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楷模”付凡平——浴火重生,她用平凡書寫非凡人生 用溫暖傳遞愛心力量

近日,省委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向“三秦楷模” 施秉銀、付凡平同志和趙夢桃小組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和各行各業要向“三秦楷模”施秉銀、付凡平同志和趙夢桃小組學習。學習他們堅守初心使命、永遠奮鬥的優秀品格,學習他們捨身忘我、矢志奉獻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恪盡職守、埋頭苦幹的樸實作風,學習他們勇於擔當、衝鋒在前的拼搏精神,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頂得上去的擔當作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付凡平的先進事蹟。

“三秦楷模”付凡平——浴火重生,她用平凡書寫非凡人生 用溫暖傳遞愛心力量

“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為努力了,才看到希望。”這是47歲的付凡平朋友圈的一段話。29年前的那場大火讓她失去了3位親人和健康,命運無常,她卻浴火涅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付凡平靠自己的勤奮,不僅讓自己,也讓更多當地的貧困戶、殘疾人能夠有尊嚴地幸福生活。


浴火重生,走過平凡是不凡


她有兩個名字,一個叫付翻萍,寄託著父母對過好日子的期許。一個叫付凡平,承載了自己不屈於命運安排,渴望走出不平凡人生的努力。


她有兩段人生,分隔線在18歲那年。在此之前,如這個年紀的女孩一樣,她活潑、聰穎,天真爛漫。分隔線之後,她遭遇重大變故,面目全非,但卻靠著一股力氣,成了改寫命運的明星脫貧戶。


“你看,這個葫蘆多漂亮,你能想象它是出自殘疾人之手嗎?”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城自己經營的電商實體店裡,47歲的付凡平拿起一個精美的工藝品熱情推介。迎著來訪者的眼神,她的目光早已不再躲閃。


曾經,付凡平最害怕與別人四目相對。


18歲那年,家中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奪去了3位親人的生命,也讓這位花季少女墜入谷底:全身燒傷面積達80%,容顏被毀,一雙手只剩下兩根指頭。


住了整整一年院之後,付凡平幾乎想要放棄。“最絕望的時候,我和父母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甚至想離開這個世界。”父母心疼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付凡平,“雖然沒有了手,但我還有親情。為了他們,我也得振作起來!”


她自作主張,將名字改為“凡平”,希望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那是一段艱苦的歲月。因為傷情嚴重,每挪出幾步,腿上滲出的血就會把鞋子浸溼,花了三個月,付凡平才學會走路。


“為了方便,母親總讓我穿套頭衫。但我是個女人,也愛美,還是想穿各式各樣的漂亮衣裳。”為了不放棄對美麗的追求,扣扣子,這樣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她又學了兩個月。


那也是一段苦中作樂的時光。結婚成家、兒子誕生,這個不幸的家庭迎來許多歡樂。世紀之交,退耕還林政策啟動,付凡平和丈夫賣掉家中的山羊,承包了300多畝荒坡地,沒日沒夜上山種樹。3年之後,荒坡地變成了滿園碧綠。


“我是一個從別人眼神裡走出來的人。”容顏的改變,讓付凡平總會面對陌生人奇怪的目光,但這也讓她越走越勇敢。在縣城開手機店時,別人都是等顧客上門,她卻迎著目光,主動上街攬客。


生活多坎坷,經營一年之後,手機店就關門了。20多年間,付凡平開過店、打過工、賣過水果。其間,身體狀況又幾番反覆,日子也起起伏伏。屢屢受挫,她愈挫愈勇。


“三秦楷模”付凡平——浴火重生,她用平凡書寫非凡人生 用溫暖傳遞愛心力量

電商為她插上脫貧致富的翅膀


 2015年,付凡平終於迎來人生的又一次轉折。這一年,她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起初,她並不情願。“雖然我是殘疾人,但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脫貧!”倔勁兒一犯,付凡平自己跑出去考察項目。


