠、驃騎將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

右屯衛大將軍竇琮

竇琮,唐酇國公竇軌的弟弟,隋末唐初的將領,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早年在隋朝為官,隋朝末年,因為觸犯法律而逃亡到太原歸附於李淵。最開始竇琮和李世民關係很不好,李世民便對他進行特別優待,漸漸的竇琮對李世民的疑心也就消除了。李淵在太原起兵時,竇琮參與謀劃並擔任統軍。而後李世民覺得竇琮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禮賢下士將竇琮接引到了自己的部下。後助劉文靜在潼關擊敗屈突通,又率兵攻下陝縣,佔領了太原倉。後隨李世民擊敗劉黑闥,此時已經因戰功被封為譙國公。

後來在獨孤武暗中歸降唐軍事件中,竇琮率兵接應猶豫不進,詒誤了這件事。被李淵革去了他的官職。

武德元年,李淵稱帝,因功赦免了竇琮的罪,並轉任官職右領軍大將軍。

武德二年,王世充在洛陽稱帝,李淵準備攻打洛陽,竇琮留守管理唐軍糧草。

武德三年,王世充派大將羅士信來攻打竇琮,竇琮卻勸說羅士信投降了唐軍。

武德四年,竇琮隨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竇琮官任晉州總管。

武德五年,竇琮隨李建成平定了劉黑闥,此時已經因戰功被封為譙國公。

後因病去世,諡號“敬”。

李淵長安稱帝后封17位“太原元謀功臣”,結局大不同

鴻臚卿劉世龍

劉世龍,稽胡族。唐朝開國功臣,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在晉陽任鄉長一職,經裴寂多次引薦給當時鎮守太原的李淵,後來歸順李淵。在李淵將起兵的時候,隋朝將領王威與高君雅都在懷疑李淵,劉世龍因探子回報知道了這件事,隨後馬上就告訴了李淵,王威與高君雅才被及時誅殺掉。因為這個功勞被封銀青光祿大夫。為發現參加晉陽起兵,從軍攻破長安。唐朝建立後,最後被封為葛國公。

貞觀初年,劉世龍已經升官到少府監,後來因坐罪被流放到嶺南。並被貶官,隨後在任職期間去世。

都水監趙文恪

趙文恪,最初為隋朝鷹揚府司馬。駐守太原。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在李淵太原起兵時,擔任右三統軍,助李淵起兵。武德二年,被封為新興郡公。

當時中原大地剛剛接受完戰亂洗禮,唐軍馬匹消耗嚴重,李當時淵正在想辦法和突厥議和趁機買點馬匹補充部隊消耗,但一直沒有什麼進展,便把趙文恪叫來,一起想辦法,後來在趙文恪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唐軍戰馬空缺的補充。

在劉武周進攻太原的時候,太原周邊的城池全部都被劉武周佔領了,只有浩州還被守將李仲文死死的守著,由於兵力不足,李元吉便派趙文恪帶領千人前去支援李仲文,但始終比不了劉武周的大軍。在太原快要被攻下時,趙文恪就棄城逃跑了,後來被大唐抓並賜死。

李淵長安稱帝后封17位“太原元謀功臣”,結局大不同

驃騎將軍張平高

張平高,隋末唐初的將領。最初為隋朝鷹揚府校尉,駐守太原。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在李淵還沒有起兵的時候,作為鎮守太原的李淵,和張平高的關係也算很好。

隋朝末年,隋煬帝離開長安前往江南巡。趁這個機會,,劉文靜和裴寂開始謀劃助李淵起兵推翻隋朝的計劃,張平高也參與了這件事。

在李淵太原起兵時,任張平高為軍首,後因助李淵起兵有功加上逐漸累積的戰功,被封為蕭國公。

貞觀初,張平高被調離長安,出任陝西宜川刺史。不久,張平高因妖言事件牽連獲罪,被免了官職,僅僅以光祿大夫的官職名回鄉養老。後來病死在家裡。張平高死後,李世民又追封他為羅國公。

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

許世緒,隋末唐初的將領。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最初在隋朝做鷹揚府司馬,起事前,曾經也加入勸說李淵起兵反隋的隊伍。起兵後,李淵任命他為右一府司馬。多次授官後任蔡州刺史、真定郡公,後去世。弟弟許洛仁,也跟隨唐高祖李淵在晉陽起兵,官至冠軍大將軍。

許世緒知道隋朝快要滅亡了,勸說李淵何不趁天下大亂起兵反隋自己開創一番事業,李淵覺得許世緒是個才華出眾的人,因此親近器重他。

在李淵太原起兵時,任許世緒為右一府司馬,多次授官後任真定郡公,後來去世。

李淵長安稱帝后封17位“太原元謀功臣”,結局大不同

驃騎將軍李思行

李思行,在太原避仇。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李淵在起兵之前,派李思行前往長安打探消息,看下有沒有什麼風吹草動。打探回來後,各路消息說的頭頭是道,十分對李淵的胃口,被授為左三統軍。

和李淵起兵後,隨軍擊破宋老生,平定長安,隨後被封為驃騎將軍。手握免死金券。

武德年間,擔任齊王李元吉府上的護軍,玄武門之變後,逃跑後被抓回長安,因免死金券赦免了李思行。

李思行官至樂安郡公。永徽初年去世,諡號襄。

驃騎將軍李高遷

李高遷,隋末唐初的將領,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做客遊歷來到太原,結交李淵後,李淵經常和他形影不離。在抓高君雅、王威的時候立了功,被授右三統軍。李淵起兵後,隨軍攻克霍邑,平定長安,因為累積了很多戰功,升官為左武衛大將軍,封江夏郡公。

武德初年,突厥寇馬邑,朔州守將高滿政因突厥攻打請求支援,李高遷帶兵前去支援,在突厥氣勢最旺的時候依舊打敗突厥。因為這個功勞封為陵州刺史。

永徽五年去世,贈梁州都督,官至陵州刺史。

雖然17人同為“太原元謀功臣”,但也可以看出同功不同命,導致這個結果的還是他們“自己的心”,有的能寵辱不驚,而有的則居功自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