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動漫高清美圖


答案是:“一部分蟲子是從米粒中生出來的”!

或許你想說,米粒怎麼會憑空生出蟲子呢?

當然,不會無緣無故生出“蟲娃娃”。其實,這跟另一個問題有異曲同工之處——【荒山野嶺新挖了個池塘,明明沒有放魚苗,為什麼一年半載後就有魚了,這些魚是從哪裡來的?】

兩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畢竟不是石頭吸收了日月精華,天地靈氣!就能蹦出個孫猴子的!神話可以天馬行空,但科普得實事求是,本文將淺談分析下原因。


米是怎麼生出蟲子的

——第一部分蟲子的由來

正確的說大米是那些蟲子的“養父養母”,真正的“親生父母”是米蟲。

米蟲是咱們老百姓給它起的外號,中文的學名則是米象,原名為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可以說是一種遍佈於世界各地的昆蟲,只要有穀物的地方,就有米蟲的身影。


成年米蟲在繁殖下一代時,會選擇合適的穀物,把穀穗外殼咬開將其蟲卵產入,隨後嘴吐白沫,不對,是吐出粘液把缺口封上。

通常卵的孵化期在兩個禮拜之內,這期間若是沒有藥物侵襲,或者沒產業化加工。那麼便會順利孵化成幼蟲,之後便鑽入米粒中隱藏起來了,等待天時地利的一刻,快速發育起來。

越是氣候溫和、空氣潮溼,幼蟲期跨越成年期的速度愈快。這也是為什麼在南方,特別是兩廣地區,相對比較常見的原因。

現在恍然大悟了吧,明明米粒看著挺正常的,有時還是會生米蟲,而那些陳年舊米更不用說了。就是因為米粒本身早就攜帶著幼蟲了,只不過肉眼很難看到,畢竟就一丁半點,還是米白色的。

——另一部分米蟲的由來

幼蟲到了成熟期,變成了我們平時見到的模樣。這段期間米蟲散發出的信號素,能招引躲藏在陰暗地方(牆角、地板縫隙……)的同類前來同亨食物,以及配偶繁衍後代。

如果不及時處理,大米可得損失不少。

去除米蟲的三大絕招

1、熏製法:把大蒜和花椒放紗袋裡綁緊,放在米上方。目的是利用大蒜含有的大蒜素,以及花椒含有的揮發油、香茅醛物質,散發出來的氣味,燻跑米蟲。需要注意的是,大蒜和花椒的量不用多,否則大米會有異味。

2、冰凍法:把已經長了米蟲的大米,用保鮮袋分成多袋並紮緊,放入冰箱冷凍一天,能把米蟲全部殺死。要用到時取出清洗,米蟲會浮出水面,多洗兩遍就乾淨了。

3、乾燥法:注意不是拿去暴曬,不僅沒有效果的,而且大米的口感會變得非常差。正確的做法是,用乾燥劑放入米袋、米缸中,驅蟲的效果出奇的好,還沒有異味。提醒下,乾燥劑不用特地去買,只要我們把吃的紫菜、餅乾之類中的乾燥劑保留起來就行了。

還有更簡單直接的方法,在夏天,一次不要購買過多,預算能半個月吃完就行。

佘小廚(完)


佘小廚


大米里生的小蟲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曾經看見過,畢竟這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哪頓餐都離不開大米(小編老家東北的),這個小蟲在不同的地域叫法可能不太相同,有米象、谷牛或者米蟲,雖然名字還挺文藝的,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全變態昆蟲,尤其是在陳年積攢的儲藏穀物中居多。

好多人可能感覺大米吃完都是密封起來的,這些小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哪?實際上在這裡並沒有多麼神秘的地方,也沒有詭異事件的發生。之所以生小蟲子就是因為有蟲卵的存在,米蟲是不可能無中生有的。只是成蟲體型本身就不大,平常我們的大米儲存也並不是嚴格的密封,有些米蟲是藏在潮溼地帶最終進入到米袋的,最終嗑開米粒一是吃、二是為了產卵。這樣有的時候即使成蟲被清楚了,實際上還可能有卵的存在,一段時間後再次發生米生蟲的事。

