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突然對生活感到無力和挫敗的時候嗎,甚至欲哭無淚?

我微笑換你好心情


剛剛經歷過一場人生大劫難。

今年3.13日,92歲的父親忽然無徵兆的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相濡以沫74年的我的母親。我們的天塌了。

接到家弟電話的那一刻,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晴天霹靂、什麼是當頭一棒。

收拾行李時雙手禁不住地顫抖,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應該帶些什麼,雙腿軟軟地像踩在棉花上一樣,那種雖然牙關緊咬卻渾身癱軟的無力感無法擺脫。

之前也聽朋友說過類似的感覺,但,親臨其境永遠比隔岸觀火要來得真實真切。

走在路上,眼淚撲簌簌得禁也雙流。平時那麼注重形象的一個人,就這樣涕淚交加、抽抽噎噎地獨自捲縮在車廂一隅,感覺四周空氣壓抑、渾身冰涼,這種無力感無法揮去。

回到家中,看著直挺挺躺在那裡的父親的遺體,摸一摸硬冰冰的,那種強烈地想叫醒他、溫暖他卻迴天無力的心痛,無法表達。

當眼看著父親的靈車遠去,卻抓不住、留不下的無力感,無法自拔。

看著傷心欲絕的94歲老母親,聽著她老人家一遍遍的自言自語,那種疼在心裡,卻無合適言語勸慰,只能陪著流淚的無力感,無法掙脫。

嗚呼!最是無用是此時,最是無力在此刻。

然而,逝者逝矣,生者猶存。父親頭七已過,唯願父親安息、母親安康,姐弟安然🙏🙏🙏


羽中健爾


希望願意看的人就當個故事看看,如果能有一些感悟,那我三生有幸!

洋洋灑灑三十年,一聲抱歉當訣別,縹縹緲緲這一路,半是惆悵半為怨。

我沒逃脫“悲哀,是從借錢開始的”這句話,畢業剛參加工作,月薪兩千,沒做兩年,奉子成婚,因為家裡窮,我開始套上了信用卡,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卡奴和房奴,好在婚後換了一份工作,月薪六七千,還信用卡還房貸,幾乎所剩無幾,倒也勉強可以維持。時也,命也,運也,沒想到一年之後公司倒閉清算,斷了收入來源,找工作一時半會也沒找到合適的,於是我有了創業的念頭,說白了,其實是想拼一把想著賺點錢把自己那點帳還掉,於是拿著老婆的一些積蓄,開了一家裝修公司,小公司沒有好的人脈,沒有錢做廣告,全靠一些朋友幫忙推薦,一兩個月不開單都是常態,再加上競爭激烈,利潤很薄,壓根沒有閒錢去還信用卡和房貸,悲劇就從這開始了。

我接觸了網貸,從借唄到微粒貸再到一些小網貸,在人前一副還不錯的樣子,背後卻沒有考慮到後果,畢竟家裡需要錢開銷,大約是過了一年左右,公司虧損,網貸整治,我突然發現借不到錢了,我開始慌了,想想家人,我不敢坦白,網貸仔細一算,竟然已經欠了十幾萬,每個月將近兩萬的還款,還不算信用卡,我想我的信用已經花了,前前後後二十幾萬,我怎麼還,幾乎每天都是還款日,我開始失眠,抑鬱了。

沒過多久,我爺爺摔了一跤,躺了一個月,再也沒爬起來,家裡沒錢,可事情不能不辦,於是我硬著頭皮試了無數個網貸,終於湊了一萬塊錢給了我爸媽,我不想他們擔心,想自己承擔下去,公司是開不下去了,借的錢也還不上了,我爺爺的事情過後沒幾天,我跟家裡坦白了,這一坦白,又是一個悲劇開始了。

