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官渡之戰,爆發於公元199年,在當時來說其實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了許都,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了呂布、袁術、劉備等地方勢力,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袁紹則一直在河北方面發展,在戰勝了公孫瓚後,據有幽州、冀州、青州、幷州,成為了當時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在官渡之戰之前,他們還是各自發展,到了官渡之戰前夕,他們的勢力開始相接,並衝突不斷,曹操要統一北方就必須戰勝袁紹,而袁紹要向南發展就必須戰勝曹操,袁紹與曹操之間的戰爭已不可避免。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官渡戰前勢力圖

戰役前期

公元199年6月,袁紹發兵十萬,以攻下許都為目標,企圖一戰消滅曹操主力,由此拉開了三國時期三大戰役,官渡戰役的序幕。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曹操派藏霸提防右翼,親率主力進駐官渡

曹操派藏霸自琅琊出發,連續攻下齊、北海、東安等地,保護了右翼,防止袁紹從東面包抄許都,同時親自帶兵駐紮在官渡防守袁紹。從戰前的部署來說,曹操因為兵少,而千里黃河其實處處可渡,到處設防本身就不多的兵力會更加地分散,曹操沒有分散兵力防守黃河沿岸各地,而是集中兵力把守要害之處,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有限的兵力進行防守。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袁軍陣營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曹軍陣營

公元200年正月,衣帶詔事件爆發,曹操誅殺了參與衣帶詔事件的董承,袁紹也找到了與曹操開戰的正式理由。參與了衣帶詔的劉備佔領了下邳和沛縣,很快就聚集了上萬人馬,打算聯繫袁紹共同對付曹操。而此時的袁紹以幼子有病為由拒絕聯絡劉備共擊曹操,錯失了機會。

曹操則沒有含糊,於當年2月帶兵東進,迅速擊敗了劉備,掃除了東部戰線的隱患,並在下邳暫時收降了關羽。

當年2月,袁紹派兵進駐黎陽,企圖尋找曹操主力決戰。為此,他派出了大將顏良,主要是為了搶佔黃河南岸要點,保障主力大軍渡河。顏良是河北名將,來到黎陽後給當地守備的曹軍添加了相當的壓力。顏良作戰勇猛,拿下黎陽後便開始進攻延津、白馬,當地的曹軍則苦苦支撐。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曹操親率大軍迎戰顏良

200年4月,曹操決定變被動為主動,親自帶領大軍來到黎陽,以解白馬之圍。此戰,曹操手下謀士荀攸認為,應當先派兵到延津,假裝從哪裡渡過黃河進攻河北,如此一來就能吸引顏良部隊分兵延津,然後再乘機對顏良本部發動猛攻,則可一舉擊敗顏良,曹操深以為然。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關羽斬殺顏良

曹操來到黎陽後,先派兵進駐延津,做出從延津渡河的態勢,顏良果然上當,分出部分兵力去延津阻止曹軍“渡河”。見顏良此時軍中空虛之際,曹操派出關羽、張遼領兵襲擊了顏良本部,關羽在交戰中見到顏良後衝到了顏良跟前,在萬軍之中斬殺了顏良。主將戰死,其餘袁軍便紛紛敗逃了。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斬殺文丑

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後,袁紹便帶領主力部隊渡過了黃河,奔延津地區而來。曹操兵力遠少於袁紹,自知不能抵擋,便遷徙延津、白馬地區的百姓撤退。在撤退途中,袁紹手下大將文丑率軍追擊,追至延津南的時候,曹操身邊僅僅數百兵士,而前來追擊的袁軍有五六千騎。曹操命令士兵將輜重丟棄在道旁,袁軍見了紛紛下馬去撿地上的物品。曹操乘著這個時候發動了突襲,在亂軍之中,徐晃斬殺了文丑,袁紹又失一員大將。

戰役相持

袁軍雖然初戰失利,但並沒有傷掉多少元氣,兵力仍然遠遠優於曹操。7月,袁紹主力集結在了官渡附近,準備南下拿下許都,一舉滅亡曹操勢力。

袁紹在官渡附近紮下了數座營壘,曹操也不甘示弱,紮下營壘與袁紹對峙,雙方從8月一直對峙到了10月。期間,曹操數次出擊攻擊袁紹營壘,奈何袁紹兵力強盛,進攻屢遭重挫。袁紹營中用土堆起了數座土壘,土壘之上又建有數座樓櫓,弓箭手站在樓櫓上俯瞰曹軍營壘,不時放箭射殺曹軍士兵,使曹操十分地被動。對此,曹操製作了一種投石機,名為霹靂車,將石塊投到了袁紹營中,給袁軍造成了重大殺傷。

戰役進行到這個時候,雖然曹操抵擋住了袁紹的進攻,但此時曹操的軍中已基本快斷糧了,而袁紹後援補給充足,糧草源源不斷地從河北運送到了官渡前線。如果這樣對峙下去,那麼曹操是必敗無疑的。眼見戰局無法支撐下去,曹操多次都想放棄官渡前線,但這個時候曹操手下的謀士們紛紛給曹操打氣,鼓勵他繼續堅持官渡前線,因為一旦放棄官渡,就等於是失去了一切,尤其是在許都的荀彧,認為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官渡,越是艱難的時候就越是要拼。在謀士們的鼓勵下,曹操繼續堅持了下來。

很多時候獲勝的一方總是運氣非常好,就在曹操山窮水盡的時候,轉機來了。

奇襲烏巢

雙方很快就對峙到了10月,袁紹命淳于瓊領兵萬人,護送糧草到了故市和烏巢(都在延津附近)。就在這個時候,袁紹的重要謀士許攸投靠了曹操,他建議曹操帶兵偷襲烏巢,斷了袁紹的糧草,如此一來袁紹必然全軍崩潰。

曹操立即就採用了許攸的建議,帶領5000輕騎連夜偷襲了袁紹的糧草大本營烏巢。袁紹聽說烏巢遭襲,一方面派兵增援烏巢,另一方面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主力在進攻烏巢,大本營一定空虛,便命令張郃、高覽猛攻曹軍營壘。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曹操偷襲烏巢

而進攻烏巢的曹軍不斷地向敵軍發動猛攻,在袁紹派出的援軍到達之前拿下了烏巢,在亂軍之中,樂進斬殺了淳于瓊。這一下,袁紹的糧草被曹操燒了個精光。

戰役最後階段

烏巢被燒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袁紹大軍,袁軍軍心立即瓦解。而猛攻曹軍營壘的張郃、高覽也一直沒能拿下曹軍營壘,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投降了曹操。

動圖戰爭:決定三國北方統治權的戰役,官渡

失去糧草後的袁紹大軍很快就崩潰了

面對敗局已定的局面,袁紹只得放棄大部隊,帶著800多名騎兵逃回了河北。至此,官渡之戰結束,在這場決定北方地區統治權的戰役中,最終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第一場戰役。此戰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之後8年,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成為了三國時期實力排名第一的諸侯勢力。

動圖戰爭,用動圖為您詳解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