實際上還有部分大米就是帶著蟲卵進入到我們家門的,有的是在運輸中有的甚至在穀物尚未成熟的時候。成蟲會嗑開米粒,把卵產在裡邊,之後分泌粘液把米粒密封。就是這樣的大米,讓我們感覺很神奇有的時候即使不放久的米,米蟲也是會無中生有的。

米蟲的卵呈現呈現橢圓形,長僅為0.6毫米~0.7毫米,寬為0.28毫米~0.29毫米,卵為透明狀乳白色。而幼蟲的體長大約2.5 毫米~4.5 毫米,因此我們只有在米蟲幼蟲階段可以看見它們。這個時候需要把生蟲的大米鋪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段時間後這些小蟲子就會四散而逃了,當然速度是極慢的。在幼蟲之後還會經歷變化到蛹,最後才是成蟲。成蟲有的時候就會自己跑出米袋隱藏起來,而買回家的新米,這些跑掉的成蟲很可能會再次光顧。
米蟲具有喜愛潮溼和負趨光性的特點,因此個人家儲存大米,長時間吃不沒就要陽光下曬一下曬,不要給它們潮溼的環境。如果是大批量的儲存,那麼就需要更專業的噴灑藥劑或者磷化氫燻蒸。


科學黑洞


家裡的米存放時間長了就會生出米蟲來,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溫度高溼度大在這種環境下存放的米更容易生蟲子。記得小時候,媽媽讓我做飯,在淘米的時候就發現米里面有黑色的小蟲子,後來也在其它米里面看見過白色和黃色的蟲子。我們買回來的米並沒有看見蟲子,為什麼存放一段時間就生蟲子了呢?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呢?其實這些蟲子的來源有2個途徑,一個是在米還沒有加工的時候就被蟲卵感染了;另一個是在加工或者存放過程中被蟲卵感染了;不同的植物會被不同的蟲卵汙染,所以各種不同的米生出來的蟲子也不一樣。



在米還沒有被加工的時候,也就是說是在地裡還沒有收割的時候,就已經被一些昆蟲把卵產在了糧食上面,在我們加工成米的時候,這些蟲卵會跟隨米一起被包裝起來,因為蟲卵特別的小,所以不容易被我們發現,在我們把米買回來後,當外界的環境適合蟲卵孵化發育的時候,蟲卵就會生出蟲子來,特別是在春夏季節,溫度溼度都很適合蟲卵的發育,所以我們就會在米里面看見蟲子了。

有的時候,在我們家裡或者經銷商的庫房裡,會有蟲卵存在,蟲卵發育成成蟲後,也是會在加工後的米上或者米袋上產卵的,這些蟲卵再週而復始的發育成蟲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米麵加工廠的機器會粘附米的殘留物質,這同樣會引來米蟲和米蟲的產卵,然後隨加工的米進入包裝袋。

好了,現在知道我們吃的米里的蟲子是怎麼來的了吧。


草原話三農


(結尾慎看,容易餓)這個蟲子比較常見的有兩種,黑色的米象(也叫象鼻蟲),白色的米蟲。

大米里邊常見的蟲子是黑色嘴巴尖尖跟米粒大小的蟲子,象鼻蟲(自覺想到火影裡的那隻象鼻蟲的,請自覺站隊別暴露年齡)。大米在地裡的時候就已經被產上卵了,加工肯定是弄不掉的,因為它的卵在米粒上。等到後邊儲藏環境溫度比較高的時候,就開始孵化出來了。再有一個蟲子是白色的米蟲,在小米中比較常見。這個是蛾子的幼蟲,除了一方面是從地裡來的,還有一方面是米在存放時沒有密封好,進去了蛾子,在裡邊產了卵。不知道有沒有人見到過這樣的情況,打開小米袋子的時候,裡邊有好幾只小蛾子在裡邊,那是米蟲已經“長大成人”了。

