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如果要提前中國半導體的奠基者,江上舟可以說是一個繞不開的人,他推動了中國大陸第一家晶圓代工廠的建立,而造出5nm蝕刻機的中微也離不開他。除此之外,中國大飛機能夠首飛,他也是奠基者。

江上舟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在中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後,他考取了愛因斯坦的母校——瑞士蘇黎世高等理工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留學海外的人才,1987年,留學八年後,40歲的江上舟獲得了博士學位,沒在瑞士做任何停留,他便匆忙回到了祖國。成為了中國第一批海歸。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在上海任職期間,一次,他去上海飛機制造廠調研,上飛成立於1950年,從飛機修理起步,為空軍、海軍、中國民航修理、改裝了30多種型號的飛機3400多架。70年代以來,成功研製了我國自行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四發噴氣式客機“運10”。完成了與美國原麥道飛機公司合作生產35架MD82/83飛機。作為主製造商完成了機體70%國產化的MD90-30幹線飛機2架

然而,隨著運10項目下馬,上飛廠已面臨生產停滯、人才流失的窘境,當時上飛職工痛斥國內“造不如買”的現狀,直言出口800萬件襯衫換不回一架“大飛機”的現實。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江上舟為了中國能夠造出自己的大飛機,他數次和院士辯論,力排當時業界流行的“造大飛機太難、中國造不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等錯誤觀點。

在他的努力下,2006年2月,《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將大型飛機列入國家科技發展重大專項,經過多年的研製攻關。我國首次自主研製的C919中型客機、ARJ21新支線飛機翱翔藍天,中國有了自己的大飛機。

除了大飛機,他還是中國集成電路的奠基人。1997年,張汝京從工作了20年的德州儀器提前退休,在臺灣創立了當地第三家晶圓代工廠——世大半導體(下簡稱“世大”)。僅僅三年,世大的產能就已超過了當時行業老大臺積電的三分之一,這個時候臺積電已經發展了13年。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當年,張汝京離開臺灣到大陸投資時,曾經選過多個地方未成,外界以為是騙人的項目,江上舟聽說了之後,力邀張汝京來上海建廠。

2000年,張汝京在上海創立集成電路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大約有300多名半導體工程師隨其北上,其中不少是他在德州儀器和世大時的舊部。當時,張汝京成功帶動了臺灣半導體人才來大陸工作的潮流,2006年,江上舟受邀加入中芯董事會。

然而,2003年到2006年,臺積電先後兩次起訴中芯國際,理由直指張汝京的臺灣團隊,認為他們侵犯臺積電的技術專利及竊取商業機密。2009年,美國法院判定中芯敗訴。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當時中芯因為和臺積電的官司已經多年虧損,2007年,中芯國際虧損1950萬美元;2008年,中芯國際虧損4.4億美元;2009年中芯國際年虧損額在8億美元以上。

2009年,他還是接替王陽元成為該公司董事長,此時,江上舟已經患癌7年,他卻還是接下來這個重擔,恰逢這個時候張汝京因為敗訴離開中芯,中芯可以說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江上舟可以說內外交困。

但江上舟沒有放棄危機下的中芯。重壓下,他相繼挖來王寧國、楊士寧等業內人士,重整旗鼓。在將非核心業務剝離後。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除此之外,當時臺積電想要收購武漢新芯,江上舟奮力抗爭,最後化解了對手的攻擊,將武漢新芯變為來自己的子公司。
僅僅1年的時間,2010年,中芯國際在連續5年虧損之後首次獲得盈利。財報顯示,2010年,中芯國際銷售收入為15.548億美元,增幅達45.3%,淨利潤1400萬美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江上舟還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五年發展計劃:未來五年投資120億美元,實現年銷售額達到50億美元的目標,國內fabless(無生產線的IC設計公司)達到50%的市場份額,繼續擴大12英寸產能及追趕先進工藝製程,如45納米及32納米等技術。

然而,這個計劃還沒有開始實施,江上舟2011年就因為肺癌去世。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除了中芯,中微的創建也離不開江上舟,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2004年5月31日由尹志堯在創立,尹志堯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在硅谷Intel公司、LAM研究所、應用材料公司等電漿蝕刻供職16年,在半導體領域尹志堯個人擁有60多項技術專利,被稱為“硅谷最成功的華人之一”。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在一次世界半導體設備展上,尹志堯偶遇時任上海經委副主任的江上舟。江上舟仔細觀看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設備後說:“看來刻蝕機比原子彈還複雜,外國人用它來卡我們的脖子,我們能不能自己把它造出來?”

江上舟還鼓勵尹志堯:“我是個癌症病人,只剩下半條命,哪怕豁出命去,也要為國家造出刻蝕機。我們一起幹吧!”

在江上舟的鼓勵下,2004年8月,時年60歲的尹志堯決定回國創業。他說:“我給外國人做了幾十年嫁衣了是時候報效祖國了。”與此同時,他還說服並帶回了一批在硅谷主流半導體設備公司或研究機構工作多年的資深華裔工程師,後來共有15位半導體領域資深工程師與已經60歲的尹志堯一起創建了中微公司。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張忠謀59歲創立臺積電,尹志堯60歲創立中微,雖然花甲之年,卻依然雄心萬丈。

尹志堯創業的時候加上政府的支持,才有不到6000萬的資金,在在投資巨大的半導體行業,無異於杯水車薪,而這個時候江上舟為他拉來了5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這讓中微的發展一下進入了快車道。

根據臺積電的工藝路線圖,2020年Q3季度就要試產5nm工藝了,而中微半導體的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的供應鏈。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近日,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董事長尹志堯博士提到了該公司的進展,指出中微半導體正在跟隨臺積電按照摩爾定律的發展走,後者的3nm工藝已經研發一年多了,預計2021年初就要試產,也就是說目前中微子已經在預研3nm蝕刻機。

這是這個第一次在芯片設備領域領先世界,而中微的成功離不開江上舟的扶持,江上舟十分關注比利時、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級科研平臺的運作模式,非常欣賞校際微電子中心的共享中立精神。

他曾經提出過一個“中國芯”新工程方案。這個方案不是設計企業的單一產品概念,而是涉及整個產業鏈的重大工程。將設計IP匯聚到一個平臺,整合內外資源,形成方案,被稱為半導體代工業2.0。這一平臺,企業在設計之初就可與製造業接觸,由於製造業自身擁有部分專利,有成功驗證的產品,能提高信任感,整個鏈條不但能匯聚資源,響應也是最高效的。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然而江上舟最終卻並沒有將這個方案實踐,在擱置來多年以後,半導體行業才發現這份方案的預見性。

江上舟除了大飛機、集成電路,他還關注機器人技術。2002年的時候,他就說:1990年代初全世界先進機器人約42萬臺,日本約22萬臺,美國約4.2萬臺,德國約3.5萬臺,法國約1萬臺。上海工業下階段發展,應該積極引進日本先進機器人制造技術。

中國如果有10個江上舟,那麼中國何愁不復習崛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