我沒敢全部坦白,因為我知道我欠的錢對我家來說是多大的負擔,我爸媽問我借了多少,我害怕了,於是我只說了十五萬,他們沒有怪我,於是拿著僅有的房子二次抵押了十五萬給了我,而後果就是我老婆不同意,為這事要離婚,我知道對不起她,在我爸媽的再三勸說下,她同意不離婚,但是不會承擔我的任何債務,同時我也為我這次的荒唐又嚐到了苦果。

我一邊要還十五萬借款的分期,一邊還有十多萬的信用卡和網貸,暫時又沒找到工作,於是我又開始繼續借網貸,拆東牆補西牆,依然失眠,煎熬著,我不敢再坦白同時也為自己之前沒有全部坦白的行為後悔不已,每天渾渾噩噩,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可自己的經驗無法勝任,於是我抑鬱,我想解脫,我想結束這痛苦的生活。

我愛我的家人,愛我的孩子,也不願再拖累他們。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可以引以為戒,好好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深久小巷


剛聽到一個令人惋惜的真實的事情,一個89年的年輕小夥自殺身亡,就發生在我們鎮上。聽說小夥子是家裡的獨生子,家裡條件也不差,至今未婚性格有點內向。不知道是這次疫情在家待的時間太長還是什麼原因,小夥子就這樣無情的離開了人事,離開了最愛他的父母。在他消失的時間裡,他的父母發了瘋似的到處尋找,終於在鄉下老家找到了小夥子開的車,推開家門,小夥子已經沒有了呼吸和心跳,老父親痛哭流涕,母親當場暈倒。

多麼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了,誰都不知道他究竟為何想不開,要知道現在正是疫情期,很多人為了活命,為了躲避疫情紛紛花高價買機票回國,歷經千辛萬苦。或許是對生活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吧,不然誰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呢?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充滿坎坷和挫折的,人活著就是被各種煩惱纏繞。當你對生活感到無力時,千萬記著人只要活著總有希望,不要輕言放棄,更不能迷失自我,願每一個人都能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快樂,尋找幸福。


小陽姐生活錄


我曾很多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非常的無助,為什麼滿世界那麼多人,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幫助我,欲哭無淚,感覺到非常的無力和挫敗!

我生我女兒的時候,第一次感覺那麼痛苦,但是我挺過來了。因為我知道老公在外面等著。

我坐月子的時候,第一次和婆婆朝夕相處,婆婆是屬於那種非常有主見的人,我那個時候什麼主見都沒有,可能是我老公把我寵壞了。

但是我婆婆就不會寵我。我是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坐月子,但是她不是。她做事麻利的很,看不過去才會過來搭把手。

我做的不太好,她還會嘴巴碎,讓人很傷心。我老公那個時候忙著工作,他以為有他媽照顧著,一切都妥妥當當。

而我那個時候是最敏感,最無助的時候。我當時對生活感到非常挫敗,感覺簡直是活受罪,每次都欲哭無淚,而蠢笨的老公一點幫不了。

後來經歷類似的事情多了,自己就慢慢看通透,看明白多了,除了生死,沒什麼大不了。

正如豐子愷所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我若不勇敢,誰替我堅強。每一個人的成長和蛻變都得靠每一個人自己的努力。



Diana聊心理



農村新野人


突然面對生活變故,感到無力挫敗,欲哭無淚都不算什麼,可怕的是心理的崩潰,萬戀俱灰,陷入自怨自艾、自我悲嘆的情緒裡無法自拔。每天愁雲慘霧的日子不光讓自己頹廢,把煩惱悲傷傳遞給身邊的人,只會讓自己境況更為糟糕。

人生是場漫長的馬拉松,跑馬拉松最重要的不是起步的速度,而是看誰耐受長久,身處逆境,要學會忍耐,一個人的成就是由血汗、辛苦、忍耐、不斷學習匯點滴累積而成。松柏受寒霜方能長青,紅梅經冰雪才吐芬芳。

把挫折當成學習的考試,克服恐懼、懶惰、固執、安逸,自立信心,自我激勵。

拳王阿里說過:“當你精疲力竭,馬上就要跌倒,再戰一回合,當你被打得鼻青臉腫,甚至希望對手將你打暈,此時此刻,再戰一回合”

求人不如求己,人的成長往往是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自學,思想與時俱進智慧增容!自律,待人以誠嚴於律己克己復仁!自信,重新定位建立自信!自進,厚積薄發奮力前行!所有這些離不開一個“自”字,真正的力量靠自我激勵勇敢向前再向前!!!





