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有上進心?爛泥一定要扶上牆嗎?

孫紅波


聲明結論:人不一定要有上進心,爛泥也不一定非要扶上牆。

成功者謬誤

“上進心”和“扶上牆”只不過是事後諸葛亮或者成功者的言論而已。
“上進”是相對於不上進的人來說的,否則所有人都上進,那也就這個上進心這個詞也就不成立了。也就是說這本身就是一個帶著偏見的詞彙。但是上進畢竟是一個正向的詞,我們可以用正向的詞來激發能量,來宣傳成長。所以工具有了,怎麼用呢?
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有上進心而有上進心,還是說你有明確的目標,上進心只不過是一一種表現而已,而且是這種表現是為了讓別人看到而表現的。
如果僅僅是追求一種效果,表現出“很上進”的效果,需要提醒的就是自己思考做這件事情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不要用陷入低水平勤奮中,畢竟從長期來看,這並不是達成成功的方式。
很多成功的人並不會說自己非常的努力,自己非常的有上進心,所謂的努力和上進心,只不過是評論家或者吃瓜群眾事後的評論而已。

反過來講,“爛泥扶不扶不上牆”也只不過是我們所謂的成功者,對於非成功者或者沒有上進心的人所定義的狀態而已。

不上進的人就一定差嗎?

借用羅輯思維的一種說法,“你看到的很多人不讀書的現象,但是這些不讀書的人成就也並不比讀書的人差,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他們看似不讀書,看似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大腦在飛速的構建自己的人脈迴路。而這種在無意識下構建人脈關係迴路的腦部活動是人天生具備的,不信,你有意識的觀察一下你什麼都不幹的時候大腦是不是在想“我和誰的關係怎麼樣?”。只不過在你動用你的腦部結構去讀書去上進的時候,他們被你的上進給佔用了腦部帶寬而已。你用知識上進,他們何嘗不是在用關係上進呢?

為什麼要上進?

所以人要為什麼要有上進心呢?爛泥需不需要扶上牆不是我們第三方的判斷,而應該是自己的判斷。同時我們作為第三方,對於當事人目前的狀態是非常不瞭解的。沒有人可以為別人的人生規劃負責,只有自己對自己才能負責。
多年之前我一直給別人提建議,你應該怎麼怎麼做,這麼這麼做是最好的路徑,但是我發現這對當事人並沒有任何的幫助。
道理很簡單,所有的路徑都是別人的,所有的經驗也都是別人的,自己走出來的路,趟出來的經驗,被一點點坑出來的人生道理,才是自己的。
所以你要問我爛泥要不要扶上牆,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要因為如果他需要上牆的話,爛泥會自己粘起來的。

道寬


這種事情,看個人意願吧。願意當泥土守護鮮花綠植也好,積極上進也罷,都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如果你看過三毛的一些傳記,裡面有一篇說三毛喜歡拾荒,上學的時候老師讓寫作文,以後想做什麼職業,她寫自己想做個快樂的拾荒者,這樣可以廢物利用而且自己能在拾荒的過程中收穫快樂。結果被老師痛批,“收破爛算什麼人生追求,重寫。”後來,她又寫自己以後想要當一名醫生,老師看了之後很欣慰。可是三毛自己對醫生這個職業並沒什麼興趣,寫了這樣的作文應付老師反而讓自己對學校厭惡。

縱觀三毛的一生,全是為自己而活,從追求上進的角度來講,說她一直在追求上進,未免有些牽強。但是她也是成功的,留下了那麼多作品和傳奇的一生。🌼

不過就我自己來說,我還是希望這一生都是在不斷的追求上進的,我覺得只有站的更高一點再高一點,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邂逅更優秀的人。我也想看看未知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未來又是長什麼樣子的🍓🍓

陌生人,無論你想要上進,還是想要做個護花的春泥,我都希望你堅定勇敢,無怨無悔。


追光女孩gi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名《登鸛雀樓》唐.王之渙之作。曰落依山,百川歸海,詩人寫景狀物,意在激勵人們:不要只顧眼前,滿足現狀。“無限風光在險峰”,要想看得更遠,取得更好效果,需要積極上進,再努把力,更上一層樓[贊]

芝麻開🌸花節節高[贊]

又有語曰: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玫瑰][玫瑰][玫瑰]

自然界一般事物尚且如此,更何況生而為人[鼓掌]若沒有上進心[心],就如同一把爛泥,誰也扶不上牆!一個人,要是有意來裝嗑睡,恐怕是誰也叫不醒你。



李文通872


上進心是自我內在因素,扶上牆是外部推進因素。有上進心但沒有真本事,一樣扶不上牆。

人有上進心,才能收穫得更多。是要求進步、不甘落後的心理意願,是勇於開拓、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是堅持理想、追求作為的思想信念,是不斷謀求發展的精神導向與動力源泉,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所以人生活在世上要有上進心。

沒有上進心的人,也會心無所求,無所用心,飽食終日,必定生活懶散,百無聊賴,生活中稍有挫折,便會心灰意懶,悲觀失望,對生活感到索然無味。‘

爛泥扶不上牆,是用來形容因能力差或水平低,成不了氣候,或表示見不得世面。既然能力不行,就不要拔苗助長,硬把他擺在高處,只會醜態百出;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人盡其才,發揮作用。

所以扶不上牆的爛泥不應該繼續扶,讓他呆在牆角發揮自己的作用,或者像問題所說的化作泥土護花,未嘗不是另一種扶上牆了。


笑遊中


問出這句話,說明人還沒開竅。沒有野心的人,成不了大事,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都是上進心驅動的。

