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徵稿啟事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徵稿啟事

庚子新春伊始,一場冠狀病毒疫情突然襲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地立即行動,各族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積極投身於抗擊疫情、搶救生命、保障安全的這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役,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人物和先進典型事蹟。為了展現文藝工作者與祖國和民族同呼吸、共患難的愛國精神,為了充分發揮文學藝術為政治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作用。海內外文藝家以高昂的鬥志、飽滿的熱情,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的文藝作品。

一、宗旨目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為更好展示各行各業,特別是醫務工作者的戰鬥風采,謳歌海內外華人心繫祖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大愛情懷;為增強人們關愛生命、保護自然、優化環境的生活理念。為了給廣大人民輸送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進一步總結創作經驗,提高創作水平,催生精品力作。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聯合海內外有關文化部門、藝術機構和詩歌組織,成立賽事活動組委會,開啟“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

賽事活動組委會主張發揮文化藝術優勢,圍繞抗疫戰鬥過程中湧現出來的感人事蹟展開主題創作,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用詩歌、書法、繪畫等形式來記錄感人故事、塑造藝術形象、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大賽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突出權威性、專業性、藝術性和公益性。大賽弘揚民族正氣,實現公益價值和傳承優秀文化。通過本次活動,將抗“疫”精華作品進行收集整理、評比展示、表彰鼓勵、結集出版、收藏傳承等。為弘揚傳統文化、書寫時代華章、戰勝疫情災難,做出積極貢獻。

二、組織機構:

1、指導單位: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世界詩意文化聯合會、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中管院教科所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2、主辦單位:中管院教科所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文化部藝術節基金會傳統文化書畫院、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青少年文化交流委員會。

3、承辦單位:《詩與遠方》雜誌社編輯部、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詩與遠方工作委員會。

4、協辦單位:外交部老外交官詩社,外交部老年書畫研究會,文化旅遊部老幹部詩社、中國信息文化協會武術文化發展委員會、公益文化中國行組委會、中國新詩研究中心、中國新文學學會、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安徽當代書畫院、上海翰墨書畫院、上海浦江書院、重慶市詩詞學會、江西省詩詞學會、海南省詩詞學會、湖南省詩詞協會、甘肅省詩詞學會、湖北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武漢市老年大學詩詞研究會、河南省嵩嶽詩社、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澳大利亞維州華人作家協會、澳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新西蘭華人作家協會、美國紐約詩畫琴棋學會、美國洛杉磯華人作家協會、歐洲中華詩詞研究會、西班牙伊利亞特詩社,鳳凰詩社歐洲總社、馬來西亞詩詞研究會,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臺灣瀛社詩學會,中國香港詩詞學會、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泰中文化交流大會組委會等。

4、支持媒體:新華網、人民網、環球網、鳳凰網、騰訊、新浪、搜狐、網易、迅雷、中國旅遊文化網、《東坡赤壁微刊》、《中國詩歌網》、《紫荊新聞週刊》《雲上詩社》公眾號、新安書畫網、中國旅遊文化網、中國詩歌網、《安徽衛視·我愛詩書畫》、《旅遊衛視•詩與遠方》、《安徽詩書畫》網、《詩與遠方》雜誌社、《新潮詩詞評論》、《旅遊衛視·詩與遠方》等。

三、組織成員(排名不分先後):

(一)總顧問

賀敬之:原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

葉嘉瑩:加拿大皇家院士,南開大學古典文學研究所所長。

(二)顧 問

晨 崧:原中紀委委員、黨委副書記,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馬振崗:曾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外交部駐英國大使,現為外交部老外交官詩社社長。

關呈遠:曾任外交部西歐司司長、駐比利時特命全權大使,現為外交部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

馮志軍,外交部原駐布隆迪大使,外交部老外交官詩社常務副社長兼秘書長。

陸樹林:原中國駐巴基斯坦、特立尼達大使,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

謝 飛:中央黨校國寶書畫院院長,清華大學中國産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

傅 琳:原《經濟文化報》社總編輯、現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文史館) 研究員,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執行會長。

丁 芒:原國務院參事室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

周篤文: 原中國新聞學院教授,現為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長。

丁國成:原《詩刊》常務副主編,現《中華詩詞》副主編,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李文朝:原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主任,少將軍銜。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

張克復:原甘肅省方誌辦公室正廳級巡視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孫丹林: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顧問。

何海軍: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武術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國宮書畫院院長、何氏散手家族理事會會長。

鄭邦利:原海南省詩詞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顧問。

王運清,曾任安徽省審計廳副廳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三)名譽主任:

周宏興:北京人文大學校長,中國書畫藝術院院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嶽宣義:岳飛30代孫,少將軍銜,曾任中紀委駐司法部紀律檢查組組長。現任中國法治文學研究會會長。

張九桓:曾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原中國駐泰國等大使。外交部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範中匯:先後在外交部、文化部任職,曾駐英國使館正局級參贊、文旅部老幹部詩社社長。

黃權衡:原中國駐印度、坦桑尼亞等國大使館總領事,外交部老外交官詩社副社長。

張邦柱:原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專業委會副主任兼構建和諧社

會課題組組長、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編撰委員會副主任。

宣奉華:原中國新聞學院副院長,現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教委員會副主任。

李元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音樂委員會常務主任。

曾凡華:原《解放軍日報》文藝部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

侯子獻:《紫荊新聞週刊》社長主編《網談天下》運營中心主任。

劉麒子: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書畫委員會副主任,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任曉敏,原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教育部光通信與光波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學部常務副主任 。

朱秀坤: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院副院長。

張永健:中國新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文學學會會長,湖北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

汪文慶:曾任安徽省組織部副部長,安徽省老年學會會長。

李長在:原安徽省淮北軍區司令員,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巡視員。

(四)總策劃:

肖 天:中國策劃管理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策

劃聯合會會長、《中國策劃報》總編輯,中國十大策劃專家,中國創意策劃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何 偉: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理事、武術文化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

(五)主 任:

何懷玉: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雲上詩社社長。

張景迎: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傳統文化書畫院院長。

任佳慧: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青少年文化交流委員會主任。

(六)副主任:

張衛東:原中國駐冰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

韓孟堂:長期在文化部工作,曾任駐阿根廷使館正局級文化參贊,現任文旅部老幹部詩社副社長。

初慶玲:原外交部領事司處長,現為外交部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

王國欽: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創新研究會執行會長,嵩嶽詩社社長。

呂建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科所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彭 鳴: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作家協會駐京辦執行秘書長。

張世才: 武漢老年大學詩詞研究會會長、《九州詩詞》副主編,

謝世強:海南省詩詞學會會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何 璧: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雲上詩社執行社長、公眾號主編。

(七)秘書長、副秘書長:

1、秘書長:張衛東、韓孟堂、彭 鳴、何 璧

2、副秘書長:於淑華、於汗青、彭閃閃、李 迅、何曉靲、張月琴、周步、徐英、賀雅麗、何大炎、王夢琴、趙滿貴、郭振輝、邱 明、潘婉容、王曉露、白敬明、倪麗麗、李秀牛。

(八)辦公室主任、副主任:

1、辦公室主任:初慶玲、王夢琴。

2、辦公室副主任:王 彬、張玉琴、馬文秀、周愛華、王春豔、鄔雲、張愛莉、姚 坤。

四、專家評委

(一)新體詩:

葉延濱:原中國作家協會《詩刊》主編,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

梁小斌:中國朦朧詩派詩人,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張永健:中國新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文學學會會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

譚五昌:北師大詩歌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華語詩歌春晚總策劃。

張立中: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呂建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彭 鳴: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薩仁圖婭:國際華人詩人筆會副會長,東西方詩人聯合會副主席。

黃 葵:海南省散文詩學會秘書長,海南青年詩人協會秘書長,海航集團文協主席。

傅天虹:現北師大珠海分校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當代詩學研究中心主任。

楊四平:東西方詩人聯合會會長,安師大學詩歌研究中心主任。

谷成棟:老(撾)中(國)寶峰國旅文化公司總經理,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章群利,陝西省西安藝術學院院長、小能豆幼教創意總監、西安藝泰影視董事長。

(二)格律詩:

施議對: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林 峰: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香港詩詞學會創會會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顧問。

黃坤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教學會副會長。

蔡麗雙:《香港文學報》社長、《香港文藝報》總編、國際華文詩人筆會副會長,國際當代華人詩歌研究會榮譽會長。

賴祖金:先後在外交部、文化部任職,現文旅部老幹部詩社常務副社長,《詩友》主編。

蔡世平:國務院參事室中華詩詞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彭崇谷:曾任湖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現為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南省詩詞學會會長。

凌澤欣: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重慶詩詞學會會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鄧世廣:新疆自治區詩詞學會副會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李輝耀:湖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心潮詩詞評論》雜誌主編。

唐 佳: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理事,原安徽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王國欽: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創新研究會執行會長,嵩嶽詩社社長。

秦曉舟:山西省詩詞學會副會長,陝西省運城市詩詞學會會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三)書 法:

於連勝:原遼寧省文聯副主席,世界詩意文化聯合會執行主席,公益文化中國行執行主席。

陳廷佑:原國務院參事室巡視員,中央文史館研究員,《中國書畫家》雜誌第一副主編。

譚 傑:原河南洛陽大學副校長、師範學院院長,中華辭賦家協會副會長。

時 新: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原山西省詩詞學會會長、《難老泉》主編。

張景迎:文化部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傳統文化書畫院院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馬駿祥: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華詩詞藝術家聯合會副會長。

李健生:外交部前外交官,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杜增浩:中藝清風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廉清風書畫藝術委員會駐會副主席。

彭崇谷:曾任湖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南省詩詞學會會長。

張旭華:安徽省文史館副館長,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藝術顧問。

趙安民:中國書籍出版社副總編輯,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北京詩詞學會副會長。

謝世強:海南省詩詞學會會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四)繪 畫

朱秀坤: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院副院長。

傅強年:中國國際詩詞協會會長,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劉麒子: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書畫委員會副主任。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胡迎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研究員,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何大炎: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書畫委員會副主任。

蔣義海:南京名人藝術研究院、南京梅花書畫院院長,江蘇省作家協會書畫聯誼會副會長。

五、組委會海外成員:

梅振才:(美國)美國紐約詩詞學會會長、紐約詩畫琴祺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北 奧:(美國)美國洛杉磯作家協會主席,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穆 迅:(新西蘭)新西蘭華人作家協會主席,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顧問。

潘婉容:(新西蘭)新西蘭詩書畫影社社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潘 華:(澳洲)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主席,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胡 玫:(澳洲)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主席,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顧問。

山 林:(西班牙)大洋洲鳳凰詩社社長,《大洋洲詩刊》主編。

鄭南川:(加拿大)加拿大國際華語作家協會理事,魁北克華人作家協會會長,

於永傑:(墨爾本)澳洲華人朗誦藝術家協會主席,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陳賀義:(墨爾本)澳洲維州華人作家協會主席,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張立中:(墨爾本)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彭閃閃:(墨爾本)澳大利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

陳玉明:(悉尼)澳大利亞悉尼華人作家協會副會長,澳大利亞文化友誼聯合會會長。

梁曉純:(悉尼)澳華悉尼雨軒詩社社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林正三:(臺灣)原臺灣瀛社詩學會名譽社長,《乾坤詩刊》雜誌社顧問等。

詹 強:(西班牙)歐洲中華詩詞研究會會長,西班牙中國傳統詩詞空中課堂發起人兼主講。

施議對:(澳門)澳門大學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教授,中科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林 峰:(香港)中華詩詞學會第三、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香港詩詞學會創會會長。

傅天虹:(香港)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北師大珠海分校文學院教授。

沙浪(香港):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會長,香港文聯副理事長。

周 瀚(香港): 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執行會長。全球華人詩詞學會秘書長、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朱校廷:(德國)德國華文詩社社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鄭南川:(加拿大)加拿大華人詩社社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陳景偉:(捷克)捷克中華書畫協會秘書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捷克分會會長。

李 迅:(斯洛伐克)鳳凰詩社歐洲總社社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斯洛伐克分會會長。

吳 傑:(奧地利)奧地利華人詩社社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奧地利分會代理會長。

詹 強:(西班牙)歐洲中華詩詞研究會會長,西班牙中國傳統詩詞空中課堂發起人兼主講。

王曉露:(西班牙)西班牙伊比利亞詩社社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池玉燕:(荷蘭) 荷蘭東南部“彩虹”中西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名譽副會長。

林源瑞:(馬來西亞)世界漢文化聯合會理事,馬來西亞詩詞研究會顧問。

何錦江:(泰國)泰國廣肇理事會名譽理事長,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方世謀:(臺灣)臺北市音灘詩社理事長,臺灣瀛社詩學會副理事長。

馬 彥:(韓國)韓國著名女詩人,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吳秀真:(臺灣)臺灣瀛社詩學會常務理事,松山社大詩詞吟唱講師。

谷成棟:(老撾)老中寶峰國旅文公司總經理,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方洪波:(老撾)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兼老撾分會執行會長。

六、獎項設置

(1)一等獎8名:

詩、詞、曲、聯,自由詩、散文詩、書法、繪畫各一名,獎勵著名書畫家關呈遠、周宏興、於連勝、傅強年等8尺以上書畫作品各一幅。

(2) 二等獎24名:

詩、詞、曲、聯,自由詩、散文詩、書法、繪畫各三名,獎勵著名書畫家六市尺以上書畫作品各一幅。

(3)三等獎48名:

詩、詞、曲、聯,自由詩、散文詩、書法、繪畫各六名,獎勵著名書畫家四市尺以上書畫作品各一幅。

(4)優秀獎96名:

詩、詞、曲、聯,自由詩、散文詩、書法、繪畫各十二名,獎勵知名書畫家書畫作品各一幅。

(5) 鼓勵獎160名:

詩、詞、曲、聯,自由詩、散文詩、書法、繪畫各三名,獎勵知名書畫家書畫作品各一幅。

(6)人氣獎64名

按閱讀、點贊票數確定獲獎名單,獎勵書畫家書畫作品各一幅。

(7)組織獎20名,

獎勵著名書畫家書畫作品各兩幅。

七、參賽須知

1、本次徵文活動不收參賽者任何費用,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2、主辦單位對獲獎作品享有編輯、刊登、使用和宣傳等權利,不另付稿酬;

5、賽事活動前期在網絡進行徵稿、篩選、編輯、點評、展示、評比等,後期視情況,在線下舉行頒獎、展覽、交流、結集。

6、本次大賽獎品全部獎勵書畫家作品,不以實物和金錢獎勵。

7、組委會顧問、名譽主任每位2幅以上、詩書畫評委每位提供5幅以上、協辦單位每個提供10幅以上優質書畫作品,作為大賽獎品或展覽之用。大賽組委會會成員作品以嘉賓名譽展示,不參與評獎。專家評委無報酬,可以少量產品答謝!

8、組委會接受海內外愛心書畫家捐贈優秀作品作為獎品、活動或宣傳。並頒發組委會、主辦單位蓋印的“愛心捐贈”證書。

9、作品經篩選初審、專家點評後,予以展示並開展線上投票活動,主辦方將依據網友投票與專家評審綜合評審結果,確定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鼓勵獎的獲獎名單。

10、對本啟事有異議者,請在啟事發布一週內來電或信息反饋,否則,便視為不參與。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八、作品要求

1、詩歌作品,包括自由詩、散文詩和格律詩、詞、聯、曲等。

2、格律詩詞每人不超過5首,現代詩每人不超過50行。

3、古體詩應符合格律規範,詩依《平水韻》,詞依《詞林正韻》。

4、書畫作品投稿每人不超過4幅,先發送高清原圖照片,再按提供地址寄發原創作品。

5、來稿必須附註作者真實姓名、免冠照片、身份證號、200字以內個人簡介、詳細地址、郵編、電話等在Word文檔編輯整齊,完整發送至“大愛無疆”13170276978微信。投稿請掃描二維碼添加微信。電子投稿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郵箱。

6、作品徵集和投票:2020年3月20日——2020年7月31日

7、寄稿地址:合肥市蜀山區國貿天琴灣小區11棟503室。

8、聯繫人:“大愛無疆”13170276978、何懷玉13865769889等。

九、評選使用

1、組委會成立格律詩、新體詩、書法、繪畫四個專家評委會組織專家對編輯篩選過的詩書畫作品,逐一進行評審。

2、本著公正公開、認真負責的原則對所有來稿進行初評、複評和終評。綜合審核,確定各類作品獲獎的等次。

3、經過專家團隊審閱、點評後的優秀作品除在公眾號“雲上詩社”“詩與遠方”官方微信推廣外,還將對獲獎作者、優秀組織者頒發獲獎證書和書畫獎品。

4、獲獎作品將推薦到國內外權威微刊、紙刊《中華詩詞》、《新潮詩詞》、《東坡赤壁詩詞》、《詩與遠方》、《當代詩詞》、《長白山詩詞》、雲上詩社公眾號、《中國詩歌網》《中國旅遊文化網》等刊載,或在《喜馬拉雅》、《鳳凰詩社》、《驕陽有約》等有聲平臺朗誦。

5、條件許可,擬將本次獲獎和優秀作品結集出版,向海內外公開發行。贈送全國各大檔案館、圖書館收藏。

本次賽事活動是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聯合海內外數十個詩歌組織、文藝社團、文化機構參與支持,數百位文學泰斗、詩人、作家、書畫家、教育家、特級教師、大學教授、文化學者等親力打造。為您提供的高端、優質、正能的文化藝術交流、學習展示平臺,為您呈現文化盛宴,輸送精神食糧。請您參加我們的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凝聚民族力量、發揮愛心正能,拿起您的筆,創作藝術精品,用文藝抗疫,借藝術養心,以文化強國。調動多種積極因素,凝聚集體智慧力量,堅決打贏這場無硝煙的、全民族的抗疫戰爭!

砥礪前行——尋找您心中最美的詩與遠方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 組委會

二0二0年三月十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