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界別活動組---白雲鄂博礦區礦產資源及稀土產業調研報告

第五界別活動組---白雲鄂博礦區礦產資源及稀土產業調研報告

為充分利用白雲鄂博礦產資源,加大稀土、螢石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白雲礦區礦產資源相關情況進行了調研,基本情況如下:

一、白雲鄂博礦產資源情況

白雲鄂博礦是一座世界罕見的多金屬共生礦床,分佈在東西長18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總面積4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現已探明礦體內蘊藏著175種礦物,70多種元素,其中,稀土儲量約為1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38%左右,佔全國儲量的80%左右;礦物種類主要有鐵、鈮和稀土礦物,此外,還蘊藏著銅、石英石、瑩石、磷灰石、軟錳礦等多種礦物,被譽為“稀土之鄉”,是包鋼的原料輸出基地。經過近60餘年的開採堆存,現有東、南、西、北寬溝排土場四座,目前總排巖量超8億餘噸,稀土白雲岩、富鉀板岩、混合巖均實現分類堆存。一直以來,白雲鄂博礦資源利用採用的是“以鐵為主,兼顧稀土”的開發方針,以開採和冶選鐵礦石為主,綜合回收部分稀土資源,稀土總回收率約為10%,因此尾礦中富含寶貴的稀土、鈮、鈧等有價元素。

二、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現狀

多年來,包頭市依託白雲鄂博豐富的礦產資源,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全市形成了一批涉及領域廣闊、有一定競爭能力的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應用產品等企業,先後在稀土選礦、冶煉、分離、新材料及應用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稀土研發、生產、加工和應用基地。隨著全市稀土產業集聚和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行業龍頭企業、國內外知名稀土企業紛紛投資建廠,集群效應逐步顯現,成為自治區承接國內外稀土中高端項目轉移的重要基地。

白雲鄂博礦區作為包鋼稀土原料輸出基地,近年來,不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大力氣逐步改變“挖土(稀土)賣土”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積極承接包鋼產業轉移,包鋼公司投資建設的年處理600萬噸氧化礦系列選礦生產線選鐵、稀土、螢石等生產線逐步全線貫通,稀土生產線在成熟工藝帶動下,設計年產25萬噸的生產能力趨於滿負荷生產;螢石生產線全線運轉,生產工藝逐步調優,品位穩定在95%左右。為承接稀土、氟化工等產業轉移及礦產資源上下游產業在原料供給、服務配套、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推進白雲鄂博礦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白雲鄂博礦區積極打造白雲鄂博礦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園,2017年獲得市政府批准,園區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約為3.5平方公里,園區內現有白雲鄂博鐵礦、包鋼集團寶山礦業公司、包頭市沃爾特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三家冶選企業。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研發新產品,實現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白雲礦區與內蒙古科技大學合作建設的白雲鄂博礦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聯合研究院(工程中心)一期項目投入運營,研發的“利用超導設備從尾礦中提高冶選螢石精礦品位”技術開始中試,將逐步推動稀土、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實現綠色發展。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原料供給受限,項目落地難。稀土原料屬於國家戰略保護資源,一直以來受國家政策影響,全部由包鋼集團統一管理和調配,目前所生產的稀土精粉全部由北方稀土公司進行統一收購,在進行資源配置。所以我區在引進相關項目中,由於原料供給受限,導致礦產資源生產、加工等項目很難落地。

二是缺少上游前端產業的轉移。白雲鄂博礦區已經具備了承載稀土冶煉、分離等加工產業和進行技術研發的條件。但是缺少稀土冶煉分離加工等上游前端產業向白雲鄂博礦區原材料基地的轉移。

三是工業園區承載能力薄弱。白雲鄂博礦區園區發展滯後,導致在資金和政策爭取、產業佈局、產業集聚發展、科技研發、產業鏈條延伸等方面受到諸多制約。現有園區無法滿足大型工業企業發展需求,目前包鋼寶山礦業公司螢石生產線趨於穩定,白雲鄂博礦區以具備發展氟化工產業基礎,目前已與氟化工企業達成投資合作意向,但受行業政策等因素影響,項目落地難度較大,推進過程較為緩慢。

四、相關建議

一是通過與包鋼對接帶動礦產資源生產、加工等項目落地。為實現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議市委、市政府加強與包鋼集團協調力度,支持民營企業與包鋼公司合作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參與稀土產業領域的研發與項目的投資。

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企地融合發展。白雲鄂博礦區已經具備了承載稀土冶煉、分離等加工產業和進行技術研發的條件。建議將白雲鄂博礦區納入全市稀土產業發展規劃,並按照差異化發展、就地轉化的思路,將稀土冶煉分離加工等上游前端產業向白雲鄂博礦區原材料基地轉移,並給予地方及入駐企業一定的政策支持,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逐步形成合理開發、有序生產、高效利用、技術先進、集約發展的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格局。

三是加強協調配合,推動項目建設進程。建議市委、市政府加大對白雲鄂博發展螢石氟化工項目支持力度,為項目落地建設及生產運營提供要素保障。在積極發展氟化工及相關上下游產業及配套項目的同時,充分發揮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圍繞富鉀板岩、鈮鈧等資源積極引進企業與包鋼共同發展相關產業,延伸產業鏈條。

四是加強企地融合,推動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大力推進企地融合發展,有效開發白雲鄂博共伴生礦和包鋼尾礦庫尾礦資源綠色高效綜合利用,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度,逐步向科技化、智能化發展,逐步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精深加工、就地轉化水平和技術開發能力,帶動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章轉自網絡,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內容僅供參考。如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