有做爛泥的想法,說明性格偏好與世無爭。這沒有對錯好壞,都是選擇而已。人活一世,左不過一百多年,想活成什麼樣都是自己的選擇。沒人能評價普通人的生存就沒有意義,沒有上進心就普普通通做個平常人,過安穩日子,一樣逃不過生老病死貪嗔痴愛憎會,一樣各不相同。

有上進心有野心有目標,可以讓自己對人生更有駕馭感,少了委屈求全,多了順心隨意,付出和收穫總歸成正比,誰不想活得更暢快自由呢。


無夢到徽州


我瀏覽了一下朋友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我跟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爛泥。我認為,傻子和智商有缺陷的人或者肢體有殘疾的人,不是爛泥,如果把這些人當爛泥看待,我們本身也是爛泥了。所謂的爛泥是指那些頭腦健全的人,不走正道,好吃懶做,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等。這樣的爛泥通過我們的努力會扶上牆的。如果是屢教不改、破罐子破摔的爛泥,你把它上到花上,也不會起一點好作用,倒有可能會把花給燻死。

所以我們要對爛泥狠狠的摔打,不能放棄,一旦放棄,就真正成了扶不上牆的爛泥。

有句話叫做“浪子回頭金不換。”在我的心目中“浪子”就是爛泥,想把爛泥扶上牆,也不是件容易事。只靠教育是不行的,他只有撞到南牆或者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才會反省自己,認識自己,再加上別人及時的幫助,爛泥也就扶上牆了。這就是內因通過外因起了作用。


農村大叔海洋


我覺得,上進心是一種正能量,是一種安全感,是對自己生活的負責,對身邊需要你的人負責。

如果你有一顆上進心,那你就有生活的動力,你就不會害怕吃了上頓沒下頓。你通過有上進心的努力贏得的社會地位,成就,那將是一生的財富。如果連這種正能量都沒有,那每個人明天無所事事,每個人混吃等死,自己被社會淘汰窮困潦倒不說,還會使社會退步。所以我覺得,有上進心終歸是好的。

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人,總有一個領域擅長自己。之前看到一故事,一個男人什麼都做不好,教書被學生轟下臺,上班被老闆嫌棄動作慢,做了很多工作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了。可是他也沒放棄,憑著自己不放棄的精神,妻子的鼓勵和一顆打不倒的上進心,最終憑藉著一點點語言天賦,創辦了一所聾啞學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收穫了財富與地位。

上進心是取得成就的基礎,它會促使你前進,帶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當你取得成就的那一刻,你一定覺得,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便是自己懷揣的這顆上進心。


灰灰灰灰灰常美麗de喵


上進心與破罐破摔是兩種人的兩種活法。

三觀正的人群都有自己為之奮鬥的人生目標,為了達到自己的最高境界,就會不斷地為之打拼,打拼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曲折、困難,需要一定的內驅力來鼓足勇氣去克服,這個內驅力就是上進心。人沒有上進心則一事難成。

破罐破摔的人看不到人生價值觀的境界,苟活於世。曾對他們抱有很大期望的智者也不得承認恨鐵不成鋼啊!


蓬蓽夕陽


哈哈,先說人為什麼有上進心吧,“上進心”,也就是進取心,是指不滿足於現狀,堅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標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狀態。魯迅先生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一方面,對未知的求索,不斷推動事物向前發展,是我們人類基因中自帶的本能,否則我們也不會進化到現在的樣子。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就是催人奮進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要實現夢想,就需要不斷進入拼搏。內在因的合力下,讓我們要有上進心。

其次,說下沒有上進心就是“爛泥”嗎?我不這樣認為,“低欲社會”、“低欲青年”的出現,並不是他們沒有上進心,他們也會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的很好,只是不再去追求對於自己有些“遙遠”和“高大”的目標。我身邊很多朋友,家庭條件優越,理想狀態就是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朝九晚五,不“遊手好閒”,也不非要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我們的價值觀應該是多元的,並不是成為愛因斯坦、霍金、馬雲等,才是有“上進心”,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好平凡的工作,才是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最後,說下是不是必須“扶上牆”。青年時代,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鬥志昂揚的,在工作生活中,一些人逐漸歸於平凡,並承認自己的平凡,自己和解,自得其樂。這時,也一樣外界不要對我們加之批評指責。“上進心”有時候並不是表現在外的,可能這時是趴著的,需要時,自己就爬起來了。所以,提出問題的朋友,只要自己開心,可以安心當泥土護花,做個螺絲釘,沒什麼不好。




呼嚕P堯和星星


人天性有對榮譽財富有著非常強烈的慾望。想比別人活得更好,就必須更加努力,吃常人難以想象的苦,無論結果如何正常人都在盡力的去做。人生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沒有選擇。一部分人天性好強另一種人是外界環境所迫如同行竟爭、有些人因生活壓力,不努力上進只能被社會淘汰。

人的一生由二個方面決定的,一是內因二是外部環境。自身不努力再好的外部環境也改變不了人的現狀。譬如鳥類的卵蛋只要有合適的溫度就可以孵出雛鳥,而石蛋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溫度是不可能孵出雛鳥的。

人常說的爛泥實際上指沒有“三觀”感的人,至少是三觀感不明的人。這種人在生活上都是稀泥糊塗的人,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幫他,激活他的內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