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自己的好,這是什麼心態?

晨舟0312


難道是別人的好嗎?好比你看朋友圈,那麼多曬娃的,你心裡沒什麼反應。但是發自己的孩子你肯定很開心。


精壯小正太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每一個父母的心裡孩子肯定都是自己的好。對一個母親來說第一次知道有一個生命在你的身體裡時,心裡喜悅是無法用語言來代替的。那天開始,他就在你身體裡一天一天的成長。他在你身體裡的每一個細微的活動,你都是最深刻的感受者。父親們也都非常疼愛自己孩子。但他們無論怎樣都無法代替母親。對孩子們的那份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是作為母親,我覺得我的孩子是最棒的,也是最優秀的。他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個班級四五十個孩子我就覺得他好漂亮好可愛,老師發的朋友圈裡的集體照的,我就能一眼找到我的孩子,因為他是媽媽心中的太陽。

我的孩子上了一年級以後,也會因為同班同學孩子的學習有所差別,有學習特別優秀的也有差的。我也會去對比。但他在我的心裡卻是最棒的孩子。因為我能看到他每天的努力。對我來說,我的孩子只要努力去做事,認真做人才是我最關心的。

人們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是爸爸的小情人,現在我來說,我覺得我的兒子是我的小情人,更是我的小棉襖。人們都常說男孩子是皮夾克,其實我現在沒有這種感覺。因為我的兒子很貼心也很暖人。這是我最開心的。

無論別人怎樣理。我都覺得我的孩子是最好的。



秋雨1205


1.孩子總是自己的好,只是人之常情

就像一首歌唱的,老婆總是別人的好,孩子總是自己的乖

2.比一個例子,我們這裡流傳著一個小故事,在五六十年代那個時候的燒餅很少,(燒餅是一種麵食做的餅),有一個父母說你幫我把燒餅捎回去給我兒子吃,那個人就問他哪個是你兒子呀?我不認識你兒子。他就說那個長的最好的就是我的兒子了。然後回去以後他問他兒子你吃到燒餅了嗎?兒子說沒有呀。這個人反去問捎燒餅的那個人,為什麼沒有給他兒子吃?他說我覺得我的兒子最好呀,你不是說哪一個小孩最好就給他吃嗎?我覺得我的小孩最好呀,所以我就給我的小孩吃了。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這就說明孩子都是覺得自己的好。

是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超過了對其他任何一個別家的孩子的愛


多色彩虹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總是自己的好。這是為什麼呢?想一想:其實也不奇怪,常言道“兒要親生,樹要根生”親生孩子再怎麼差勁,畢竟都是自己親生的,留著自己的血,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就好比花草樹木的根上長出來的小花苗、小樹苗一樣生命是相通的,一榮俱榮。尤其是目前獨生子女比較多,孩子就顯得更加珍貴,做父母的倍加關愛自己的孩子。

在我們這裡有一句民謠。這民謠是這樣的:蟈蟈洋蟈蟈洋,前娘留米飯,後孃留米湯。這可以從民謠中聽出來:親生母親是多麼的愛她自己的孩子____留的是米飯!而後媽是不會注重別人的孩子的,只留了點米湯給孩子吃。

這兩種態度是什麼心態呢?這兩種態度是自然的又叫“同理心態”,同理心是自然人都有的,親生的就是好,尤其是親生母親對孩子特別好,大家知道虎毒還不食子呢!何況人。當然除個別外,個別人是不怎麼心疼她自己的孩子的,這畢竟只是極少數。事實上,有的還不如無血緣關係的人好,這畢竟也是極少數。

孩子是從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做父母的肯定非常重視。沒血緣關係的就很難說了,反正與自己無血緣關係,於是採取無所謂的態度對待。

蟈蟈洋:一種候鳥,又叫洋雀。在農村這個時候或者再遲些時候可以聽到它淒涼的叫聲,有時候半夜三更也要叫,古人用“樹有雙飛鳥,夜夜達五更”來形容叫聲的淒涼。有傳說是由一對冤死的戀人變的,無論白天黑夜都不停呼喚著對方的名字,這實在是感人至深!聽到它的叫聲,就會勾起人對往事的回憶。


加加說詩詞情感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為你感到高興!至少說明,你在心裡邊認為你的孩子是最好的,所以你才會提出這個疑問,對吧?

這年頭,可能聽多了別人的父母,別人的老公,別人的妻子,別人的孩子這種論點,所以,你又對自己的這個觀點,持懷疑的態度,是不是啊?

我要非常肯定的告訴你,孩子總是自己的好!這種心態,是非常正常的心態,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對自己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一種良好心態!

我猜想,全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看法基本都經歷這麼三個階段

一、自己的孩子最好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如果讓父母換養一個孩子,父母肯定一百個不願意:打死我都不願意。這個時候,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好,因為和自己有血緣關係呀!

