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企業從0到12!日產口罩將超過400萬!山西綜改區創造口罩生產“高速度”!

3月19日,山西綜改示範區一處簇新的廠房前,年輕的牛欽向來訪的老朋友報喜:“今天的3條生產線試產順利,產能比你上次來,翻了一番多。”綜改區生產規模最大的口罩企業,山西衛信醫療科技公司,在總經理牛欽這樣一群年輕人的奮力開拓中,創下了21天完成從工商註冊到產品下線的紀錄。


  疫情發生以來,醫用防護物資一直處於緊缺狀態,口罩更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山西幾乎沒有口罩生產企業,這個醫療器械中原本很小的門類,由於是一次性用品,社會儲備不多,反倒卡了脖子。


  省藥監局陸續出臺緊急措施,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以最快的速度”生產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2月初,省工信廳列支5000萬元技術改造資金,專項用於防疫防護用品生產企業補助和獎勵。10多家企業或新建或轉產,投身口罩生產。


  2月9日,農曆正月十六,之前在北京從事醫療器械行業的牛欽,接到省裡推動口罩生產的信息。2月14日,與幾位合夥人談定合作事宜,啟動工商註冊。隨即,省工信廳特派員來到現場指導技術規劃;省藥監局派人下沉到企業,快速發放臨時批號;綜改區尋訪並租賃到一座空置的庫房,承諾3年內免費提供。用綜改區創新發展部負責人趙明華的話說,“防疫用品是抗擊疫情的武器,必須要幫企業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達產達效。”3天后,開始設備採購,啟動人員招聘,改裝工隊同步進場。施工工作量不小,但來自河南的團隊,此前剛剛參與了火神山醫院建設,經驗豐富,生產、質檢、消毒車間以及空調等裝備,迅速就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設備生產商,一家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企業出了問題。牛欽撓了撓頭說:“廠家以前每年也就出20條生產線,疫情來了之後接單量達到了1700條,原本預計3月5日12條生產線全部到位,結果只回來2條。”設備回來還不夠,機器本身需要調試,工程師到處緊缺,一邊請廠家派人,一邊從高校、國企請人。


  3名質量管理員、30名操作工、7名行政辦公人員和水電工組成的生產團隊就位;安全生產、產品生產標準操作規程、人員崗位責任、設備採購和維護、物料採購、成品倉儲管理等制度培訓完成;經唐槐產業園區協調,正常情況下6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的配電工程,供電部門5天時間就完成新建;經省工信廳支持,與山東廠家達成供貨協議,首批熔噴布運送到廠;10多位工程師相繼協力,兩條生產線調試完成——3月5日,第一批口罩順利下線。


  步調還在加快。消毒車間同步建成,從十萬級(空氣中懸浮粒子濃度)淨化車間、萬級微生物車間到百級超淨工作臺,從微生物檢測到無菌檢測,還有一次性消毒150萬隻口罩的滅菌設備,確保安全檢測達標。3月13日,列入省級重點物資儲備單位,目前已完成收儲40萬隻。3月14日,提交歐盟質量認證(CE)資料,通過認證後,產品可銷往歐洲和亞洲。


  讓其他廠家撓頭的原材料問題,反倒讓牛欽樂出聲,早早下手儲存了7.5噸熔噴布,還有3.5噸在運,鼻夾、耳帶不斷運回,而且自己的耳帶生產線也正在建設當中。目前,4條生產線已經到廠,其餘3條在廠家調試。在運轉的5條生產線,雖然還沒有達到最大產能,但產品穩定性逐步提高,產量可達每天15萬隻。據預計,3月底12條生產線即可全部投產。


  這是綜改區口罩生產企業的縮影,轄區內在建生產線達到32條之多。這也是山西省防疫工作的縮影,口罩企業從0到12戶,所有項目達產後日產口罩將超過400萬隻。


  全力以赴、快速投產,從政府到社會,從制度到物資,正牢牢紮起一道消除病毒的保護牆。


口罩企業從0到12!日產口罩將超過400萬!山西綜改區創造口罩生產“高速度”!

短評

爭分奪秒 達產達效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改革開放之初的這句口號,今天仍有極強的現實性。


  力促達產達效,正當其時。3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表示,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從1月底至今,緩滯了2個月的生產生活亟需加快恢復秩序,企業、項目、消費都憋著一股勁兒尋求釋放渠道。


  力促達產達效,意義重大。對企業來說,是生死競速。對區域,乃至全局來說,是同頻共振。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最近多次強調,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狀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此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推出“十九條”重大舉措以穩消費、促回補、迎釋放,畢竟消費已經連續6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知行合一”至關重要。在持續加強防疫和救治的同時,政府部門需加緊優化治理能力,真落實、真行動;金融機構要精準提高資金效率,真投入、真助力;企業和項目當用活用好資源,內外合力推進真達產、真達效。


  惟當產品和服務充足且優質,老百姓和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才會真切而充實,經濟社會發展自然就有了強勁和持久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