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姆四大名篇第二本《月亮和六便士》——人間如何是值得?中篇

再說迴文本吧。

人物刻畫還是細緻入微的,細節也是我講不完的。

就單講一個寫誤解的細節吧:

斯爺的家人對外都宣稱世人誤解了他們的丈夫、父親。兒子恨他入骨,卻藉著他的名頭出書,還把父親描繪成“一個出色的丈夫和父親,一個和藹、勤勉又正派的君子”……貽笑大方之感是不是一下子躍然心頭?

算了,忍不住,再講一個羅爺的刻畫:

寫他畫技平庸又性情寬容,朋友們都無所顧忌地在他身前身後盡極挖苦諷刺之能,在這個基礎上還能不顧體面地喜歡熱鬧也就算了——他已經把朋友們培養成不顧體面不知羞恥地借錢不還的賴子,卻還願意慷慨解囊,哪怕稍微有點兒子娃娃樣,也不至於家破人亡。

你說,這是出於智性的寬容還是害怕孤獨的軟弱呢——越怕什麼就越飛蛾撲火著上前,只要身不滅,心就狂野——熱情溫厚的外表下,膽怯和敏感呼之欲出。

這些,你只能通過閱讀才能體驗到毛姆行文那種古典的美,很值得認真品。

然後得說最值得細品的結尾了。

讀毛姆四大名篇第二本《月亮和六便士》——人間如何是值得?中篇

“我的叔叔亨利做過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爾的教區牧師,要是遇到這種情況,他往往會說,魔鬼總是隨心所欲地引用經文。他記得從前一個先令就能買到十三隻上等的牡蠣。”

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李繼宏認為是毛姆對式微的現實主義輝煌年代的懷念,以及對斯爺和自己身世的唏噓,這一分析當然沒錯,透徹而又全面,但我想說的是這樣:

斯爺的家人連《聖經》的經文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是假想那怨憤的詛咒就是對經文的引用,他們當然不是魔鬼,只是愚弱的可憐蟲。

下一句無疑是撫今追昔了。關注牡蠣的價格變化說明牧師著眼太小,不可能在說往昔魔鬼不能引用經文的正大的堯舜之上的好時代,也就不可能指向若斯爺在世與經典共存共榮的好時代。

所以,這其實是更深層次的諷刺——人們總是抱怨當下、拒絕奮進,因此幻想出更美好的過往,並得出進步都是壞事,唯有一成不變的過去最棒的結論——愚弱的可憐蟲自始至終而且必將永遠活在遠離真理、遠離美的至暗時刻,不管他們的時代有沒有月亮照進來,也不管他們的時代離真理和美有多麼接近!

讀毛姆四大名篇第二本《月亮和六便士》——人間如何是值得?中篇

說到現實和時代,通過解讀《人性的枷鎖》,我想大家應該明白,在我看來小人物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的啟發遠遠大於精心整飭後的大時代。

無論你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富庶或是荒涼,安寧或是動亂,狂飆突進或是死水一潭,人性中的閃光點和小九九都會永遠存在,那種細節不僅在故事裡,也在生活的角落裡,那才是每個人生活的起承轉合、接縫聯繫,那才是似是而非又言之鑿鑿的現實。

現實主義創作的意義盡在與此,更何況毛姆把自己的很多經歷都融入了創作之中,除卻生理缺陷帶來的自卑感,菲哥的德國、法國遊學經歷都是直接取材,他的行醫征途亦是毛姆自身寫照。

說到毛姆自身,從歐洲到美洲,從中國、印度到南太平洋諸島,跑遍了這世界的大部分角落——經歷不可謂不豐富,從醫生到劇作家到小說家到國家間諜——見識不可謂不廣博,所以說對於一個沒經過什麼事兒的毛頭小子來說,他的書、他的詩教作用於我還是頗有益處的。

所以說,在舉國上下傾力抗擊新肺之際,我這個中文系的學生看一點現實主義作品也算不添亂、不搗蛋。

下一篇我們再說一說我想說的“現實主義”吧。

未完待續……


(感謝熱愛閱讀的你,感謝善良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