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厭學情緒,和“4分鐘障礙”有關,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父母大多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頭疼問題,孩子的成績不好的時候,如果自己越是逼著孩子學好來,孩子有可能成績會更差。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壓力過大的原因,有時候不僅僅是壓力過大的原因,孩子會出現厭學的情緒,往往是因為和“4分鐘障礙”有關係。

孩子的厭學情緒,和“4分鐘障礙”有關,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案例

小宇的數學成績不合格一直不怎麼好,他的父母為此頭疼不已,想出了各種的辦法來幫孩子。比如通過題海戰術,讓孩子不斷的做題,以此來提高成績,不過孩子的成績都沒有明顯的提高。


後來小宇就逐漸放棄了數學這門學科,覺得自己就不是學習數學的這塊料,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就連他的父母都覺得孩子這是天生的數學差,所以全家人幾乎都默認孩子的數學只要能夠維持到評論水平就不錯了。

孩子的厭學情緒,和“4分鐘障礙”有關,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孩子受到了“四分鐘障礙”的限制。


什麼是4分鐘障礙?


1945年一英里的賽跑記錄是4分01秒,僅僅是一兩秒只差,就能跨入到3分鐘的全新世界。


很多人以為這個世界記錄很快就能被打破,畢竟只是一兩秒,可能再發揮好一點就好了。但就是這一兩秒的差別,一等就是10年之久。


在這期間,有無數人想要突破這個記錄,後來都沒有嘗試成功,然後幾乎所有的頂級選手都默認了4分鐘是人類一英里賽破的侷限了,大家都放棄了去追逐那遙不可及的3分鐘。

孩子的厭學情緒,和“4分鐘障礙”有關,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直到一名醫學院的學生羅傑出現,這個4分鐘的障礙被突破了,他拋出了3分59.4秒的成績,成為了第一位躋身於3分的人。他的這一舉動告訴了所有曾經說不可能突破4分鐘人,這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設的一道人為的障礙。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人都會給自己人為的設限,就像小宇孩子的數學成績,如果他的父母幫助他擺脫了“四分鐘障礙”,那麼他的數學成績也就能夠得到提高。


孩子的厭學情緒,和“4分鐘障礙”有關,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自我設限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 喜歡否定自己


自我設限的孩子,喜歡否定自己,遇到點問題就會說自己不可能完成。特別是一直都做不好的事情。


比如孩子的體育成績不怎麼好,父母想讓孩子參加比賽的時候,孩子就會直接說不去,因為他打心裡就覺得自己不行,不願意去嘗試,害怕失敗。沒有做事之前,就已經否定了自己。


  • 不敢嘗試新事物


習慣自我設限的孩子,他們在遇到新挑戰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拒絕。因為這些孩子他們的內心是極其欠缺自信。心裡想的永遠都是,這怎麼可能完成。


孩子的厭學情緒,和“4分鐘障礙”有關,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家長要如何幫孩子化解


第一:用心理暗示重複告訴肯定孩子


謊言說了一百遍後,就會成真,這就是著名的戈培爾效應。假如孩子的成績不好,父母就不要急著批評孩子,說他怎麼這麼差勁,不如換一種方式,每次孩子的成績拿回來後,都不要去批評,而是告訴孩子他這次有進步了,做得很好。


一次兩次,可能孩子沒什麼感覺,但是三次四次之後就不一樣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真的有變好,接著就會更加努力的學習。


不過戈培爾效應不能濫用,只有在孩子遇到瓶頸的時候才去用。


第二: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從小事做起


孩子總是否定自己,很大的一個可能是遭遇的失敗太多了,以至於不再相信有奇蹟。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從小事開始做起,從一件件的小事開始培養他的自信心。


每完成一件小事情,就表揚和鼓勵孩子,逐漸去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厭學情緒,和“4分鐘障礙”有關,家長可以這樣化解

第三:當孩子遇到難題時,引導孩子拆分難題


在孩子面對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時,比如孩子的數學成績這次期末考想拿90分,但平時都是60多分。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那父母要怎麼引導孩子呢?


在這裡,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拆分難題。期末考要考到90分,那麼孩子可以先定一個考到70分,然後再定80分,通過拆分難題,最後解決難題。


“四分鐘障礙”不過是人為的設想,人要不設限,那麼永遠有機會突破極限。父母想要孩子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記住,不能隨便說一下否定的話語,在家中傳播負能量,不但打擊自己,還影響到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