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巨擘 晏子:諫臣賢相


思想巨擘 晏子:諫臣賢相


晏子(前578—前500),名嬰,字仲,諡平。春秋後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以機智善辯著稱,曾經輔佐齊國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叫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不從,說道:“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入城吧?”楚國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的使臣各有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出使賢明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遣出使無能的國家,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楚王請晏子喝酒,兩個公差綁著一個犯人前來覲見。楚王問道:“被綁著的人來自哪兒?”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嗎?”晏子回答道:“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恐怕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嗎?”楚王苦笑著說:“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思想巨擘 晏子:諫臣賢相


晏子治東阿


齊景公繼位之初,晏子被派去治理東阿邊陲。不曾想,晏子到東阿三年後,竟名聲很壞。齊景公召晏子回來訓責:“寡人以為以先生的才能,治理東阿不在話下可如今東阿卻亂得不像樣,你回去好好反省一番,寡人要大大地責罰先生!”晏子見齊景公大為不悅,作禮謝罪道:“晏嬰知道自己的過錯了,請再給臣一個治理東阿的機會。”齊景公答應了。

過了三年,果然,晏子在朝中的名頭十分響亮。齊景公非常歡喜,向晏子致賀:“先生將東阿治理得真好啊!”並欲獎賞晏子。然而,晏子卻謝絕道:“臣從前治理東阿,不聽從私人請託,不接受財物送禮,水澤池塘的魚,全用來使貧苦百姓受利。那個時候,百姓沒有捱餓,可是國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東阿,聽從私人請託,接受財物送禮,賦稅加倍徵收,卻少上交給國庫,用花言巧語和錢財討好近臣,水澤池塘的魚,交給權貴人家。這時候,捱餓的百姓已超過半數了,國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賀我。臣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東阿了,希望您能讓我告老還鄉。”於是,晏子向齊景公鄭重地拜了兩拜,準備離去。

齊景公聽後頗為震驚,連忙起身說:“先生您就勉力再治理東阿吧寡人不再幹預了

。”


晏子逐高繚


晏子輔佐齊王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繚的,為官三年,從沒做過什麼錯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卻把高繚給免職了。

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覺得晏子這樣做未免不合情理,於是,他們勸阻晏子。有的說:“高繚侍奉先生三年,對先生向來都是言聽計從,並沒出過什麼差錯呀。”有的說:“按常理,高繚做滿三年,又沒有過錯,先生理當給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麼反而把他辭掉呢?這好像說不過去吧!”

晏子對左右勸阻的人說:“我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料,必須用規矩來定方圓,要用斧子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應像這些規、矩、斧子、刨子,幫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便我更好地幫齊王治國。可是高繚和我一起做事已經整3年了,對於我的缺點、過錯,從來沒提出過任何批評意見,也沒做過任何糾正。我並非聖賢,平時工作中難免有失誤,可是高繚只是一味順從我、稱讚我,這對我更好地為齊王工作又有什麼好處呢?非但沒有,反而有害。所以我決定辭退高繚,原因就正是你們所說的高繚無過’。”

思想巨擘 晏子:諫臣賢相

二桃殺三士

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然後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兩位;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晏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