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育兒觀念不一致,他當著孩子的面指責我沒有看好孩子,我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龍波基尼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之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照顧孩子那麼累,難免會有疏忽,再被人指責,內心的委屈可想而知!

兩個男孩,一個5歲,一個2歲。大孩子好一些,2歲的那個,模仿哥哥的行為,爬上爬下,不小心摔倒了,磕破了皮膚,有些心疼。我本身也很心疼,看他甩手掌櫃的樣,再被指責,真想反擊一場,但是不想在孩子面前吵架。我冷靜的告訴他:“先把孩子傷口處理下!”

等到晚上休息時,我告訴他:“今天孩子受傷了我們都很心疼,也特別自責。以後我們都細心些。尤其嘟嘟,才2歲,特別調皮。孩子出了問題,首先解決。如果我們對方有做的不對的,私下裡解決,最好不當孩子面爭吵或者相互指責,小孩子很敏感,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你說呢?”

再有,媽媽和爸爸的育兒觀念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畢竟受過的教育,家庭環境都不一樣,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兩片一樣的樹葉呢?但是兩個人走到一起並組成了家庭,這不是一時,是一輩子。所以有問題就要解決。我是和他溝通好:“我和孩子們接觸的多些,為了帶好他們,也每天閱讀育兒方面的書籍。我們的初心都是一樣的,好的地方我們相互借鑑,不對的地方互相監督!孩子成才,我們做父母的以後也輕鬆!”

有的時候我也會反思,人無完人,他說的不一定錯,我做的也不一定對。兩個人好好溝通,再想辦法提升自己,進而影響對方,把孩子教育成才!



倆娃媽日常


我是一名9歲孩子的媽媽,家裡我基本起到教育主要負責人的作用,題主所說的育兒觀念不一致,被當面的指責的情況很少但也有。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給到題主以及進來的各位父母一些有意義的建議。

夫妻育兒管觀念不同,這是普遍情況

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觀念完全相同的人。幾乎所有家庭其實都會面臨育兒觀念不同的問題,只是程度不同。

我和孩子爸爸在周邊朋友中,算很好的了。他基本聽我的,但也還是有意見不同的時候。

所以,我們首先要摒棄完美的追求,允許部分不同意見的存在。

忌:當孩子面吵架

當孩子爸爸指責你的教育方式時,心裡肯定非常難受的。被孩子和丈夫逼成的虎媽們,在這個時候都不願意做溫順的綿羊,想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心裡除了難受,更多的是怒火,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但是,千萬不要當孩子面和丈夫吵架。

孩子太小,看到大人撕扯,聽到大人吼叫,我想,不亞於我們看到兩頭老虎當我們面吼叫、撕扯。

不是我們懦弱,為了孩子,忍氣吞聲,只是一時的。

給自己一個情緒發洩的渠道

很多媽媽們是情緒動物,實在需要發洩的話,可以把孩子支開,讓他去朋友家玩。和丈夫好好理論一番。

或者自己藉口離開家,找閨蜜們去吐槽一番。

或者自己去看場電影,去跑跑步。

或者,自己去樓下走走,這總是都可以做到的。

有情緒就需要發洩,就這麼忍著的話,下次我們自己會忍不住翻舊賬。

這一點,我覺得真的特別重要。所以我一直、總是忍不住在各種渠道建議媽媽們要有自己的互助群體。

我自己就有這麼一個群體,很多時候,寧願和閨蜜在一起,閨蜜才是聊天好手。

有機會的話,我來搞個直播,媽媽們可以來一起聊聊育兒,吐槽下孩子老公。

適當放手,讓老公管孩子

媽媽們總是自覺地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但我們也都是在慢慢學習如何做媽媽的。俗話說:多做多錯,不做不錯。

爸爸帶孩子的好處非常多,這裡就不囉嗦了。

實際是,爸爸的花式帶娃總無法讓媽媽們放心,於是又把帶娃的重任自己給攬了過來。

偶爾給個週末,自己和姐妹群體出去瀟灑,孩子交給老公。

讓老公理解帶娃的辛苦,另外千萬不要忘記檢查老公的作業,難道他就能得100分?