頌章紅紅



田納西華爾茲w123



鵬騰建築勞務


面對生活的挫敗感和無力感有下面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痛苦悔恨。

當挫折來臨,使處於此類心境的人痛苦不堪,悔恨莫及,並在挫折中無法自拔。這是因為其心靈深處,已經形成了非常強大的負面的心靈扳機,時刻傳遞出反面信號。現實生活中有大量的人罹患抑鬱症,對一件事情耿耿於懷很長時間,甚至悲觀厭世,都是因為其處於挫折來臨時的第一階段。

要想擺脫這個階段,需要對自己認真的思考,既然事實已經發生,究竟如何應對才能使事情好轉。將觀察事件的焦點“從看過去”放到“看未來”,把思維模式中的“為什麼會這樣子”,轉變為成“做什麼才能有一個新樣子”。

第二階段是逃避現實。

雖然已經從極度痛苦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但是因為其對該挫折事件的體驗帶來了非常大的挫敗感,使之不敢面對生活中的各項挑戰,失去自信,無法擔當,遇到事情只想逃避,推託,擔心自己再次面對失敗,對未來產生恐懼,一蹶不振,就是形容人們無法面對現實,一直逃避,使得此類人只能活在幻想與假設之中,再無出頭之日。

要想度過此階段,其觀察事件的焦點,已從“我沒有什麼(信心、鬥志)”,轉變成“我擁有什麼(經驗、反敗為勝的機會)”;其思維模式已從“挫折失敗給我帶來的創傷”轉變為“挫折失敗給我帶來的啟發”,以此自我激勵,重新面對生活。

第三階段是反思總結。

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已經可以面對該事件, 能夠從挫折中走出來,進行反思總結。其觀察問題的焦點已經從“問題是障礙”轉變成“問題是鑰匙", 藉由一個一個問題尋找到成功的答案。

其思維模式要從“我要失敗了嗎”?轉換成“我靠什麼成功?”。從而在腦海中生髮智慧。由此把過往經歷中的挫敗還原為具體的問題,並藉此思考問題並發現問題的核心矛盾;並由此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四個階段是再度向前。

通過認真思考並找到解決辦法之後,鼓起了真正的勇氣與鬥志,信心滿滿,再次的向夢想出發。其觀察事物的焦點從"現在怎麼幹(思考狀態)",轉變為“立刻要去幹(行動狀態)”,由此爭分奪秒,按照第三階段總結出來的解決方案堅定執行,發起通向目標的又一次衝鋒;其思維模式從"我行不行(自我懷疑)”轉換為"這樣做一定行(聚焦方法)"。

綜上,通過挫折反應圈的思維轉化,將無意識中的“回望過去、我沒有什麼,是障礙、現在怎麼幹”,逐一清除,轉換到“展望未來、我擁有什麼、機遇、立刻就去幹”;將思維模式中的“為什麼這樣子、挫折的創傷、我要失敗了嗎、猶豫不決”的探詢階段進化到“怎麼做、挫折帶來的啟發、我靠什麼成功、殺伐果斷”的行動階段;由此讓人從痛苦走向愉悅,從逃避走向面對,從迷思走向智慧,從脆弱走向堅強,至終獲得真正的智慧與能量,輕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挫折不再是人生弱者愈弱的絆腳石,而是強者自強、通向成功的墊腳石。


小惠的勵志分享


拍拍塵土,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