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霾”中突圍 筠連早茶攬金3.94億

村民居家,企業不能如期開工,2020年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生產生活似乎都按下了“暫停鍵”。而作為以“早茶”名揚已久的筠連縣,早茶採摘的關鍵時間節點恰逢疫情來襲,茶農和茶企深受“疫霾”之困。

在“疫霾”中突圍  筠連早茶攬金3.94億

茶農採茶


如何在嚴防疫情的同時及時復工復產,讓筠連早茶在“疫霾”中突圍,把疫情對茶葉生產的損失降到最低,考量著筠連縣各級幹部疫情防控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面對疫情,筠連縣果斷決策,相繼出臺系列文件,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迅速讓茶企復工復產,強化茶園採摘人員管理,嚴把茶葉交易、員工返崗、來筠茶商疫情管控等關鍵環節,早茶實現應採盡採,應收盡收。

截至3月10日,筠連縣茶葉鮮葉產值和加工產值達到3.9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鮮葉總產量增長20%,生產加工量提高18%,茶農收益穩中有升,而春茶採摘還將持續到5月初結束。

不誤早茶採收,書記縣長齊力上陣

“川紅故里,筠連早茶,向全國人民拜年了,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情快樂,鼠年虎虎生威,筠連早茶開採了!”2019年農曆臘月二十六,在筠連縣巡司鎮銀星村茶園裡,春茶新芽吐露枝頭,一年一度的早茶開園活動如期而至,筠連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朝平在茶園裡當起了筠連早茶推廣大使,希望藉此機會給茶農帶來更好的收益。


在“疫霾”中突圍  筠連早茶攬金3.94億

  王萍深入鄉村進企業到茶園調研指導


然而,早茶剛開園,茶農還沒來得及感受豐收的喜悅,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時間道路管控、村社嚴防、居民不能外出。茶園裡茶葉不能採摘,茶企不能開工生產,筠連早茶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

“不能讓茶產業發展勢頭因疫情中斷,要把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宜賓市副市長、筠連縣委書記王萍多次深入鄉村、進企業、到茶園,圍繞茶產業專題開展現場辦公,協調各方力量,及時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疫霾”中突圍  筠連早茶攬金3.94億

劉朝平在茶園當上早茶推廣大使


隨即,筠連縣先後出臺了《關於疫情期間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的通告》《關於做好春茶採摘及茶企復工和疫情防控的通知》以及印發《筠連縣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指導文件。

而作為主管部門,筠連縣農業農村局則組成了6個工作組,分別到全縣74個茶企指導防疫工作,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問題。

“不分晝夜加工,滿負荷生產製作,要與時間賽跑。”筠連縣瑞鑫茶業負責人劉定銀說,及時的復工復產政策讓茶農做到了應採盡採,企業應收盡收,企業的產量沒有減少,反而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5%以上。


在“疫霾”中突圍  筠連早茶攬金3.94億

筠連縣復工復產相關文件


“一年無二春,筠連茶葉的突出優勢就是早,企業利潤主要靠早茶。”筠連縣鳳鳴茶業總經理文燕表示,三月份企業已經生產幹茶4萬餘斤,相比去年增加了1萬多斤,為加足馬力製茶,企業今年新增了3條生產線。

“大家都搶抓茶時,力爭把延誤的時間趕回來。”筠連縣農業農村局茶技站站長餘孝存說,政府一系列舉措相繼得到落實,2月9日,筠連的茶企陸續復工復產,茶園裡四處有了茶農採摘忙碌的身影,茶企廠房裡響起了製茶機器的轟鳴聲。

