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亡國之君,阿斗和李後主誰更可憐,誰更值得同情呢?為什麼?

手心我心bxl版


1、一般認為李後主更可憐,被毒死時只有41歲,且亡國後老婆被霸佔,還被畫春宮圖——《熙陵幸小周後圖》(野史)。


畢竟千古詞帝沒有得善終,在七夕節當天被牽機藥藥死,抽搐而死,死狀悽慘;而且伉儷情深的小周後,野史說被趙光義霸佔,留下了《熙陵幸小周後圖》的豔圖,皇后被滅國仇人欺凌不說,還被大家圍觀、畫師大庭廣眾記錄,類似於古代錄像機。


這是對一個曾經帝王的最大諷刺。


所以能理解李煜為何愁上加愁,能做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樣悽美哀怨的詞來了。

2、而劉禪再怎麼地也是善終,活了64歲,也未見劉禪後宮被大批霸佔的記載。


對比鮮明,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典故;這可能是劉禪的政治智慧吧。

(劉禪知識圖譜 來源:思知網 下同)


3、千古詞帝李煜——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的悲慘人生。


若問誰對宋詞的影響最大,我首推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李煜知識圖譜 )


畢竟千古詞帝之前,五代宋初詞作以豔麗、縹緲的《花間集》為代表,少了真摯。


李後主之後,

寫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想念國家: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寫反差: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破陣子》

(李後主)

那種婉約風格依然在,但句句血淚,讓人過目難忘;尤其反映亡國之痛的淒涼詞句,極富藝術感染力,所以流傳千年。


李煜登基前叫李從善,生於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是天生的藝術天才。他自幼便喜愛詩文繪畫,醉情于山水。


大哥太子李弘冀卻是個狠人,對弟弟不放心;李從善所幸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奔著藝術家的方向發展。


命運弄人,太子李弘冀毒殺叔叔李景遂被廢,李璟選擇李從善繼任,是為南唐後主。


李煜登基後,治國上雖有善政,但不溫不火;面對立志統一天下的趙匡胤,他被比了下來。在位後期更是殺諫臣潘佑,搞特務監視韓熙載,錯殺虎將林仁肇等等,成了昏君模樣。


這段時間李煜最被大眾所知的事蹟,還是他和大周后(周娥皇)、小周後(名字不詳)的動人愛情。


大周后天姿國色,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琵琶,不僅搜尋了五代已失傳的《霓裳羽衣曲》,還自己能作曲,和李煜郎才女貌,天作之和。


二人伉儷情深,卿卿我我,好像超脫亂世生活在天上人間。李煜人生前期記述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的詞作,多是與大周后一起時寫就。


後來大周后因為喪子之痛病重,李煜更是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的照料,無奈造化弄人,佳人在最美的29歲先逝;李煜更是扶著愛妻的棺材痛哭,自稱鰥夫。


後來他又選中周娥皇的妹妹小周後,為繼任皇后。

(小周後)


小周後同樣國色天香,才華橫溢。和姐姐不同,小周後多了一絲聰敏和奢侈。


有人說大周后在世時候,李煜便和小姨子好上了;但畢竟周娥皇死後4年,李煜才任小姨子為後,面子上盡了對亡妻的責任。


小周後入宮後,李煜對小他13歲的妻子更是愛護,超過大周后。他不顧南唐勢弱的現實,一心滿足這位18歲少女的全部請求:用嵌有金線的紅絲羅帳裝飾牆壁,以玳瑁為釘;用綠寶石鑲嵌窗格,以紅羅朱紗糊在窗上;甚至廣植梅花,在花間專門建造僅供二人相坐彩畫小木亭,號為“錦洞天”……


藝術皇帝,真把重點撲在了愛情身上。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封違命侯。


這一時期李煜離開錦繡江南,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中原,過期了階下囚生活;甚至野史傳言,時年25歲的小周後被趙光義召入宮中,滿足宋太宗的慾望。


小周後為李煜全族性命,只能用身體侍寢;每每回家,便把氣撒到李煜身上。


《熙陵幸小周後圖》便是民間廣為傳說的例證。


我們不知這一時期李煜到底多屈辱,但從他《虞美人》、《破陣子》等流傳至今詞作,深切感受到了這位昔日皇帝、今日囚犯的落差之大,也只有這種巨大落差,才讓李煜寫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名句。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41歲的詞帝被毒死於汴京。


生於七夕,死於七夕。


陸游《南唐書》記載,28歲的小周後悲不自勝,未幾而亡。


我給歷史話導圖


說到亡國之君,不得不說到阿斗劉禪和南唐後主李煜。

雖然南唐後主李煜的下場很慘,那是因為實力懸殊敗在宋太祖手中被俘所至!這說明南唐後主李煜還有些男人的血性氣。

但是,阿斗劉禪雖然投降了司馬懿,還被封為安樂公,也得以善終,但是他才是最可憐的人!明明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聞風而降,既是悲哀又可憐。可憐劉備一生豪傑,生出個可憐的軟蛋兒子!

當然,說到同情,是南唐後主了!



一,劉禪的可憐!

相父諸葛亮為了不負劉備所託,也為了忠人之事,為了蜀國江山嘔心瀝血,真的是死而後已!

就算是諸葛亮知道自己時日不多,為了蜀國安全邊防,也處心積慮考慮周全!