二、自己的孩子還是好的

孩子上小學以前,父母都是捧在手裡怕冷,含在嘴裡怕化,父母都傾注全部的心血來培養孩子,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樣的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偶爾也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也可以包容理解。這個時候,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還是很好的。

三、別人的孩子好

孩子上小學以後,考試成績和孩子的特長,就成為父母們互相或者是暗地裡攀比的內容。

天下孩子無數,但班級的前5名確有數。

父母們就開始比較:你看人家某某某,這次又考了第一。

天下孩子無數,但具有表演才能又能上臺表演的確有數。

父母就說:你看人家某某某,這次又上臺表演啦!

真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比過來比過去,最終得出的結論無非就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都比自己的好。

這個時候,假如真的可以選擇,讓父母重新選擇孩子的話,我猜想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父母都願意重新選擇一個孩子吧!

四、還是自己的孩子好

當父母過到七老八十的時候,偶爾能來看看你,特別是生病的時候能夠來照顧你的,只有那個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孩子的時候,你就會感嘆一聲:還是自己的孩子好!

是的,別人的孩子再好,終究還是別人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

1、父母的虛榮心在做怪

這絕對是虛榮心在作怪。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除了極個別的孩子天生秉賦以外,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平常的人,但是父母總愛把我們的孩子,與最優秀的那些孩子相比,其實只是父母的虛榮心在作怪。

2、父母對孩子缺乏陪伴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用心的呵護陪伴孩子成長。父母在這一張白紙上,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點,和孩子一同來描繪藍圖。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願意或者沒有時間陪同孩子共同去描繪藍圖,並且還對孩子寄予較大的期望,孩子憑自己的微薄之力,還要把這幅藍圖描繪的非常的狀美。

這其實就是跟白日做夢差不多吧!

但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孩子描繪不出來自己所預想的那副藍圖的時候,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孩子身上:都怪你,不好好的學習!都怪你,不用心的讀書!都怪你……

3、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

有的人天生就是在舞臺上表演,而更多的人,都是在臺下做觀眾,看看錶演,吃吃瓜子。無論臺上和臺下,他們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樂趣。

父母幾乎也就是臺下的觀眾,但是很可笑的是,幾乎臺下的觀眾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臺上的那個演員。

而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期望太高,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反倒認為是自己的孩子不好,就有了別人的孩子好想法。從而就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所以,非常高興,能遇到你這樣想的父母,是孩子的榮幸,也是你整個家庭的榮幸!

你要一直堅定不移的像這樣想下去,我相信,最終你的孩子也會成長的非常好的!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積極暗示效應”。我們的生活就是我們的想法呈現出來的,簡單的說,我們想什麼就得到什麼。你頭腦裡想的都是好的,你終歸會得到好的收穫!

最後,有一句話送給那些期望太高的父母:別人的再好,終歸是別人的。只有自己的好,才是自己的!



雲間笑語


你好!我是幸福&安康,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正常人的心態。每一個人都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好,難道還會有人說自己的孩子不好,別人孩子好嗎?自己的孩子再不好,他都是自己的,別人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別人的。當你老了你會依靠別人孩子嗎?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是依靠自己的孩子,所以說還是自己的孩子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幸福&安康


這是正常人的心態,別人的再好你可能也只是心裡那一會的羨慕,到最後還是覺著自己的好,因為這是你親生的,有血緣關係的,你一步一步把他養大的,骨子裡面就帶的感情,不論孩子怎麼樣,肯定覺著自己的好,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這是很正常的心態。


春風與你


優秀和好是兩回事,就好比別人有架飛機,你只有一輛汽車,誰的好呢,毫無疑問飛機好,但是別人的私人飛機讓你坐嗎?而你的小汽車卻幫你不少忙,所以對你來說哪個好呢。對孩子也是一樣,別人家孩子月入十萬,和你沒有什麼關係,你家孩子即使是個搬磚的,老了也同樣管你吃喝,照顧你,所以孩子是自己的好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情感上的好和客觀的好不能相提並論,孩子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是從情感上認可他並沒有錯


雨後晴空1111


嘻嘻,是不是還有下一句,老公是別人的好?

那當然嘍,10月懷胎,一朝分娩,自己的骨肉,血脈相連,豈是其他感情所能及?

就像你親手雕飾的一件作品,你可以去不斷地讓它完美,但是你絕對不允許別人說它不完美。孩子填補了生活的空白,感情在一朝一夕中漸漸深厚,他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責任道義,以及那種生命的延續,內心的欣慰和滿足,是別的孩子能給的嗎?哈哈,還是自家的好,我一直堅定的這麼認為。


yz快樂大媽


比較正常的心態,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你會是什麼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