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抗疫手记:那些足不出户的日子里


普通人的抗疫手记:那些足不出户的日子里

配图与内容无关。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瞬息之间由喧闹变为宁静。居住的小区也随之寂静下来。正如陶渊明诗里形容的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阻击冠状病毒最为有效的举措,就是大家待在家里。这是钟南山院士的谆谆告诫,万众随之响应。这些天我和老伴足不出户,在家中静坐、静观、静思、自得,体现了咱们国人处变不惊的良好心态。

“不戴口罩不能出门”成为无声的命令。但是,隔几天总要去附近超市买点牛奶蔬菜之类,不免因为没有口罩而犯愁。儿子家中倒是有口罩,他执意开车送来,老伴否决,理由很简单:他们口罩也不多,孙儿要去公司值班,还要去高速路上巡视,必须戴口罩,口罩对于他们更为重要。

怎么才能解决燃眉之急?正当抓耳挠腮之际,朋友老彭发来微信:教你自己制作口罩。太好了,及时雨啊!老伴戴上老花镜,亦步亦趋地学,一针一线地缝。有了口罩,我们小心翼翼地去了超市。这两个口罩不能丢,我想,等疫情过去,要将它们收藏起来,一起收藏的,还有社区发的出入门卡。


普通人的抗疫手记:那些足不出户的日子里

配图与内容无关。


一天,老伴惊讶地发现,每当阳光初照,一对小鸟便在窗前的枝头嬉闹。我笑说鸟通人性,它怕我们“宅”在家里寂寞,特意飞来陪伴。老伴说倒也是,以往从没见过它们。从外形上看,这鸟有点像鸽子,但比鸽子漂亮,胸前有浅黄色绒毛,翅膀灰褐。网上一查,原来是斑鸠。大概是从不远处的林中飞来的。它们时而从低处枝头跳跃到高处树梢;时而撒开翅膀做惊险表演。老伴举起手机把它们拍摄下来。有时鸟儿大概觅食去了,没有来,树上一片静谧。老伴说:“今天多好的太阳,小鸟不来有点可惜。”正说着,枝头传来“咕咕”叫声,老件笑道:“这鸟儿殷勤守信啊!”

女儿、儿子和我们各住一处。值此非常时期,一家人更需要多多交流,说点愉快轻松的话题。正好央视主持人大赛和诗词大赛正在进行,于是约定全家人同时观看。

主持人大赛最牵动我们心的是文艺类参赛选手蔡紫。她是位自贡姑娘,我们以前曾在自贡居住多年,她读书的中学和我们仅隔一条铁路。仅此一点,就有足够理由为她牵挂。她答题时,我们或为她捏一把汗,或为她喝彩。当她脱颖而出获得金奖时,全家开心大笑,还把这段视频发在了朋友圈里。

每一场诗词大赛开始,我们全家都坐在电视机前跟随选手答题。答对了为自己加分;答错了,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内疚: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一天隔壁邻居叶师傅打电话让我出来一下。打开门,他递给我5个新买的口罩,连感谢的话都不让我说,转身回屋了。隔一会手机又响了,是保安老舒打来的,他得知小区斜对面药房正卖口罩,凭身份证买了10个,要给我们5个——这真是天大的人情!病毒肆虐的当下,我们一下拥有了10个口罩,我想,明天我要对窗前的小鸟说“家有口罩,心里安详”。


普通人的抗疫手记:那些足不出户的日子里

配图与内容无关。


老伴忙着做家务事:做饭、洗衣。我为她做点什么好呢?为她朗读吧,朗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深刻地叙述了人们在传染病疫情面前的乐观心态。我模仿着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的形式,先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背景,然后抑扬顿挫地朗读:“自从宣布霍乱瘟疫后,卫戍部队的城堡不论白天黑夜,每隔一刻钟就放一炮,这是根据老百姓的信念才这样做的。因为人们认为火药可从净化环境……”听到这里老伴笑了:当年外国人讲迷信,我们现在讲科学。你看,央视在节目开始之前,天天讲“宅”(在家)、“戴”(口罩)、“洗”(手)三件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是时代的进步!

《霍乱时期的爱情》近30万字,每天朗读一章,时不时地为作者幽默犀利的文字开心一笑。能重温经典,是闭门宅家期间的又一收获。

老伴问我宅在家感觉怎样?我说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坑道,时刻严阵以待。说着,忽然想起当年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他现在居住在武汉江夏区,不知此刻情况如何,心中十分牵挂。可惜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正唏嘘间,忽然手机响了,来自武汉——正是我牵挂的那位战友!

他很乐观,说他居住的地方,是当年东吴孙权的大本营,地势偏僻,闭门在家,不免怀念起当年战火纷飞的情景……他提议:由他起音,我俩对着手机同唱一首《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音符随电波回荡在天宇,武汉——成都两座城市遥相祝福。(孙贻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