當發現老公帶娃的明顯錯誤時,想想我們希望對方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怎麼對待他。

晚上,不要忘記了,提醒老公:我今天給足了你面子吧,想想上次你怎麼對我的?

給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支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想改造一個大人,難。你直接跟他講什麼是對的,他根本不會聽。

所以,我們要給我們的教育方式找到各種支撐,或者是看書時的理論支持,或者是專家的視頻解說等等,平時多給老公轟炸,在他面前樹立專業形象。

當然,我們自己也要學會反思,我們的也不一定對。當老公提出不同教育方式時,如果他說的有理,咱們還是要虛心接受。


我是 ,關注家庭教育的高校教師,我會持續輸出育兒知識與經驗,歡迎點贊、轉發、關注!


開睿媽媽


最怕的就是,爸爸是個甩手掌櫃,時不時的還出來指導兩句。

我有個朋友,老公在外地,一年也回來不了幾次。每次回來時,孩子也不怎麼管。

你做好飯,他不吃,你帶著孩子剛吃完,他就開始下方便麵了。

最可氣的是,他還說:你看你也不上班,孩子都沒教好。

我朋友當時就炸毛了,你行你上啊。

結果他老公很不不接茬,說:我上班累了,我休息去了。

  • 你看,不管你怎麼做,也不管你做的好不好,總能有人對你指指點點,和老公育兒觀念不一致的情況也用能發生,關鍵是你怎麼處理更恰當。
  • 和老公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如果有爭議,私下裡商量好解決辦法。
  • 如果私下解決不了,換他來管孩子,同時也要做到,媽媽也不插手管孩子的事。
  • 可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對孩子既有威懾又有情緒宣洩的出口。

趣說小學生


每個人從小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受到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樣,兩個不同的家庭組合在一起,難免在育兒觀念上有所不同。

即使兩個人的育兒觀念再不一致,我覺得也不應該當面指責,一則影響了和諧的家庭氛圍,二則影響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在我們家裡,我一直強調我教育孩子的時候,任何人不準插嘴。同樣爺爺奶奶爸爸教育的時候我也從來不會插嘴。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像個大人一樣思考,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家子人你一句我一句,若是都是在教訓孩子,會讓他產生牴觸心裡,也會懷疑家人對他的愛,久而久之會造就孩子心裡的不安;同樣如果爸爸媽媽嚴肅教訓而爺爺奶奶又插嘴阻攔,那會助長了孩子的囂張跋扈的性子,有問題不會自己反省,因為他知道會有人給他撐腰。

有任何育兒問題,夫妻之間都應該私下解決,一定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這樣非但教育不好孩子,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兩個人的感情。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拆臺不插嘴即是對孩子的良性教育,同時也是家庭中各成員的相互尊重。


羅羅羅羅羅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兩個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孩子爸爸更不應該指責媽媽。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愛。其實,夫妻倆育兒觀念不一樣很正常。因為我們都是從兩個不同的家庭來,有著不一樣的家庭環境。夫妻倆應該有事一起商量,不應該互相指責。孩子是兩個人的,都有責任!

最新聽到的一個新名詞“詐屍式育兒”。什麼意思呢,就是是說那些不想做事,卻酷愛刷存在感的豬隊友,在育兒過程中不但不參與,反而在你崩潰的時候挑出來挑毛病,拆臺,拖後腿,站在上帝視角說風涼話。