其實這問題也好解決,新買回來的米在冰箱先凍一段時間,殺殺蟲卵。別把米放在高溫的地方存放,注意保持密封。再有就是別一次買那麼多,少買,吃完再買。

其實,這些蟲子大部分都是蛋白質,營養比較豐富,還健康鮮嫩(那是人家娃娃,能不鮮嫩麼)。如果煮稀飯,在上面的湯中,飄著滿滿的一層,加點鹽,用湯匙舀著吃,不失為一道營養豐富又健康美味的佳餚(廁所在哪,我先去吐會)。




胖油油的老冰棍


小李是個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經常去人家田地裡撿那些被割谷機漏掉的水稻,撿回來簡單把水稻上面的穀粒打下來就去換水果吃,那時候生活多無憂無慮啊。

不過在撿的過程裡,我們也經常發現有些水稻上面會有些小蟲的蟲卵,這些蟲卵有的是黑色,有的是白色,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仔細看,真的看不到。

那些附在水稻上面的蟲卵會被打穀機一起打到穀子裡,然後裝袋屯起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後,蟲卵開始孵化,就變成了小蟲子。

同樣的方式,這些蟲卵也會跑到加工後大米里,如果你家大米一時間吃不完,或者保存方式不正確,給了蟲卵足夠的時間和環境,它們也會變成小蟲子哦。

不過這些黑色的小蟲子都是跟人一樣吃大米的,所以自身沒什麼毒性,如果你在清洗大米的時候不小心漏掉一兩隻,請不要擔心,因為它們在經過高溫煮過後,會變得更加“美味”呢。

小李建議放置大米的位置一定要乾燥通風,可以在大米里面放點大蒜,另外就是不要放置時間過長,根據自己家的需求去加米或者買米,這樣才能最大可能減少米里面生蟲。





小李愛旅行


本人做中藥質量,長年和這些打交道。蛘子,又叫米象。米里之所以會出蟲,是因為蟲卵本就在米里。只要溫度,溼度合適就會出蟲。如何避免?一般中藥在出廠前,會有一個過“火”的過程,指的是通過,炮製,曬,烘,能夠殺死蟲卵。(以前用磷化鋁燻蒸,但因為毒性,現在不太使用了)食用米因為沒有這個過程,所以蟲卵難以避免,解決只有三個方法,一是減少每次購買數量,避免長時間存放,二是儘量不超過18度。蟲卵在20度左右開始孵化,活躍。三是米中放花椒(用茶葉濾袋包好)這種方法屬於對抗養護,純天然,推薦。

最後說個有趣的事,一次薏苡仁裡出了很多蛘子,水洗後曬,所有的蛘子會朝北爬,我當時驚呆了,查不到任何資料,但是真事,我估計可能和地球磁場有關。



暨陽狂生


前段時間桂林的天氣,變化太大。下了大半個月的雨,然後突然這兩天又暴曬。昨天我發家裡面的米長了好多蟲,打開米缸蓋子,好多小黑點,在裡面爬來爬去的。天哪,長了好多小蟲,那麼這些蟲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特意去網上查了一下,這些蟲並不是爬進去的,也不是米生出來的。原來在我們打稻穀的時候,稻穀表皮上面就帶有很多細菌蟲卵。然後我們把稻穀打回來是要經過太陽暴曬的,一些有生命的細菌,估計又被太陽曬死了。然後那些蟲卵繼續留在稻穀的表皮上面,等待合適的環境,合適的條件時天時地利人和再孵化出來。當我們把稻穀打成米的時候,有一部分蟲卵就會隨著米一起進去我們的米袋子裡。當米受潮天氣潮溼的時候,那些蟲卵就會孵化成蟲子,就是後來我們看到的米蟲。