可是,不勤於政事,也疏於諸葛亮臨終所囑,才有了鍾會的可乘之機!

就算是鍾會帶兵過了防線,如果劉禪率領朝臣誓死抗鍾會,結果呢?當然不一樣!

但是,得知鍾會過了防線,就在黃皓的提議下,劉禪率百官主動降了鍾會!

明明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明明有機會可以反撲,甚至是鹿死誰手都不知道,可是,可憐的軟蛋主動投降。若是劉備九泉之下得知了,既為自己感到悲哀,又可憐自己:生了個如此軟弱的兒子!



二,同情李煜!

其實,亡國之君李煜並不是大家想象的無能!

在李煜即位時,南唐已是風雨飄零了!國力潺弱了!

李煜也擔心宋太祖的侵略,表面上俯首稱臣,暗中也在發憤圖強:重科舉,選撥人才,減租賦,重邊防……

然而,實力差距太大!南唐後主李煜被俘,國亡!

於是,寄人籬下的李煜寫下了千古名詞!

但是,由於自己的小周皇后太美,被宋太祖霸佔了!南唐後主非常的憋屈!

國亡,妻被人奪,南唐後主值得同情!



由此可見:阿斗,和南唐後主,都是亡國之君。但是區別很大!一個是主動而降,一個是戰敗才降,天地之別!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在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中,我覺得阿斗要比李後主可憐多了,具體原因有以下三點:

1.扶不起的阿斗

看我所寫的第一個原因,大家就心有所感了吧。這個三國時期劉備與其妾甘夫人所生的兒子大名叫劉禪,小名阿斗。也正因為他小名叫阿斗,所以才有了流傳至今的、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扶不起的阿斗。

扶不起的阿斗,可見其該有多麼弱,根本扶持不起來。這倒也應和了他這個人物:庸碌無能、不思進取、貪圖享樂。

劉備去世後,劉禪繼位,作為蜀國國君,先期有諸葛亮等賢臣良將輔佐,倒也沒什麼問題,可諸葛亮等賢臣良將去世後問題就來了,昏庸無能的劉禪偏聽偏信宦官黃皓,使蜀國整體實力江河日下,很快就被魏國滅了,令人慨嘆!可惜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和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禪——扶不起的阿斗!

2.樂不思蜀

魏國大將鄧艾率軍兵臨城下,劉禪投降,蜀國滅亡。大將軍司馬昭以魏元帝的名義封劉禪為安樂公,並將其接到洛陽。

在一次宴席上,司馬昭特意安排了富有蜀國特色的舞蹈,劉禪身旁的舊屬們非常難過,而劉禪卻看得津津有味,歌舞、美酒讓他忘記了自己曾經是蜀國的國君,成語“樂不思蜀”就此誕生。

這是一場當面的羞辱,可惜劉禪渾然不知,即使他知道了,我想他也沒有勇氣去面對和反駁,不然,當初他絕對

不會投降,會以死明志。

嗚呼哀哉!可憐!可悲!可嘆!

3.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要說阿斗一無是處,倒也不是。在我眼裡,他可幫了他爹劉備一個大忙。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裡劉備長坂坡兵敗, 與糜夫人和阿斗失散。大將趙雲在曹軍中殺了個三進三出,將阿斗救回交給劉備。劉備接過阿斗後, 將他摔在地上說:“為汝這孺子, 幾損我一員大將。”這就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劉備以摔孩子的手段籠絡人心,可以說是阿斗的巨大貢獻。只不過那時阿斗還小,尚不懂事,而長大了懂事了,卻又被他爹劉備當初摔他摔壞了腦子,只知享樂,樂不思蜀!

南唐後主李煜和阿斗相比較,要比阿斗具有以下三方面優點:

1.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詞均有一定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2.李煜被俘後,雖人在宋朝,卻始終念念不忘故國,心繫故土,其心從未歸宋,縱是客死他鄉,也是讓人值得尊敬的。

3.李煜敦厚善良,躬行仁義,有一顆厭戰之心。以弱小的南唐與強大的宋朝相抗衡,雖然亡國了,又有何愧?

上述這些,都與阿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雖然都是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卻給後人留下了不一樣印象和評述。

阿斗始終是貶義的,經常被人們拿來說一些不好的人和事,李煜則不然,所以我更同情南唐後主李煜。

最後,請讓我以一首他的悽美之詞來紀念他在中國詞史上的藝術成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美麗若初


我覺得相對來說,還是李煜可憐一點吧。

李煜作為皇子的時候,因為不願爭奪皇位,因此避禍歸隱,結果陰差陽錯當的皇帝,所以他本來不應該當皇帝的,當皇帝后,原本想面對宋太祖退一步海貨天空呢,結果宋太祖志在天下,李煜開始備戰抵抗,結果打不過被俘虜了,最後城破糧絕,被迫投降,最後被在開封莫名其妙的死了。關鍵李煜文學成就突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詩詞簡直是神了,更加為這位帝王感到可惜。

再看劉禪,糊里糊塗的當了皇帝,一生碌碌無為,關鍵最後面對鄧艾的孤軍殘兵,居然不戰而降,不值得同情,關鍵劉禪心還大,一句“樂不思蜀”讓人無可奈何,不愧為“安樂公”,安樂的在洛陽度過了晚年。


曹老師xixi


精神上腐朽無謀,都很可憐,李煜才華橫溢值得同情!


一辛111333OK


都是有福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