部門齊力服務,茶農茶企增收信心足

四川筠連享有“中國苦丁茶之鄉”“川紅故里”等美譽,全縣茶園總面積達26萬畝,茶產業已經成為筠連五大支柱產業之一,茶農30%的主要收入來自於茶葉。

“春茶大部分採摘的是獨芽,鮮活程度好,營養成分高,相比全國各地的茶葉,早了一個月時間上市,有利於搶佔市場,不愁銷路。”筠連縣農業農村局茶技站副站長李均介紹說,筠連冬季氣溫暖和,適宜早茶種植,近年來又引種和選育了一批早熟茶葉品種,同時引導茶農加強了對茶樹的冬季管理,特別是肥培管理,因此茶葉發芽早,但沒想到今年剛好碰上新冠肺炎疫情。

“有困難就得認真面對,辦法總比問題多。”筠連縣農業農村局茶技站站長餘孝存介紹說,針對疫情對茶產業的影響,縣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幫扶措施,比如協調金融部門解決企業融資難,通過好茶貸向茶葉企業授信2個億,同時還開闢了茶葉運輸綠色通道,解決了茶葉運輸不暢等問題。

“早開工才能早拿訂單,早佔領市場,企業一年50%的利潤來自於早茶。”筠連縣嘉木茶業負責人葉昌勇介紹說,正是相關部門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用電、用氣以及資金短缺等問題,企業及時實現了復工復產,現在正抓緊生產,力爭把前期的損失補回來。

在“疫霾”中突圍  筠連早茶攬金3.94億

工人在車間製茶


“春茶1個月可以賣到六七千元,今年已累計收入3萬餘元。”筠連縣巡司鎮銀星村茶農羅玉雲說,疫情期間,茶葉企業和各機關單位送來了消毒液等用品,幫助他們開展疫情防控,讓她提振了增收的信心,現在每天正增加人手抓緊採茶,做到應採盡採。

早茶飄香,助力脫貧成果鞏固提升

“疫情發生後,眼看茶葉採不下來,村支兩委很著急。”筠連縣騰達鎮官井村黨支部書記付勇堂說,去年村建制調整後,原貧困村泉水村與官井村進行了合併,泉水村2018年脫貧時,人均收入已達到了8400元左右,其中茶葉收入佔到了70%,茶葉是鞏固脫貧成果的主打產業,是貧困戶增收的主要來源,如果茶葉受疫情影響,今年的脫貧攻堅之戰就難以完美收官。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村幹部著急,也讓茶農焦心。騰達鎮官井村貧困戶遊大均說,前些年家裡靠著4畝茶葉收入脫了貧,如果茶葉企業不能及時復工復產,他的茶園就會錯過農時,每年一萬多元的茶葉收入就會泡湯,而現在不用擔心了。


在“疫霾”中突圍  筠連早茶攬金3.94億

早茶新芽露枝頭


“每天收購茶農的鮮葉在2000斤以上,一個月時間企業已經付給了當地茶農270萬元的茶款。”筠泉茶業是入駐官井村較早的茶企之一,自從復工復產來,企業及時收購茶農鮮葉,開足馬力生產。“企業主要是面向我們本村茶農收購,我們能夠加工的,都做到應收盡收。”筠泉茶業負責人 朱廷雨說,企業1個月時間已生產幹茶1.5萬斤,實現產值315萬元。

“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一定要打得漂漂亮亮!”駐村第一書記楊歡說,泉水村的早茶產值今年已達到了400萬元,全村34戶貧困戶戶均收入達到了兩萬元以上。

據瞭解,在筠連縣61個貧困村中,像泉水村一樣以茶葉為主導產業的貧困村還有21個,全縣4.78萬戶茶農中貧困戶佔了1010戶,茶葉已成為種茶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近年來,筠連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為目標,著力打造“百億茶產業”工程,目前全縣茶園總面積已達26萬畝,有茶葉專業合作社117個、家庭農場32個,茶葉加工企業69個,2019年茶葉總產量達1.5萬噸,鮮葉產值10.13億元,加工產值13.57億元,以茶館、茶樓、茶旅遊、茶文化等為服務業的產值達26.22億元。預計到2021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將達32萬畝以上,綜合產值達100億元以上。(張華 羅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