我們家最常用的除蟲方法曬太陽法:找一天有充足陽光的天氣,把大米拿出來曬,米蟲受不了高溫自然會跑走的,曬的時候注意翻一下讓米受熱均勻。但是曬過的大米比較幹,煮的時候多放點水就行。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桂林妹仔小瓊


就現在的我認為,米或者是糧食放久了就會出蟲子,應該是因為這些蟲子的卵應該在量實力,只是在這些糧食新鮮或者經常翻曬時,孵化的時機不成熟,在糧食放久以後,可能會產生某種氣味或者物質,會被這些蟲子的卵感受到,而促成這些卵的孵化,所以就有了這些蟲子。

其實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這些卵估計能感受到新米可能變化的因素比較多,比如會很快搬運地方,或者被吃掉,或者被加工。如果放時間長了,蟲卵就可能會感覺環境已經穩定,可以繁衍來養育後代,所以就紛紛孵化出來。


正宗泥團


大米里出現蟲子,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米蟲指的是大米里的蛀蟲,學名叫米象,又被稱為象鼻蟲。這是一種繁殖速度非常快的害蟲,除了在大米中會出現,在小麥粒、玉米粒、小米粒等穀物中也時常出沒,讓人非常煩惱。米蟲會吃掉穀物,將穀物掏空,但米蟲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它們只以穀物為食。

為什麼蟲子會出現,一般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人們收穫糧食的時候,那些脫了殼的米粒已經帶上了米蟲的卵。大米中含有的水分非常少,米蟲的卵不會孵化。但是,儲存大米的環境變化,就會給予這些米蟲生長髮育的可能。當存放的大米的環境溫度達到20℃-40℃,溼度達到65°-95°時,米蟲的卵獲得大米的澱粉、蛋白質讓米蟲很快生長髮育。

糧倉

第二個原因,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讓米蟲隱藏在米缸、米袋裡。中國人每年都會有除塵的習慣,在除塵的時候,米缸、米袋等一系列容器都會被清掃,但是稍微不注意,就會被米蟲鑽了空子,隱藏在容器中。買回來的新米倒進容器裡,氣候又相對適宜,米蟲就會開始繁殖。

米桶

長了米蟲的大米或其他穀物還能吃嗎?

答案是可以吃的,因為米蟲對人體沒有傷害,去除掉米蟲後,穀物還是可以放心食用。而且,在目前的技術看來,米蟲並不能完全杜絕,發現少量米蟲,只要把米蟲去除掉就可以了。去除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將大米裝進袋子裡,放進冰箱冷凍,24小時候,米蟲會被凍死變成黑紅色,將米蟲挑出來就可以了。

如何防治米蟲?

想要杜絕米蟲的繁殖,最好的方法是藉助一些有揮發物質的食材。比如說生薑、大蒜、花椒、白酒等食材,這些食材散發出來的“辛辣物質”能夠驅散米蟲,不僅能讓大米帶上特殊的香味,還能杜絕米蟲的出現。不過有一個缺點,就是有很多朋友不喜歡米飯裡有生薑、花椒、大蒜的味道。

防止米蟲

生薑

防治米如果不喜歡味道辛辣的食材,也可以用橘子皮和幹海帶來驅蟲。橘子皮本身的清香味,老少都能接受,可以驅除米蟲。幹海帶的效果更好,不僅能夠殺蟲,還有抑制黴菌和除溼的功效。只要在米袋或是米缸裡放上兩片幹海帶,米蟲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而且大米也不會發黴。





八零後小施


我也沒有去百度,以前我買過幾年米,現在買玉米澱粉,大米里面的蟲子怎麼來的呢?大概就是每年春季(4月份)野外過冬的蟲子(小甲殼蟲,我們這裡叫鐵咕牛)飛進來在包裝袋子上咬一口個洞進去產卵,過不了多久就生那個米蟲(白色的幼蟲),我們在米罐一般只是看到那一種幼蟲,因為在米店裡或者是在加工廠成蟲就已經產卵了!如果生了米蟲的米不去理他,不久幼蟲就會變成小甲蟲飛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