這個“詐屍式育兒”,讓我太深有感觸了。我是一個新手的全職媽媽,因為希望更好的照顧寶寶,平時照顧孩子之餘,會翻翻書,看看手機上的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我跟公公婆婆一起住,平時育兒觀念跟他們都太不一致。老公完全屬於“詐屍式育兒”,平時忙基本不管寶寶,閒著的時候抓緊玩會手機。心情好的時候來抱抱寶寶,就會嫌這嫌那,嫌照顧不好,嫌寶寶不聽話。 我能碰到這種情況,估計都是氣炸瞭然後跳起來跟他大吵,說好多話來證明自己的專業性,證明對方的無知。心裡默默罵道:“平時有空玩遊戲,不能多看看育兒的視頻,那麼顯而易見的道理都不知道,你都知道什麼啊,就會瞎搗亂!”親愛的各位寶媽,這麼做完全是給自己添堵呢,你說再多的正確的理論,對他來說都是廢話,不僅一句聽不進去,還會覺得你瞎講究!你的一句“什麼都不懂還有臉說”,正中他意,他正好可以以這個理由當撒手掌櫃。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適當的裝傻。你剛才說的對,我真是個失敗的媽媽,連個孩子都搞不定,我就是忍不住去慣孩子,我就是忍不住焦慮他吃飯,我就是忍不住和他發脾氣,我也不想這樣子啊,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啊。注意,這一切都是套路,咱們內心強大哈,不要真的認為自己很差勁。

我們還可以求助。注意,求助一定要顯得無比真誠,千萬不要有一絲一毫的“看你的好戲”那種嘲諷,要有真心實意的請求他的幫助的感覺。不要覺得自己掉價,這表面上是求助,實則是讓娃爹為自己說的話買單。如果娃爹有自知之明,他會馬上知難而退:啊!我說說而已,我哪兒懂啊,你管的挺好的挺好的。

最後,如果還不管用,就直接甩包吧,放手讓他管,你出去玩會。回來的時候就算髮現娃爹管的不好,也別多說,確認一下“被娃搞崩潰的”眼神兒即可。不用幾次他就會明白你的苦處,你們很快就變成一個戰線的革命同志了。

帶娃之路不易,寶媽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不必什麼事都自己硬扛。要讓爸爸參與進來。必要的時候,放一放手吧!


小太陽辰辰媽


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首先,你要跟老公表明,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需要夫妻統一戰線,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1)如果父親當孩子的面指責母親,孩子長大後不會尊重母親的,如果家裡母親是唯一的女性的話,孩子長大後甚至會不尊重女性。

(2)夫妻教育孩子,如果有不同想法,可以私下裡溝通,統一好解決方法後再當著孩子執行。

(3)如果夫妻教育孩子上,有一方在教育孩子指出孩子的問題,另一個幫著孩子說話,孩子會覺得做錯事也沒關係,反正有人向著我說話,沒必要改正錯誤。那麼孩子以後很可能就很難管教,孩子大了之後會很任性,對於孩子性格的培養都是無利的。



90新生日記


您好,我是彬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教育孩子夫妻倆要統一戰線,統一意見。

就算偶爾有不同看法,也要統一以後再實行。

否則,可能對孩子有不良影響:

一,降低父母威信。

在孩子面前爭執,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懷疑,從而降低父母的威信,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造就“兩面派”的孩子。

面對父母的不同意見,孩子會無所適從。

長此以往,孩子容易養成誰的意見對自己有利就聽誰的。

甚至嚴重的,還會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個樣,媽媽面前又是另一個樣。

三,影響孩子的是非觀。

孩子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學會判斷是非的,從周圍的人和事中學會判斷,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也是接觸最多的。

當父母有不同意見時產生爭執、甚至爭吵,孩子往往會不知所措,長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觀會變得模糊不清。

四,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爭執,甚至爭吵,家庭氛圍會變得緊張,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會感到惶恐不安,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孩子慢慢會變得謹小慎微,逐漸失去孩子的天性,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觀其危害,那麼該如何應對育兒觀念不一致呢?

一,不同意另一半的育兒方式方法的時候,切記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提出來,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

二,可以等另一半教育完以後,到私下裡跟對方說一下自己的不同看法。

兩人討論之後,統一一下意見即可。

三,不要賭氣,不要對方不教,你一生氣你也放任孩子不管,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

四,夫妻倆可以多看些育兒方面的文章和書籍,兩人互相交流學習。

比如最近孩子寫作業拖拉,最近這幾天孩子不愛吃飯等等,可以針對性的選相關方面的資料看,雙方再溝通交流學習😊。

育兒是父母共同的責任。

父母雙方一起同心協力,讓我們的孩子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希望對您有幫助。

我是愛閱讀、愛分享的【彬媽閱讀】!





