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我是一個80後,也是一個5歲寶寶的媽媽。我們那一代和現在小朋友不同,沒有吃不完的零食,也沒有玩不盡五花八門的玩具,更沒有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的環繞,但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童年,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歡樂。對於80零後,看到下面這些會不會勾起你的滿滿回憶?

滾鐵環:幾個小朋友一組,起點終點畫好線,選出一個裁判,由起點到重點誰滾的最快最穩誰贏。雖然沒有獎勵,但那歡快的小腿個個都是跑步冠軍,遊戲在於歡樂而不在於獎勵。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彈珠遊戲:具體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了,只記得遊戲規則是挖個小坑,用大拇指彈彈珠,想要誰的彈珠就把誰的彈珠攻進小坑。我哥玩這個最厲害,贏了很多各式各樣花的彈珠。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抓石子游戲:男孩子玩彈珠比較多,但女孩子玩抓石子游戲的多,追求完美的都是自己動手用瓦片磨成圓圓的,中間還挖上眼;粗糙一點的就是路邊撿幾個石子就可以玩起來了。對於我們女孩兜裡不可少的就是這個,上著課有時候都摸摸兜,都是自己的寶貝。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扇元寶:元寶是要用紙自己疊的,有大的也有小的。將疊好的元寶放在地上,剪刀石頭布,誰贏誰先開始,能將別人的元寶扇翻,就可以歸為幾有。贏了元寶晚上睡覺都能笑醒。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沙包遊戲:沙包一般都是自己縫的,外面用各式各樣的布,裡面可以是沙子,也可以是玉米粒。這個也是群體遊戲,剪刀石頭布誰贏誰躲,輸的就用沙包砸,砸中就可以下來,接住就得分。小時候玩這個遊戲,靈活的小夥伴是非常受歡迎的。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跳皮繩:找一條有彈性的皮繩,約幾個小朋友,分成兩隊,人要是真不夠了,也沒辦法,只能用樹或者椅子湊活。這個遊戲有的小朋友跳的高的可以直接跳到脖子,不去練跳高都可惜了,這個遊戲的玩法非常多,我只記得跳著還要唱這“小皮球,落落地,馬蘭開花二十一…”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陀螺:現在小朋友也有玩陀螺,但那時候的陀螺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用木頭刻的,真不會的就會自己拿酒瓶給溜街串巷的小商販換。那個時候的陀螺沒那麼高級,都是手動的。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鞦韆:每個孩子都有秋千夢,到80後的鞦韆夢是自己圓的,用兩條繩,找個矮的樹杈,就可以自制成鞦韆,不過坐在上面一樣的開心快樂。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老鷹捉小雞:這個團體遊戲大家最喜歡做的肯定是老鷹,因為只要他一跑,小雞都嚇得亂跑。雖然是個遊戲,但母雞真的很拼命護著後面的雞仔,後面的小雞真的很害怕被老鷹抓到,真是緊張並快樂著。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泥巴游戲:弄點土加上水,混成泥巴,每個夥伴都分一點,捏著摔著,雖然看著很髒,但玩的人真的都很全身貫注。簡單的快樂才是最快樂的。

致80後童年,看到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出,看到這些是不是也勾起80的滿滿的回憶。對於80後的童年,沒有變形金鋼、奧特曼、小汽車玩具,也沒有手機、平板這些電子產品。玩具很多都是同伴一起自制的,遊戲能與同伴一起玩就是快樂,一直就那麼簡單,致我們80後失去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