  在陝西武功縣,她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經營網店,心頭一驚,覺得機會就在眼前。“我心想,我總比他年輕吧。老人都能開網店,那我也行!”付凡平笑著回憶說。回家時,她的行李包中多了兩本書——《如何開微店》《淘寶從零開始》。


  恰巧在此時,宜川縣辦起電商培訓班,付凡平也報了名。第一次走進課堂,不出所料,詫異的目光“如約而至”。


  “我在班裡創下三個‘最’:年齡最大、學歷最低、最不會用電腦。但我這個人,臉皮比較厚,相信熟能生巧。”不會用電腦,就用本子記,聽不懂,就下課纏著老師問,結業時,付凡平還成了優秀學員。


  為支持她創業,包扶幹部送來一臺平板電腦。對雙手殘疾的人來說,編輯資料、上傳圖片都很困難,付凡平就用僅有的兩根手指反覆操作。修好一張照片,她經常一干就是兩個小時。


培訓班結業後一星期,付凡平的網店開張,專門經營宜川的蘋果、小米和花椒。名字是深思熟慮而來的——“蒙恩農場”。“小時候家裡蒙難,做手術要花十幾萬元,全縣人給我捐了6萬元。這一路走來,有很多人幫助我。蒙恩,就是要感恩、奮鬥!”


奮鬥者不會被辜負。網店開業第二天,付凡平就接到了兩筆訂單。訂貨量雖小,卻讓她備感振奮。


經歷了從零到一,電商生意漸漸步入正軌。尋尋覓覓多年之後,付凡平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藉助當地政府的推介,蒙恩農場的產品銷量一路走高,線上線下全線飄紅!


貧困帽很快被甩掉。2017年,付凡平獲評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脫貧戶”!


富起來之後,付凡平沒有忘記鄉親們。她註冊了公司,辦起兩家實體店,幫助當地貧困戶銷售山貨和手工藝品,還陸續對300多名殘疾人開展電商業務培訓。2018年,公司銷售額達500餘萬元,安置了6名殘疾人就業,帶動了35戶貧困戶脫貧。


“公司的業務量增大,我最近想再招聘17名殘疾人,製作陝北特色的剪紙、雕刻、鞋墊等。”言談間,付凡平兩個手機不時作響,訂貨的、談合作的,她應接不暇。


這位“從別人眼神裡走出來”的倔強女人,已經把目光投向更遠方。“我想做幾個公益項目,面向全國的殘疾人,把他們的好產品拿到我的電商平臺去銷售。”

“三秦楷模”付凡平——浴火重生,她用平凡書寫非凡人生 用溫暖傳遞愛心力量

雪中送炭,支援武漢


2月12日晚,一輛載滿壺口酥梨的大貨車從宜川縣出發駛向武漢。捐贈者付凡平臉上戴著口罩,但仍能從她的眼裡看到笑意。


疫情發生後,作為山貨嚴選“助殘扶貧”公益大使的她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武漢市同濟醫院的醫護們、武漢青山區防疫人員以及被隔離群眾捐贈了620 箱酥梨。疫情防控期間物資困難,付凡平的捐助無異於“雪中送炭”,讓身處武漢的醫護人員全力奔赴一線,讓隔離群眾透過手裡的一顆梨感受到來自全國各地同胞的溫暖。


付凡平說,在她遭受火災、失去親人、病危時,是宜川全縣人民捐助了她6萬元的救命錢,是經醫生全力搶救她才能活下來。今天武漢有難,她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武漢。付凡平說自己的願望很簡單,“我只是想讓武漢的醫護天使們在休息的時候嘗一口我的梨子,清熱解毒,解解壓。”


疫情期間,付凡平時刻關注著湖北的情況,儘自己之力用愛心傳遞力量,贏得了社會上的廣泛讚譽。同時她安排公司及時復工,參與疫情下電商平臺運營的恢復工作,並不忘積極帶領各地群眾鞏固脫貧成果。


她用行動告訴我們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身殘志堅、自強不息、敢為人先,不忘初心、感恩奉獻……付凡平的身上有太多的閃光標籤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