彬媽閱讀


這個問題,幾乎在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因為想要兩個人的育兒觀完全一致,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也發生過沖突,而且也當著孩子的面吵過架。面對老公的指責,我們都很容易氣憤,怪老公不理解,很容易造成問題沒解決,卻讓夫妻關係受到影響。

後來經過反思,我們加強溝通,就事論事,很多問題也都解決了,我的一些做法分享給大家。

第一,接納不一致。要知道育兒觀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夫妻兩個人本來就有不同的原生家庭,育兒觀念不可能一樣。所以接納這個不同,在這個前提下,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

第二,多溝通多溝通。溝通的方式有很多,不當孩子面吵架是最重要的,因為真的會嚇到孩子。親身經歷過之後,為了孩子,我們再也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了。建議大家讀讀《非暴力溝通》,一定要多讀幾遍,裡面有很多實用的方法。

第三,對事不對人。每一件事,照顧孩子方面,一起分析,有對的,也有錯的,冷靜地好好分析,不要上升到人格上,不管誰指責誰就是看不好孩子,都不行。而是這件事情,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好,錯的地方該承認承認,該改正改正。

第四,我們的初心都是愛。每次面對這些衝突,都在腦子裡過三遍,我們都是愛孩子的,我們都是愛孩子的,我們都是愛孩子的,讓大家都先冷靜下來,一切交流起來就會好很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營造愛的氛圍,慢慢地家裡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愛的港灣。

我們的一生都在學如何去愛,愛孩子,愛家人,用行動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參照系,同樣,也會得到他們的愛。

我是 ,和孩子一起成長,歡迎關注分享。



花花親子閱讀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樣的事情在我家也上演過。

首先遇到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先審視一下自己,是不在育兒路上因為育兒觀不一樣。自己也當著孩子面說過老公呢。有時候,咱們也能夠從另一半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樣思考過後就不會糾結於問題本身了。這一點很重要。



其次,和老公育兒觀發生衝突時,不要試圖著去改變一個人,太難了,我也嘗試過,做好自己堅持對的,去影響一個人反而容易些。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不同,咱們只要做好母親和孩子這部分親密關係,剩下的讓孩子爸爸用他喜歡的方式好了。慢慢的你會發現這一切就和諧了。



最後若是現在的我,老公當著孩子面指責我時,正確的我會贊同;和我觀念不同的,我會堅持自己所堅持。不會當面反駁,發生衝突。會岔開話題,避免影響孩子。


奔跑的寶媽媽


大家好,我是惜惜媽媽,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話題。夫妻之間育兒觀點不一致,是非常普遍常見的現象。但是夫妻雙方中的一方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另一方,這個做法是不妥的。對於孩子改正問題無任何幫助,他還會感受到父母之間的這種不良情緒,導致孩子出現自閉、煩躁,自卑等不好的心理反應。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夫妻雙方一定要明確家庭中關係的序位。排在首位的是夫妻關係,其次才是親子關係,再次是一般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正所謂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夫妻雙方始終互相尊重,相敬如賓,會給孩子一種溫暖安全感,有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全發展。

第二,既然爸爸會指責媽媽教育做的不到位,說明他對子女的教育還是非常上心的,只是溝通的方法不當。夫妻雙方出現育兒理念的不同,非常正常。這個時候,孩子媽媽可以和爸爸單獨找個時間和地點,坐下來認真的談一談,可以爭論,可以爭吵,但是一定不能當著孩子的面。雙方要達成一個共識,教育孩子時首先要掌控自己的情緒,不在孩子面前出現爭執和指責,沒有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前,就暫時不在孩子面前發表。

第三,一切的教育都應該是帶著愛進行的。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互相之間的夫妻之愛,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親子之愛。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欣賞,互相鼓勵,互相肯定。對伴侶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給予極大的愛和肯定。

祝願天下所有的家庭都溫馨和睦,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愛滋潤,健康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