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七十二口井,井底有多少祕密,為何至今無人發掘?

喳哩吱


一說起宮鬥劇,尤其是清朝的宮鬥劇,總免不了提到那幾口“吃人”的井。那些狠角在毀屍滅跡時,總選擇井裡,把人一扔,撲通一下,一了百了。故宮作為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去北京旅遊必去之地。網上也流傳著千年故宮的很多傳說,比如:下午五點後故宮就會被封了,因為故宮鬧鬼;在下雨天,當雷電一閃而過的時候,故宮的紅色宮牆上會有宮女排著隊的身影;當然還有很多關於那些口井的傳說...

珍妃井的傳說

故宮有七十二口井,不過現在我們能看到最著名的就是珍妃井了,有人說在午夜時分如果來到這裡,會聽到珍妃哭泣的聲音。還有傳言說故宮每天傍晚閉館之前,第一件事就是用鐵棍鎖了珍妃井。關於珍妃的傳說,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慈禧是如何如何害了珍妃。其實,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歷史上的珍妃雖然討人喜愛,但卻犯了大忌,觸了慈禧的逆鱗,才遭此毒手。


珍妃參與非法賣官,中國曆代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說法,珍妃偏偏參與了這件事情。而且還參與過戊戌變法,這算是大事了,瞭解慈禧的人都知道慈禧是絕不允許光緒帝奪自己的權的。也因為這兩件事,珍妃被慈禧打入冷宮。這兩件事也成了導火索,終於,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出逃的慈禧以不便帶走珍妃為由將珍妃投入井內。可憐的珍妃當時年僅24歲。但最後慈禧太后還朝時,將珍妃的屍骨打撈出來,還是以“貞烈殉節”的名義安葬了珍妃。

經過改造的珍妃井

我們在故宮看到的井只有十寸,因為井口太小,很多人懷疑珍妃是怎麼被扔下去的。其實我們看到的珍妃井已經被改造過了,故宮為了保護參觀者的安全,特意改小了井口,我們看到的只是井口石。


故宮有很多類似的井,這麼長的時間未開發,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一些井的位置位於故宮未開放的地方,那些地方大多是故宮破破爛爛沒有修繕好的部分,而且有的地方年久失修,一些井已經變成了廢墟。


二是故宮裡有井的一些地方是辦公區還尚未收回。


三是為了保護好文物,故宮修繕文物需要大量的資金。井作為故宮中文物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考慮其恢復年代、恢復意義。是恢復整座井,還是隻恢復部分,這些都需要考慮。再者,有井的地方肯定是有建築,如果單單發掘井,恢復井的文物價值,而沒有配套建築的話,是沒有意義的。


妙摘


回憶明清六百來年曆史,皇帝老窩紫禁城那裡故事事太多。七十二口井裡,大山深處琢磨井裡肯定有許多東西,甚至骷髏頭一類的。永樂皇時,一個宮女,在邊看三寶太監打水時,手上銀鐲子不小心掉入井中。宣德帝時,有人掉入一隻鞋。正統帝時一隻貓掉入井中後,活了半天淹死。景泰皇帝時百個太監掉入井中半拉身子,自已撐了上來,可那鐵壺掉了進去。天順帝時有人丟了一隻青花瓶,那是皇宮太子聽響。成化皇帝時,有太監故意把一隻烏鴉扔進井中。弘治皇帝時,一個大臣在看井裡時,帽子掉入井中,讓皇帝大批一頓。以後各朝中,扔什麼的都有,最讓人傷心的事,慈禧太后命太監把大活人扔進了井中。


多堖河之波


是七十二煞星,故宮博物院,幾百年往事隨風,誰也不想,惹怨恨,歷史就是歷史,讓它自然純屬。


藝術品投資管理


肯定有東西的啊


小野獸阿男


我看過類似的報道,故宮井裡可能是有好東西,但不打撈兩個原因,一是井口當年的設計,只能容納一個人身,口小肚子大。二是即使有東西,打撈上來也不好保存,馬上就會被氧化,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保存這些東西確保完好無損,即使能保存,那麼這些寶貝值得嗎?未必!

另外,我小的時候聽說,誰要是敢進故宮偷東西,抓到就槍斃,是真的嗎?另外,聽說,現在的故宮展品,基本都是仿製的?


AYSterewccp


這井裡不僅有寶貝,更有死人,陰氣太重。從明到清,宮中不聽話的宮女太監,不知道有多少在犯了事以後被直接扔到了這些井裡。日積月累,屍骨如山,特別是清末的慈禧太后,喜怒難辨,動輒殺人。珍妃尚且莫名其妙地被她沉了井,更何況那些可憐的宮女太監呢。生命如螻蟻,日積月累,井中枯骨和珠寶混合在一起,誰也不敢輕動

宮內太監和宮女的小偷小摸。故宮那麼大,裡面有那麼多人,寶物又那麼多,隨便一個小物件都不簡單,所以,在平時必然會有太監和宮女將偷來之物放入水井,以便有機會再撈出。

其實就是井下面是很大的地下河,所以才可能深不見底。故宮也是一樣。珠寶扔到故宮的井中,除了一些非常沉重的金銀首飾,其餘較輕的珠寶很容易被地下河的水流沖走。所以珠寶扔下去,時間一長就沒了,撈不到。再說,故宮的井口很狹小,稍微胖一點的人就有可能卡在井口。真要打撈的話,用起器械來,在這麼狹隘的空間施工也是特別困難的。


宮雨美星


讀書觀史,談古論今,傳承人文,守望正義。歡迎來到,吹牛的猩猩吹歷史。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很多人想了解清朝,都會去參觀故宮。故宮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面積非常之大,裡邊的園林景色也是非常美觀。有人統計過,故宮裡整整有將近70多口井,這些井散佈在整個故宮中。

有很多人好奇,因為故宮常駐的人員,除了皇帝之外,只有一些嬪妃和太監。按照當時的人頭計算,這些人是根本用不了這麼多井來喝水的,那麼這些井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回顧故宮的歷史,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面積非常巨大,有差不多一百個足球場那麼大,更是有近千間房屋,很多時候,故宮的一些房子根本都是空的。

而當時故宮這麼大的面積,來回走路卻非常不方便,尤其是救火。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房子很多都是木石結構,尤其是當時故宮精美的雕樑畫棟,一旦發生火災,非常的危險。故宮的建設者就想了個辦法,每隔一段地方就建一口井,一旦發生火災,就能就地取水,這樣大大提升了救火效率。

有意思的是,故宮這麼多口井,宮裡的用水卻從來不喝井裡的。原來在皇宮裡,有的人說這些井裡的水都不乾淨,在古代,經常有嬪妃宮女,因為種種事情跳井而死。還發生過因為後宮爭鬥而在附近的井裡下毒的事。所以後來故宮所有的飲用水都出自玉泉山,玉泉山上的活水水質絕佳,乾隆非常喜愛,稱其為天下第一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